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人物故事 最後的士師(下)

2021-03-01 以色列計劃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以色列計劃」✡ 全面深入認識以色列!勿錯過精彩內容~

引子:此刻,撒母耳定睛看著他面前的民眾。他們因為聽從撒母耳的召集,所以從以色列各地來到吉甲。按現代曆法來說,此時大概是五、六月,旱季早已來臨。麥田裡金燦燦的一片,差不多可以收割了。在過去幾十年,撒母耳一直忠心事奉上帝,於以色列人當中擔任先知兼審判官。這天,來到撒母耳面前的民眾都鴉雀無聲。撒母耳要說什麼,才能令這些人知錯呢?


以色列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犯的罪多麼嚴重。他們堅持要撒母耳立一個人作王統治他們,卻看不出提出這樣的要求就等於不要耶和華做他們的王。以色列人確實大大藐視了他們的上帝耶和華和上帝的先知!撒母耳到底要怎樣做,才能使他們悔改呢?

撒母耳開始發言了。他對民眾說:「我已經年老發白」。撒母耳滿頭的華發,無疑使他的話更有分量。接著,他又說:「我自幼就已經帶領你們,直到今天。」(撒母耳記上11:14,15;12:2)雖然撒母耳已經老了,但他從沒有忘記自己的年輕歲月,童年時的往事依舊曆歷在目。他在成長期間所作的正確選擇,使他能夠一生愛戴耶和華和保持對上帝的信心。

儘管身邊的人大都對上帝沒有信心,毫不忠貞,但撒母耳仍然一生不斷鞏固自己對上帝的信心。今天,我們也是生活在一個不信而腐敗的世界裡,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建立對上帝的信心,同樣不是易事。現在,讓我們從撒母耳的童年時說起,看看我們可以怎樣學習他的好榜樣。


小孩撒母耳「侍立在耶和華面前」

撒母耳有一個很不平凡的童年。他斷奶後不久,大概在四歲光景,就離開位於拉瑪的家,到了30多公裡以外的示羅,並終其一生在耶和華的聖幕裡服務。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父母以利加拿和哈拿把他獻了給耶和華,讓他以一種特別的方式事奉上帝,那就是終生做離俗人。這是不是說,撒母耳的父母都不愛他,甚至拋棄了他呢?

絕對不是。撒母耳的父母知道兒子在示羅會得到很好的照顧。首先,撒母耳既然常常留在大祭司以利身邊,以利無疑會確保撒母耳獲得適當的照顧。此外,那裡也有不少婦女幫忙做一些跟聖幕有關的工作,而她們的工作顯然是受到督導的。(出埃及記38:8)

哈拿和以利加拿從沒有把撒母耳置諸腦後。撒母耳是他們深愛的頭生子,而他的出生也是上帝垂聽禱告的明證。在撒母耳出生之前,哈拿曾經祈求上帝賜她一個兒子,還承諾自己果真能生下兒子,就會把他獻給上帝,讓他終生為上帝服務。撒母耳到了示羅後,哈拿年年都去探望他,而且每次都會帶一件新做的無袖外袍給他,讓他在聖幕裡工作時穿。父母每次來看他的時候,小撒母耳肯定都會非常高興,而他父母無疑也會教他要珍惜在聖幕事奉耶和華的殊榮。父母的諄諄勸勉,必定令小撒母耳受到很大的鼓勵。

撒母耳長大一點後,很可能常常登上示羅四周的山岡,並從山上俯瞰示羅和城下的山谷。當他居高臨下看到耶和華的聖幕時,想必感到十分喜悅和自豪。這個大約在400年前由摩西親自督導建造的聖幕,是個多麼神聖的地方啊!可知道,在整個世界裡,惟有示羅的聖幕才是從事正確崇拜的中心呢。

撒母耳還是孩童的時候,就已經很喜愛聖幕了。在後來他自己所寫的記載中,他說:「那時候,撒母耳還是個小孩,穿著細麻聖褂,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母耳記上2:18)細麻聖褂是一件剪裁簡單的無袖外衣,人們讓他穿上這件衣服,顯然是為了標明撒母耳是在聖幕裡工作的,是祭司的助手。雖然撒母耳不是祭司家族的人,但他可以在聖幕裡做一些工作,例如在早上開聖幕院子的門和侍候年邁的以利,而撒母耳無疑也很喜愛這些服務機會。但是沒多久,聖幕裡就發生了一些很壞的事情,令天真純潔的他感到十分不安。

