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多國聯合研發的F-35隱形戰鬥機,已成為其對外軍售的「明星產品」。新華社發
數據來源: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製圖:姚小鍇
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20財年美國武器出口總額約佔當年全球軍火貿易額的四成,進一步鞏固全球第一武器出口大國地位。而在過去5年間,美國出口武器的數額超過全球同期武器貿易量的三分之一,且持續呈上升勢頭。
美國的武器出口,不僅在經濟上賺得盆滿缽滿,還在事實上成為美國推行其外交政策、介入地區安全形勢的工具,對全球的和平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亮眼」的數據
12月4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克拉克·庫珀和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局長海蒂·格蘭特宣布,2020財年美國政府批准的武器出口總額達1750.8億美元,同比增長2.8%。
其中,政府間對外軍售總額為507.8億美元,同比減少8.3%,但近三年滾動平均值增至540億美元,增加5.8%。美國軍工企業直接對外出口武器的商業性銷售總額達1243億美元,同比增長8.4%。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12月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201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25家軍工企業中,美國企業佔據12席,其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洛普-格魯曼、雷神和通用動力包攬了前5名。這12家軍工企業的武器銷售額佔據全球25大軍工企業銷售總額的61%。
推銷的「藝術」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往來受到嚴重衝擊,而美國軍火生意卻越做越紅火。這背後有著獨到的「秘訣」。
自我鬆綁,降低出口門檻。歐巴馬政府在2013年籤署了極具約束力的《武器貿易條約》,讓美國軍工巨頭們極為不滿。商人出身的川普一上臺就改弦更張,推動擴大武器出口。在川普執政第一年,美國政府間對外軍售額便增長了36%。之後,美國對外軍售額始終保持高位。2018年,川普政府宣布武器出口新政策,放寬武器出口管制,鼓勵積極對外推銷武器。其中一項就是允許軍火商通過較為便捷的商業銷售流程對外出口無人機,而無需經由頗費周折的政府間對外軍售流程。今年7月,美國再次修改無人機出口政策,放寬對飛行速度低於800千米/小時的無人機系統的限制,為MQ-9「收割者」和RQ-4「全球鷹」等無人機外銷開了綠燈。美國還於2019年撤回在《武器貿易條約》上的籤字。
施加壓力,變相收取「保護費」。為讓盟國購買更多美國軍火,川普不惜親自上陣,赤裸裸地施加壓力。他在與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一再強調為了減少美日貿易逆差,日本要多多進口美制武器。2020年,日本承諾出資230億美元購買63架F-35A和42架F-35B戰機,成為美國政府間對外軍售史上排名第二的大訂單。川普還在各種場合敦促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預算。一些歐洲分析人士認為,其真實用意是讓歐洲國家多買美國武器。
「釣魚」策略,以小軍援套取大訂單。為擴大軍火出口,美國推出了「歐洲資本重組激勵計劃」,向克羅埃西亞、希臘、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等8國提供補貼,鼓勵其以美制裝備替換蘇制或俄制武器。然而,美國這筆錢不是白花的,因為該計劃明確要求受援國必須購買美制武器,而且受援國的軍購開支要遠高於美國提供的補貼金額。例如,美國向立陶宛提供3000萬美元軍援,助其購買「黑鷹」直升機,但立陶宛要為此支付3.1億美元。通過這種操作,美國幫助自己的軍火商在與歐洲同行競爭時佔據了有利地位。
亂中取利,大發戰爭橫財。美國利用甚至刻意製造地緣緊張,為其持續擴大軍火出口創造機會。在亞太地區,2020年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達成武器採購協議。在中東,美國利用阿以矛盾以及渲染來自伊朗的安全威脅,迫使地區國家持續增加對美軍購。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研究,2015-2019年間,美國半數以上的出口武器流入了中東,僅沙特就佔美國銷售額的四分之一,是美制武器的最大買家。2019年,川普甚至以「伊朗威脅」為由,利用相關法律的「緊急通道」,事實上否決了國會禁止對沙特和阿聯售武的決議。今年11月,美國國務院剛剛批准向阿聯出售50架F-35隱形戰鬥機。
此外,為搶佔軍火市場,美國政府還要求軍方和外交人員在對外活動中主動承擔軍火推銷任務。2018年2月,美國國務院代理助理國務卿蒂娜·凱達諾親臨新加坡航展推銷武器。同年7月,時任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帶隊參加英國範堡羅航展,為美國航空航天和國防企業鼓吹造勢。
險惡的居心
「亮眼」的數據背後是險惡的居心。
美國一直將軍售和國防貿易視為推行其外交政策、介入地區安全形勢的有力工具。而在美國內部,軍工複合體已深入滲透到美國軍政商媒各界,成為影響美國國內政治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些都是美國大力推銷軍火背後的重要推動力。
掌控盟友,遏止聯盟體系內的離心傾向。美國的常規武器轉讓政策明確規定,武器出口要服務於美國的國家戰略、外交政策和國防利益。其無人機轉讓政策也稱,出口無人機有助於鞏固雙邊關係,有助於增進與盟軍的互操作性,是增強美國安全關係的重要手段。現代武器具有體系化特點,其他國家一旦對美制裝備產生依賴,就容易在情報、外交、作戰等方方面面受制於美國。
插手域外事務,爭取地區主導權。美國擴大對重點戰略地區的軍火出口,一個重要的著眼點就是通過武裝「對手的對手」,妨礙他國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軍售也是美打造全球軍事體系的重要一環。美軍一般都要求盟友進行軍事情報信息共享。因此,美通過向盟友出售「薩德」「愛國者」或者「X波段雷達」等裝備,延伸其偵察觸角,從而達到「盟友花錢,兩邊受益」的目的。
取悅軍工複合體,爭取國內政治支持。軍工複合體是美國國內政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資助了全美步槍協會等組織。事實上,美國雖然製造業空心化現象嚴重,但其軍工生產仍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擴大軍火出口既是川普政府振興經濟、增加就業的重要抓手,也是其取悅軍工複合體、爭取政治與資金支持的重要途徑。
零和博弈心理作祟,打壓他國軍貿出口。川普政府片面強調大國之間的競爭因素,鼓吹以「全政府模式」與中、俄全面博弈。在其看來,軍貿領域也是重要競技舞臺。美國放寬無人機出口的一個重要藉口,就是不能把出口機會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美國軍火交易的動力來自於其經濟基礎、社會結構、政治環境和戰略文化,其對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