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孟良崮烈士

2021-12-29 李立群的原創公眾號

 清明時節,正是祭奠英魂的時節, 單位組織黨員去孟良崮向英烈們致敬。
            走近孟良崮,是去重溫那場持續了三年多的戰役,是去親臨那場戰役的遺址。也是去向那兩千七百多名英烈的墓碑致敬。

                                                       ——  題記 

      踏上孟良崮這座山就覺得耳邊隆隆的炮聲不絕於耳,似乎每塊石頭後都隱藏著拿槍對峙的戰士。他們警惕的觀察著戰況。這裡每寸土地上,每塊石頭上都留下了烈士們戰鬥的痕跡,每一片土地上都灑著他們的熱血。

   孟良崮原名鷹狼崮,山上危巖兀立,狼狐出沒 ,雕鷹棲息;孟良崮戰役時,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山上的樹是1958年才種植的,山上只有三種樹:松樹、槐樹、橡樹。分別象徵著名垂久遠、懷念和榮耀。

    照片上的張靈甫高大帥氣,長相毫不遜色於現在的小鮮肉明星。北大歷史系畢業,然後去了黃埔軍校學習。多麼耀眼的光環啊!帥而且是學霸。
   在黃埔陸軍學校蔣介石非常看重張靈甫!深受蔣介石器重的張靈甫志得意滿又躊躇滿志,指揮了多次著名的戰役。接受孟良崮戰役這個命令時,他覺得自己一定穩操勝券。
   威風赫赫又響噹噹的74師,最大王牌是重火力機槍和12門大口徑榴彈炮。張靈甫仗著74師的優勢根本沒把陳毅和他的同班同學粟裕看在眼裡。
    穿著軍裝戴著墨鏡、風度翩翩的張靈甫,他一定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思想。第一任媳婦始終沒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或許就是他對童養媳無言的反抗吧?第二任媳婦吳海蘭是朋友介紹的,應該是兩情相悅才結婚的。忽然一天張靈甫撞見妻子吳海蘭和一位男士去看電影,張靈甫二話沒說開槍打死了她,理由是懷疑她通共,他的這一行為是否也可以理解成是男人的吃醋?他槍殺妻子的行為,激怒了婦女聯合會,她們聯名要處分他,但是最終張靈甫還是被保護了起來;第三任媳婦是個大家閨秀,愛書成痴,一次深夜點著燈看書時,油燈燃著了帷幔,兩個雙胞胎的兒子被活活燒死;張靈甫接受上次的教訓,沒有衝動的射殺妻子,而是一紙休書把她休了;第四任妻子王玉齡,17歲跟了張靈甫,19歲就做了寡婦。後來一直活躍在大眾視線中張靈甫的夫人就是她。
    從張靈甫四次婚姻經歷可以看出他是個對家庭及其不負責任的男人。
    在陸軍學校學習期間,為了住的舒適,張靈甫花700萬在重慶買了個豪華別墅;他帶著同學董其武去參觀他的別墅,董其武事後描述:張靈甫的別墅富麗堂皇,簡直就是一座皇宮;這一點透漏出張靈甫生活的及其浮華。對於吃土豆睡大炕的董其武,簡直沒法理解這位同學如何能在戰場上吃苦打拼。
    有人說張靈甫的失敗完全是由於自負和內訌,軍心不齊,對孟良崮的地形不熟也是一個原因。這一系列的細節可以看出張靈甫處事很武斷,無視民眾,不得軍心。

    粟裕和張靈甫是黃埔軍校的同學,他們一起學完了黃埔軍校的課程,兩個同學一個服務於共產黨,一個服務於國民黨;陳毅和粟裕是兩個心有靈犀的好戰友,他們共同研究戰略戰術,他們深入民間,一心為民眾著想。他們帶領民眾一致抗敵的決心,讓19萬農民甘願給他們做後盾,運送糧食和彈藥,其中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情節:天馬山下的黃家峪,有個叫李在修的,他家六口人,兩個團瓢。部隊沒有糧食,他把自己的糧食全部給了解放軍,部隊做飯沒有柴火,他就把自己的團瓢拆了,給部隊燒火做飯。他說:「支援前線,俺不怕傾家蕩產!」

  有個叫宋丙峰的姑娘,為了鼓勵村裡的男子都去當兵抗戰,她拍著胸脯表示:誰第一個當兵參戰,我就嫁給誰,後來她果然嫁給了第一個參軍的人。沂蒙六姐妹的故事、用乳汁哺育傷員的沂蒙紅嫂的事跡更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了百姓的擁護支持,孟良崮戰役怎麼能夠不勝利?

