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教授:中國軍售是世界軍火市場的常態

2021-02-07 觀點中國

李大光 國防大學教授

巴基斯坦國防生產部長拉納·海珊日前對外界透露,中巴兩國已敲定中方為巴建造8艘常規動力潛艇的協議,建造計劃將會馬上開始。雖然正如媒體所說,這是中國迄今最大的武器出口交易,但這也是正常的軍售活動。因為當今軍火銷售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常態。

中國軍貿出口的裡程碑。這筆軍售訂單總價值高達40億至50億美元,因此被認為是中國史上最大軍火出口交易,稱得上中國軍貿出口的裡程碑。因此有人說,這是中國軍貿能力隨軍力的增長不斷增強的新標杆。雖然有外媒熱炒此事,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根據國際慣例,只要中國出口的武器不違反相關國際條約,那中巴之間的這筆軍售貿易就是正常的。而且翻翻世界常規武器出口的排行榜就知道,美俄德英法長時間領先中國一大截。

當今世界各國軍事技術交流屬於正常的軍事交流活動。根據相關消息,潛艇建造將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進行,其中4艘將在喀拉蚩建造。巴國防生產部長海珊表示,除此之外,中國還將向巴基斯坦轉讓潛艇建造技術。因為中國一直都在向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核心技術轉讓,這次潛艇軍售也不例外。有印度媒體為此發出了「擔憂」之聲,認為中國在向巴基斯坦出售常規動力潛艇的同時也會轉移相關技術,此舉將打破南亞地區的軍力平衡。然而,從國際軍事貿易的通行方式來看,這種合作方法並無不妥。即使是印度,此前從法國購買的「鮋魚」級潛艇,也採用了「法國生產+印度生產」的模式,但巴基斯坦並沒有因此而表示過什麼擔心。前不久,日本與澳大利亞商談將日本目前最先進的「蒼龍」級潛艇出售給後者,同樣也基本決定在進入建造階段後將相關技術轉讓給澳方。看得出來,在常規武器交易中,以訂單換技術已是目前流行的方式。

巴基斯坦購買潛艇是巴國正常的國防建設事宜。巴基斯坦採購常規潛艇是出於正常的國家防務安全需要。目前,巴基斯坦海軍共有8艘潛艇,其中3艘法制「阿戈斯塔90-B」和2艘「阿戈斯塔70-B」潛艇是主要作戰核心,但大都面臨全面檢修或老化等問題。而且這5艘潛艇中,最老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產品,難以滿足現代化海上戰爭的作戰需要。因此,建造或購買新型潛艇也就成為巴基斯坦海軍的當務之急。此前,巴基斯坦軍方早就有購置潛艇、完成新老裝備正常更替的考慮。巴方曾考慮過購買法德兩國新型常規潛艇,但由於受性價比、技術轉讓及其他因素制約,最終都沒能達成交易。應該說,巴基斯坦此次選擇中國常規潛艇,一方面是出於有能力保護本國海洋安全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製造」物美價廉。

如此一筆軍售貿易不會對該地區造成多大影響。印度一些媒體和觀察人士渲染,「中國出售給巴基斯坦的潛艇非常先進,將會改變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巴的海軍力量平衡,而且中國將憑此增強在印度洋地區軍事存在」,其實毫無道理。看看實力對比,印度海軍目前已有兩艘航母在役,並且正在加緊建造國產新型航母;潛艇數量為15艘,更是相當於巴潛艇數量的兩倍。更為重要的是,印度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已進行多次海試,很快將會服役。印度還計劃建造至少6艘核潛艇。而巴基斯坦要獲得這8艘潛艇,並真正形成戰鬥力,至少還需要8-10年時間。因此,僅靠這筆潛艇交易大破印巴軍力平衡無疑比登天還難。相反,巴方此舉更大的目的在於不讓自己的海軍實力落後印度的距離越拉越大,因為中國潛艇比印度「殲敵者」核潛艇更加安靜。

近年來,中國對外軍售雖然有增加的趨勢,但與美俄等軍火銷售大國相比,還相距甚遠。僅就今年來說,作為全球軍售龍頭老大的美國,僅其陸軍就向國外出售價值200億美元的裝備。10月13日,在美國陸軍協會(AUSA)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陸軍採辦、後勤與技術助理部長稱,2015年美國陸軍通過政府的對外軍售項目,向國外出售了價值200億美元的裝備。其中,攻擊直升機、通用直升機和「愛國者」等飛彈佔據美國陸軍最主要的對外軍售訂單。