出汙泥而不染

撒母耳年紀還小,就親眼看見了一些非常邪惡和腐敗的事。以利有兩個兒子,叫何弗尼和非尼哈。撒母耳的記載寫道以利的兩個兒子是無賴漢,不敬重耶和華。(撒母耳記上2:12)這節經文的前後兩部分是有因果關係的。經文說,何弗尼和非尼哈被稱為「無賴漢」(在原語中也有卑鄙小人的意思),因為他們完全不尊重耶和華。他們沒有把上帝的正義標準和要求放在眼內,因此犯下許多不同的惡行。

上帝的律法對於祭司的職責和祭司在聖幕獻祭的方式,都有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不是無關痛癢的,因為獻給上帝的祭物預表上帝為了寬恕人的罪而安排的贖價。人惟有得到上帝恕罪,才能蒙上帝視為潔淨,從而獲得上帝的賜福和指引。可是,何弗尼和非尼哈卻大大藐視那些獻給耶和華的祭物,而其他祭司也學了他們倆的壞榜樣。

年幼的撒母耳看見祭司們這樣濫用職權,肯定會很吃驚,但問題持續了一段時間仍沒有得到解決。撒母耳見到一個又一個貧窮卑微、飽受壓迫的人來到聖幕,他們一心盼望從正確崇拜獲得安慰和力量,但最終卻大受傷害和羞辱。當撒母耳知道何弗尼和非尼哈也藐視耶和華為性道德所定的律法,跟在聖幕服務的婦人苟合時,他會怎麼想呢?(撒母耳記上2:22)也許他很希望以利出手糾正這些問題。

要處理這些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以利最是責無旁貸。身為大祭司,他必須為聖幕裡發生的事負責;身為父親,他也有責任糾正犯過的兒子,更何況他兒子所做的事既傷害自己,也傷害了他們的許多同胞。然而,這兩方面的責任以利都沒有好好履行,他只是稍微責備兩個兒子就算了。(撒母耳記上2:23-25)何弗尼和非尼哈其實須要一些嚴厲得多的管教。要知道,他們所犯的都是死罪啊!


由於事態十分嚴重,耶和華派了一個使者(一個名字不詳的先知),去向以利宣布一個措辭強烈的判決。耶和華斥責以利尊重兒子過於尊重他,並預告以利的兩個兒子會在同一天死亡,而以利的家族也會遭受災禍,甚至會喪失當祭司的殊榮。接獲上帝的信息後,以利和他的家人有沒有悔改呢?從聖經的記載,我們看不出他們有任何悔意。(撒母耳記上2:27-3:1)

撒母耳生活在這樣一個腐敗的環境中,他有沒有學壞呢?這段記載雖然幾乎儘是壞人壞事,但當中也穿插了一些關於撒母耳的事,描述他怎樣漸漸長大,成為一個受上帝喜悅的孩子。這些描述撒母耳的話,仿佛一道道穿透黑暗的陽光,令人欣喜。正如上文引述撒母耳記上2:18說,小孩撒母耳忠心地「侍立在耶和華面前」。他小小年紀,就已經專心事奉上帝了。至於同一章第21節所描述的,就令人感到更溫馨。經文說:「孩童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漸漸長大。」隨著撒母耳不斷成長,他跟天父的關係也越發牢固。這種關係給予他很大的力量,使他能夠抵抗一切腐敗的影響。

當時,撒母耳其實大可以這麼想:既然大祭司和他的兒子都做壞事,那麼我也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然而,撒母耳並沒有這樣的想法。沒錯,就算別人做不對的事,就算身居要職的人其身不正,我們也不該認為自己可以跟著犯罪。撒母耳所作的選擇對他有什麼影響呢?聖經說:「孩童撒母耳日漸長大,耶和華和人都越發喜愛他。」(撒母耳記上2:26)經文顯示,許多人都很喜愛撒母耳。雖然不一定所有人都那麼喜歡他,但起碼他所重視的人會喜愛他。最重要的是,耶和華也珍愛這個忠貞的小男孩。

