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 | 那位最懂中國的美國人突然去世了

2021-02-21 北美報告

12月21日,記者從人民日報原駐美首席記者溫憲處得到確認,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傅高義去世,享年90歲。

這位在哈佛同時有著「日本先生」和「中國先生」之稱的巨匠,被認為是美國唯一精通中日兩國事務的學者。他傾10年之力、採訪了近300人寫就的《鄧小平時代》,曾在國內國際引發廣泛關注。

不僅滿足於在學術上留下傳世之作,晚年的傅高義也不斷介入現實。

2019年7月初,傅高義作為5位執筆人之一,起草《中國不是敵人》聯名信在《華盛頓郵報》發表。89歲的他,仍堅持每星期在哈佛組織一次關於中國的系列講座,幫助美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

傅高義最後一次出現在中國觀眾面前,是今年的12月1日。在參加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時,他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機會,中美之間應該從高層會晤、專業人士以及工作層三個層次進行推進。美國應該承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公平地對待中國。

在驚聞傅高義教授去世的消息時,國內眾多領域學者對其表達了深深的懷念。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陳徵,曾在哈佛大學受教於傅高義教授。對記者回憶起當年的求學經歷,她表示,由於研究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話題相對敏感,傅高義教授是整個哈佛大學內唯一一個真心幫助她的人。「只要是關於中國的講座,他都會來參加,而且喜歡在講座結束後留下來參加冷餐會,跟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學子聊聊天。」

·陳徵與傅高義在哈佛大學的合影。

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告訴記者,聽到傅高義去世的消息感到很難過,也很意外。「他身體一向很好,一直堅持學術研究,堅持寫作,精力很旺盛。」李昕曾2015年和2016年見到傅高義,當時對方正在籌備胡耀邦的採訪。李昕還透露,據哈佛大學那邊的消息,傅高義的去世是由於手術後併發症引起的。

溫憲曾多次對傅高義進行過專訪,還曾拜訪過傅高義在美國的居所。在得知傅高義去世消息後,他表示十分悲痛:「他是一位活到老、學到老的謙謙君子;他是一位頭腦冷靜、視野開闊、仗義直言、堅守節操的中國問題專家;他是一位純粹意義上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記者田亮回憶起2013年對傅高義的採訪時,依然記得當時傅高義臉上掛著的熱情、和善的微笑,「他那一口流利的中文,讓我有一種在與一位中國學者暢談的錯覺。」

·2013年1月19日,傅高義在北京華僑大廈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本刊記者 田亮/攝)

在美國政界和學界,傅高義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稱號——「中國先生」。

1973年,費正清從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退休,傅高義接替他,成為這個中心的第二任主任。他曾半開玩笑地解釋過自己和這位前輩的不同:「費正清是歷史學家,而我是研究社會學的;費正清是哈佛出身,用中國的說法,在美國他算得上是『高幹子弟』,而我是小鎮上長大的青年。」

1930年7月,傅高義出生於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一個小鎮上的猶太人家庭。1950年畢業於俄亥俄州韋斯利大學,1958年獲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

上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的一些大學開始重視培養中國問題的人才,都想擴大對中國的研究,紛紛招收和選拔年輕學者。


1961年,31歲的傅高義被費正清選中,來到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學習中文、中國歷史、社會和政治。為他上中文課的是「漢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的大女兒趙如蘭,「她在語音上要求很嚴格,所以我們這批學生比別人教出來的水平應該更高一點。」傅高義笑著回憶說。

年輕的傅高義很快為自己取了個地道的中文名字。「我的英文名是 Ezra Vogel,Vogel是個德國姓,在德語裡這個發音很像中國的『fugao』。因為英文名字的第一個字母是 E,取其諧音,又選了『義』字。」

他曾對記者解釋說,「我知道在中文裡,『義』也意味著有很高的道德標準,這正是我想追求的。」那時的傅高義,已下定決心將中國作為他的研究對象,此後50多年裡,他對中國的觀察從未中斷。

