臺灣海軍萬噸級大型船塢登陸艦曝光,如此高端技術哪學來的?

2021-02-13 軍武次位面

臺軍幹嘛搞船塢登陸艦?

 

上周,臺灣本島鄉民在臺灣高雄造船廠外面,拍攝到了已經入塢半年多的臺軍「鴻運」級船塢運輸艦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正在建造中的「鴻運」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目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上層建築的搭建工作,正處於塗刷艦體、安裝艦面設備的階段。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型去年六月中旬才在高雄造船廠鋪設龍骨、正式開始建造的萬噸級船塢運輸艦,在短短七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能從「一根龍骨」建造到「基本成型」的地步,臺灣地區造船工業的造船速度還是可圈可點的。

雖然對岸造起兩棲船塢登陸艦的速度確實不慢,但是估計不少讀者聽說臺灣地區搞的這個「鴻運計劃」的第一反應都是黑人問號:它哪來的技術建造兩棲船塢運輸艦這種裝備的?

▲「鴻運計劃」的「鴻運」級船塢運輸艦

其實「兩棲船塢運輸艦」這種裝備、甚至裝備層次更高一些的兩棲攻擊艦這種裝備,在技術層面上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大型戰鬥艦艇。就拿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來講吧,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的在塢時間、建造總價格據說跟一艘054A型護衛艦差不多,而建造難度甚至比054A型護衛艦還要簡單;再比如紅了一年多、現在已經快變成「過氣網紅」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中國造船工業幾乎是以半年一艘的速度往水裡扔這種艦艇。

▲解放軍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

從兩棲船塢登陸艦甚至兩棲攻擊艦的設計特點與建造過程來看,基本上只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造船工業具備建造滾裝船的能力,就可以建造兩棲船塢運輸艦或者兩棲攻擊艦,無非是設計可能不那麼合理、建造和分系統配備標準可能會用一部分民標代替軍標、降低戰場生存能力。但是你說它完全造不出來這種艦艇,肯定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更不用說,從臺灣方面「國艦國造」搞的這個「鴻運計劃」源由看,背後還是有某個域外大國操縱和幫忙的身影:從臺灣方面公布的情況看,「鴻運」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的設計方案,實際上就是購買了美國海軍「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的設計方案、而後做了縮小設計的產物。

只不過,相比「聖安東尼奧」級艦體長度接近210米、舷寬32米、滿載排水量25000噸的數據,「鴻運」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縮水縮的著實有些嚴重了。根據臺灣地區海軍公布出來的基本技術數據,「鴻運」級艦長只有150米,舷寬23米,滿載排水量也縮水到了和中國海軍055型大型驅逐艦差不多的10000多噸。

根據臺灣地區海軍公布出來的情況,在「鴻運」級10000來噸的排水量底下,是它顯得有點「過強」的艦載火力和顯得有點「太弱」的搭載能力。

▲「聖安東尼奧」號

在艦面武備上,「鴻運」號在前甲板安裝了一門「奧託-梅萊拉」MK-75型76毫米速射艦炮,在B炮位甲板和艉部艦橋頂端則各安裝有一門「密集陣」MK-15型6管20毫米副炮。最值得一提的是,「鴻運」號在艦體舯部還安裝了起碼兩座傾斜發射的四聯裝「海劍-2」型中程區域防空飛彈發射裝置,該型中程防空飛彈改進自臺灣地區空軍列裝的「天劍-2」,相比「天劍-2」增加了一個一級固推,使得本艦最大防空殺傷區遠界拓展到了30千米一級。

同樣以我軍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作為參考,071型的艦面武備只有1門H/PJ-26型76毫米艦炮和分布在舯部的4座H/PJ-13型6管30毫米副炮,相比具備有限區域防空能力的「鴻運」號來講,只具備末端點防空能力。而「鴻運」號也就在這種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臺灣地區海軍戰鬥序列中防空能力「並不孱弱」的艦艇,甚至比那幾艘買了個寂寞、只能使用「海響尾蛇」的「康定」級(其實就是法軍的「拉法葉」級)護衛艦的防空能力還要強上一個檔次。

