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與近期中印邊界的對峙

2021-02-07 政事堂精選


近期,中國國防部和外交部的強烈反對下,印度軍隊依然在中國領土內徘徊多日,人為挑起爭端。


而剛剛,又一位印度士兵被確認失聯,他乘坐的直升機,墜毀在中印邊境。


額.怎麼這情節這麼熟悉呢?


80年前的今天,在國民政府的強烈反對下,日軍頻繁在北平附近武裝演習挑起摩擦,最終,日軍以一名士兵走失為由,悍然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引發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這也代表著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


今天是七七事變的80周年紀念日,政事堂想一想,拿七七事變和本次的中印邊境對峙來對比一下,也會對事情有一些新的理解。


當時,駐紮平津地區的是29軍,軍長宋哲元,其主力是中原大戰中,張學良收編馮玉祥的西北軍,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實際上本質,也是一個並不受蔣介石政府完全控制的軍事武裝。


而印度也同樣,為了保障對中印邊界的防禦,防止62年的國恥再現,印度為了強化邊境的軍隊,已經默許軍閥化了,軍頭們壟斷了該區域大量的經濟和工業領域,而且沉重的軍費,也對發展中的印度形成了極大的壓力。


而歷史上,七七事變並非是日本政府策劃的軍事行動,因為在九一八之後,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礦產最為豐富的東北,擁有了日本的「魯爾區」,而且,通過華北一系列自治條約,日本的貨物以走私形式,瘋狂的通過華北湧入中國,甚至影響到,以關稅作保,向列強們賠付的庚子賠款。

從工業發展上而言,華北已經淪為了日本傾銷商品的殖民地,更成為了入侵中國市場的跳板,打這一仗,從經濟上看,日本怎麼都是虧的。


而目前中國的「帶路」計劃,目的之一,也是為中國的工業產品打開市場,而擁有10億人口的印度,自然是全球未來工業產品消費潛力最大的國家。


中國會願意跟印度爆發矛盾麼?顯然是否定的。


同樣,此番中印衝突的地區,是極為貧瘠之地,而且地區內的民族分裂主義也非常的嚴重,中國在西藏每個地區,從財政上都是虧損的,更不要說為此的軍事和基建投入了。


因此呢,現在邊境緊張,最難受的,實際上是印度。


因為,本次印度部隊越境惹事兒,除了轉移國內矛盾的因素外,中國在藏南地區的瘋狂基建,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瘋狂基建意味著什麼呢?62年中國在極為惡劣的運輸環境下,依然可以揍得三哥爹媽不認。


而如今呢,中國在藏南擴充基建,也就意味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了印度的頭上。要知道,本次的衝突地區是錫金邊界,其實也是印度走廊最窄的一段,一旦中國出兵,就可能迅速將印度分割為兩段,讓他的東部阿薩姆邦成為一塊飛地。



就像37年,通過扶植偽軍和軍事滲透,日軍開始逐步控制北平城對外的交通線,只能下宛平城仍被29軍控制。宛平也成為了北平的29軍與內地相連的唯一通道。宛平城也就成為了生死線。被囤積了大量的部隊。

所以呢,咱們國家政府既然先搞了基建,就肯定有對印應激的預案,咱就不用擔心啥了。


我們再一下當年的七七事變的主角,29軍和宛平。


由於是雜牌軍,29軍的裝備,在國軍中非常差,槍枝彈藥匱乏,最常見的裝備是簡陋的大刀。但是29軍的戰鬥意志卻極強,在之前的長徵抗戰中,在友軍最後全線潰敗的情況下,29軍與日軍苦戰一個多月,用大刀和手榴彈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殲敵五千餘人,半夜扛大刀摸進日軍軍營砍頭,更是日軍的噩夢。


因此駐紮在平津地區的29軍,憑藉其盛名,以及地處抗日一線,吸引了大量的抗日熱血青年,總兵力迅速擴充至十萬人,而且也成為了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最硬的對日鷹派。


鷹派多了,自然被欺負了就不會忍著,經常出現日軍欺負中國士兵,反而被揍回去的情況。


36年6月,日軍聲稱一匹軍馬跑到了國軍的警戒線內,要求送回,不然就武力解決。中國官兵回答,要馬沒有,要打就打一仗。


結果日軍在火炮支援下的進攻,竟然被29軍給揍回去了。顏面大失的日軍,為了找回面子,也藉此頻頻在附近組織演習,向國軍施壓。


而大家思考一下,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能夠幾個大兵就佔領一個縣城,靠的是什麼?


