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400餘字、32張配圖,預計需要閱讀13分鐘
12月6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研究報告稱,美國軍火銷售,穩居全球第一沒什麼稀奇;位居亞軍的,竟然是中國,軍貿銷售額約佔全球16%。結論一出,頓時惹得西方某些磚家大跌眼鏡。如果,時光倒流回40年前,誰要是說,中國會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軍火商,不僅外國人不信,就連中國人自己也不敢相信——然而,中國的第一筆軍火訂單,恰恰是在1979年敲定的。提到軍火商,很多人往往會腦補好萊塢大片《戰爭之王》(Lord of War)的場景:西裝筆挺、槍彈橫飛、九死一生、鑽石支付……歷史上的「中國軍售第一單」,這些炫酷的電影元素,統統都木有!整個過程都充滿了簡陋、倉促、寒酸:賣武器前,不知道單價標多高,也不知道軍火出口合同怎麼寫;和外國談判時,連國家的授權書也木有帶……更神奇的是,整個軍貿代表團出發時,只帶了區區5美元;歸來時,卻敲定了價值1.67億美元的軍火訂單。不要說中國人開掛,也不要笑話他們摳門。那個年月的中國軍工人,太難了。
▲鄧小平會見圖哈米
1979年2月,中國改革開放第二年,按照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與時任埃及副總理哈桑·圖哈米的會談結果,中國將向埃及空軍出口殲-6、殲-7戰鬥機。這也是中國人自1949年以來,頭一回改變對外無償援助的習慣,破天荒的當起了「軍火商」。想當軍火商?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負責這筆生意的中航技公司,1979年3月3日剛剛成立,從上級單位三機部到公司成員,沒有一個有外貿經驗。據時任中航技出口處處長、赴埃代表團團長劉國民回憶:「由於中航技剛剛組建,沒有經驗,沒有渠道,出口業務建設幾乎是一片空白,不僅對如何起草合同、商務談判、報關審批、辦理運輸保險、交付收匯等基本出口環節感到陌生,甚至連從埃及回國的機票錢都沒有著落;再者,埃及當時並沒有做好同我國開展軍貿業務的準備……」白手起家、一竅不通,到處是坑、前途未卜——腫麼辦?為了完成國家創(賺)匯(錢)任務,整個公司從上到下都進入了開掛狀態。要賣戰鬥機,得有合同吧!沒幹過、不要緊。他們從民航總局借來2本客機進口合同,採取反向操作的方法,把自己的角色換成出口方,照貓畫虎草擬了1份戰鬥機出口合同。▲殲-6是當時中國吃透技術的成熟機型
要搞軍火談判,得開個價吧!沒參考、不要緊。他們在航空情報所的幫助下,拿殲-6戰機的性能與外國飛機報價比對,在確保不吃虧的基礎上,臨時估出了120萬美元的單價。要出國賣飛機,得有路費吧!沒有錢、不要緊。他們先就去找外貿部借,結果慘遭拒絕:國家外匯緊張,想借幾千美元?沒門!碰了個釘子之後,他們毫不氣餒,算了算出國花銷:出國機票,花人民幣就行;國外食宿費需要花美元,爭取讓埃及招待,實在不行再向中國駐埃及使館求助;其他能不花的、就不花了,誰讓咱們窮呢。
▲小湯山博物館的安-24,埃及人邀請中國維修,給了中航技出國賣殲-6的機會
要辦理出國手續,得有外方邀請函!沒有來函、不要緊。碰巧埃及民航來了個邀請信,請求中方派團修理蘇制安-24客機。他們抓住這個機會,打著商談修民機的名義,辦了出國護照,去異國他鄉賣戰鬥機。就這樣,憑著今天看來有點無奈又摳門的精神,年輕的中航技團隊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在代表團團長劉國民的帶領下,前往千裡之外的埃及首都開羅,開始了一場完全陌生的軍貿談判徵程。啟程前,外聯的同志交給劉國民5美元,當做臨時應急經費。沒錯,只有5美元。寒磣嗎?寒磣,很寒磣!今天,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海外一天的零花錢,恐怕都不止5美元。但是,那個年代,確實沒有辦法,當時,整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庫都在跑耗子,就這5美元,還是以前三機部出國小組省下來的雜支費。換句話說,是從牙縫裡摳出來的。
▲1978年年底,時任三機部部長呂東(居中側頭交談者)出國考察
不僅如此,當時三機部部長呂東,在赴埃代表團出國時專門叮囑:「堅持要現匯,我們發展航空工業需要外匯,哪怕一個美元也是好的。」主要思想就2句:要錢 !要現錢!5美元出國,還想掙大錢?這些細節,今天看來或許有些好笑,還有點吃相難看的趕腳。但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真的是窮啊!特別需要外匯小錢錢!!!
