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9月30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烈士紀念日。
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他們用熱血為後世迎來新生,用生命、用無畏捍衛了民族尊嚴!
在鳳崗有個「小鬼班」戰士,
他的故事一直在傳誦.
在第五個國家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
讓我們重溫「小鬼班」——
黃友的抗戰事跡吧!
黃友(1927--1944),東莞鳳崗鳳德嶺村人。
1941年,參加抗日遊擊隊,在廖彪隊當通訊員。
1942年4月,第一次參加戰鬥,即表現出不怕犧牲的銳氣,後被提升為小鬼班副班長、班長。
1944年春節前,日偽軍包圍蝦公潭村,將群眾集中起來用毒氣燻。正在緊急關頭,黃友帶領小鬼班衝入敵群,斃傷日偽軍十多名,將待斃的群眾解救出來。日軍在蝦公潭受挫後,在平湖鳳凰山增築碉堡,派一個班配機槍把守。我方決定殲滅這個班,由黃友班負責突擊任務。早上日軍出來了,他帶領小鬼班猛撲上去,一槍把日機槍手打倒,把機槍奪過來,他腿部卻中彈受傷。這一仗以後,黃友變得更堅強。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4年7月,何通中隊決定發動平湖戰鬥,把藤本的威風打下去。當時的日軍藤本大隊和另一日軍中隊駐在平湖,還有一中隊偽軍駐在離平湖一裡的屋圍。何通決定先吃掉偽軍中隊,突擊任務仍落在黃友小鬼班身上。21日晚,戰鬥打響了,黃友幹掉敵哨兵,首先衝向炮樓,打死日軍顧問,便向樓上扔手榴彈。小鬼班迅速衝上去,解決偽軍中隊部,俘獲人槍80多。戰鬥結束,部隊馬上撤退,小鬼班當尖兵,到達老虎山下沙嶺時,與前來截擊的藤本大隊400多日兵遭遇。為擺脫敵人,黃友班擔任阻擊,掩護主力撤退。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形勢下,黃友指揮全班戰士頂住了敵人的進攻,使部隊安全轉移,但全班戰士壯烈犧牲。黃友年僅17。
1944年11月,東縱司令部將黃友的事跡通報表彰,同時向黨中央匯報。後來,延安復電:"追認黃友同志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戰鬥英雄,中共模範黨員。"
4月3日晚,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寶檔案》欄目,播出了《東江縱隊—小鬼善戰》的紀錄片。一時間,鳳崗的抗日英雄黃友以及他所在的「小鬼班」,以一當百抗擊日寇的英雄事跡被傳播到全國各地。
▲鳳崗花果山烈士陵園裡的黃友亭
▲鳳崗的抗日英雄黃友
該紀錄片節目時長約13分37秒,詳細記敘了黃友英勇而短暫的一生,從13歲參加東江縱隊到編入「小鬼班」,再到擔任「小鬼班」班長,率班英勇作戰、屢立戰功,直至最後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影片中,特別對黃友「小鬼」班五位少年英雄犧牲時,在老虎山下沙嶺附近與日軍主力的遭遇戰,「小鬼班」以一當百,掩護部隊主力安全撤離進行了詳實的描述,生動的畫面和史料還原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東江縱隊—小鬼善戰》的紀錄片
戰後,東江縱隊政治部命名「小鬼班」為「黃友班」,授予黃友「抗日英雄」,延安總部授予黃友為「廣東人民遊擊戰爭戰鬥英雄,中國共產黨的模範黨員。」當年,鳳崗的父老鄉親還把黃友及其戰友的遺體掩埋在老虎山下。1995年,鳳崗在花果山公園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黃友烈士紀念亭,每年,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學校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都會前往花果山公園祭奠革命烈士,集體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烈士精神。
每一位烈士都應該被銘記,
每一段歷史都不能被埋沒!
雖然逝者已逝,但精神永存,希望大家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以革命烈士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2018年9月30日是第五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為學習烈士英雄事跡,繼承烈士遺志,進一步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在此號召社會各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關注「東莞英烈網」,通過《東莞英烈網》等進行網絡祭奠,銘記烈士的豐功偉績。
網址:
http://webtest.dg.gov.cn/dgylw/index.shtml
烈士,沉甸甸的兩個字,代表了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身體鋪路,以血肉築牆,用生命換來今日之中國。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人民日報製作了紀念短片,緬懷為祖國和人民英勇戰鬥犧牲的偉大烈士,向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民英雄致敬!
勿忘歷史,不負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