是「怕」!


當年日本為了讓中國人畏懼,就絕對不能示弱,一旦讓中國軍民擁有了反抗的勇氣,那麼人數處於絕對劣勢的日本,根本吃不到什麼好果子的。


所以日本人非要無理攪三分,明知道失蹤士兵已經歸隊,也非得進宛平城搜查,以在精神上侮辱中方,讓中國軍人對日軍產生畏懼之心。


所以呢,現在印度邊境的印度軍人和當年咱們在平津的29軍一樣,是不敢退的,只能打腫臉充胖子在邊境上面杵著。


畢竟,三哥還是當年的三哥,而你中國大爺早就不是你當年的大爺。


最後,很多朋友聊天的時候,都覺得再過半年,說不定咱就要趁著某個時間點,胖揍一下三哥了。


這點政事堂並不這麼認為,我們再看一下,七七事變。


7月6日,駐豐臺的日軍,以通過宛平城去軍事演習的名義,要求進入宛平城,如此智障的理由,自然被中國守軍拒絕,雙方對峙了十餘個小時之後,日軍撤退。


次日,也就是7月7日夜間,駐豐臺的日軍,在宛平北側進行軍事演習時,以一名士兵走失為由,認為是被中國軍隊綁架,雙方從零星的交火,迅速擴大,雙方不停地向戰場上投入新的部隊。


一場下級軍官臨時策劃的小事故,引爆了亞洲最大的火藥桶。


一直隱忍的中國政府,自然也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時任中國軍隊的最高統帥,蔣介石先生,旋即在廬山正式發表《抗戰宣言》,鄭重宣布:


中國正在外求和平、內求統一的時候,突然發生了盧溝橋事變……我們不能不應戰。至於戰爭既開之後,則因為我們是弱國,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隨即,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四川劉湘﹑雲南龍雲,山西閻錫山,寧夏馬鴻逵等等,全國的軍閥們紛紛通電,全力抗戰。


甚至連血海深仇的死對頭,共產黨們,也通電,願意在委員長的領導下,為黨國效力。



紅軍將士,鹹願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迫切陳詞,不勝屏營待命。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 林彪,劉伯承,徐向前叩


至此,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衛國戰爭拉開帷幕,中國軍民不分地域、不分種族、不分黨派,不分階級階層,不分男女老幼,用鮮血和生命投入到悲壯恢弘的抗日大潮中!


所以呢,再看一下現在的中印局勢,很顯然,如果沒有累計足夠的理由,我們就開戰,其結果,就是讓印度,統一在一個領袖的旗幟之下。


目前印度總理莫迪,正在積極推動改革,觸動了大量軍閥和權貴的利益,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跟印度幹一仗,簡直就是給莫迪送全家大禮包。讓印度這個多民族多種姓的國家,團結在針對我們,來推動改革,很顯然這並不是我們願意的,因為作為列強,我們更需要的是印度的市場。


所以咱們的頂層是不會主動籌備戰爭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下級軍官擦槍走火之後,故意擴大紛爭。


而目前,中國通過了軍改,中央能夠完全掌控下級軍官,像日本那種下克上的戰鬥,不可能在如今的戰場上出現。


所以,政事堂非常的肯定,中印邊界的對峙,並不會爆發大規模的衝突。


什麼?印度都惹上門了,難道我們就這麼忍著?