▲籤署《戴維營協議》後,埃及處於軍火受制的空窗期
小錢錢、真心甜。但軍售第一單的小錢錢,真是不好賺。中航技代表團到達埃及時,這個國家剛剛與以色列籤訂《戴維營協議》不久,被整個阿拉伯世界排斥,蘇制軍火渠道已經斷絕,美式軍火還沒進來。而埃及空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消耗了大量飛機,戰機數量非常缺乏。但在到底要不要引進中國飛機「臨時過渡」的問題上,埃及人內部也是眾說紛紜。▲中國殲-6戰機
最希望引入中國殲-6飛機應急的,是埃及空軍訓練部門。雖然這款飛機性能不算先進,卻是埃及人花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就能拿到手的現貨,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滿足埃及空軍飛行員訓練需要。蘇聯飛機、買不到;美歐的飛機,價格高、還得等。即便如此,習慣了從中國「白拿」的埃及人,還是一上來就打「苦情戲」「感情牌」,哭訴自己在上一場戰爭中損失慘重,要求中國仍對埃及無償援助,下次再改為有償貿易。
▲航空軍貿第一人——劉國民
想空手套白狼!也不看看中國人窮成什麼樣了?為了創匯,那時候的中國人,恐怕連眼睛都是綠的。對於埃及人的小九九,中方談判代表劉國民據理力爭:從國民經濟總產值看,中國人均不足300美元,而埃及已超過1000美元;目前顯然是中國窮,埃及富。長期以來,中國人民節衣縮食,無償給予友好國家大量援助,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現在,我國政府把無償援助改為平等互利的有償貿易,這是合情合理的舉措。
▲手握蘇伊士運河的埃及,那時比中國富得流油
▲美國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這個也得給錢!
為了說服埃方,劉國民還用埃及人熟悉的蘇伊士運河打起了比方:「埃及人民通過英勇鬥爭奪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目前年收入已達10多億美元。如果有的發展中國家向埃及提出無償通行運河的要求,當然也是不可思議的。」這一席話,說得埃方空軍裝備部長心悅誠服,再也不談無償援助的事。
▲中國軍售第一單的中航技7人代表團,在埃及曆經曲折,這是談判結束後的場景
即使有了好的開頭,但中國軍售第一單的談判,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3月15日代表團到埃及開始,歷盡周折、柳暗花明,前前後後談了整整50天。為了拿下這筆寶貴的軍貿外匯,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全體動員了起來,姚廣大使親自帶著中航技代表團,先後13次推敲談判方案;中國駐埃及副武官也熱心加盟,幫助不熟悉外語的代表團成員打字;為做好代表團會議等的保密工作,使館代辦親自把門。
▲時任中國駐埃及大使姚廣,後來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當埃及方面發生動搖、宣布暫停談判後,姚大使帶著劉國民和翻譯,想方設法約見時任埃及副總統穆巴拉克(曾任埃及空軍司令員),既打中埃外交「感情牌」,也打中國武器的「技術牌」,希望他出面促成這筆軍貿訂單。穆巴拉克很快召見我大使和代表團,詳細詢問了中方可供飛機的技術情況。劉國民表示:「殲-6相當於米格-19,有現貨,當年就能交付;價格低,質量可靠,適於訓練。」▲時任埃及副總統穆巴拉克(左),在薩達特總統(右)遇刺後,接任埃及總統
中埃友誼和中方的誠(飢)意(渴),終於打動了穆巴拉克,他當場表態:「飛機的情況清楚了,聽說談判遇到一些困難,那不要緊,我讓空軍立即恢復談判。回首往事,埃中兩國友誼源遠流長。1956年我們收復甦伊士運河主權後,是中國派來大批領航員,支持運河復航;此後又年年大量購買我們的長絨棉,支持我國的經濟發展。這次派來代表團治談空軍裝備,我們更是歡迎!……你們的合同草案我看了,就是閉著眼睛,我也能和你們籤字!」
▲殲-6出口埃及,著實不容易
▲1979年5月,時任埃及空軍司令助理肖克裡將軍與劉國民(右)合影