而和「鴻運」級強的有點「不正常」的本艦火力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它在兩棲船塢運輸艦的「主業」:兩棲投送能力上的極其孱弱。同樣是臺灣地區海軍公布的「鴻運」級性能數據,該艦在採用均衡搭載模式時,可以搭載大概250名海軍陸戰隊員、9輛AAVP-7A1型兩棲突擊車、一艘LCU-1660型登陸艇等裝備,此外艦艉直升機甲板還可以搭載兩架UH-60M型突擊運輸直升機;而如果全部用於搭載兩棲突擊車,估計一艘「鴻運」級能裝得下臺軍海軍陸戰隊一個兩棲戰車中隊的二三十輛AAVP-7A1型兩棲突擊車。

不過,平心而論,不管是均衡裝載模式還是全部用來搭載兩棲突擊車,「鴻運」級貴為一艘一萬多噸的兩棲船塢運輸艦,這搭載能力和中國海軍滿載排水量不超過兩萬噸的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相比,著實是太弱了一些。畢竟我軍的071型「大塢登」在採用均衡搭載模式時,是可以搭載一個兩棲步兵營約500名陸戰隊員、泛水塢艙搭載4艘726型氣墊登陸艇、還可以順帶搭載一個營的ZBD-05/ZTD-05型兩棲突擊車、艦艉飛行甲板還可以搭載2到4架直-8C型運輸直升機的。這樣一比,「鴻運」級在兩棲運輸「主業」上性能之差可見一斑。

那麼,既然臺軍不知道又花了幾個億的新臺幣、卻只造了這麼一艘副業比主業還要專業的兩棲船塢運輸艦,對岸海軍這葫蘆裡到底賣的啥藥啊?

先說裝備層面上好了,其實臺灣地區海軍別看現在就那「三條半破槍」,人家也是有正兒八經的兩棲船塢登陸艦編制的。比如部署在左營軍港的第151艦隊,艦隊戰鬥序列裡就有一艘「旭海」號兩棲船塢登陸艦,該型艦原本是美國海軍的一艘安克雷奇級兩棲船塢運輸艦,於1999年從美國海軍手裡作為二手貨接收。但是,考慮到這艘「旭海」艦在被臺灣地區海軍接收時,在美國海軍中已經服役了二十多年,擱到現在滿打滿算已經是「年近五十」的老艦了,即使單純是從裝備換代的角度來講,臺灣地區海軍也確實到了建造新的兩棲船塢運輸艦、把這艘早已破舊不堪的「旭海」艦換掉的時候了。

▲「旭海」艦


再從戰役戰術的角度來說,雖然大多數讀者、甚至一部分公眾媒體都在習慣性地認為,說臺灣地區海軍作為一支戰略意義有限、戰時也不可能發揮出多大作用的「純防禦型海軍」,搞兩棲船塢運輸艦完全是自討沒趣。但是跟大多數人想像的完全相反,以臺軍海岸防禦戰役布勢與戰役教範所規定的情況看,兩棲船塢登陸艦這種裝備之於臺灣地區海軍,意義不是一般的大:很簡單,以臺軍海岸防禦布勢規定,在部署在灘頭與淺近縱深的後備旅攔阻了「敵軍」第一梯隊上陸部隊的攻擊浪頭後,接下來臺軍要展開的是由各作戰區主導的戰役級反擊和由軍兵種總部主導下的「總反擊戰」。

