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售:「生意經」背後的「政治帳」

2021-02-15 風鈴軍事

美與多國聯合研發的F-35隱形戰鬥機,已成為其對外軍售的「明星產品」。新華社發

數據來源: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製圖:姚小鍇

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20財年美國武器出口總額約佔當年全球軍火貿易額的四成,進一步鞏固全球第一武器出口大國地位。而在過去5年間,美國出口武器的數額超過全球同期武器貿易量的三分之一,且持續呈上升勢頭。

美國的武器出口,不僅在經濟上賺得盆滿缽滿,還在事實上成為美國推行其外交政策、介入地區安全形勢的工具,對全球的和平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亮眼」的數據

12月4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克拉克·庫珀和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局長海蒂·格蘭特宣布,2020財年美國政府批准的武器出口總額達1750.8億美元,同比增長2.8%。

其中,政府間對外軍售總額為507.8億美元,同比減少8.3%,但近三年滾動平均值增至540億美元,增加5.8%。美國軍工企業直接對外出口武器的商業性銷售總額達1243億美元,同比增長8.4%。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12月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201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25家軍工企業中,美國企業佔據12席,其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洛普-格魯曼、雷神和通用動力包攬了前5名。這12家軍工企業的武器銷售額佔據全球25大軍工企業銷售總額的61%。

推銷的「藝術」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往來受到嚴重衝擊,而美國軍火生意卻越做越紅火。這背後有著獨到的「秘訣」。

自我鬆綁,降低出口門檻。歐巴馬政府在2013年籤署了極具約束力的《武器貿易條約》,讓美國軍工巨頭們極為不滿。商人出身的川普一上臺就改弦更張,推動擴大武器出口。在川普執政第一年,美國政府間對外軍售額便增長了36%。之後,美國對外軍售額始終保持高位。2018年,川普政府宣布武器出口新政策,放寬武器出口管制,鼓勵積極對外推銷武器。其中一項就是允許軍火商通過較為便捷的商業銷售流程對外出口無人機,而無需經由頗費周折的政府間對外軍售流程。今年7月,美國再次修改無人機出口政策,放寬對飛行速度低於800千米/小時的無人機系統的限制,為MQ-9「收割者」和RQ-4「全球鷹」等無人機外銷開了綠燈。美國還於2019年撤回在《武器貿易條約》上的籤字。

施加壓力,變相收取「保護費」。為讓盟國購買更多美國軍火,川普不惜親自上陣,赤裸裸地施加壓力。他在與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一再強調為了減少美日貿易逆差,日本要多多進口美制武器。2020年,日本承諾出資230億美元購買63架F-35A和42架F-35B戰機,成為美國政府間對外軍售史上排名第二的大訂單。川普還在各種場合敦促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預算。一些歐洲分析人士認為,其真實用意是讓歐洲國家多買美國武器。

「釣魚」策略,以小軍援套取大訂單。為擴大軍火出口,美國推出了「歐洲資本重組激勵計劃」,向克羅埃西亞、希臘、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等8國提供補貼,鼓勵其以美制裝備替換蘇制或俄制武器。然而,美國這筆錢不是白花的,因為該計劃明確要求受援國必須購買美制武器,而且受援國的軍購開支要遠高於美國提供的補貼金額。例如,美國向立陶宛提供3000萬美元軍援,助其購買「黑鷹」直升機,但立陶宛要為此支付3.1億美元。通過這種操作,美國幫助自己的軍火商在與歐洲同行競爭時佔據了有利地位。

亂中取利,大發戰爭橫財。美國利用甚至刻意製造地緣緊張,為其持續擴大軍火出口創造機會。在亞太地區,2020年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達成武器採購協議。在中東,美國利用阿以矛盾以及渲染來自伊朗的安全威脅,迫使地區國家持續增加對美軍購。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研究,2015-2019年間,美國半數以上的出口武器流入了中東,僅沙特就佔美國銷售額的四分之一,是美制武器的最大買家。2019年,川普甚至以「伊朗威脅」為由,利用相關法律的「緊急通道」,事實上否決了國會禁止對沙特和阿聯售武的決議。今年11月,美國國務院剛剛批准向阿聯出售50架F-35隱形戰鬥機。

此外,為搶佔軍火市場,美國政府還要求軍方和外交人員在對外活動中主動承擔軍火推銷任務。2018年2月,美國國務院代理助理國務卿蒂娜·凱達諾親臨新加坡航展推銷武器。同年7月,時任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帶隊參加英國範堡羅航展,為美國航空航天和國防企業鼓吹造勢。

險惡的居心

「亮眼」的數據背後是險惡的居心。

美國一直將軍售和國防貿易視為推行其外交政策、介入地區安全形勢的有力工具。而在美國內部,軍工複合體已深入滲透到美國軍政商媒各界,成為影響美國國內政治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些都是美國大力推銷軍火背後的重要推動力。

