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經歷一戰和二戰後,從戰爭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教訓。特別是在二戰中,坦克裝甲集群在「閃電戰」中所發揮出來的巨大優勢與打擊效果,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二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開始注重自身地面裝甲部隊的建設,在這一方面,以蘇聯的「鋼鐵洪流」最具代表性。
二戰中,蘇聯主要以地面作戰為主,並且在實戰中深知坦克裝甲兵團的重要性。因此二戰結束後,蘇聯尤為注重這種機動性能強悍、作戰能力突出的坦克裝甲兵團的發展。在1981年的「西方-81」軍演中,當蘇軍上萬輛坦克裝甲車出現在電視螢屏和報紙上,向外界展示出「鋼鐵洪流」強大的大縱深作戰能力時,「世界為之顫抖」(當時蘇軍裝備的坦克超過5萬輛,而現在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擁有上萬輛坦克,即便是現在的俄羅斯坦克也只有3200多輛)。
蘇軍的這一演練,深深刺痛了被邀請過來做觀察員的北約客人,據他們推算,集結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上萬「鋼鐵猛獸」,在7-8天就可控制除英國以外的整個歐洲大陸,美國的援軍還沒到,歐洲可能就已經被「猛獸」給一口吞下了。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蘇軍「鋼鐵洪流」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因此成為了各國軍隊爭相效仿的「榜樣」。
然而,1991年的海灣戰爭,徹底打醒了世界很多以陸軍為王的國家,再一次顛覆了人們對戰爭觀念的認知。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開始執行「沙漠風暴行動」,海灣戰爭正式打響。在此之前,薩達姆對於外界的各種警告置若罔聞。薩達姆的底氣在於,伊拉克有著當時看起來十分強勁的軍事實力——號稱擁有百萬正規軍、四十八萬預備役;裝備坦克5600輛,其中陸軍配備的大量先進T-69-II與T-72主戰坦克(性能優於當時的59式主戰坦克),以及各類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這樣的機械化裝備與地面火力,在當時放眼全世界也算是「高水平」,堪稱「中東版小蘇聯」。
另外,空軍方面,伊軍不乏擁有包括米格-25「狐蝠」高空高速截擊機、米格-29「支點」這樣的先進戰鬥機,以及米格-23、米格-27和米-18等各類作戰飛機共計770餘架。而在防空火力方面,伊軍更是躊躇滿志。伊軍擁有防空飛彈1000多部、高射炮10000餘門、高射機槍數萬挺,擁有4個地區作戰防空中心和16個截擊引導中心,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
其「現代化」的地空飛彈與雷達系統、高射炮等構成的綿密防空網絡,基本覆蓋了整個空域,可謂「鳥都飛不進來」。並且伊軍還裝備有大量陸基飛毛腿飛彈、車載飛毛腿飛彈、肩扛式防空飛彈、各式反坦克武器、人員殺傷地理等。
然而,經過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後的美軍及級聯軍,根根就不按套路出牌。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首次從軍艦上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對伊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這種以800公裡時速進行亞音速超低空飛行的新式巡航飛彈,不僅精度極高,而且伊軍雷達根本無法探測,也就無從攔截。在戰爭中美軍共發射了122枚「戰斧」式巡航飛彈,摧毀了伊拉克大量高價值目標。
同時,在開戰初期,美軍出動了F-117A「夜鷹」戰鬥/轟炸機作為踹門先鋒,這種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具有滿滿科幻感的隱身飛機,在現實中表現不俗,重創了伊軍指揮系統。
1991年1月17日凌晨2時,F-117A「夜鷹」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突破伊軍層層防空網,潛入巴格達,於當天凌晨2點51分,投下了「沙漠風暴」行動的第一枚炸彈,這枚908公斤雷射制導GBU-27「鋪路III」精確炸彈,成功命中並炸毀了巴格達市中心電信電報大樓,其餘「夜鷹」戰機投擲的精確制導炸彈均成功命中既定目標,致使伊軍通信中斷,指揮不暢。儘管當時巴格達上空高射炮響徹天際,映紅了半邊天,但由於雷達無法探測與指引,因此並未擊落任何來犯之敵。
在海灣戰爭中,聯軍依仗F-14、F-15、F-16、F/A-18、F-111、F-117A、B-52、A-10、AH-64等先進作戰飛機以及各類電子戰、預警機等特種作戰飛機,從交戰初期便展現出了強大的碾壓態勢。聯軍通過空襲摧毀了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設施,以及發電廠、通訊設施、港口、煉油廠、鐵路和橋梁等,在此後的戰爭期間聯軍空軍幾乎暢通無阻。
在戰爭中聯軍使用的武器包括制導炸彈、集束炸彈、空氣炸彈和巡航飛彈等,其中制導炸彈在GPS的定位引導下,打擊精度極高。有記載的數據顯示,1991年2月13日下午4點30分,從美軍F-111戰鬥轟炸機上投放了一枚重達2270公斤的GBU-28巨型鑽地炸彈,準確命中位於巴格達的阿麗米婭防空洞。5分鐘後,第二枚GBU-28巨型鑽地炸彈精確的沿著第一枚炸彈穿透的大洞再次在防空洞內引爆。
沒有制空權,失去防空力量的伊陸軍,即便擁有龐大的裝甲兵團,但在面對強大的空襲時也會被瞬間擊潰。當海灣戰爭打響後,延綿數十公裡的數千輛伊軍裝甲車隊,在沿著科威特通往伊拉克的80號高速公路上匆忙撤離時,突然遭到來自空中炮火的猛烈攻擊。攻擊這些裝甲車輛的,不是戰鬥機也不是「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而是被譽為裝甲車噩夢的A-10「疣豬」亞音速對地攻擊機。
當時,由上百架A-10「疣豬」攻擊機組成的攻擊機編隊,對行駛在80號公裡上的伊軍裝甲車輛進行了輪番攻擊,在A-10的強大攻勢下,裝甲車隊瞬間被瓦解,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到處都是被擊毀燃燒的裝甲車,整個伊軍裝甲兵團幾乎損失殆盡。
被摧毀的伊軍裝甲車輛在80號高速公裡上延綿數十公路,如今,這些殘骸依稀可見,因此,伊拉克80號公路也被譽為死亡公路。
海灣戰爭開啟了自二戰以來的又一種全新戰爭模式,在戰爭中美軍所展現出的驚人軍事科技實力,打醒了世界很多以陸軍為主的國家。經此役後,此前所崇尚的「大陸軍」時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制空權為主的信息化綜合作戰模式。
軍武快遞
微信號:sis2018001
傳遞環球資訊,分享財經信息
點亮星星可分享給您的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