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線 | 「人造太陽」——照亮能源危機暗夜的曙光

2021-02-26 寧大信息人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實現了哪些技術突破?「人造太陽」的出現又是否能為人類能源危機帶來一絲轉機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科技前線第三期,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人造太陽」,是對「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的形象性的稱呼。

我們知道,太陽這類恆星之所以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是因為在恆星中時刻都在發生氫核聚變為氦核的核聚變反應。但由於核聚變反應使用的原料是氫,是氣體,發生反應時壓力要非常大,溫度需高達5000萬度以上。沒有材料能夠承受這麼高的溫度和壓力。

基於對這一難題的考慮,科學家就設計了一種裝置,讓高溫高壓狀態下的氫氣由高磁場束縛住不讓它亂跑,也不讓它與周邊的材料接觸,以免材料在高溫下融化。同時,又在高磁場條件下,能夠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引導出來,用來發電。由於這個裝置產生的核聚變反應與太陽等恆星上發生的反應類似,所以就形象地把這個裝置稱為「人造太陽」。

這次,我們的「主角」叫中國換流器二號M裝置(HL-2M),也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先進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要實現核聚變,首先得具有高溫高壓的環境,不然聚變無法進行。高溫是為了讓電子脫離原子核,高壓是為了讓氘核和氚核更容易撞在一起。HL-2M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使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能實現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運行。為核聚變反應發生提供了更適宜、更安全的環境。

在HL-2M裝置建設過程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聯合國內多家研製單位,在裝置物理與結構設計、特殊材料研製、材料連接與關鍵部件研發、總裝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實現了可拆卸線圈結構,增強了控制運行水平,提升了裝置物理實驗研究能力;攻克了高鎳合金雙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壓成型和焊接變形控制等關鍵技術等。

能源,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

從18世紀以來,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化石能源已成為支撐現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但化石能源終有限,據世界能源大會統計,目前地球上的煤炭儲量預計可以開採200年,石油儲量預計可以開採40年,天然氣儲量預計可以開採60年。這意味著煤炭、石油、天然氣供人類使用的時間僅200年左右。能源危機的烏雲漂浮在每一個人的頭上,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核聚變。

而假如人類真的能很好地掌控核聚變,那麼人類的生活、科技水平都將邁入一個新的紀元,也許,我們真的不必擔心曾經的能源危機了。這次的HL-2M裝置的成功發電,無疑是中國向可控核聚變領域挺進的一大步。

