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刺刀,仍是士兵最忠實的夥伴!

2021-02-23 軍武酷

刺刀,在軍迷的眼中是個輕量級的存在。現在很多網友認為,刺刀的用途開始向多用途、多功能轉換。這中間除去M9的多用途之外,還用一些戶外運動的需求,包括美國的蘭博系列帶來的影響。 

實則不然!在塹壕中、在陣地上、在未知環境中,刺刀仍舊是最忠實的夥伴!對於網友們來說,刺刀是一個比較高大上的戶外用具。對於士兵來說,這是最能相信的裝備。

這中間就有一點,關於「三稜槍刺和M9的殺死力,孰強孰弱」的問題。


三稜槍刺

M9

單純說「孰強孰弱」有點牽強,這中間涉及到使用習慣的問題。

作為一種肉搏刀具,在栓動步槍時代,它是一個必備的武器。在日俄戰爭中,甚至出現過集團刺刀衝鋒的戰爭場面。在自動武器出現之後,特別是馬克辛重機槍的出現,讓這種刺刀衝鋒失去了戰場,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戰場環境中,肉搏戰依然存在。

二戰中,隨著單兵自動武器的增多,歐洲戰場肉搏戰已經不常見,但是刺刀依然作為一種最後的武器,被裝備到每一個士兵身上。在中國戰場上,交戰雙方自動武器較少,雙方都很重視肉搏戰。往往把肉搏戰,作為主要的戰爭手段。國共兩軍、日本侵略軍都有相應的步兵操典,對士兵進行專門的拼刺訓練!


現在很多網友認為,三稜槍刺是延續的蘇式裝備習慣。實際上在延安時期,第一支自製步槍81式馬步槍上,就是三稜槍刺。使用方式和56式一模一樣,平時反折在槍身下部,用時利用槍口固定槍刺!

這種81式馬步槍,裝備數量不多,但刺殺效果不錯。三稜槍刺在中國古兵器中,屬於透甲錐的製造工藝。對於窯洞兵工廠來說,是最簡陋的條件下能夠製造的、最好的武器啦。同時期,裝備使用三稜或者四稜槍刺的步槍,還有莫辛納甘步槍和日本四四式騎槍。

莫辛納甘步槍有兩種攜帶方式,一種是拆卸式,用於莫辛納甘步槍;一種是摺疊式;槍刺直接連接在槍管上。不用時,向右側後方摺疊收回。

日本的四四式,則是向槍管下方摺疊收回。這種摺疊收回槍刺的方式,最早見於義大利的卡爾卡諾步槍。日本的研製過程中,承認並借鑑了卡爾卡諾的摺疊式槍刺設計。因為早期的三八式騎槍用的是拆卸式刺刀,但在騎行中拆卸不便。

 ▼

81式馬步槍

這種三稜或四稜槍刺,在實戰中的刺殺效果要優於刀形或劍形刺刀。尖形刺尖壓強大,便於刺入人體;細長的刺身,不會被人體內部的骨骼阻礙;抽出槍刺時,因稜狀突起不會被肌肉組織夾住;創口形狀不規則,又增加了救治難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槍刺的殺傷力要強於刺刀!


在中國戰場上,槍刺或是刺刀的地位非常之高,是主要的戰爭手段。到軍史館裡看看,有多少大功連隊和刺刀見紅、白刃格鬥有關! 

「敢於刺刀見紅」是平型關戰役後,八路軍的戰鬥口號。第一個白刃格鬥英雄連,也是在和日本侵略軍的對刺中產生的。這種刺刀見紅的精神,一直延續到抗美援朝,導致美國老兵在往後幾十年的日子裡,在睡夢中仍被刺刀的影子驚醒!

 ▼

「白刃格鬥英雄連」官兵進行刺殺訓練。=

在歐洲戰場,大量的自動武器使得刺刀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是並沒有失去戰場地位

美軍的陸軍教材明文規定,在佔領陣地清理戰場時,應該利用刺刀判斷敵人的死亡。具體方法是:裝上刺刀,用刀尖在屍體的腹股溝、腹部、後腰部等神經密集區點刺,以此來判斷敵人是否真的死亡。

有點血腥?對吧。這就是標準的美軍教材。它就是這麼講的,聽著血腥,但是非常有效!