掌控盟友,遏止聯盟體系內的離心傾向。美國的常規武器轉讓政策明確規定,武器出口要服務於美國的國家戰略、外交政策和國防利益。其無人機轉讓政策也稱,出口無人機有助於鞏固雙邊關係,有助於增進與盟軍的互操作性,是增強美國安全關係的重要手段。現代武器具有體系化特點,其他國家一旦對美制裝備產生依賴,就容易在情報、外交、作戰等方方面面受制於美國。

插手域外事務,爭取地區主導權。美國擴大對重點戰略地區的軍火出口,一個重要的著眼點就是通過武裝「對手的對手」,妨礙他國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軍售也是美打造全球軍事體系的重要一環。美軍一般都要求盟友進行軍事情報信息共享。因此,美通過向盟友出售「薩德」「愛國者」或者「X波段雷達」等裝備,延伸其偵察觸角,從而達到「盟友花錢,兩邊受益」的目的。

取悅軍工複合體,爭取國內政治支持。軍工複合體是美國國內政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資助了全美步槍協會等組織。事實上,美國雖然製造業空心化現象嚴重,但其軍工生產仍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擴大軍火出口既是川普政府振興經濟、增加就業的重要抓手,也是其取悅軍工複合體、爭取政治與資金支持的重要途徑。

零和博弈心理作祟,打壓他國軍貿出口。川普政府片面強調大國之間的競爭因素,鼓吹以「全政府模式」與中、俄全面博弈。在其看來,軍貿領域也是重要競技舞臺。美國放寬無人機出口的一個重要藉口,就是不能把出口機會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美國軍火交易的動力來自於其經濟基礎、社會結構、政治環境和戰略文化,其對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相關焦點