在副總統親自過問下,中埃雙方軍貿談判進入了快車道。最有戲劇性的是,在當天的中埃會晤中,先前未參加談判的埃及空軍司令首次露面,他誤以為中方翻譯不在場,用阿拉伯語放心大膽的交談。埃方談判人員也用阿語向他現場匯報:「中國戰鬥機的報價還是可以的」。中方使館翻譯聽到這句話後,表面上不露聲色,轉過身就向代表團通報了這個意外收穫。在掌握了埃方真實意圖和報價底線後,中方代表團在後續軍售價格談判中佔據了很大主動,在報價問題上毫不讓步。最終,雙方約定,中國向埃及出口44架殲-6、6架殲教-6飛機,提供220臺渦噴-6、28臺渦噴-8備份發動機;另外,還籤訂了備件供應及發動機修理等附屬合同。
▲人民大會堂國宴
在雙方準備籤訂合同的時候,又出現了小插曲。埃方談判團團長出示了「國書」(政府授權書),希望劉國民也對等出示中方的「國書」。缺乏軍貿籤約經驗的中航技,偏偏對此毫無準備。當時中國駐埃使館不能代辦,國內補辦又來不及。眼看就差這臨門一腳,腫麼辦?好一個急中生智的劉國民,他順手拿出一張在人民大會堂出席國宴得到的座位卡,上面赫然印著他的姓名和國徽,以此向埃方表示,這就是中方「國書」。由於埃方搞不清中國的證書是什麼格式,也就順水推舟地認可了。歷經山窮水復、柳暗花明,中國軍火出口第一單終於敲定,總金額1.67億美元!中國軍火終於淘到了第一桶金。相當於1979年國家外匯儲備的14%!!!
▲中埃籤約後,劉國民給時任中航技領導趙光琛的信,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不久後,中航技收到埃及發來的2769萬美元預付款。這是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28年來的第一筆外匯收入。中國航空技術引進項目由此很快啟動,提升航空產品水平不至於再囊中羞澀……至於出國前的那5美元,劉國民他們並沒有捨得花掉,而是又原封不動的帶了回來、交還給組織。這就是那個時代的中國航空人!他們在中國外匯最困難的日子裡,用最小的代價,為國家贏得了軍火出口的第一桶金。
▲1986年12月,中方與埃及國防部長賽義德籤訂有關殲-6飛機的還款備忘錄
以1979年軍售第一單「零的突破」為起點,劉國民和他的團隊連續作戰、越戰越勇,先後與尚比亞、孟加拉、埃及、巴基斯坦等國籤訂了多個飛機、發動機出口合同。從80年代到90年代,劉國民成為中國軍貿功績卓著的「領軍大拿」,先後在殲-7系列戰機、K-8教練機、「梟龍」戰機等戰機外銷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不完全統計,他在工作期間,親自主籤出口合同總金額約11.5億美元,指導、參與決策的出口合同共約67億美元。
▲鄒家華副總理(左)接待埃及空軍裝備部長(右),劉國民(右)作陪
▲1983年,劉國民與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
▲巴基斯坦空軍司令助理試飛中國殲-7M,劉國民(右一)在現場
▲張愛萍副總理(右)接見巴基斯坦客人,劉國民(左一)出席
▲1992年,劉國民(左二)在新加坡航展推銷中國「超-7」戰機(後改名「梟龍」)
據SIPRI 報告統計,1980年代中期,中國曾一度躍升為蘇、美、法之後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從1984到1987年,中國的武器銷售額達到頂峰,為中國帶來了82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中國這段期間總出口額的7%!!!尾聲:中國軍貿贏得的大量外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工業技術升級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時至今日,隨著殲-20、運-20、國產航母等先進武器陸續列裝,中國軍隊已經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越是輝煌的時候,我們越不能忘記,當年那些只帶著5美元,就敢意氣風發、闖出國門,贏來「中國軍售第一單」的中國人,他們的不慕虛榮、不尚浮華、不計私利,已經成為中國國防工業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頗具傳奇色彩的開掛故事,必將永久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