這個思想貫徹到美軍的武器裝備上,就是能裝刺刀的全裝上。除了M1步槍外,M1卡賓槍既可以裝刺刀散彈槍,也可以裝刺刀。在戰後,判斷軍用警用M1卡賓槍的標準,就是有刺刀座的是軍用,沒刺刀座的是警用。


在越南戰場,我軍沒有利用刺刀去鑑別敵人是否真正死亡。在戰後的總結中,可以看到戰果不符。報上去斃敵多少名,等一會發現少了。這就是有裝死的,趁混亂溜啦。還有被裝死的越軍,趁機反撲的。到後期,我軍才對陣地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包括清理陣地、判斷死亡、清理地雷餌雷等具體事項!

韓戰之後,第一個裝備新型刺刀的是美國,並在越南戰爭中使用,這就是M7型刺刀。它是北約刺刀,也是美軍裝備時間跨度最長的刺刀。同時期,前蘇聯開始裝備拆卸式刺刀,用於AK47槍族。

中國軍隊,則還是選擇了摺疊式槍刺,並根據生產批次的不同,先後出現了劍形槍刺、三稜槍刺。直到八一槓列裝,中國軍隊才配備拆卸式刺刀。

現在對刺刀的作用、形制,各國已經趨同。其中包括中國也裝備可拆卸式刺刀,這也是現代戰爭對陣刺殺的機會非常少的原因造成的。

多用途化的刺刀,依然會列裝到每個士兵。也許戰場使用的機會少了,但作為一種裝備刺刀的戰場地位並沒有下降!