「請說吧,僕人恭聽」

一天夜裡,撒母耳心中的疑問終於得到解答。事情發生在凌晨時分,天還沒亮,聖幕裡那高大的燈臺上,火光仍在閃爍。在這個寂靜的時刻,撒母耳忽然聽見有一個聲音呼喚他的名字。他以為是以利喊他,就從床上起來,「跑到以利那裡」。當時以利已經很老,眼睛也差不多全瞎了。小撒母耳或許鞋也沒穿,就光著腳跑到以利身邊,看他有什麼需要。想到撒母耳還是那麼尊敬和關心以利,不是令人動容嗎?沒錯,以利是犯了很嚴重的罪過,但他畢竟仍是耶和華的大祭司啊。(撒母耳記上3:2-5)

撒母耳叫醒以利,對他說:「你呼喚我,我在這裡。」以利卻說自己沒有呼喚過他,並叫他回去睡覺。可是,那個聲音一次又一次地呼喚撒母耳,撒母耳就一再跑去找以利。最後,以利明白是什麼原因了。在那段日子,耶和華很少向以色列人傳達異象或預言,這顯然跟當時在聖幕發生的事有關。不過以利很清楚,是耶和華再次向以色列人說話了,而這次竟然是向這個小男孩!以利叫撒母耳回去睡覺,並告訴他如果再次聽見有人喊他,就該怎樣回應。撒母耳照著以利的話做了。很快他又再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撒母耳!撒母耳!」撒母耳回應說:「請說吧,僕人恭聽。」(撒母耳記上3:1,5-10)

那個晚上發生的事,成了撒母耳生命中的一個裡程碑。從那天開始,撒母耳成為上帝的先知和代言人,這使他能夠更直接地認識耶和華。耶和華吩咐撒母耳向以利傳達一個信息,就是他快要執行他對以利一家所作的判決。起初,撒母耳不敢把這個信息告訴以利,但最後他還是鼓起勇氣對以利說了。以利聽過之後,只好表示服從上帝的判決。沒過多久,耶和華所預告的事一一應驗。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開戰,何弗尼和非尼哈於同一天在戰場上被殺。至於以利,他聽到上帝的約櫃被敵人奪去,就當場倒地身亡。(撒母耳記上3:10-18;4:1-18)

另一方面,在以色列地,有越來越多人知道撒母耳是上帝的忠心先知。聖經說:「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預言]沒有一句落空。」(撒母耳記上3:19)

「撒母耳呼求耶和華」

既然如此,以色列人有沒有跟從撒母耳的榜樣,像他那樣重視跟耶和華的關係,並忠貞地事奉上帝呢?很可惜,他們沒有。一段日子之後,他們甚至希望像其他國族的人那樣,由凡人來作王統治他們,而不是只有先知為他們決事斷案。撒母耳服從耶和華的指示,答應了人民的這個要求。不過,他必須讓以色列人知道,他們犯下的是彌天大罪,因為他們所棄絕的其實不是撒母耳,而是耶和華!因此,撒母耳召集人民來到吉甲。

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那個令人屏息的時刻,看看已經是老人的撒母耳怎樣對來到吉甲的民眾說話。撒母耳先是憶述自己如何一生對上帝保持忠義,然後聖經說他「呼求耶和華」,祈求上帝使天空打雷降雨。(撒母耳記上12:17,18)


在旱季打雷降雨?這可是前所未聞的事呢!假如民眾中有任何人懷疑撒母耳的呼求會否得到回應,甚至暗暗嘲笑撒母耳,他們很快就會知道自己錯了。忽然間,天空變得烏雲密布,風猛烈地吹,把田裡的麥子都壓低了。天上開始傳來轟隆轟隆、震耳欲聾的雷聲,雨也譁啦譁啦地降下來。民眾有什麼反應?聖經說,他們「就非常懼怕耶和華和撒母耳」。他們終於看出自己大大得罪了耶和華。(撒母耳記上12:18,19)

令這群叛逆的以色列人知錯的不是撒母耳,而是耶和華上帝。撒母耳從年幼到年老,都一直信從他的上帝,而耶和華也為此而獎賞他。耶和華從沒有改變,今天他仍然幫助那些像撒母耳那樣對他有信心的人。

故事源自《洞悉聖經》及《聖經》;整理:丁佩珺

以色列計劃 | 專注於以色列與中東問題及中以關係!

Israel Pla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聯合的以色列專業非營利機構!