傅高義對中國的觀察是從南大門廣東開始的。

1963年,他在香港用一年時間做廣東研究。那時,東西方冷戰正酣,唯一可以近距離研究中國的地方是香港。在香港,他能讀到《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還有一些政府工作報告,也能接觸到偷渡到香港的廣東人——那些人給他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事實。

傅高義請了一名剛從廣東到香港的年輕人做他的助手。

「我們一起看《南方日報》等報紙,我看了1949年到1963年幾乎全部的《南方日報》。我看的時候他也跟著看,我有不明白的就問他。比如我看報紙說『反對×××』,我就問他是什麼意思,背景是什麼,他就會很詳細地告訴我,特別是有關土改的經驗,比如最開始的政策是什麼,幾個月後政策又變成了什麼。從中我可以了解報紙和現實矛盾的地方。」

1969年,傅高義完成了他第一部關於中國的作品《共產主義下的廣州》。這本書描述了在共產黨領導下,一個省份所經歷的一系列深刻的政治運動。作品拋棄了西方學者的偏見,描繪中國的本來面貌,在美國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本書將成為社會學家們從外部世界研究共產主義中國的傑出範例。」費正清如此評價。

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和麻薩諸塞州建立友好關係,廣東省政府邀請傅高義繼續到廣東做研究。「廣東省的領導認為,自己宣傳的東西外國人不一定相信,要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到中國做研究、寫文章,外國人就會打消疑慮。」他說,自己不可能「只報導中國積極的一面」,必須自由地報導他所看到的。

最終,傅高義決定自費採訪,以保證獨立性。廣東省的領導也同意不審查原稿。

·2012年1月,傅高義在美國韋伯斯特大學談中國近代史、鄧小平和中國經濟未來。

從1987年6月到12月,傅高義在廣東實地調查了70多個縣。1988年夏季,傅高義又調查了3周,1989年寫就《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這是外國學者研究、報導中國改革的第一部書。這部書和《共產主義下的廣州》相隔了20年,共同構成了廣東的一部當代史。

1987年的廣東之行,妻子艾秀慈也陪伴在傅高義左右。艾秀慈任教於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是一位人類學研究者,會講廣東話。

傅高義十分珍惜這份感情,在《鄧小平時代》一書的扉頁上第一行就寫道:「獻給我的妻子艾秀慈」,以表達他對妻子的感激之情。

如果僅僅將傅高義稱為「漢學家」肯定有失偏頗,他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事實上,他的日語說得比漢語還好。

傅高義關於日本的兩部著作《日本的新興中產階級》(寫於上世紀60年代)和《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寫於 1979 年)都引起了強烈反響。

《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出版後,美國許多企業家紛紛邀請傅高義去做報告,以增加對日本的了解。傅高義後來才知道,在中國也有不少人讀過這本書。

有一年,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率代表團訪問美國,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下面有人向朱鎔基提問:「你認為中國要向日本學習什麼?」朱鎔基回答:「這樣的問題不應該問我,而應該問傅高義啊!」沒想到,底下一陣大笑。朱鎔基問大家為什麼笑,有人回答:「提問的人就是傅高義!」

有這樣的研究背景及影響力,不難理解傅高義的另一個身份:受到政府重視並信任的亞洲問題專家。

1958年以來,傅高義每年都要訪問亞洲,而他聯繫的都是最高層次的人物,比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等。

·傅高義在中南大學演做主題為「鄧小平與中國外交」的演講。

在推動中美關係上,傅高義多年來更是投入了極大熱情。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創建過一個組織——「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冷戰期間,它對推動中美雙方的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著名的「桌球外交」就是由它推動的,而傅高義就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

1968年,尼克森當選美國總統,費正清與傅高義等十幾位研究中國的著名學者給尼克森寫信稱,「現在是跟中國接觸的好機會」。不僅如此,傅高義還與費正清等8位學者去華盛頓,找國務卿基辛格談話,就中國問題提出一些很具體的建議。