如今,印度也在謀求軍售大國。儘管是一個武器進口大國,但印度也迫切希望推動本國的防務出口。美國「石英」財經網站9月8日發表題為《印度終於開始履行其成為全球武器出口國的誓言》的報導稱,世界第2大軍事裝備進口國開始認真履行其成為全球性防務產品出口國的誓言。去年進口價值3690億盧比武器、彈藥和相關產品的印度已邁出使其防務出口計劃與《瓦瑟納爾協定》相一致的第一步。《瓦瑟納爾協定》是一項有41個國家籤署、管控某些常規武器和軍事技術出口的多邊協定。8月17日,印度國防部公布一份包括16類防務出口裝備的清單,其中包括裝甲車、彈藥、步槍、小型武器、軍事訓練裝備、電子戰裝置、軟體、炸彈和魚雷。2015年,印度的防務出口額為67億盧比,與該國進口的大量軍事裝備形成鮮明對比。目前,印度的防務出口額尚不足其進口軍事裝備價值的2%。

日本也開始進軍世界軍火市場。2014年4月,日本放棄實施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則」,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大幅放寬向外輸出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條件。一年多來,日本已和英國達成空空飛彈聯合研發協議,並全力爭奪澳大利亞潛艇項目。今年6月,日本國還會通過了《防衛省設置修訂法》,對防衛省組織架構實施改革,宣布依據該修訂法成立防衛裝備廳,以擴大武器出口,加強對外軍工合作。防衛裝備廳10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人員編制約1800名,承擔武器出口協調、自衛隊武器研發採購、軍工人才培養等職能。

今年9月19日,安倍政府力推的日本新安保法案正式升級為法律。新安保法通過之後,將使日本成為名副其實的對外輸出武器裝備和武裝力量的大國。日本軍工企業在沒有了法律限制之後,將全面回歸國際軍火市場,重現軍工大國的實力。