   曾經不可一世的張靈甫被華東野戰軍擊斃在洞裡,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74師全軍覆沒。惱羞成怒的蔣介石派了多臺戰鬥機來轟炸。一時之間山野阡陌,屍體縱橫。
   陳毅命令衛生員給死去的那些74師的戰士擦乾淨臉,把他們裝在棺材裡掩埋在馬牧池野豬旺裡。陳毅對逝去敵人如此仁慈和寬容,更令人尊敬和感動。
   1997年張靈甫的兒子來到馬牧池,聽說埋葬父親的地方已經被村民建了房子,他想出20萬拆掉村民的房子,挖走父親的屍骨,村民們說:曾經那麼多人死在張靈甫的槍下,別說20萬,200萬也不會同意。
   烈士墓裡,一個個黑色的墓碑肅穆整齊的佇立在那裡,看到這些碑,似乎看到了槍林彈雨裡頑強殺敵的戰士,最終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兩千七百多個墓碑,刻著名字的只有一百多個,平均年齡23歲。塞得喘不過氣的悲痛攫緊了每一位瞻仰者的心。
   裡面最小的烈士是陳汝可的女兒,因為敵人的刑訊逼供讓陳汝可早產下了女兒,早產後的女兒沒有吃一口奶水,就跟著媽媽關在監獄裡。行刑那天陳汝可雙手雙腳被捆著橫放在馬背上,嬌嫩的女兒被放在裝草料的袋子裡。陳汝可幾次昏死過去。陳汝可犧牲時年僅22歲,看著可憐的沒有吃過一口奶的女兒,她咬破手指,把血滴到了女兒的嘴裡。
      孟良崮是一座豐碑,讓我們時時記住歷史,刻刻不忘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的,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他們功不可沒。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作者簡介:

     李立群,1972年出生,山東蘭陵人,戴榮裡原生態文學院學員,《西北作家》籤約作家,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臨沂市校園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蘭花草》文學社社長,孤山小學校長。作品散見於《蘭陵文學》《家鄉》《作家導刊》《文藝眾家》《潮流美文》《校園英語》等媒體刊物。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掀起張靈甫祭奠風潮,粟裕之子寫信控訴:不該玷汙紀念地
    因此,我們在享受後世和平生活的時候,也不能忘卻這些長眠於祖國各個角落的革命烈士。其中,烈士紀念園,烈士公墓等場所,正是我們表達對他們的哀思與敬意的地方。山東省臨沂市孟良崮山頂就坐落著一座面積不小的紀念館,名為「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紀念館是為紀念1984年的著名戰役——孟良崮戰役而修建的。
  • 【致敬英雄】9·30國家烈士紀念日
    設立烈士紀念日,是為了讓我們永遠牢記無數先烈的犧牲奉獻。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可以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中國有多少名烈士?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由於戰爭年代條件有限,許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目前,全國有名可考、並收入各級《烈士英名錄》的僅有193萬餘人。近幾年,每年新評定的烈士數量在300人左右。烈士指哪一類人?
  • 烈士紀念日前夕,向鳳崗英雄「小鬼班」黃友致敬!
    明天是9月30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烈士紀念日。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他們用熱血為後世迎來新生,用生命、用無畏捍衛了民族尊嚴!1995年,鳳崗在花果山公園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黃友烈士紀念亭,每年,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學校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會前往花果山公園祭奠革命烈士,集體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烈士精神。每一位烈士都應該被銘記,每一段歷史都不能被埋沒!
  • 運20接回烈士遺骸,戰友手捧遺像鳴槍致敬,五大戰區一齊發聲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懷念,值得尊敬。我們將永遠銘記他們,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戰區官方帳號均轉載了相關報導,向戰士們致敬。其中南部戰區發文稱:「請放心吧!祖國! 致敬,英雄!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 向烈士致敬!
    軍地第一時間在墜機現場及周邊地域進行晝夜搜尋,已找到兩名飛行員遺體,所在部隊批准兩名犧牲的飛行員為革命烈士。這便是為國捐軀的兩位烈士,讓我們先向他們致敬:張浩烈士1月21日,張浩懷孕8個多月的妻子,準備步入婚姻殿堂的王曉冬未婚妻,悲痛萬分地來到部隊,走進兩位烈士的宿舍,目睹日夜思念的愛人的件件衣物,禁不住淚流滿面……烈士張浩,烈士王曉冬,沙場如霹靂,丹心照汗青,這一對親密好戰友永遠地走了,讓我們把他倆永遠珍藏在記憶中!
  • 信託致敬衛國戍邊英雄!民生信託-邊防烈士撫恤慈善信託首期成立!
    泛海集團全體同仁積極響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軍人撫恤優待工作的號召,依據《關於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獎條例》等要求,第一時間通過民生信託向集團全體員工發起了《關於募集捐款擁軍優屬支持國防的倡議書》,計劃通過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設立的慈善信託進行專項捐贈,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 孟良崮戰役——華野吃掉了整編七十四師(中)
    可供張靈甫的整編74師「固守待援」的地方只有兩處:一處為垛莊;一處為孟良崮。垛莊四面群山圍繞,無險可守,華野控制了四圍的山頭,可以居高臨下對敵整編74師進行打擊。張靈甫只能選擇孟良崮了。孟良崮位於蒙陰東南60公裡的蘆山山區。蘆山山區東西寬40到50公裡,南北縱深30到40公裡。
  • 致敬烈士——他們是為我而死~
    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再次致敬烈士!
  • 阿里昆沙無名烈士墓園烈士名單及資料(判)
    2020年7月1日,在新疆退役軍人事務廳、西藏退役軍人事務廳、阿里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新疆軍區阿里分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找到了西藏阿里地區昆沙無名烈士墓園的一些珍貴資料,包括一份烈士名單及烈士基本資料。2020年7月23日,聯繫到了薛根定烈士(判)的家人。相關資料和烈士名單整理在下文。
  • 網上祭奠 致敬英烈
    3月11日,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在全區範圍內開展「致敬 • 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推出專題頁面、網上接力祭掃H5、微博九宮格宣傳圖、朋友圈公益海報、電視端IPTV專區(中國移動)祭掃專區等多種形式的網上祭掃活動。連日來,我區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與網上祭掃,追憶英烈,傳承紅色精神。
  • 李天霞見死不救,為何孟良崮戰役,83師還有一個團被殲滅
    說到1947年爆發的孟良崮戰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可謂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當時國軍先後集結了45萬大軍,意圖對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
  • 致敬戍邊戰士
    ——祁發寶所在團不成文的「規定」「衛國戍邊英雄 」陳紅軍烈士,甘肅隴南兩當縣人,1987年生,2009年西北師範大學畢業後攜筆從戎,被追授「衛國戍邊英雄 」。33歲的陳紅軍烈士犧牲的時候,還有4個多月就要做爸爸了。黨把自己放在什麼崗位上,就要在什麼崗位上建功立業。
  • 英雄本色——致敬每一位保家衛國的中國軍人!
    ——致敬每一位邊防軍人。最近幾天,邊防戰士在去年6月中印邊境衝突中犧牲的消息被頂上熱搜,相信每個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為那是鮮活的生命被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加勒河谷。為什麼我們會團圓?是因為有他們用生命在守護團圓。
  • 致敬 騰衝1944
    致敬,騰衝1944。那一年,騰衝光復,硝煙散盡,騰衝這座曾經繁華美麗的「極邊第一城」也變為一片焦土,一片廢墟。致敬,騰衝1944。致敬,騰衝1944。歲月永遠抹不去當年侵略者的罪惡,我們更不能忘記抗日軍民共赴國難的悲壯。碧血千秋,河嶽英靈,烈士碧血,是國之魂,民之魄。魂魄在,山河就在,家園就在 這是一座城對抗戰英烈的敬仰。
  • 廣西靖西縣烈士陵園湖南籍邵陽地區烈士墓碑照
    向為國捐軀的解放軍戰士致敬!
  • 孟良崮,許世友打紅了眼,陳毅:打掉一千補一千,打掉兩千補兩千
    孟良崮戰役,網絡圖5月14日,我全線發起對孟良崮的總攻擊。在猛烈的炮火轟擊下,整個山地硝煙瀰漫,山石亂飛。由於敵人密集擁擠,我軍一顆炮彈落地開花,彈片夾雜著炸起的石片,一彈成多彈,敵人往往死傷一片。第九縱隊當日攻佔牧虎山、大老峪、西山一線,擊潰敵人三次反擊。入夜,被圍之敵紛紛生火做飯,滿山望去,星星點點,火光閃爍。
  • 餘旭烈士犧牲地,我們在這裡紀念你!
    玉田趙腰鋪村附近的村民就是在餘旭犧牲的地方修建一座餘旭烈士紀念碑  !這是當地人民用自己的方式在緬懷烈士 。您是國家的烈士,也是大家心中的烈士!紀念餘旭、致敬餘旭,就是感受她對家人的愛,感受她對事業的愛,感受她的奮鬥和希望,感受她的責任和擔當,並受她激勵,成長萬千餘旭這樣的平凡而有成就的新一代。
  • 徐良致辭:真正的英雄是為國捐軀的烈士
    40年前的今天,1979年3月12日,50軍150師448團在回撤途中,遭敵軍包圍,在慘烈的突圍中,有332位勇士遺骨異國他鄉,40年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龍州烈士陵園,為332位烈士建一面英烈牆,以紀念和憑弔。
  • 孟良崮一戰74師被團滅,張靈甫死前留下一封信,道明了根本原因
    這樣一支虎狼之師為什麼在孟良崮戰役中被全師殲滅呢?張靈甫的一封信說明了原因。戰無不勝, 精裝部隊最後由黃百韜帶領1947年,國民黨軍隊由於戰略決策失誤,不得以必須要改變行軍計劃。當時的軍隊損失嚴重,無力再支持全線作戰,只能將之前的全面作戰轉為重點作戰。
  • 烈士 martyr 的英文詞源很有故事!
    1430 次原創最近,這張圖在社交媒體上刷屏了:中國官方最近公布了中印邊境衝突中身亡的戍邊戰士,大家把對烈士的哀思,寄託一次次對這幅作品的轉發上。a garrison of 5000 troops 譯:有5000士兵駐守的防地(衛戍區)再來聊聊「烈士」的英語,先看看這個英語新聞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