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坤教授接受外媒記者採訪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6月26日,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和荷蘭萊頓大學格勞秀斯國際法研究中心,在荷蘭海牙聯合舉辦了一場「南海仲裁案與國際法治研討會」。
研討會上,咱武漢學者有理有據發聲,以上世紀30-40年代中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國的檔案資料為支撐,充分證明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領土,同時,使外國專家更清晰地認識中菲爭端的實質是領土爭端,對此,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南海 新華網
昨日,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到從海牙回國的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院長胡德坤。「南海仲裁案不僅是中國學者關注的問題,也是外國學者關注的問題,南海仲裁案公布結果前,中外學者都有召開學術會議進行共同研討的意願。」
胡德坤介紹,此次研討會,有來自中國、美國、英國、荷蘭、義大利、印度、獅子山等國30多位國際法知名專家與會。其中中國正式代表10人,分別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臺灣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海軍學術研究所等。與會的外國代表包括國際法院現任及前任法官、聯合國前南國際刑庭法官、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前任主席或委員、國際仲裁庭仲裁員、國際法研究院主席或委員,以及來自美國國務院、英國外交部、印度外交部的法律顧問等國際法權威專家。
巡航南沙 中新網
胡德坤介紹,會議分為四個議題,每個議題由2-3位中外專家主講,隨後有2-3位中外專家評議。議題分別是「仲裁案和國際法治的關係」、「當事方不出庭、不參與的國際案例比較」、「歷史性所有權和歷史性權利問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解釋和國際法治關係」。與會中外學者共同關心的焦點是,南海仲裁庭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解讀是否全面、除仲裁庭的解讀外對相關問題還能有什麼視角的解讀等。
「我們搜集了大量材料,對提出觀點有強有力的支撐,並形成發言稿。」胡德坤說,關於「歷史性權利與國際法治」議題,他個人寫了一份3000字的論文,題目為《南海仲裁怎麼不尊重歷史事實》。同行的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副院長孔令傑還發言,從歷史演進角度,闡述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菲律賓提出仲裁是對史實的不尊重,違反了國際法。
除了國內專家,一批外國專家也在會上發言,表明不同意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不同意仲裁庭強行進行仲裁,認為中國採取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符合國際法,傳遞了國際正義力量的聲音。「大家在主要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認為仲裁庭對中菲之間的領土爭端和海洋劃界爭端沒有仲裁權。」
胡德坤認為,召開這次研討會目的有三點:一是將中國學者的聲音傳播到國際,尤其傳播到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在地海牙;二是了解國際上著名國際法專家對南海仲裁案的看法,國際上是否只有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一家之言;三是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同國際著名研究者的合作,提升中國學術研究水平和國際化程度。
南海仲裁案的結果預計7月12日公布,這次研討會的召開會對仲裁結果產生什麼影響?胡德坤表示,研討會也許並不會影響到仲裁結果,「但會議有這麼多國內外權威專家發聲,對伸張國際正義很有意義。」
胡德坤在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昨日下午,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院長胡德坤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提到,收集的檔案資料中,最珍貴的是1933和1935年,美國國務院的兩份檔案,確認南沙群島和黃巖島不在菲律賓領土範圍內。
胡德坤介紹,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專門成立南海歷史檔案收集與整理研究團隊,自2011年起,歷時6年,30多人參與查閱、收集、整理美、英、法、日等國的檔案資料,為研討會上我國海洋維權提供了儘可能完整的歷史和法理根據。
「我們分4批,每批7人,專程到美國國家檔案館查閱歷史資料,最長的一待就半年,短的也至少3個月。」胡德坤說,不僅是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研究團隊都去過。
他透露,成員主要去當地的國家檔案館,查閱公開的歷史資料,尋得了與南海歷史相關的材料,便將其複印並帶回國內。最珍貴的1933和1935年美國國務院的兩份檔案,就是從5萬頁資料中翻找出,確認了南沙群島和黃巖島不在菲律賓領土範圍內。「南沙群島不是菲律賓領土,1900年的八年協定,1930年的英美協定裡,也都有說明。」胡德坤補充說。
「選擇海牙是因為它是國際法聖地,是國際法專家最集中的地方。荷蘭萊頓大學是武大邊界與海洋研究院的合作單位,而萊頓大學就在海牙。」胡德坤說,通過此次研討會,歐美國際法權威專家對中國智庫的水平都表示認可,30多名國際法學者強烈質疑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認為談判才是解決南海爭端的最佳途徑。
事實上,梳理一下有關中菲在南海相關爭議及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的事件脈絡,是非公道就已不言自明。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經營南海諸島,中國政府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行駛主權管轄。
20世紀70年代之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知,沒有任何國家提出異議。
自20世紀70年代起,菲律賓對中國南海部分島礁實施非法侵佔或提出非法主張,並在有關島礁及其附近海域非法從事資源開發等活動。
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協各國外長及外長代表在金邊籤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這是中國與東協籤署的第一份有關南海問題的政治文件,對維護我國主權權益。
2006年,中國政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298條規定提交排除性聲明,將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性所有權等爭端排除在包括仲裁在內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之外。這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行使國際法賦予權利的正當行為。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中國政府隨即聲明,中國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
2013年2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證實,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馬克卿當天約見菲律賓外交部官員,表示中方對菲方就中菲南海爭議提請國際仲裁的照會及所附通知不予接受並將其退回。
2014年12月7日,中國外交部授權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明了中國政府對該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即仲裁庭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沒有管轄權,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擁有充分的國際法依據。
2015年10月29日,南海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裁決。中國政府當即聲明有關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
2016年6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于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有關爭議的聲明》,重申中國堅持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仲裁案以及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菲在南海有關爭議的立場。
2016年6月29日,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宣稱,將於2016年7月12日公布所謂最終裁決。
半月不見,甚是想念!長報君又重新開通留言啦!你今天的回家路還順暢嗎?歡迎大家在頁面下方留言,與長報君分享防洪搶險中的突發事、新鮮事、感人事。長江日報《城市留言板》欄目每天精選刊發網友留言、來信、來論。本周將贈送網友20本《老武漢100個名人故事》。
出品:長江日報全媒體 編輯:張維納 校對: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