文字 | 空降兵

圖片 | 網絡

軍武酷出品,轉載請至後臺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野外最忠實的朋友——性能強悍的美國M9刺刀
    而美國的M9刺刀,就是刺刀中的佼佼者。M9刺刀軍用匕首定義:就是曾被或正被某支武裝力量批量採用過的,不具備槍刺用途僅能手持的短劍(雙刃)或短刀形式的(單刃)肉搏武器。由於該刀只能作槍刺和匕首,功能較少,且刀頸部易鏽蝕,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差的刺刀之一,故在前蘇聯、英國等國軍隊採用多用途刺刀之後,美軍提出了裝備新刺刀的要求。1985年12月美陸軍部正式提出對新刺刀的戰術技術要求。1986年初,五角大樓提出招標後,有3家美國公司和3家外國公司參加競爭。經過對6家公司55把刺刀的野戰試驗,美國弗羅比斯公司的獲勝中選,被命名為M9式多用刺刀。
  • 戰場上的近戰利器:美軍M9式多用途刺刀
    因此,M7刺刀在當時被稱為「世界上最差勁的軍用刺刀。」鑑於M7式兩用刺刀的糟糕表現以及當時蘇聯步槍刺刀的快速發展,美國陸軍決定開發出一種功能更加強大的新型多用途刺刀來代替M7兩用刺刀。最終該刺刀設計定型。1986年10月份,美國軍方與菲羅比斯公司籤訂了一份為期三年的長期軍事採購合同,此後大概生產了31萬5千6百把軍用M9多用途刺刀。
  • 揭秘國產95式多用途刺刀是怎樣被製作出來的?
    多用途刺刀與傳統刺刀相比,具有如下幾個特點:(1)從結構形式上看,傳統刺刀只能裝在槍上使用,一般不能獨立使用;多用途刺刀既可刀槍結合,又能獨立使用(作為生存軍用刀);(2)從功能上看,傳統刺刀只有拼刺的單一功能;多用途刺刀則具有刺、砍、剪、鋸、銼等多項功能。
  • 我國的95式多功能刺刀與美式的M9軍刀相比,優勢更突出!
    最突出的一款就是95式多用途刺刀了,畢竟它除了作為軍用刺刀以外,還可以作為野外求生的武器。那今天兵哥哥給大家講講這款與美國M9相似的中國刺刀,95式多用途刺刀吧!95式多用途刺刀是中國1992年研製的一款刺刀,經過了三年的研究設計,終於在1995年服役於部隊的槍枝上。
  • 你對M9刺刀有多熟悉?
    但從結構上看,M9並不是山姆大叔的創造,而是泊來之物,它的「刀+鞘=剪」結構的發明專利應不容置疑屬於蘇聯人,當紅軍戰士將卡拉什尼柯夫多用途刺刀上在1959年改進的AK47(即最早期的AKM)進行訓練的時候,美國大兵還在用著配M6刺刀的M14步槍。
  • 都說95步槍,但你知道95刺刀嗎?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國自主生產的95式多用途刺刀95式多用途刺刀95式突擊步槍上的多用途刺刀的設計,即是參照美國的M9刺刀,除基本需求的刺刀功能外,還可當成格鬥匕首與野外求生刀。為快速批量生產與降低成本,95式多用途刺刀整體品質比不上浙江先鋒機械廠外銷的M9刺刀,且尺寸與槍口環套有差距,M9刺刀並不適用於95式突擊步槍上。
  • 二戰原品德軍98K刺刀重演裝具進階指導 刺刀與刺刀掛
    釐米  產地 德國  年代 二戰  用途 刺刀   表面處理 烤藍  刀身形狀 劍型  刺刀安裝方式 導軌型 首先是刺刀的正文:二戰德軍的主力步槍是以98K步槍為主,但其他各類毛瑟及繳獲的步槍也有大量使用。
  • 美軍刺刀有啥好?從M7到M10,刺刀為何越來越短?
    AR15原設計與之配套的M7刺刀由於缺乏創新和多功能性,滿足不了現代戰爭的需要,M9代替它是必然的。但從結構上看,M9並不是山姆大叔的創造,而是泊來之物,它的「刀+鞘=剪」結構的發明專利應不容置疑屬於蘇聯人。直到阿富汗戰爭,AK74的突然出現才使美國人猛醒,原來俄國人的小口徑步槍的發展速度不比北約軍事集團緩慢,而且在多用途刺刀的研製和裝配上,遠遠走在了美國的前面。
  • 5把國產知名軍用刺刀:把把寒光逼人,81刺刀是最經典的!
    刺刀又稱槍刺,是裝於單兵長管槍械前端的刺殺冷兵器,它既能用於近戰格鬥,也可以作為戰鬥作業的輔助工具。
  • 美軍M7,M9,M10刺刀簡介
    AR15原設計與之配套的M7刺刀由於缺乏創新和多功能性,滿足不了現代戰爭的需要,M9代替它是必然的。但從結構上看,M9並不是山姆大叔的創造,而是泊來之物,它的「刀+鞘=剪」結構的發明專利應不容置疑屬於蘇聯人。直到阿富汗戰爭,AK74的突然出現才使美國人猛醒,原來俄國人的小口徑步槍的發展速度不比北約軍事集團緩慢,而且在多用途刺刀的研製和裝配上,遠遠走在了美國的前面。
  • 尷尬的中國三稜刺刀神話