但不管是「戰役級反擊」還是「總反擊」,對於臺軍兵力運用的要求是:陸軍一線打擊旅迅速從戰役縱深前出,對正處於焦灼狀態的灘頭陣地與淺近縱深實施大規模反擊,割裂上陸部隊第一梯隊之間的聯繫。與此同時,臺軍的兩個海軍陸戰旅(分別是桃園的66旅和高雄的99旅)、臺軍的航空特戰等部隊將承擔起關鍵的「側翼攻擊」任務。諸如臺海軍陸戰隊就要求搭乘兩棲船塢運輸艦和坦克登陸艦等艦艇,在「來敵」上陸地段的側翼實施平行登陸甚至是逆登陸,與實施正面進攻的臺軍諸打擊旅密切配合,以形成「正面進攻、背襲側擊」的戰場態勢,從而一舉奠定海岸防禦戰役的勝利。

故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咱們很輕易就能發現,在戰時臺軍海軍陸戰隊要頂著假想敵的航空制海與空中遮斷的火力,在假想敵上陸地段側翼實施平行登陸,兩棲船塢運輸艦、而且是具備較強防空能力的兩棲船塢運輸艦肯定是少不了的。而這種獨特的戰役戰術要求,自然也就成了臺灣地區海軍研發、製造「鴻運」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的製造與使用邏輯。

「鴻運」級兩棲船塢運輸艦,搞不好「試水」的意味可能會很大。畢竟一方面,它的性能應該還達不到臺軍實施兩棲登陸的作戰要求,畢竟連一個營都運不了的兩棲船塢運輸艦,就算戰時真的能夠平行登陸或者逆登陸,也只能實施連一級反擊,在上陸部隊的高級戰術兵團面前跟撓痒痒差不多。而這決定了臺灣地區海軍接下來可能要啟動噸位更大、甚至是兩棲攻擊艦的建造工程。

而另一方面,臺灣地區海軍的這個「國艦國造」工程,目前來看決心著實不小,可謂是主戰艦艇、支援艦艇、潛艇多個領域「共同發力」。尤其是臺灣地區海軍賭咒發誓要建造的大型防空驅逐艦,指不定就要靠「鴻運」級來提前驗證船體、船電和武備,這可能也就是「鴻運」級的本艦武備配備較為齊全、防空能力較強的「伏筆」。

對於臺灣地區海軍正在推進的「國艦國造」工程和已經快要成型、服役的兩棲船塢運輸艦,咱們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相關焦點

