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yr:英語中「烈士」是從哪裡來的?

2021-12-10 阿則外英語筆記


每年的 9 月 30 日,也就是國慶節的前一天,是中國的烈士紀念日。除了中國,世界很多其它國家,也有烈士紀念日。

在用英語表達「烈士」這個概念時,通常都是使用 Martyr 這個詞語,「烈士紀念日」則稱為 Martyrs' Day。

英語中的 Martyr,最初是指宗教中的「殉道士」,進入現代之後,才開始用來指「烈士」,也就是,為了某項事業、而犧牲生命、捨生取義的人。



Martyr 這個詞語的發音比較容易,但是卻很難記住拼寫。原因是,Martyr來源於古代希臘語,因此拼寫並不符合英語的規律。

記住 Martyr 拼寫的竅門,是分為兩步:先把Martyr記成Marter,再把其中的E替換成Y。

在古希臘語中,Martyr 的本義是「見證、看見」,相當於今天英語中的 Witness,最初並沒有宗教的含義,也不涉及「捨生取義」的行為。

在羅馬帝國的初期,也就是公元1世紀到3世紀,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東漢時期,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地,曾多次對基督教進行迫害。在迫害中堅持信仰、而失去生命的信徒,後來就被教會稱為 Martyr,中文譯為「殉道士」。

之後的一千多年,基督教內部多次發生教義衝突和教派分裂,各個教派都有信徒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而失去生命,被封為 Martyr.



大約500年前,歐洲各國開始進入現代,宗教的影響力逐漸下降,Martyr這個詞語的使用也日益減少。但進入19世紀之後,Martyr獲得了新的含義,用來稱呼那些為了爭取平等、自由、獨立等理想而犧牲生命的政治人物。

今天英語中提到 Martyr 時,已經很少用來指宗教中的「殉道士」,大多數情況,都是用來形容為了某項事業或信念,而受到迫害、失去生命的人,例如:

a martyr to the cause of freedom 為了自由事業而獻身的志士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數十個國家,有公共的 Martyrs』 Day 烈士紀念日,包括亞洲的印度、越南、馬來西亞,非洲的突尼西亞、烏幹達,美洲的巴拿馬,歐洲的土耳其。

很多國家和文化,雖然沒有Martyrs』 Day,但也把為了某項事業或信念而死去公共人物,稱為 Martyr。其中,既包含政治人物,也包含文化人物。

其中包括,美國被刺殺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古希臘時最判處死刑的哲人蘇格拉底,19世紀時在義大利統一事業死去的很多英雄人物。



現代中文的「烈士」這個說法,也是在進入現代之後才出現的。

在清朝末年,同盟會開始使用「烈士」的稱號,來稱呼在推翻滿清王朝的起義中犧牲就義的人員,例如,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七十二烈士。

清朝滅亡之後,在後來的革命鬥爭和抗日戰爭中,「烈士」以及「革命烈士」的說法繼續得到使用。

今天中國的烈士中,除了中國人,也包含一些外國人。其中有一位名叫 Tillson Harrison,中文名字是「夏理遜」,在歐美國家比較有名。

夏理遜出生 1881 年、死於 1947,和白求恩一樣,也是加拿大人,職業也是醫生。抗日戰爭時期,夏理遜曾在中國紅十字會,幫助過新四軍的醫療工作。今天,夏理遜的遺體,就安葬在河南省開封市的烈士陵園。

夏理遜生前曾在美洲、歐洲、亞洲、以及中東各國遊歷工作,會說6種語言,曾參加7場戰爭。在歐美國家,夏理遜經常被描述為 Adventurer 冒險家。

在1970年代後期,美國的電影人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曾拜訪夏理遜的女兒,詳細詢問了夏理遜生前的事跡。不久之後,兩人就拍攝出品了《奪寶奇兵》系列的第一部電影。因此,有人認為,夏理遜就是印第安納·瓊斯的原型之一。