1993年,傅高義應好朋友約瑟夫·奈(哈佛大學教授、提出「軟實力」一詞的著名政治學者)的邀請,出任國家情報委員會東亞情報官一職。傅高義說:「這段經歷對我後來做研究的幫助很大,當時的駐華大使芮效儉的報告我也能看到,我經常與在政府工作的那些人交換看法。」

在執掌哈佛東亞研究中心期間,傅高義將這裡變成了一個各國首腦和美國民間互動的平臺。那段時間,對傅高義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莫過於1997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哈佛之行。

「我以前在北京見過江澤民,那是1996年帶領一個團訪華,我代表大家向他提問,討論了一些問題……當時知道他要訪美,我就向中國方面表示,如果江澤民想來哈佛,我可以幫助安排。中國大使館有幾位是我的好朋友,他們後來就和我商議具體事項。」1997年11月1日,江澤民如期在哈佛大學進行了演講。

此後,傅高義又在北京見到江澤民,每次江澤民都會提起:「哈佛那次,組織得很好!」

2000年,70歲的傅高義退休了。

但因為研究鄧小平,他不僅沒有停止對中國的觀察,反而在用一種更宏觀、更深刻的視角研究中國。他以一種犀利的筆調寫道:中國改革有陷入「亂象叢生的社會」的危險,在法制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當前和未來都面臨巨大挑戰。

傅高義曾公開說:「了解亞洲的關鍵是了解中國,而了解中國最重要的是了解鄧小平」。對此,他曾跟記者解釋道,中國的變化改變著世界,我相信,沒有一個領導人(鄧小平),對世界的發展有過如此的影響。

正如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所說:「傅高義告訴了西方讀者,也包括中國讀者,中國的發展道路從哪裡來,向何處去,他幫助讀者理解了我們所親歷的中國改革時代的昨天和今天。」

·2013年4月,傅高義在北京參加書博會讀者大會。

2011 年,《鄧小平時代》英文版一問世,就為輿論廣泛關注,入選眾多圖書獎項,《經濟學家》、《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等國際權威媒體把它評為2011年最佳圖書。

《紐約時報》兩次發表書評,認為這是一部「迄今為止對中國驚人而坎坷的經濟改革之路最全面的記錄」。

·傅高義所著圖書《鄧小平時代》。

2012年,這本書獲得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萊昂內爾·蓋爾伯獎,該獎專門授予以英語寫作、關於外國事務的非虛構類著作,基辛格的《論中國》也一同入圍,但最終被《鄧小平時代》擊敗。

出版方當時曾向雜誌記者透露,《鄧小平時代》首批50萬冊已經被預訂一空,現在正準備加印30萬冊。

正如有評論者所說:「傅高義十年磨一劍,用十年時間寫一本書,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現在能夠堅持做到的人不多。有的學者不是十年磨一劍,而是一年磨十劍,學術心態非常浮躁。這更顯得傅高義堅持精神的難能可貴。」

