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於6月11日晚間試射了多枚神秘飛彈,臺媒猜測疑似為「愛國者」防空飛彈和「天弓三型」增程防空飛彈。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中時電子報」6月11日報導,繼4月份進行飛彈試射後,臺灣「中科院」6月11日晚間又再度於屏東九鵬基地以及臺東成功發射飛彈。
報導稱,11日晚間8時左右,臺東成功鎮基翬漁港附近響起刺耳轟鳴聲,隨後一枚飛彈拖著長長的黑煙飛向天際,大約20秒後消失在空中。同一時間位於屏東的九鵬基地也發射了一枚飛彈。更有臺媒報導稱,飛彈升空時發出轟隆隆的巨響,火光照亮夜空,巨響傳遍了臺灣東海岸。
報導認為,「中科院」試射的飛彈疑似為「愛國者」防空飛彈和「天弓三型」增程防空飛彈,但現場工作人員的不願透露任何信息。「中科院」動員近百名專家在現場觀測,同時禁止民眾靠近。
也有臺媒報導稱,「中科院」隨後證實在臺東發射了一枚「天弓二型」飛彈,而在屏東九鵬基地稍後也發射一枚「天弓三型」飛彈,在蘭嶼上空成功攔截該枚「天弓二型」飛彈。
過去「中科院」每年都會有一到兩次類似的飛彈發射,通常發射的都是「愛國者」飛彈和「天弓」系列飛彈。有臺灣軍事專家表示,發射的飛彈可能是「中科院」正在進行的「強弓專案」的「天弓三型」增程版防空飛彈,從臺東發射「天弓一」或「天弓二」靶彈,並從屏東九鵬基地發射「天弓三」進行攔截。
延伸閱讀:400公裡!臺灣試射增程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臺「中科院」1月15日承認,去年12月26日,該院在九鵬外海成功試射了射程達400公裡的增程型「雄風-3」。臺軍計劃在2021年入列增程型「雄風-3」,臺媒叫囂,增程型「雄風-3」可以覆蓋廣東外海和浙江沿海地區。
「雄風-3」通過走高空彈道的方式增加了射程,這導致「雄風-3」更加容易被中遠程防空飛彈攔截。此外,臺軍計劃中「雄風-3機動飛彈發射平臺」還處於研發狀態。
據中時電子報1月15日報導,臺「中科院」承認,12月26日下午,臺「中科院」從九鵬基地分別發射一枚臺軍現役的「雄風-3」和測試中增程型「雄風-3」,增程型「雄風-3」飛彈在臺灣東部的蘭嶼、綠島與花蓮外海間的空域高速繞行,充分驗證射程以後全部命中目標。
對此,「中科院」表示,增程型「雄風-3」預計預計明年將能夠進入量產階段。
去年12月26日,臺軍劃定的「禁飛區」,「增程型」雄風-3可能在中途轉了個彎,以檢驗全射程能力 圖源:臺灣「海巡署」
臺軍「雄風-3」增程計劃由來已久, 「雄風」-3原型彈的最大射程約為130-150千米,飛行速度在2馬赫左右。原則上,反艦武器的射程應該大於艦載武器的射程才有發揮空間,因此臺「中科院」從2016年開始執行所謂「磐龍計劃」,計劃加強「雄風-3」的射程、威力,同時研製「雄風-3」的配套機動飛彈發射車,增強飛彈機動能力。增程型「雄風-3」除了射程增加到400公裡外,戰鬥部還從120公斤增加到200公斤,可以有效對付驅逐艦級別的中型水面艦艇。
不過,對於「雄風-3」這樣一款架構落後的飛彈來講,修改壓燃衝壓發動機或者放大彈體都是不可接受的。增程型「雄風-3」只能通過加高彈道的方式才能大幅度延長射程,印度「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需要在1.5萬米高空巡航才能達到280公裡最大射程。而彈體稍大的雄風-3的飛行高度也會保持在15000米以上。
更高的飛行高度也進一步降低了「雄風-3」的突防能力,對於飛行速度只有2馬赫的雄風-3來講,增程型「雄風-3」可能是世界上少數幾種全射程彈道完美處於紅旗-16、紅旗-9B、紅旗-10和「萬發炮」攔截包線內的反艦飛彈了。同時,「雄風-3」的機動發射車,目前仍然處於研發狀態。這使得臺軍依然在陸上只能使用固定陣地發射「雄風-3」。
儘管突防和生存效能堪憂,但增程「雄風-3」依然帶來一定的戰略意義。臺媒在試射後沾沾自喜,宣稱「雄風-3」配置在臺灣北部、南部與東部山區, 其扇形射界不僅能封鎖整個臺灣海峽, 還能延伸至浙江台州、廣東汕尾海岸, 戰時可阻斷大陸東海、南海艦隊相互聯繫, 甚至能嚇阻解放軍航母「遼寧」 號的介入。
臺「中科院」近期動作不斷,頻繁測試天弓、雄風系列後續衍生的新型彈種。「中科院」表示,海基「天弓-3」防空飛彈已經在部署再九鵬基地陸地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完成試射。
據了解,臺方從美國共採購兩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一套部署在九鵬基地內,另一套則裝載在臺軍「高雄」艦上進行測試。「中科院」宣稱,目前已確認海基「天弓-3」能使用MK-41發射,臺「中科院」將以此標準自行研製海基「天弓-3」所需的垂直發射系統,用於所謂的「國艦國造」項目上。不該說的內情,臺灣公開支持統一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