這就太低估中國人的智慧了。


要是三哥這麼一直不知深淺,相信,印巴在克什米爾的爭議地區,說不定就會搞出點什麼新聞,在印度國內搞土改和武裝鬥爭的印共(毛派),說不定也會鳥槍換炮,成為「人民幣玩家」。



當然,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遠非印度所能比擬,一旦我們積累足夠了,被入侵的證據和輿論的支持,政事堂相信都不用宣戰,只要人民日報社評來一句「勿謂言之不預」,就能讓印度相關的股票,集體連續幾天跌停,疼死他鳥的~~


嗯,我沒有任何針對騰訊和王者榮耀的意思。

相關焦點

  • 終於找全了:中印「洞郎對峙事件」全過程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親,向你推薦西藏最大的文學原創平臺《格桑花開》帶你觸摸西藏的靈魂和溫度中印洞朗對峙事件是指2017年6月16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1890年,中國和英國籤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根據該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長期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和牧民一直在該地區開展巡邏和放牧活動。洞朗地區與錫金之間的邊界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一部分。
  • 中印邊界仍緊張對峙,巴基斯坦與印度交上了火!
    中印在邊界緊張對峙近一個月,兩國輿論就此事態度迥然:印度媒體反覆炒作,而中國方面,除了外交部的回應與闡明立場外,國內輿論遠沒有那麼「狂熱」。
  • 原汁原味英語新聞 | 中印邊界對峙
    背景: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裡,分西、中、東三段。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中印邊界全線從未正式劃定,各段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爭議。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印處於嚴重對峙狀態。2020年6月16日,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發表聲明指出,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
  • 觀察 | 洞朗中印邊界對峙:一個洞察龍象之爭的地方
    中印軍隊此次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已超過一個月,雙方都在增兵,緊張還沒有緩和跡象,更有可能升級。中國外交部再三呼籲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邊界,但印度軍方聲稱,準備打一場持久戰。印軍悍然越界,究竟出於什麼戰略動機?中印邊界爭端為何轉趨激烈?兩國的較量會否演變為戰爭?今晚9:40《皇牌大放送》將為您播出《洞朗戰雲——中印邊界對峙全解析》。
  • 中印爆發半世紀以來最嚴峻邊界對峙,軍艦潛艇集結印度洋
    來源:外媒,原標題:中印爆發半世紀以來最嚴峻邊界對峙中國外交部向傳媒發放的照片,顯示聲稱印度邊防人員,越過中印鍚金段邊界,進入中國境內。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
    5月上旬,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在中印的對峙事件中,川普6月初突然高調宣稱,美國願意調解和仲裁中印雙方的邊境爭端。
  • 中印對峙最新進展!雙方達成和解,王毅部長將赴印解決邊界分歧
    中印對峙最新進展!雙方達成和解,王毅部長將赴印解決邊界分歧經過多輪談判,中印兩軍在邊境地區的對峙局面得到解決。 據《印度斯坦時報》20日報導,中印同意恢復實控線的原狀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將很快舉行會談,以解決雙方在未確定的邊界問題上的分歧。至此,中印雙方再邊境問題達成和解。關於中印邊境局勢的緩解,我在這裡簡單談幾點看法。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的來龍去脈
    中印邊境對峙現狀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事件表示,目前中印邊境地區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中印關於邊界問題的外交、軍事溝通渠道是暢通的。
  • 聽外交部辭令,推測中印對峙可能的結局
    近期,圍繞著中印對峙事件,外交部幾乎每天都要喊話,用詞也日漸激烈,其中甚有不少玄機...很多人如今都知道我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經常會說諸如「強烈抗議」、「嚴重關注」、「取得了積極進展」之類的辭令,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這些詞不痛不癢,但是在外交領域,每一個字眼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 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我軍控制最前哨地名簡介
    (本文內容均摘錄、轉載自網際網路,無論對錯與否,請討論時遵守國家相關保密制度)近期中印邊境錫金段洞朗地區的衝突對峙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 1962與2020:中印邊界的恩怨情仇