相關焦點

  • 美國胖男29歲去世 體重曾達408公斤
    【攻入】美國這種武器能輕鬆入侵敵機控制系統,甚至能使防空體系失效!【最強】俄羅斯即將列裝史上威力最大飛彈,不僅僅是突破任何反導系統!【東風】東風41無法震住美國,我國這種武器可以突破所有防禦系統!【鄧小平】鄧小平個人簡歷讓人吃驚,膽識和魄力讓人不得不服!【土豆】用土豆竟然能把日本潛艇擊沉,真正內幕讓人笑噴!
  •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去世,曾28載隱姓埋名
    當時,國內沒人懂原子核理論,于敏的研究對於中國來說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國際原子核物理的發展情況和研究焦點,站在了國際前沿,與楊立明教授合著了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原子核理論講義》。曾有一位日本專家來中國訪問,聽了于敏關於核物理方面的報告後問道:「於先生是從國外哪所大學畢業的?」
  • 那位用可樂換20艘軍艦的人去世了
    據百事可樂內部數據顯示,邁克傑克遜拍攝的這兩支廣告,全美約有96%的人看過,並且平均每人觀看的次數高達12次。次年公開數據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市場佔有率一度縮小到1.15 : 1。而在中國,百事公司請的第一位代言人是張國榮,此舉迅速籠絡了兩岸三地的年輕人。此後,百事可樂還陸續籤了劉德華、郭富城、周杰倫、蔡依林、古天樂、謝霆鋒做代言。
  • 如果美國總統在任期內突然去世,應該由誰來接任新總統?
    眾所周知,得益於美國的國家實力,美國總統堪稱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物。
  • 今年最沉重的一份名單!
    毫無疑問,這是2020年最沉重的一份名單;但顯然,這還是一份很不完全的名單。
  • 那位母親去世沒能回家的軍人,我想陪你喝杯酒
    某一天,收到母親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姥爺去世了,已經去世了一個禮拜。因為爺爺奶奶姥姥去世得早,從小到大,我都只有這麼一位慈祥的姥爺。所謂隔代親,全應在了我和姥爺身上。我憤怒,我想立馬回家。可母親告訴我,讓我在部隊好好集訓,就是怕我不顧一切要回來,才推遲了一周告訴我,才等到姥爺已經火化,已經入土為安了才告訴我。如果我提前得知消息,我還會去封閉集訓嗎?我還會想穿這身軍裝嗎?
  • 他回國,讓美國航母突然後退100海裡!他去世,被領導人親筆批示!可現實卻…
    他讓中國正式進入了「深地時代」。他,2009年回國,消息傳出,震動海外!美國航母艦隊後退100海裡!他,用7年時間,使我國上天、入地、潛海實現彎道超車,「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項目5年的成績超過了過去50年!他,2017年去世,噩耗傳來,領導人親筆批示,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
  • 頭條 | 中國是「沉重的包袱」?美國這位海軍上將又雙叒誣指中國——
    印度Zee新聞網站1月18日報導稱,意識到當前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和平與繁榮的明確威脅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哈裡
  • 老布希去世!美國最長壽總統:愛打仗、愛吃北京烤鴨…
    美國前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辦公室11月30日晚發表聲明,證實他於美國中部時間當晚10時許去世,享年94歲。當然,在一艘潛艇浮出海面之前,這名年輕的軍官也不會知道,自己的英勇表現會在日後受到飛行十字勳章的嘉獎,他更無法知道,自己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會與那個一見傾心的女孩攜手走過73載,在他們的6名子女中還會出現另一位美國總統。
  • 馬丁·路德·金的戰友、美國「國會的良心」劉易斯去世,白宮為他降半旗 | 成風化人
    劉易斯是1963年華盛頓大遊行演講者中最後去世的一位。他去世當天,上世紀黑人民權運動另一名領導人、馬丁·路德·金的密友維維安牧師去世,終年95歲。 正當因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為種族政策抗爭在全美發出怒吼之際,美國上世紀中葉反種族隔離制度和黑人民權運動的一代領袖至此凋零殆盡。
  • 郭 君:沉重的夏威夷