  • 【速度】卡託研究所《危險的生意:美國軍售與外交政策》(上)
    (全文閱讀連結)2018年3月13日,美國卡託研究所發布報告《危險的生意:軍售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對美國的軍售活動進行了梳理,並對因此引發的全球安全問題提出了批評和建議。現將編譯如下供您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其中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危險的生意——軍售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作用(上)軍售應該在美國外交政策中扮演什麼角色?
  • 美國對臺軍售,中國大陸怎麼辦?
    美國國務院批准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總值約22.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中國表達了堅決反對的嚴正立場。美方此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違背中美兩國元首近期大阪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美方是在玩火!1982年《八一七公報》明確規定,美國逐漸減少對臺軍售,直至最終解決。
  • 美臺 | 軍售和進口美豬:一場買「豬」換「獨」的醜劇
    隨著10月26日美國宣布對臺灣出售100套魚叉岸基飛彈系統,李老溼算了一筆帳,從2017年6月29日,蔡英文上臺以來第一筆美臺軍售開始,到最新的魚叉飛彈為止
  • 一上臺就暫停對阿聯和沙特軍售 拜登想幹啥?
    報導稱,在川普任期的最後幾個月裡,其政府官員們急於與阿聯達成這項價值約230多億美元的巨額交易,但是拜登自去年11月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後,就宣布會暫停上述兩筆軍售。軍事觀察員王寶付分析,拜登政府之所以要重新審視這兩筆軍售計劃,主要是綜合考慮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長遠戰略目標。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後,通常要例行性地對上屆政府未完成的事情,尤其是對軍火出口生意進行審查評估。
  • 一個和中國做生意的美國「影子政府」
    昨日(10月26日),外交部表示,中方對參與對臺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等美國企業實施制裁。當天,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均做出回應。有的"甩鍋"美國政府,有的辯稱"影響有限"。LMT為何再度被中國制裁?中方將會如何進行制裁?制裁又會對這些軍工製造商造成怎樣的影響?為什麼要制裁洛克希德·馬丁?
  • 伊朗軍售終於解禁,蓬佩奧卻想斷人財路!
    只有美國在那滿地打滾,它賣不了,因為政治問題,有錢不能賺,自己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這一波「雙十一」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心裡冒著兩股邪火:一、美國軍工企業不得向伊朗出口武器,否則違反美國國內法;二、盟友們「叛變」了,英法德沒有一個支持美國延續制裁的要求。
  • 對臺軍售無恥而危險
    從這個政治基礎出發,美軍必須撤出臺灣並移除軍事設施,中國提出了美國與國民黨當局「斷交、撤軍、廢約」三個原則要求。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宣布明年1月1日正式建交。反正美國有個理由:國內法大於國際契約。對臺軍售實質是一種政治博弈,軍事上用處還真不大。美國最先進的獨門絕技是絕不敢賣給臺灣的,萬一被解放軍沒收了怎麼辦?
  • 臺灣人每賺50元新臺幣 就有1元被用來購買美國軍火
    目前,這項法案只要送交白宮,經總統川普籤署就能生效。而川普在收到法案後,則有10天的時間來思考,是否籤署或行使否決權將法案退回國會。針對美國參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一事,部分綠營政客妄圖「挾洋自重」,島內綠媒更是紛紛高調宣稱,這是「反中護臺」,卻全然「無視」該法案所稱的「協助臺灣維持自我防衛能力」背後,必然離不開臺灣大批量向美軍事採購
  • 臺灣大肆採購軍備背後 政治操作還是強硬對抗
    有報導說,臺灣希望向美國購買66架F-16V戰機。今年是《臺灣關係法》40周年,也是臺灣大選年,蔡英文正面臨民進黨內外的夾擊,故在外交「國防」領域,她必須交出成績單。最快的方法,就是拿臺美關係做文章。而臺美關係對臺灣選民來說,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軍售。依照以往美臺軍售的默契,在美國方面都沒有任何官方聲明出來以前,臺方是絕對保密到家,不會有一點風聲漏出。
  • 美國的軍售大單又要被法國撬走嗎?
    另據報導,本月初,法國剛剛與阿聯籤署了關於「陣風」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的軍售合同。那麼,阿聯為何突然叫停採購美國的F-35戰鬥機?澳大利亞潛艇風波還未平息,此次美法兩國是否會因阿聯的戰鬥機訂單再次發生矛盾?就這一話題,軍事觀察員曹衛東帶來他的解讀。
  • 跟「翼龍」搶生意?俄羅斯亮相新銳無人機,引美軍質疑技術從哪來
    在軍用無人機的市場上,一直都是中國的「翼龍」和「彩虹」,及美國多種無人機備受歡迎。而一向表現強勢的俄羅斯則沒有太多表現。考慮到無人機正在現代戰爭中擁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如今,俄羅斯終於邁出重要一步,第一次在無人機領域喊出了俄羅斯之聲。
  • 一周軍評|美國對臺軍售的"藝術"
    但美國對臺軍售,實在是一個可以從很多角度,說很多相關事情的話題,那麼在本期軍評中,我們就來說說美國對臺軍售中的「藝術」。美國對臺軍售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其根源要追溯到中美建交。1971年,基辛格訪華;1972年,尼克森訪華期間籤署《上海公報》,在防範蘇聯的共同利益牽引下,中美兩國正在迅速接近。而兩國關係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臺灣問題。
  • 美臺軍售虛實難辨,「反中賣臺」不亦樂乎
    一團糊塗背後,美臺軍售買賣雙方對成交價這樣的基本概念,誰都說不清、圓不攏,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恐非「一時嘴快」「用錯數據」能夠解釋,而是曝光了美臺軍售交易臺面下的「暗盤」、隱情,不能排除諸如民進黨當局為求過關以少報多的考慮。其二,「頭號買家」說。
  • 美國加緊對臺軍售,是嫌臺灣當局死得不夠快?
    「我踩你一腳,你不能回踩一腳,否則,你就是在迫害我」,這就是美國對外政策邏輯,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皆是如此。 但中國制裁洛克希德.馬丁就完了?短期內,中國的制裁不會讓美國軍工企業傷筋動骨,但態度很重要,中國手裡有打痛它們的「牌」,用外交部的話來說,就是「細節不便透露」。美國對臺軍售問題早晚要解決。軍售的由來
  • 給蘇格蘭獨立算筆經濟帳
    導讀文/吳心韜來源:新華網
  • 美國軍售,推動和平還是戰爭?
    人民視覺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年的報告顯示,美國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出口國。2011年至2015年期間,其軍火銷量約佔全球總銷量的1/3。2015年底,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也發布數據稱,2015年美國對外軍售額達470.85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向171個國家出售武器。這一數值與2014年相比增長了36%。
  • 美國「2049」智庫其實是專做「臺獨」生意的「軍火掮客」和「遊說公司」
    2049計劃研究所,是一家位於美國華府的智庫機構,以亞洲為主要研究對象,執行長是現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重要成員包括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
  • 2020年,臺灣是美國對外軍售的最大買家還是最大冤大頭?
    2019年美國對臺軍售107.2億美元,放眼2021年,美國政府已通知國會對臺軍售52億美元。據臺媒統計,從美國總統川普上任開始到今年11月以來,美方已經十度宣布對臺軍售,總金額已超過破紀錄的5000億新臺幣。對此,綠營內部一片叫好,紛紛點讚,吹噓民進黨做到了過去國民黨施政時期「做不到的事」。
  • 平戎 | 中國也可以向加州軍售?!否則為啥美國可以一邊承認一個中國,一邊有對臺軍售!
    軍情熱點:29日美國政府通知國會,決定向臺灣出售14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對此,我國國防部、外交部、國臺辦、我國駐美大使等密集發聲反對,用美國媒體的話說「激怒了中國」。平戎良策:首先這次軍售將嚴重損害美國新一屆政府與我國的關係,違反了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
  • 伊朗做生意的小經驗
    3)一般出口伊朗的都是國內要進行核銷的,所以你可以通過這裡錢莊匯入,外匯到你單位帳上。不必在國內拿人民幣,這樣也不好核銷。這裡的錢莊是合法的。一般情況和我們合作的錢莊都是信得過的有實力的,不必擔心。4)這些匯款之類的事沒必要找中石油這些大公司,他們有時也不懂,他們是做大生意的。應多和在伊朗的有資力的中國商人聯繫。他們會幫助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