    五六半的三稜刺 老實說這可能是我見過最尬的自吹自擂了,聯合國這麼事兒媽,中國這麼乖,三稜刺這麼高大上,槽點多得都不知道往哪兒吐了。咱們還是從刺刀本身開說吧。這麼說來這刺刀的發明權也在我國啊。不過自從有了我大清,這刺刀明顯也失傳了。不過當時失傳的東西多了去了,也不差這一件兩件。我們還是只能按西方的敘事繼續說下去。
  • 95式步槍上的利刃,中國「虎牙」刺刀,即使砍電線,也不會觸電
    95式多功能刺刀在平時,掛於士兵(射手)腰際或單兵戰鬥攜行具上;需要拼刺時,可加裝在國產95式步槍和95式班用輕機槍上,進行近距離拼刺;士兵執行格鬥或捕俘任務時,也可當作匕首使用;必要時,還可作為野戰工具使用。刺刀體是95式多功能刺刀的主體,刺刀體上設有刀柄、刀身、剪孔、刀環等。
  • 刺刀?現代戰爭還能用嗎?
    使用時,士兵需要把安裝套管套在槍管外側並卡緊即可,此時刺刀位於槍管下方,裝上刺刀後的步槍仍然能夠裝填和射擊,這大大保證了士兵的人身安全。雖然從1775年起,英軍士兵就把刺刀像短劍一樣佩戴在身邊,但實際作戰中刺刀還是沒法單獨使用,因為安裝套管不便握持,沒辦法作為匕首單獨使用。許多套管式刺刀的截面都被設計成三角形——和三角刮刀有點相似,這樣是為了在減重的同時保證刀體的強度。
  • 百年鋒刃:芬蘭軍用刺刀(二)
    M1928/30步槍加工精良,號稱是莫辛-納甘步槍中的「勞斯萊斯」,配套的M1928/30刺刀也是芬蘭生產的刺刀中最「豪華」的一種,刀體本身為亮白色,鋼鐵部件表面打磨精細、有光澤,而木製刀柄片則由一般只用於木雕和裝飾的高檔硬木——皺紋白樺或蘋果木製成。
  • 兩岸刺刀術大比拼,戰場上要是拼刺刀誰能贏?
    ▲使用刺刀的解放軍戰士中國解放軍所使用的刺刀,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經歷了許多次的更新換代。伴隨著95式突擊步槍的大量服役,與之相應的95式多用途刺刀已經取代了原有的81式刺刀。這款刺刀,因為在設計上參照了美國的M9刺刀,因此常常被一些不知情的軍迷認錯。95式作為一種多用途刺刀,不僅可以裝在95式步槍上進行使用,同時還可以當作是格鬥匕首,或者是野外求生的刀具。
  • 影響射擊精度的刺刀,為什麼沒被淘汰?
    寶貴的鋼材,是優先做槍還是做刺刀?刺刀消耗的鋼材那是相當可觀,節約下來多做幾把槍多好?國軍不少二流部隊連槍都做不到一人一把,究竟是需要步槍緊急還是刺刀緊急?▲著名的美軍M9多用途刺刀有鋸、刺、割、剪等功能是士兵隨身不可或缺的多用工具
  • M9軍用刺刀——戰場上的一代熱血名刀
    刀鞘底部為鋼製鑲件,用內六角螺釘與刀鞘固定在一起,鑲件上有駐筍和剪切刃口,螺絲刀刃口位於最頂端,該鑲件即可作為改錐用,也可用作開瓶器。資料圖:美軍M9多用途軍刀M9刺刀刀身用不鏽鋼鍛壓製成,與刀柄芯杆通過螺紋連接。刀身表面呈淺灰色,刃口部位經局部熱處理,鋒利無比。
  • 海峽兩岸刺刀術大比拼,戰場上要是拼刺刀誰能贏?|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一檔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在如今的現代化戰爭中,海峽兩岸士兵的刺刀術誰能更勝一籌呢?伴隨著95式突擊步槍的大量服役,與之相應的95式多用途刺刀已經取代了原有的81式刺刀。這款刺刀,因為在設計上參照了美國的M9刺刀,因此常常被一些不知情的軍迷認錯。95式作為一種多用途刺刀,不僅可以裝在95式步槍上進行使用,同時還可以當作是格鬥匕首,或者是野外求生的刀具。臺灣軍隊現今所使用的大部分刺刀,是仿製美國的M7式刺刀所研製的65K2刺刀。
  • 一戰最大規模刺刀戰:德國王子下令,10萬士兵發起刺刀衝鋒
    不過,在戰場上,當子彈打沒了,或者是近身作戰時,戰士們便會在槍上裝刺刀,與敵人拼殺,這是常見的做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有那麼一次戰役,十萬士兵同時裝上刺刀向著敵人衝去。那是在一戰開始後不久。過去的幾個月裡,德軍意圖速戰速決,西線發動了猛攻。
  • 美軍M9軍用刺刀:現代戰場上的一代名刀
    AR15原設計與之配套的M7刺刀由於缺乏創新和多功能性,滿足不了現代戰爭的需要,M9代替它是必然的。但從結構上看,M9並不是山姆大叔的創造,而是泊來之物,它的「刀+鞘=剪」結構的發明專利應不容置疑屬於蘇聯人,當紅軍戰士將卡拉什尼柯夫多用途刺刀上在1959年改進的AK47(即最早期的AKM)進行訓練的時候,美國大兵還在用著配M6刺刀的M14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