    馬克·吐溫曾讚譽「夏威夷是太平洋中最美的島嶼,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愛的島嶼艦隊。」的確,夏威夷有著令人震撼的美。她距美國本土3700公裡,由太平洋中部132個島嶼(8個大島,餘皆小島)組成,像一顆顆灑在大洋上的璀璨的珍珠。
  • 都說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到底怎麼個沉重法呢?
    我們在歷史書裡會常看到一句話,說太平天國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但歷史書對這句話沒有進行詳細解釋,其實這個「沉重打擊」不僅僅指掃蕩東南,還迫使整個大清的軍政財三大權力
  • 小平去世那天,我的一段難忘經歷
    我們見到的幾乎每一個菲律賓政要都要告訴我們他們身上有中國的血統。收拾完了行李,我感到格外的放鬆,於是和菲律賓的警衛人員坐在酒店的大堂裡一起聊天喝茶。訪菲幾天來,這些菲律賓警衛人員的敬業和專業給我留下了挺美好的印象。而他們也願意與我這個代表團裡最年輕的軍官聊天,他們告訴我,我看到的菲律賓不算真實。他們甚至告訴我,下次我如果自己來菲律賓,他們一定帶我去馬尼拉的夜店裡玩,那裡很HIGH。
  • 俄軍特務頭子、秘密機構格魯烏負責人突然去世
    俄羅斯官方周一(1月4日)發表聲明稱,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格魯烏」(GRU)局長謝爾貢(Igor Sergun)周日突然亡故,終年58歲。這是俄軍方於一周內失去的第二位高級軍官。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謝爾貢的離世表示哀悼,並稱讚謝爾貢是「一位經驗豐富、有能力的指揮官,一個有偉大勇氣的男人,一位真正的愛國者」。俄羅斯衛星網將其稱為該國「首席軍事間諜」。
  • 美國必將為自己的肆意妄為付出沉重代價!
    為了獲取美國的眼前利益,川普政府不惜犧牲美國幾十年積攢起來的軟實力。川普政府的肆意妄為,必將使美國付出沉重的代價。報告顯示,英國成為全球最具軟實力影響力的國家,中國排名第27位,連續四年躋身軟實力30強。相比之下,美國軟實力持續下跌至第四名。亨利·基辛格曾經指出的,國際秩序不僅取決於硬實力的平衡,還取決於人們對合法性的看法,關鍵是取決於軟實力。
  • 美國人有多愛他,伊拉克人就有多恨他
    在中國的80、90後記憶裡,鮑威爾似乎已經和「美國國務卿」劃上等號,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幾乎都能聽到這個名字。而在世界範圍內,關於鮑威爾的身後評價,可能是我們所見過的美國前領導人中最具爭議的一位。美國人民至今愛戴他,因為他符合百姓想像中「公僕」的形象,是美國夢的勵志代表,突破了種族的界限成了首位黑人國務卿,用戰爭保護了美國利益。
  • 蓬佩奧在越南,突然發現沒法這樣罵中國了!
    去了印度,去了斯裡蘭卡,去了馬爾地夫,去了印度尼西亞,反正所到之處,各種角度罵中國,每天各種新花樣,蓬佩奧也不容易啊。這樣針對中國的謾罵之旅,不僅在冷戰之後,感覺在整個美國外交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最後一站,又突然出現了越南。
  • 百事前CEO肯達爾去世,帶走了世間最硬核的「生意經」
    |作者:隋唐|編審:肖瑩那個用可樂換20艘軍艦的人去世了!可樂江湖「自古」分為兩派——可口VS百事,兩者從上世紀開始便「劍拔弩張,勢不兩立」。上個周末,那位可樂江湖的締造者、前百事可樂CEO唐納德·肯達爾離開了我們,享年99歲。在當年的國家博覽會上,他一手將百事可樂推上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代表」的寶座,讓一罐小小的可樂在冷戰的史冊上留下了身影。後來在與可口可樂的「可樂戰爭」中,他更是以小博大,最終與巨頭平起平坐。
  • 美國:它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中國領先後,讚美聲突然絕跡!
    經過多年的努力後,美國的電磁炮越來越接近於實戰部署,很快就要完成一場軍事革命。進入21世紀,美國電磁炮的試驗次數越來越多,相關的宣傳工作也越來越高調。不少美國媒體都在鼓吹:美國電磁炮擁有世界最快的射速,巨大的威力,一旦完成部署,將領先所有對手。然而天不遂人願,就在美國的電磁炮項目即將完成上艦試驗時,卻遇到了供電不足等嚴重問題。
  • 全球閱兵8大「最」:美國最懶,中國最逆天
    俄羅斯閱兵的最主要目的,是試圖通過展示強大的武力,向外界宣示本國軍事力量的強大,告訴以X國(你們懂)為首的北約和千年陪跑的歐盟:北極熊依然很壯實,你們凡事看著辦。儘管美國各軍種、大小基地的閱兵活動很多,不過絕不會踢正步,大家一起慢慢走著就好,全美最負盛名的事西點軍校的閱兵式,每年都會邀請總統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