An NPO organization for Israel

文化 | 經濟 | 旅遊 | 軍事 | 歷史 | 科技 | 信仰 | 藝術

點擊標題下方「以色列計劃」一鍵關注

來稿及建議:info@israelplan.org

相關焦點

  • 聖經人物 女中豪傑底波拉的鐵血一生
    聖經把這些領袖稱為士師。約書亞是第一位士師,在他以後的士師有俄陀聶、以笏和珊迦。在幫助以色列的人當中,有兩個是女子;她們名叫底波拉和雅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女先知底波拉的故事。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子,被稱為「以色列之母」,雖偏居一隅之地,但訪者不絕,都是來求難斷之事的以色列百姓。她常坐在以法蓮山地的拉瑪和伯特利之間的棕樹下施行判斷。
  • 士 師
    士  師一、士師的時代舊約聖經有一卷書,名叫《士師記》,它因記載以色列人的領袖士師的事跡而得名,這些人在約書亞死後和大衛王朝建立前這段時間《士師記》作者有規律地講述每位士師故事的背後,其實就是有關神的應許與神的律法間的互動。這一點,從《士師記》記載的框架便可以顯明出來。 三、《士師記》框架《士師記》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士2:6-3:6 用了一個提綱挈領的序言,帶出了士師的故事。並且每一位士師的記述均是遵循著一個相當穩定的架構寫成。
  • 聖經人物:亞希多弗
    人謀 每日警言:好的計謀不一定是上帝的計劃
  • 晨修: 基甸的故事
    基甸說、主阿、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 【聖經人物】|第二十三講:偉大的神恩性領袖——梅瑟
    梅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神恩性領袖,他被天主揀選,帶領以色列子民從奴役之地——埃及逃脫出來,走向天主許諾給以色列子民的恩許之地,成為改變以色列子民歷史命運的偉大人物。因此,有些研究以色列子民歷史的學者,就稱呼梅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法學家、偉大的先知。因為梅瑟在這幾個方面,的確發揮了他出色的天賦。
  • 聖經裡的非利士人是那個族的後代
    世界考古大發現發布時間:19-07-1000:37古代的非利士人因在希伯來聖經中出現而聞名,包括大衛和非利士人巨人歌利亞的故事。除了在希伯來聖經中提到(參孫和非利士人大利拉的故事也提到了這個群體),非利士人也出現在古埃及人留下的文本中。通過交叉引用這些希伯來文和埃及文,考古學家設法在時間和地理上追蹤非利士人,找到了包括港口城市阿什凱隆在內的一個地區,也就是今天的以色列。
  • 研經丨聖經人物「拔示巴」
    經文閱讀撒母耳記下11:1-17;26-27。有些人必定有諸如此類的問題:難道拔示巴是一個輕佻的女人,趁著自己丈夫不在家,就設法以奸詐的手段引起其他男人的注意?難道她是在蓄意勾引這位對女性美很敏感的王?或者她只不過是一個對人信任而粗心大意的女人而已?.
  • 一個小故事,讓你知道讀聖經的好處
    碰到樹枝跌傷,只好坐在地上等待救援,然後拿出袖珍聖經來閱讀。「喂,舉起手來!」突然,他聽到一個粗暴的咆哮聲,那是他聽得懂的德語,在他後面呼喝。雪亮的刺刀裝在槍頭,在蒼茫的暮色裡,從他的頸後露出寒光,使他心裡生出一股寒慄。他無可奈何,只好讓德軍奪去他的手槍,作他們的俘虜,因為他不知道降落在敵人的陣地。
  • 士師記概覽
    士師記序言士師時期因無君王治理,各人任意而行,以致信仰破產,人心黑暗,道德腐敗,社會紊亂,外敵侵擾。雖有士師崛起拯救他們,國民可享少許的安寧,但不久便又開始了另一個惡性循環。故此士師時代,是以色列民族最混亂的歷史階段。本書概覽一、本書名稱本書是從當時以色列人的領袖「士師」而得名。
  • 左派與右派之爭丨聖經是否教導基督徒政治與信仰要分離?
    那請問你讀過舊約的士師記、和眾大小先知的書,哪一個沒有參與當時的政治?那摩西呢?他不同時是以色列人的政治領袖嗎?還有新約中的施洗約輸、彼得,包括主耶穌自己,哪個沒有斥責當時掌權者(包括法利賽人)的邪惡?!所以我們的信仰祈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就無法避開世上的政治環境。
  • 兒童故事 | 底波拉—女士師
    目標:(一)認識以色列人因離棄神,落在仇敵的欺壓下。(二)認識士師是神所興起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仇敵之手的人,他們有神的同在,勇敢而信靠神。其中惟一的女士師底波拉,因在正確的地位上而改變了以色列當時悲慘的情形。(三)教導兒童不要遠離神,要愛神聽從主話,羨慕作神的器皿,為神所用。詩歌:起來戰士們。(兒詩三七二頁。)
  • 一個小故事,讓你知道讀聖經的好處(深度好文)