    這裡我想把中印邊界的前世今生和恩怨情仇做系統的乾貨梳理。可以說,中印兩國近一個世紀的恩怨情仇,都逃不過邊界線爭端。 中印邊界的前世今生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裡,分西、中、東三段。兩國邊界從未正式劃定過,但根據歷史行政管轄所及,自東向西中印邊界傳統以喜馬拉雅山南麓、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為界,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但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而且都有深刻的歷史根源和複雜背景。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擴張,開始人為打破中國與印度的傳統邊界,染指了中國西藏和新疆等地區。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衝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 中印邊界紛爭的真實過程
    意思是中印是兄弟,並且印度還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所以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國和印度有一段「蜜月期」,但英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埋下了禍根。 02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裡,分為東、中、西三段。用地圖來標註的話大致是這樣的。
  • 中印邊境對峙有了新進展
    中國和印度兩國軍隊在邊境拉達克(Ladakh)地區對峙、發生激烈衝突,兩方大規模增派兵力,戰爭一觸即發
  • 中印邊界「一觸即發」?這個信號很重要!
    眾所周知,在那一年,中印爆發了一場戰爭,而印度輸了。一個規律是,輸掉戰爭的一方,在心理上會更加敏感。在中印爭議地區最近發生的對峙,引發了兩國民眾不同心理狀態下截然不同的反應。一些印度人的敏感神經顯然開始起作用了,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激烈地討論著「中印會爆發核戰嗎」這樣的話題,甚至有人高呼要「抵制中國」。
  • 外媒分析:中印對峙的二次戰爭風險
    1962年短暫的中印邊境戰爭以中國在戰場上大獲全勝並迅速收兵告終。印度和中國官方均就目前中印邊境軍事對峙警告說,今非昔比,現在已經不是1962。那麼今天的國際地區和國內態勢和1962年有何不同?中印邊境和歷史爭議中印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多公裡,分為東、中、西三段。但因為歷史原因,全段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主要爭議在東段(從中國、緬甸、印度三國交界處起向西到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處)。
  • 這次中印軍隊對峙的東章地區,反蠶食鬥爭相當突出!
    在10月9日晚西部戰區官微對印度媒體報導的闢謠中,對9月底發生在中國藏南地區中印軍隊對峙事件的真相予以了澄清。文中援引中國軍隊消息人士的話稱,9月28日,中國邊防部隊按計劃對中印邊境中方一側東章地區進行例行性巡邏,中途遭遇印方無理阻攔,中方官兵堅決予以反制,在完成巡邏任務後返回。該消息人士表示,東章地區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邊防部隊在自己領土上組織巡邏完全合理合法。
  • 【關注】中印對峙之殤
    印度朝野上下對軍人的死「無法接受」、「難以置信」,反華情緒強烈。中印邊界問題錯綜糾纏數百年。維護主權、保衛國土,中國有成功,也有失誤,有勝利,也有悲情與傷痛。中印邊境的中段儘管不長,卻是兩國邊境問題的微縮版,是解剖中印國土爭端來龍去脈的「麻雀」。2017年中印在中段邊境對峙時,錫金和不丹的名字,屢屢被中印雙方提及。中國和印度之間,原本橫亙著三個小國家,從西向東分別是:尼泊爾、錫金和不丹。
  • 國際:中印邊界爆發嚴重衝突 朝鮮炸掉朝韓聯絡辦公室
    資料配圖中印邊界爆發嚴重衝突 外交部回應2020年06月16日 來源:鳳凰衛視
  • 中印邊界戰爭,印度的「甲午」悲歌
    為什麼印度民間有很多仇中的情緒,他說60年代中印邊界一戰,對印度的意義和中日的甲午海戰對中國的意義是一樣的。甲午摧毀了中國的崛起,中印邊界戰爭同樣也摧毀了印度崛起。在中印邊界戰爭爆發的60年代,世界有兩大陣營,三大勢力。兩大陣營就是美蘇軍事集團這個大家都知道,還有提倡不結盟政策的印度領導下的第三世界陣營。提倡不結盟政策的印度在那個時候,是名副其實的第三世界國家領袖。因為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重返聯合國,聯合國的席位依舊屬於中華民國。中國那個時候屬於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被西方孤立,第三世界國家畏懼西方的強權也不敢和中國關係密切。
  • 中印結束對峙,翻譯一下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的話是什麼意思
    就連一直在猛烈抨擊印度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28日下午都發了一個姿態很高的微博:如今印度軍隊撤回到邊界的印方一側,則避免了中印之間可能已經迫在眉睫的軍事衝突,使得邊界地區的緊張局勢得到緩解,這一點其實很多愛好和平的印度網民也非常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