  • 我國2萬噸級071型船塢登陸艦及配套「野馬」登陸艇批量建造列裝
    讓軍工人自豪和軍迷高興的是,我國已突破071船塢登陸艦及配套「野馬」氣墊登陸艇技術難關,目前正在批量建造和列裝海軍部隊。▲「崑崙山」號071型船塢登陸艦量子防務記者專訪我國著名軍事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大校,為大家詳細解析島礁登陸作戰重器——2萬噸級071型船塢登陸艦及配套726型「野馬」中型氣墊登陸艇的強大戰力。
  • 臺灣海軍首度曝光新型兩棲登陸艦,預計明年完工交艦
    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17日發表了題為《海軍新兩棲登陸旗艦首曝光》的報導稱,臺船正趕工興建臺軍「鴻運計劃」中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的原型艦(首艦),載臺結合複合材料建造的、採用(雷達)隱身外形設計的新型塔形上層建築全貌首度曝光。臺臺海軍司令部1月17日表示,「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由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臺灣造船公司執行造艦工作,目前進度正常,預於2022年完工交艦。
  • 臺海軍萬噸級「大塢登」曝光,有美國撐腰就忘記自己是誰了?
    技術淵源雖然對岸造起兩棲船塢登陸艦的速度確實不慢,但是估計不少讀者聽說臺灣地區搞的這個「鴻運計劃」的第一反應都是黑人問號:它哪來的技術建造兩棲船塢運輸艦這種裝備的只不過,相比「聖安東尼奧」級艦體長度接近210米、舷寬32米、滿載排水量25000噸的數據,「鴻運」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縮水縮的著實有些嚴重了。根據臺灣地區海軍公布出來的基本技術數據,「鴻運」級艦長只有150米,舷寬23米,滿載排水量也縮水到了和中國海軍055型大型驅逐艦差不多的10000多噸。
  • 臺軍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全貌曝光 預計2022年服役
    在經歷5次流標,3年建造以後,臺灣海軍近年來製造的最大軍艦——「鴻運計劃」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日前曝光了全貌。  臺灣海軍表示,這艘兩棲船塢登陸艦目前進度良好,將於2021年3月下水,2022年交付臺灣海軍。未來該艦也將成為臺軍兩棲登陸作戰旗艦,平時用於臺控島嶼補給或人道主義救援,戰時則搭載兩棲特遣部隊執行兩棲增援與收復離島任務。
  • 071E船塢登陸艦出口了!泰國喜獲最大戰艦航母也變小弟
    報導稱,這是我國首次對外出口2萬噸級船塢登陸艦,也是中泰兩國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對於進一步深化中泰軍貿合作關係、推動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隨著071E船塢登陸艦的建造和服役,該艦將成為泰國海軍最大的戰鬥艦艇,即使是該國海軍11000噸排水量的「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母在其邊上也只能夠稱小弟了!
  • 解放軍登陸艦訓練畫面曝光:艙內戰車黑壓壓,「野牛」「野馬」齊登場
    登陸艦內部畫面也隨即曝光,黑壓壓一片全是戰車。兩棲登陸艦編隊航行至目標海域後,「野馬」氣墊登陸艇和「野牛」氣墊登陸艇也相繼霸氣出場,將作戰人員和戰車投送到岸灘,多輛戰車駛出,快速搶灘登陸!首先來看舷號為「999」的「井岡山」號兩棲船塢登陸艦。該艦是我國海軍071型兩棲登陸艦的二號艦,艦長210米,寬28米,排水量19000噸。它可以搭載軍用直升機、裝甲戰車、艦戰汽艇和近千名登陸士兵,以及用於成建制輸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實施快速、立體、機動登陸作戰。
  • 國產071E船塢登陸艦出口了!泰國喜獲最大戰艦航母也變小弟
    報導稱,這是我國首次對外出口2萬噸級船塢登陸艦,也是中泰兩國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對於進一步深化中泰軍貿合作關係、推動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隨著071E船塢登陸艦的建造和服役,該艦將成為泰國海軍最大的戰鬥艦艇,即使是該國海軍11000噸排水量的「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航母在其邊上也只能夠稱小弟了!
  • 臺灣海軍首艘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鋪設龍骨
    臺灣海軍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項目稱之為「鴻運計劃」,是臺灣推行「國艦國造」政策下的產物,其功能以兩棲作戰、搭載部隊與物資支援外島補給等,艦上可搭載登陸艇、車輛和直升機或者容納多用途模塊來執行人道救援任務,取代臺灣海軍目前唯一一艘大型兩棲艦艇
  • 071船塢登陸艦成功出口泰國 入役後將是東南亞最大兩棲艦