相關焦點

  • 烈士 martyr 的英文詞源很有故事!
    1430 次原創最近,這張圖在社交媒體上刷屏了:中國官方最近公布了中印邊境衝突中身亡的戍邊戰士,大家把對烈士的哀思,寄託一次次對這幅作品的轉發上。我在微博上還搞了一個給這幅畫起英文名的活動,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這個名字:border marker(界碑)畫作中,這位中國戰士張開雙臂,阻擋著來犯的外軍,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而「border marker」一詞,把人物比喻成界碑,標記著國土邊界,不可逾越。
  • 英語速讀|高官被「斬首」,伊朗如何報復美帝?
    配音整理:BBC英語速讀原創譯文:Howard
  •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雙語英雄事跡觀後感【雙語時事|跟著發言人學英語】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懷念,值得尊敬。我們將永遠銘記他們,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I read the report again and again. I am so touched by their deeds and my heart is choked with emotion.
  • 惲雨棠烈士二三事
    他懂得一些俄語,也懂得一些英語。他是第二次去蘇聯學習的,第一次在中國大革命初期,進過蘇聯的東方大學,後因革命需要,不久回到中國。雨棠同志比我年長,他常常親切地教導我許多事,他是我們中間的一位可敬的同志。1928年上半年在莫斯科中大發生了所謂「江浙同鄉會」反革命問題,雨棠同志是江蘇人,多少受些影響。其實這件案子,完全是王明宗派小集團偽造的罪名,根本不存在什麼「江浙同鄉會」的組織。
  • 從烈士遺孤到黨校校長
    用水不便,買米買煤則更不容易,老師們課堂上當教員,課堂下就是挑夫,靠一根扁擔將米、面、煤等生活用品從山下挑上山來1968年到1984年,蔡天祥一直擔任盱中副校長副書記,其中兩次主持工作。據今年已經85歲的盱中第一位特級教師夏廣溥回憶,「蔡校長几次三番找我談話,準備將我從古桑中學調往盱中,他認為來盱中可以更好地發揮我的專長和技能」。1978年,夏廣溥被調來盱中後,編教材、搞教學,忙的不亦樂乎。但當時是走教,工作很是辛苦,夏廣溥說「是蔡校長幫我想辦法,協調五個孩子的戶口問題和愛人工作,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讓我全身心工作」。
  • 郭永懷:「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
    而郭永懷先生還有另外的「唯一」,他是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的群體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關於郭先生的資料,由於他工作的原因,目前發布出來的都是官方文章,只能從中梳理線索。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先生在採訪中也透露,關於郭永懷先生到底怎麼死的,也是最近幾年才從報導裡知道,之前連她都不知道他空難的細節。
  • 致敬孟良崮烈士
    這裡每寸土地上,每塊石頭上都留下了烈士們戰鬥的痕跡,每一片土地上都灑著他們的熱血。惱羞成怒的蔣介石派了多臺戰鬥機來轟炸。一時之間山野阡陌,屍體縱橫。   陳毅命令衛生員給死去的那些74師的戰士擦乾淨臉,把他們裝在棺材裡掩埋在馬牧池野豬旺裡。陳毅對逝去敵人如此仁慈和寬容,更令人尊敬和感動。
  • 【擴散】這8位河南籍烈士,有誰知道他們? 共同接力幫烈士們早日找到親人!
    他一直關注著與烈士有關的信息,這次他也想幫忙參與尋找,並已跟當地多位老戰友聯繫,一同打聽這些烈士的親人。一上午的時間,記者接到10多位熱心讀者打來的電話,他們也想盡一份力,幫助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內長眠的烈士們尋找親人。同時,還有多位網友通過網上留言等方式,希望能多公布一些烈士的詳細信息,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同幫忙尋找。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多少梅州人?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5位梅州籍義士,他們是陳文褒(大埔)、饒輔廷(梅縣)、林修明(蕉嶺)、周增(梅縣)、張學齡(興寧),在黃花崗起義其餘14位烈士中有1位梅州籍義士,陳甫仁(興寧),另外,參加過這次起義的梅州兒女還有李炳基、黃嵩南、李挺生、張引士、王興中、郭典三、郭冠雄、廖叔唐等人,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 第七個烈士紀念日|凜然英雄氣 激蕩天地間