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正好像一線曙光,照亮人類能源危機暗夜的曙光,期待著這一縷「曙光」之後,人類的能源危機暗夜能被一點點照亮。本期科技前線到此結束。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現身」!好好的太陽,為啥還要人造呢?
    人造太陽,不由得讓人想起一首兒歌《種太陽》。 可別說,之前還真有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際網路上大火,官方調皮,最為致命。 這個「種太陽」種的也就是「人造太陽」,這是打開核聚變能量的「閥門」,是通往人類終極能源的鑰匙。
  • 太陽也能人造?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中國申請十幾項專利
    於是,小合查找了相關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項「人造太陽」計劃是由歐盟、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美國7國共同研究的,旨在解決能源不足問題,而作為合作國之一的中國,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十幾項。
  • 中國「人造太陽」現身!太陽好好的,為啥還要造?
    到底什麼是「人造太陽」?簡單說,就是科學家想在地球上建造一個裝置,模擬太陽發光發熱釋放能量,一勞永逸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這個聽起來極其瘋狂,甚至有點魔幻色彩的事情,真的能實現嗎?已經有一個太陽了,為什麼還非得要再造個太陽呢?要說清這個問題,需要從能源說起。我們人類從生產到生活,各種活動無一不需要能源。但地球上的能源不是取之不盡的,比如我們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大概只能用幾十年。除了儲量有限,化石能源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汙染環境。
  • 中國科研團隊向「人造太陽」邁出一步!
    △ITER裝置ITER裝置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如同太陽一般,給人們帶來能源。因此被叫做「人造太陽」。如果能夠製造一個「人造太陽」用來發電,人類就能夠徹底實現能源解放。可是,想要在地球上造一個太陽,難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 向終極能源不斷邁進 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再獲重大突破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 【英翻】中國開啟核能「人造太陽」
    據官方媒體周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啟動了「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一偉大進步。由於該裝置可產生巨大熱量和能量而常被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被譽為能量聖杯,人造太陽。笑死我了,對網媒小編來說,託卡馬克上產生的任何微小火花都TM可以叫做「人造太陽」。看著這種震驚體標題我才點進來看的,直到我讀到後面的一些評論後,我才去看樓主引用的文章。
  • 本世紀最雄心勃勃的「人造太陽」項目,中國有幾分話語權?
    ITER官網供圖童謠裡唱的「種太陽」,正有望被人類一點點變成現實。他們要通過ITER計劃,模仿太陽產生能量的過程——將氫同位素聚合成氦,釋放出取之不竭的核聚變能源。ITER計劃承載著人類和平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望。法國總統馬克龍評價,這是「未來的希望」,韓國總統文在寅贊其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
  • 外媒鋪天蓋地狂炒成都人造月亮,這次恐怕丟臉丟大了!
    成都一家公司準備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的消息鋪天蓋地,持續發酵,現在連國外的媒體,包括BBC、Time在內的知名媒體,以及很多科技媒體
  • 中國「人造太陽」即將面世,溫度達2億度,西方媒體:世界奇蹟
    其中中國在部分科研領域的發展,甚至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比如對於「人造太陽」的研究,就是中國人創造的又一個奇蹟。所謂的「人造太陽」,就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是一種可控的核聚變研究裝置。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核聚變反應產生能量,模仿太陽發光發熱。從技術上來說,「人造太陽」的核聚變是人類自己可以控制的,能夠保證能量輸出的大小,從而為人類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需求。
  • 中國要送人造月亮上天,是福還是禍?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太空技術的重量級人物弗拉基米爾·瑟羅米亞特尼科夫在美國交流時,被美國人正在研製的太陽帆飛行器啟發。太陽帆是一種利用太陽光壓進行星際航行的太空飛行器,就像船帆受到風吹動時可以帶動輪船航行一樣,太陽帆反射太陽光之後,就可以利用太陽光壓帶來的動量和能量向遠離太陽的太空中駛去。
  • 中國新一代 「人造太陽」 首次放電,邁向實際應用還有多遠?
    2020 年 12 月 4 日 14 時 02 分,被稱為 「人造太陽」 的核聚變裝置 —— 中國環流器二號 M 裝置(HL-2M)在成都啟動並實現首次放電
  • 求生之路2部落推薦非官方地圖【能源危機】
  • 川普將制裁太陽?中國科技進步,美國網友聊嗨了!
    6月5日下午,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主機線圈系統在成都交付,拉開了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總體安裝序幕,中國人離實現聚變清潔能源的夢想又跨近了一步。眾所周知,在當前全球傳統能源日漸緊缺的形勢下,「核聚變發電」作為從太陽能、風能、地質能、生物能等一眾新能源中脫穎而出,被稱為人類迄今為止最高級也最難以「駕馭」的能源來源,誰掌握了他,誰就必將掌握未來世界的絕對主動權!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報導稱,這個龐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數百萬個獨立部件組成,最終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託卡馬克。也就是說,到2025年時,該核反應堆能才能執行等離子體演示,成為「人造太陽」。雖然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少數正在發展的非常昂貴的「微型太陽」之一,但由於有多達七個國家來共同打造分擔高昂的成本,這個項目無疑是核聚變項目中的領頭羊。
  • 【能源之美】恆星級熱核聚變,懸浮在超導甜甜圈中的人造太陽
    可是,氫彈的爆炸是不受控制的核聚變,要想有效地利用這種強大的能源,必須能夠合理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實現象太陽那樣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除了這些黑科技的搖籃級的研究所,還有一些素有創新精神的公司也在研究核聚變能源,例如帶著一股邪氣?臭氣?
  • 「人造太陽」將成現實,韓國已搶在各國前面
    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是一種超導聚變裝置,說得通俗一些,就是人造太陽,它成功地將離子溫度超過1億攝氏度的高溫等離子體保持了20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新研究將2019年超導託卡馬克等離子體運動期間8秒的等離子體操作時間,延長了2倍以上,這是一項飛躍式成就。早在在2018年的實驗中,超導託卡馬克就首次達到了1億度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但持續時間僅約1.5秒。
  • 社科菁談|於危機中見曙光:蘇伊士運河危機
    本期我們選取了2019級英語專業鄭晏同學的來稿《於危機中見曙光:蘇伊士運河危機》。鄭晏同學以楊冬燕的《蘇伊士運河危機與英美關係》一書為寫作的基礎,回溯時間,以蘇伊士運河停擺事件為導引,引出對蘇伊士運河危機事件的深刻思考,重新全面地審視蘇伊士運河危機始末及其對國際局勢產生的深遠影響。《蘇伊士運河危機與英美關係》是200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冬燕。
  • 細數太陽戰隊太陽火神的反派機械帝國黑巖漿
    貝達一族被消滅後出現在北極的新邪惡組織,它們以北極要塞鐵爪做前線基地,企圖徵服世界。
  • 中國可能首發「人造月亮」衛星
    最近西方媒體發布報導稱,中國會在2020年又完成一大創舉,美國媒體更是直接點出,2020年的這個大項目就是,中國可能會發射一顆「人造月亮」衛星。而且有俄羅斯專家還宣稱,2020年中國這個「人造月亮」掛在天上後,中國將每年省下12億的電費。可以說現在中國人是在期待這個「人造衛星」的升空,西方卻在妒忌中國的這個項目。那麼這個「人造月亮」到底有沒有西方說的這麼厲害呢?
  • 石油也能被人造嗎?
    石油不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工業中的重要化工原料。然而,科學家預測,在不久的未來,地球可開發的石油資源將被消耗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