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巴拿馬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確認與臺灣「斷交」,恐將成為臺灣近年來最大的「斷交」衝擊。
視頻:巴拿馬總統宣布與中國建交,時長約1分15秒
巴拿馬位置圖
多家臺灣媒體13日援引巴拿馬媒體報導稱,巴拿馬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巴拿馬總統瓦雷拉(Juan Carlos Varela)於北京時間上午9時宣布此消息。
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13日援引巴拿馬LA estrella 新聞網報導,巴拿馬政府決定將與中國大陸建交。
分析稱,巴拿馬確認與臺灣「斷交」,恐將成為近年來最大的「斷交」衝擊。報導稱,巴拿馬握有國際貿易和運輸航線上最重要的運河,更是「中華民國」在中美洲多年的重要盟邦,一旦失去,恐將真的面臨骨牌效應。
蔡英文上任後即訪巴拿馬 籤名引爭議臺灣媒體稱,巴拿馬與臺灣「邦交」一直備受關注,蔡英文去年剛就任,6月就出訪巴拿馬,參加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竣工啟用典禮,並因籤名是署名President of Taiwan(ROC),引發爭議。
分析稱,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可能成為近年來最大的「斷交」衝擊。報導稱,巴拿馬握有國際貿易和運輸航線上最重要的運河,更是「中華民國」在中美洲多年的重要盟邦,一旦失去,恐將真的面臨骨牌效應。
環球網此前曾報導,2016年6月,蔡英文曾出訪巴拿馬,在參觀巴拿馬運河時,題字「見證百年基業,攜手共創榮景」,並留下「President of Taiwan(ROC)」蔡英文,意為「臺灣(中華民國)總統」,在兩岸引發爭議。
對此,有大陸學者表示,蔡英文在巴拿馬的舉動改變了臺灣當局的正式說法,這是非常不好,而且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蔡用英語將自己的稱謂寫成「臺灣總統」,僅僅把ROC放在後邊用括號的方式加注,這是改變臺當局過去一貫的立場的。退一步講,即使是依照臺灣地區的法律,蔡英文當選的也是「中華民國總統」,絕不是什麼「臺灣總統」。
學者:理所當然大勢所趨早前,巴拿馬國家性媒體星報曾預告與中國建交消息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表示,巴拿馬與大陸建交可以用理所當然來形容,巴拿馬很早就想和大陸建交,雙方的經濟經貿往來也很密切,只是一直在等待時機。
蔡英文上臺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趨於緊張。臺灣對抗下去,道路越走越走,巴拿馬與大陸建交可謂大勢所趨。之所以選在這個時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趨勢越來越明顯,近來島內不斷有人碰撞和刺激兩岸關係,比如最近,「時代力量」等成立港臺組織。
臺灣「邦交國」只剩20個航運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與巴拿馬的建交
蔡英文出席巴拿馬運河重新通航儀式,觀看中國大陸貨輪通過
據新華社早前報導,當地時間6月7日上午,由中資企業收購的巴拿馬港口瑪格麗特島港在巴拿馬科隆市正式開啟擴建工程。瑪格麗特港地處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入口,在位於西半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科隆自由貿易區,是世界級的核心樞紐港口之一。
中國巴拿馬貿易發展辦事處代表王衛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來中資企業在巴拿馬的數量增長迅速,主要集中在路橋、地鐵、水務等基建領域的承包工程,但由於兩國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缺乏投資保護的雙邊協定,此前中資公司以投資形式進行的業務非常少。
「但巴拿馬對中國企業仍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一是巴政府近兩年推出了近200億美元的基建計劃,不少中企都盯上了這塊『蛋糕』,二是其地處南北美交界、背靠世界第一運河的區位交通優勢,以及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吸引了很多中資企業將巴拿馬建成地區總部,輻射周邊地區的業務發展」,王衛華表示,而中國企業「價格低、質量高、工期短」的特色,也能為巴拿馬經濟固有的利益格局帶來新的改變。
巴拿馬共和國背景資料:【簡況】位於中美洲地峽。東連哥倫比亞,南瀕太平洋,西接哥斯大黎加,北臨加勒比海。連接中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馬運河從北至南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線全長2988公裡。
【政治】 2014年5月4日,巴拿馬主義黨候選人巴雷拉當選總統,並於7月1日就職。
【經濟】運河航運、金融服務、科隆自貿區和旅遊業是巴經濟的四大支柱。近年來,巴經濟保持較快增長。2015年巴主要經濟數據:國內生產總值:357.3億美元。
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使用者中國是繼美國之後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國,更是運河大西洋端美洲最大轉口貿易區「科隆自由貿易區」主要貨物來源國,在自貿區2012年進口總額145億美元中佔110億美元。
對中國航運將產生重大利好:
1、利好航行貿易投資,以後巴拿馬船旗的公證認證以及判決在巴拿馬的承認與執行也更便利了。
2、在巴拿馬有了大使館,以後船舶在巴拿馬運河出現情況後可以更快,更高效地更祖國聯繫。
3、方便旗登記將更加簡便。
吾愛航運網延伸閱讀:
巴拿馬運河的誕生歷程!
新巴拿馬運河改寫航運版圖?
帶你領略航運美景《三大運河兩大角》
來源:人民日報、觀察者網、吾愛航運網。
更多航運新聞,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