    在第七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新疆軍區某部官兵來到庫爾勒市烈士陵園舉行紀念儀式,通過瞻仰烈士紀念碑、清掃烈士墓碑、敬獻花籃等活動,緬懷歷史、禮讚英雄。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羅興倉攝9月30日,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
  • 30歲烈士傅平山,是犧牲級別最高的偵察兵,僅有頭顱帶回國
    在這許許多多的烈士中,有一個級別最高的偵察兵犧牲了,甚至連遺體都沒能被好好保存,而是被澆築在水泥中,多麼令人憤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位烈士的名字就叫做傅平山。他19歲就入伍,20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激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時,傅平山義無反顧地請纓作戰,強烈要求參與這次戰爭。參戰前,妻子為傅平山送別,兩個人拍了一張合影,沒想到就成為了最後一張照片。
  • 廣西靖西縣烈士陵園湖南籍邵陽地區烈士墓碑照
    三十多年過去了,可能還有很多烈士的家屬不懂得自己的孩子犧牲後埋葬在哪裡,我希望通過本帖,讓烈士的親屬能知道他們的親人安葬在哪裡並能夠去掃墓,想讓烈士的墓碑照片能夠回家。在此,我想拜託各位,如果有你們認識的烈士,或者烈士的籍貫距離你很近的,請幫忙告訴他們的親人,我手裡有烈士的墓碑照片,或者請幫我把墓碑照片轉交到他們的親人手中。        叩謝!
  • 薩達姆是如何從伊拉克人口中的魔鬼變為烈士的?
    謝嘿德」一詞在阿拉伯語中講烈士的意思,在中東國家,烈士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稱呼,反抗侵略者稱為烈士,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保護自己的家人而被害的人都統稱為烈士
  • 陸河上護蘇坑村荒山裡 埋葬著一位烈士英雄70年
    【91歲老戰士:一定要在頭腦清醒時替戰友找到家】1949年4月,在解放陸豐縣的戰鬥中,有一位叫黃漢章的深圳人壯烈犧牲;他的墓地在陸河縣上護鎮蘇坑村被當地村民發現
  • 我在烈士轉運站的那些日子
    戰前,縣政府就派員從西雙版納運來上等的木料,動員全縣所有的能工巧匠不分晝夜地加緊製作棺木,配備各類工具,組成了精幹的民工隊伍與部隊一起堅決完成妥善安葬烈士的艱巨任務,積極參與和有力地配合了37師烈士安葬點的各項工作。
  • 烈火中的青春 69名兵團烈士尋訪紀實(一)
    2005年時斑駁脫落的寶日格斯臺烈士紀念碑我們乘飛機從貴陽到北京,再到赤峰,從赤峰改乘汽車到西烏旗,再到四十三團團部,下到連隊後,四連的兵團戰士夾道歡迎我們,高呼向烈士學習的口號,場面熱烈,氣氛悲壯,讓人感動。遺物有一個被子,一個蒙古袍,一把刀。蒙古袍和被子現在我們都還保留著。 恆昌很老實,跟他父親一個樣。他父親就特別簡樸謙和。不管對幹部戰士,見面都打招呼。而且閒不住,無論到哪裡,總主動掃院子。
  • 【拂曉紀實】張新奎等20名烈士在南疆戰鬥中犧牲之後……
    寫到這裡,不由得使我回想起35年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人民群眾,軍嫂軍屬,擁軍挺軍的一幕幕往事。1986年輪戰時,以我部8連整建制為主組建的蘭州軍區第10偵察大隊2連,在3月18日對敵1828高地破襲戰鬥中,雖然取得對敵毀滅性打擊,但我軍也付出了20名官兵壯烈犧牲的沉痛代價。消息很快傳來了。師長馬殿魁半夜打電話給我,要求做好烈士善後和穩定人心的工作。
  • 阿里昆沙無名烈士墓園烈士名單及資料(判)
    2020年7月1日,在新疆退役軍人事務廳、西藏退役軍人事務廳、阿里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新疆軍區阿里分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找到了西藏阿里地區昆沙無名烈士墓園的一些珍貴資料,包括一份烈士名單及烈士基本資料。2020年7月23日,聯繫到了薛根定烈士(判)的家人。相關資料和烈士名單整理在下文。
  • 送別烈士時沒有鮮花,卻被彈幕暖哭…
    彈幕被「鮮花」刷屏,網友們為維和烈士獻上了一朵朵「鮮花」。這是你走後,我靜下心來給你寫的第一封信。你從軍15年,我和爸媽以你為榮,你在部隊也沒辜負我們對你的期望,幹出了名堂,成為一名優秀士兵。那一枚枚獎章、一本本證書見證了你的付出和努力。你是部隊培養出來的好戰士,是家鄉人民養育出來的好兒子,我深為你感到自豪和驕傲。剛結婚時,看到別的小夫妻出入成雙,我也羨慕,也有自私想法的那一刻,但我更尊重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