相關焦點

  • 美國軍售,推動和平還是戰爭?
    人民視覺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的報告顯示,美國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出口國。2011年至2015年期間,其軍火銷量約佔全球總銷量的1/3。2015年底,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也發布數據稱,2015年美國對外軍售額達470.85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向171個國家出售武器。這一數值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36%。
  • 中國擬制裁美對臺軍售 相關美企市場承壓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告訴本報記者。「但治外法權,限制的也是跟美國有交往的企業,如果這些企業跟美國制裁的企業開展業務,將被限制與美國企業的合作。」屠新泉認為,「以往美國的制裁有效,最終依靠的也是美國市場,包括美國的供應、對金融資源的控制等。」關於如何向這些涉及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進行制裁,截至本報記者發稿,中國有關部門尚未披露具體信息。
  • 雷神等美企對臺軍售被制裁 中國市場「錢景」幾何?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在拿到一筆看似誘人的軍火訂單之後,包括雷神(Raytheon)、波音防務(BoeingIntegrated Defense Systems)和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等在內的多家美國軍品公司面臨著中國政府的制裁。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公司已經是第二次被列入中國制裁名單。
  • 中國會制裁那些涉對臺軍售的美企 ?
    通用動力公司是美國最大的軍火商,它的產業分為四大領域,一是航海設備,主要是製造軍艦和核潛艇;二是航空領域,包括商用飛機和戰鬥機;三是信息系統和技術部門;四是攻擊性武器的製造。根據2019年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2018年度通用動力公司位列92位。
  • 被中國制裁的這家美國軍火商,在中國業務還不少呢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7月9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已批准向臺灣提供「愛國者-3」飛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總價值6.2億美元,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中方對此有何評論?以營業總額而言,洛克希德·馬丁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至2009年,洛克希德·馬丁74%的營業額來源為美國國防部、以及其他美國聯邦機關和其他國家的軍方。
  • 超級軍火販:川普上任後的美國軍售
    7月6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交存中國關於《武器貿易條約》
  • 國防大學教授王洪福:實現海洋強國戰略需要青年一代
    · 王洪福  國防大學戰略管理教研室原主任,空軍大校,戰略管理碩士生導師,國家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畢業於中國的國防大學、巴基斯坦國防學院,曾任中國駐寮國、辛巴威軍事教官組組長,獲寮國國家三級功勳勳章。報告開始,王洪福教授說:「一零一中的意思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中國國防大學3位「女教授」:才貌雙全,大校軍銜,享正師級待遇
    提起軍事院校,不得不說說國防大學。國防大學,是我軍最為神秘的軍事類院校。國防大學的學生都是大校軍銜起步,那麼培養這些高級將領的教授都是什麼啊?按理說,應該是像張召忠將軍那樣的專家學者。其實,在國防大學的教授中有3位美女教授。才華與智慧於一身,還都是大校軍銜。她們都是誰呢?
  • 國防大學教授內部交流,內參注意保密!
    5月22日下午,國防大學馬駿教授長達3個小時的講座要點總結。
  • 國防大學教授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無論是穿著便服還是一身戎裝,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莉走到哪兒都會被人認出來。她在媒體上擔任特邀軍事評論員已經多年,這位女軍事專家通俗易懂、娓娓道來的風格受到很多人喜愛。  李莉在中央電視臺做的第一期節目就非常有挑戰性。當時我軍殲-20戰機首飛,恰逢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境外媒體普遍認為這兩者之間「必有聯繫」,是要給蓋茨點「顏色」看看。
  • 美國的軍售大單又要被法國撬走嗎?
    在法國和阿聯的軍售中,法國有可能做出某種優惠。就像法國前不久準備向希臘出售護衛艦一樣,它賣給希臘4艘新型護衛艦,送2艘二手驅逐艦,這樣的話,對方就覺得交易很划算,所以這次法國與阿聯交易的12架「獰貓」武裝直升機,也有可能是贈品。由此可見,法國與美國在軍火市場競爭的時候,是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的。
  • 制裁美國對臺軍售的軍火商,中國有這個實力嗎
    有網友表示很驚訝,以往常常是別的國家會使用制裁,中國也會用?而且對象國還是美國?這事兒靠譜嗎?先看看這些武器的價格:坑!美國這次對臺軍售中到底要賣哪些武器,賣多少,有哪些企業參與,有什麼用?以下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綜合近年來相關的報導為您解讀。據臺灣媒體的報導,這次美國對臺軍售涉及的共有10個項目。
  • 【速度】卡託研究所《危險的生意:美國軍售與外交政策》(上)
    如表1所示,前10位客戶共同購買了1240億美元的軍火—佔自2002年以來美國全球總出口額的三分之二左右。鑑於世界各地的混亂,不穩定和衝突,很難想像你能用什麼辦法來評估全球約200個國家中的167個成為美國武器買家的安全後果。
  • 美國軍售:「生意經」背後的「政治帳」
    「亮眼」的數據12月4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克拉克·庫珀和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局長海蒂·格蘭特宣布,2020財年美國政府批准的武器出口總額達1750.8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政府間對外軍售總額為507.8億美元,同比減少8.3%,但近三年滾動平均值增至540億美元,增加5.8%。
  • 全球第一「戰爭之王」的賺錢之道,盤點美國全球軍售情況
    其實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戰爭之王」,每年在全球軍售市場永遠佔據第一位。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報告顯示,全球軍火市場上美國軍火出口總額佔比達到四成,且持續呈上升勢頭。世界上最大武器製造商是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光靠賣F-35戰鬥機就賺的盆滿缽滿。今天我們盤點一下美國軍售情況。
  • 【國防大學】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
    ——習近平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羅金沐 鄒 琪閆曉強攝記者一行到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採訪時,該院院長董連山剛剛從某重大演訓現場歸來。課堂上,一位多年從事作戰教學的教授侃侃而談,一名空軍學員卻接連指出3個問題:「教授,您剛才講的空軍編成實力與現行體制編制不吻合,無人機使用規模和方式與現有技術條件不匹配,空降兵使用方式與聯合作戰要求有出入。」
  • 最新報告:全球軍售百強 美國第一 中國第二
    摘要: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計算,2020年世界前100位武器製造商的銷售額總計達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軍費開支增加,一些政府甚至加快向軍火工業支付款項,以減輕新冠危機的影響。」儘管如此,在軍用市場開展業務並不能保證免受大流行的影響。例如,法國武器製造商泰雷茲將武器銷售下降5.8%歸因於2020年春季封鎖導致的中斷。一些公司還報告供應鏈中斷和交付延遲。美國再次成為擁有前100位武器製造商中數量最多的國家。
  • 全球軍火貿易盤點 | 2015-2019年
    前五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和中國。前五名加起來佔了全球軍火貿易市場份額的80%,沒想到這也符合二八定律。我們再看一張圖,1980年到2019年之間的全球軍火貿易成交趨勢圖,5年為一個統計單位,1980-1984年最高,然後逐步下降,自2000-2004年以來觸底後連續增加。
  • 美國對臺軍售,中國大陸怎麼辦?
    美國國務院批准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總值約22.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中國表達了堅決反對的嚴正立場。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違背中美兩國元首近期大阪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美方是在玩火!1982年《八一七公報》明確規定,美國逐漸減少對臺軍售,直至最終解決。
  • 做一名國防經濟舞臺的「精算師」——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防經濟研究所孫兆斌教授
    為了更好地深化國防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量化研究,2005年孫兆斌進入了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軍事後勤與軍事裝備學博士後流動站,師從郝萬祿教授,這也是後勤指揮學院歷史上首個博士後。在博士後流動站工作期間,他對國防與軍隊建設領域更多問題缺乏有效的量化模型支撐而感到焦慮。比如不同作戰樣式條件下作戰經費到底需要多少?國防支出與經濟增長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二者誰是因誰是果或者是否互為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