    這時,他想起聖經所說: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然而,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路加福音 21:17-18 )那本聖經雖然被燒毀,上帝的話語卻在他身上應驗。故事因時代的原因,可能離我們很遙遠,但《聖經》卻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忙碌的生活,浮躁的心,你可能會抱怨哪有那麼多時間,可是,如果你知道讀《聖經》的好處,就會潛心研讀。
  • 【聖經典故】和平的象徵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海艦隊有一艘醫療救護船,被稱為「和平方舟」號,看得出是借用了《聖經》中關於「挪亞方舟」的故事而取名的。上帝讓挪亞到他面前,要挪亞造一艘方舟,說要讓洪水泛濫,使得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生物全部死去,只和挪亞立約,讓挪亞帶領全家進入方舟,並允許帶有血肉的活物進方舟,每樣兩個,一公一母,方舟可以保全其中的生物。
  • 《聖經筆記》005:死海古卷與七十士譯本
    聖經中的最大預言是耶穌生平,無論是徵兆、地點、家族、主要的事工,等等,在舊約中都有清晰的預言。我們把問題縮小一下:舊約寫作都是在耶穌降生之前完成,並無基督徒的刻意篡改,就可以證明舊約預言了耶穌生平,而不是歸納總結了耶穌生平。 第一個角度是《希伯來聖經》。《希伯來聖經》的目錄如下:1.  妥拉1.
  • 《聖經》與美國立國
    1992年底,密西西比州長佛迪斯 (Kirk Fordice) 因公開宣告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引發辯論風暴,最後他被迫向公眾道歉。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Dearly beloved, I beseech you as strangers and pilgrims, abstain from fleshly lusts, which war against the soul」(KJV)) (彼前2: 11) ;「天路客」的名稱由此而生。當時英國沒有宗教自由。
  • 士師記1:士師之前
    【士師記1-2:19】 聖經中士師記的年代大約是主前1390年至主前1050年,前後跨越了三百四十年左右。士師們指的是被耶和華神親自選中,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外族壓迫的軍事領袖,在和平時期,他們也掌管民事訴訟和國家治理,地位介於長老和君王之間。士師記中計載了以色列民族的12位士師,第一位是俄陀聶,最後一位是參孫。
  • 以色列國防軍的《聖經》特色
    在建國者們的歷史視野中,不少國防概念可以取材自兩千年前的希伯來故事。而了解這些希伯來概念,有助於理解以色列國防決策者們的心態。 受《聖經》啟發的武器 「大衛彈弓」這名字,取自猶太民族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個章節:根據希伯來《聖經》,來自海洋的飛力士部落派出了身材巨大的歌利亞徵服猶太部落,而當時還只是一個青年的大衛,拿著彈弓把石頭投向歌利亞的頭顱,殺死了讓人膽寒的巨人。這個青年大衛,只是個出身卑微的牧童,日後成為了古以色列的王。
  • 基甸的故事
    請仔細學習這個驚人的故事帶來的屬靈的教訓。在聖經裡,上帝常常通過一些故事來教導我們。耶穌也使用了很多的比喻。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重點與核心,所以聖經裡面記錄了很多的故事。現在也讓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研究一下聖經。聖經裡面所記錄的事件,是曾經真實地發生過的歷史事件,而聖經記錄這些事件,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屬靈的教訓。
  • 「聖經密碼」蘊藏天機 牛頓破譯出驚世預言
    《聖經》是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的宗教經典,由「舊約」與「新約」所組成。「舊約」是猶太教的經書;「新約」是耶穌基督及其信徒的故事紀錄。在「均衡間字法」的導引下,他們拼寫出了60多位聞名世界的猶太教神職人員的姓名、職務、出生和死亡日期。由於兩位專家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宗教事務方面,因此沒有在社會上形成影響。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記者麥可·德羅斯寧採訪了這兩位教授,並根據他們的研究整理出一套破譯聖經密碼的方法。後來,德羅斯寧用「均衡間字法」從中得出了許多準確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