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低空撞鳥,多次規避居民區75米才跳傘,彈射座椅立了大功

2021-03-01 環球視角觀察





近日,我國媒體密集報導了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的英勇事跡。在今年9月初,飛行員王建東駕駛殲-10戰機執行訓練任務時,戰機剛起飛就遭飛鳥撞擊,飛鳥被吸入發動機後使發動機損毀嚴重,完全停車,戰機此時的高度只有200多米。

在緊急關頭,飛行員王建東沉著冷靜,在重啟發動機無效後駕機對準無人區。短短37秒內,為了避開密集居民區,他先後多次改變戰機俯衝方向,最終連續6秒保持飛機撞擊方向對準無人農田不變後,才彈射逃生。此時戰機離地高度只有75.9米,3秒後旋即撞擊地面爆炸起火。為了表彰飛行員王建東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的感人舉動,軍隊授予其一等功獎章和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雖然說現在的戰鬥機彈射座椅技術非常先進,可在各種不利姿態下讓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但是在完全失去動力的戰機離地只有75.9米才彈射逃生,仍是非常驚險的,相當於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這次極限彈射逃生導致飛行員王建東身上出現多處骨折及擦傷,足以一定程度上說明危險程度。幸運的是,經過治療他的身體已基本恢復,已順利歸建。接下來他將進行兩個月的恢復性訓練,不日將再次駕駛戰鷹重返藍天。此次飛行員王建東能夠在極端情況下成功彈射逃生,殲-10裝備的HTY-5彈射座椅當記首功。

殲-10作為中國國產三代機,裝備的是國內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多(雙)態控制彈射座椅——HTY-5彈射座椅,該型彈射座椅是專門為殲-10配套研發的。

HTY-5彈射座椅最早立項研製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殲-10的試飛列裝而定型裝備。其在整體研發思路、主要結構和控制系統設計等方面均主要參考借鑑西方早期第三代彈射座椅,採用了新型椅背火箭技術、微爆穿蓋技術,並可以根據飛行員彈射離機時戰機的速度、高度選擇相應的救生傘射出和人椅分離時機,更有利於在極端情況下保證飛行員彈射成功。

2000年,HTY-5彈射座椅舉行了首次彈射試驗,在一年後的定型試驗中,HTY-5彈射座椅進行了中國首次高速機動狀態下的座椅彈射試飛測試,表現出色。在完成所有測試工作後順利裝備到殲-10系列戰機上。在2006年1月,HTY-5彈射座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足以說明其性能水平和進步程度。

殲-10系列戰機在服役後由於發動機故障等原因,發生過數次墜機事故,HTY-5彈射座椅多次力挽狂瀾,成功挽救多名飛行員性命,表現出色。不過,HTY-5彈射座椅畢竟是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彈射座椅,研發時間又比較早,總體性能仍有提升空間,在某些方面多少也存在著局限性。

在2009年空軍對HTY-5彈射座椅的電子控制器進行升級改進,進一步強化低空彈射救生能力。此次飛行員王建東能夠在70餘米的超低空成功彈射逃生,2009年這次升級改進至關重要。

實際上,HTY-5彈射座椅並非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彈射座椅,殲-11、殲-15、殲-16等國產側衛上裝備的,仿製於蘇/俄K-36D的HTY-8彈射座椅擁有更強大的彈射逃生能力。畢竟K-36D號稱全球最先進的彈射座椅,總體技術水平更高。

今天中國最先進的國產戰鬥機——殲-20上裝備的彈射座椅和殲-10的HTY-5彈射座椅頗為類似,屬於HTY-5彈射座椅的升級型號。不過和殲-10的HTY-5彈射座椅不同的是,殲-20裝備的彈射座椅融合借鑑了HTY-8彈射座椅不少技術設計,擁有了更加強大的彈射逃生能力。