    此前就有消息報導,泰國將以1.3億美元(40億泰銖)的價格購買一艘船塢登陸艦。現在終於證實了。在「錫米蘭」號設計、建造過程中學習了西方現代化補給艦與補給設備的標準與工程經驗,實現了由單殼、單軸單舵構型向雙殼、雙軸雙舵的轉變,為新一代903型補給艦的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071E船塢登陸艦是以071為模板發展而來的艦艇,071的最大排水量為2.5萬噸。入役泰國海軍之後,該艦艇將成為泰國海軍最大的艦艇,而原來最大的「錫米蘭」號只能屈居第二了。
  • 駱駝雙峰——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
    在本世紀初,美國海軍出於減少數量、提供質量的裝備建設目標,提出用一型新型船塢登陸艦來替代冷戰期間建造的四種類型的兩棲艦,這四種艦分別是坦克登陸艦、兩棲船塢登陸艦、船塢登陸艦和貨物運輸艦。上個世紀美國海軍的奧斯丁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新港級坦克登陸艦、查爾斯頓級貨物運輸艦共計27艘,兩棲艦隻的任務功能將被整合到總數為11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上。
  • 中國船塢登陸艦出口泰國 071改型性能優秀
    國家和軍隊相關部門領導,中船集團總經理楊金成、副總經理錢建平,泰國海軍司令樂猜上將、船塢登陸艦項目委員會主席抄查特上將出席籤字儀式。從現場的畫面和071E的代號來看,中船工業為泰國海軍建造的應該是基於071型綜合登陸艦研製的外貿型船塢登陸艦。
  • 中國八大造船廠,海軍走向深藍的保障基地,裝備「下餃子」的搖籃
    具備10萬噸級船舶以及海洋工程的建造能力,廣船國際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現代化造修船企業,是中國製造業500強,是中國第一家造船上市公司。配置2座40萬噸級造船塢,2座30萬噸級修船塢,2座5萬噸級造船平臺。是華南地區最大最強的軍輔船生產和保障基地。
  • 俄羅斯「彼得·莫爾古諾夫」號大型兩棲登陸艦入列北方艦隊
    新型「彼得·莫爾古諾夫」號(11711型)大型登陸艦正式加入俄羅斯海軍序列。此外,在艦艇的主要性能方面,俄羅斯首艘11711型「伊萬·格倫」號登陸艦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前代同類產品。俄羅斯11711型大型兩棲登陸艦繼承了俄式軍艦的傳統,它能夠將士兵和武器裝備運送至港口或未知海域近海岸,同時能夠為作戰部隊提供必要火力支援。俄羅斯11711型大型兩棲登陸艦採用了大量現代技術和材料,保證了其具備較高的作戰能力。
  • 中國海軍第5艘萬噸兩棲登陸艦亮相 可搭載一個加強營
    近日有網友拍攝到中國海軍最新一艘071型兩棲登陸艦的照片,照片顯示了其弦號為980號。
  • 2.9萬噸級大艦首次對外出口成功!
    比如071型船塢登陸艦。目前自用版本已經達到了8艘之多,滿排噸位也被認為已經高達2.9萬噸。如此大噸位作戰艦艇如果能夠實現出口,必將影響深遠。現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等國都在裝備民用標準生產的、超過萬噸級的廉價兩棲艦艇。因此071就有打開外銷局面的可能。卻沒想到訂單來的如此之快。中船工業已經和泰國海軍正式籤約,出口071E型兩棲船塢登陸艦!
  • 臺灣開工新型萬噸兩棲船塢艦
    Yahoo臺灣消息,本周一,臺灣海軍「鴻運計劃——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原型艦」(以下簡稱「鴻運艦」)在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 Corporation, Taiwan)高雄造船廠舉行開工儀式,臺灣海軍總司令黃曙光與與臺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出席儀式
  • 外媒:071登陸艦停靠永興島碼頭 疑參加西沙軍演
    據《軍事解密》網站2020年7月2日刊文稱,通過衛星圖像發現,6月27日,一艘形似071型船塢登陸艦的船隻停泊在中國南海西沙群島主要行政中心和軍事基地的永興島碼頭
  • 船塢登陸艦出口泰國,兩棲突擊車斬獲大單,中國裝備承包一國海軍
    泰國的經濟實力在東南亞可能並不出眾,但如果說起海軍,那泰國在東南亞算得上十分強悍。要知道,泰國是東南亞唯一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上個世紀泰國從西班牙採購了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命名為「差克裡·納呂貝特」號,這款航空母艦是目前最輕的現役航母,還沒有各國主流的船塢登陸艦排水量大。這艘航母原本搭載海鷂戰鬥機和直升機執行任務,但由於經費不足,艦載機已經封存,該艦也閒置並淪為「海軍公園」。
  • 美軍「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飛行甲板有多大?超乎您想像
    作為美國海軍本世紀初服役的新型多功能兩棲船塢登陸艦,「聖安東尼奧」級的存在感似乎並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