老鐵們,很多讀者反映收不到推文。公眾號只有被標星、文章被點讚、被點在看,才能每天及時收到更新的推文

相關焦點

  • 軍報披露戰機撞鳥事故:生死關頭,飛行員3次避開居民區
    10月5日,《解放軍報》刊載報導《生死關頭,戰機避開居民區》,披露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在對抗空戰訓練中,發動機遭鳥撞擊導致空中停車。他在37秒內3次規避居民區,一系列冷靜準確的臨機處置將地面傷害降到最低,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為了確保飛機對向無人區,王建東在最後時刻才跳傘,當時戰機距地面高度僅75.9米!3秒後,戰機墜地。
  • 一等功臣王建東講述:37秒教科書式低空鳥擊特情處置如何發生?
    12月8日,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為王建東頒發一等功獎章和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王建東是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一級飛行員,不久前,他所駕駛的戰機遭遇了一次因飛鳥撞機導致的重大特情,他用37秒處置了這起特情,被飛行專家稱為「教科書式的低空鳥擊特情處置案例」。
  • 戰機低空遭鳥撞擊,37秒3次避開居民區
    《解放軍報》披露:近日,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戰機低空飛行時遭鳥撞擊,發動機停車,飛行員沉著應對,37秒內3次避開居民區!
  • 37秒內3次規避居民區,他榮立一等功!
    37秒生死抉擇3次毅然轉向75.9米極限彈射……飛行員王建東
  • 航空彈射座椅:一把椅子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不論飛行員能否自行出艙,就算勉強跳傘也難以控制姿態,很容易在離機時受氣流影響與戰機相撞。在這種速度下,與戰機的任何碰撞幾乎都意味著死亡。納粹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被稱作「非洲之星」的馬爾塞尤,就是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跳傘失敗而將戰績定格在158架,從而命喪沙場。空戰上,保證飛行員的生命安全異常重要,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彈射座椅應運而生。
  • 解析戰鬥機飛行員最後的安全保護-戰機彈射逃生裝置
    這第二個過程,有效的提高了彈射高度,為低空彈射、甚至地面彈射的飛行員解決了低空開傘的問題。因此,二代座椅的主要貢獻,就是解決了零高度-零速度彈射(即大家耳熟能詳的零-零彈射)問題。這一代的代表產品,如英國馬丁.貝克公司70年代為狂風研製的二代彈射座椅MK.10。
  • 殲-10C戰鬥機超低空鑽山溝:首次曝光中國的音速峽谷!
    從圖片上可以看到殲-10C在高山峽谷之中飛行,進行超低空突防訓練,顯示出殲-10C戰機的優秀性能,飛行員也具備高超飛行技術。很多軍迷看了照片,都脫口而出,這是中國版的馬赫谷。英國的馬赫谷(Mach loop),也叫音速峽谷,是世界著名的空軍低空超低空飛行訓練區。
  • 俄軍最皮實戰機墜毀,地面被砸出3米深坑,K36彈射座椅未起作用
    ◎這架蘇-25UB攻擊機墜毀在距離基地約60公裡以外的郊區根據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緊急情況部門透露的情況,此次蘇-25UB攻擊機墜機現場非常慘烈,蘇-25UB墜毀時猛烈撞擊地面,機體隨後發生劇烈爆炸,機身完全被毀,兩名飛行員所在的駕駛艙是在一處3米深的大坑中被發現的
  • 頭條:犧牲殲15飛行員生前最後一句話曝光
    今年5月,它本該迎來一名叫張超的到訪者。屆時,張超將駕駛殲-15「飛鯊」戰機,在遼寧號上降落,成為一名真正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但就在此前的4月27日,29歲的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一級飛行員張超,在駕駛殲-15飛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突遇飛機故障,英勇犧牲。據了解,張超是人民海軍航母艦載機事業犧牲的第一位英烈。
  • 民用飛機特殊風險分析——鳥撞
    然而從上世紀40年代以來,隨著人類航空技術的發展,飛機數量快速增加以及低空高速飛行技術不斷進步,鳥撞事故開始頻繁出現,影響加劇。根據動量定理,一隻0.45公斤的鳥與時速80公裡的飛機相撞,會產生1500牛頓的力;與時速960公裡的飛機相撞,會產生21.6萬牛頓的力,破壞力達到驚人的程度。
  • 飛機起飛後,為什麼要迅速爬升到一萬米以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同樣都是飛機,為何直升機只能在低空徘徊,而客機卻要飛到萬米高空。要說戰鬥機飛的高,為了作戰還能理解,客機飛那麼高,不是更費油嗎? 先說說直升機直升機之所以飛不高,這完全是因為他的飛行原理決定的,它完全依靠空氣的反作用力。
  • 300米掉高度!飛鯊再曝險情
    2016年4月6日,渤海灣某軍用機場,天氣狀況良好,曹先建駕駛殲-15戰機從陸基模擬訓練場起飛。按照當天的計劃,他和戰友要完成例行的陸基模擬訓練。曹先建回憶當時的情況是:飛機剛起飛,高度300米,飛機的操縱系統突發故障,機頭急劇上揚,速度減小,加油門,推桿支持不住,飛機就往下掉,往下掉的速度很快。
  • 美洲虎攻擊機撞鳥,印度飛行員妥善處置沒有摔機,該機剛摔死將軍
    圖片:副油箱砸落後爆炸起火。此次撞鳥的「美洲虎」攻擊機,是英法聯合研製的一款雙發多用途攻擊戰鬥機,該機最早研製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其首架原型機於1968年9月在法國試飛成功,並於1973年6月交付英國空軍。該機除了裝備兩國空軍外,還成功出口到印度、阿曼、奈及利亞和厄瓜多等在內的多個國家。
  • 巴基斯坦採購殲10c實錘,第一批就有25架,交付速度有點快
    一個由25架殲10c戰鬥機組成的空軍中隊,將在明年的3月份參加巴基斯坦國慶大閱兵,這些殲10c可能是來自巴基斯坦第七戰鬥機中隊。相關的傳聞已經傳了好幾年了,直到2001年年初,關於殲10c出口巴基斯坦這個消息,再度被提上日程,有網友注意到,中國空軍參加中巴聯合軍演,派出的殲10c戰鬥機裡有兩架的塗裝,跟我們空軍塗裝不一樣,好像更接近於巴基斯坦空軍的塗裝。因此當時有網友猜測,巴基斯坦空軍,有可能會採購殲10c但是這個消息爆出之後,過了一段時間 又無聲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