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空權有多重要!看看這場打醒世界的戰爭,裝甲殘骸延綿數十公裡,「大陸軍」時代結束了

2021-02-18 未來天際線

人類在經歷一戰和二戰後,從戰爭中總結出了很多經驗教訓。特別是在二戰中,坦克裝甲集群在「閃電戰」中所發揮出來的巨大優勢與打擊效果,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二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開始注重自身地面裝甲部隊的建設,在這一方面,以蘇聯的「鋼鐵洪流」最具代表性

二戰中,蘇聯主要以地面作戰為主,並且在實戰中深知坦克裝甲兵團的重要性。因此二戰結束後,蘇聯尤為注重這種機動性能強悍、作戰能力突出的坦克裝甲兵團的發展。在1981年的「西方-81」軍演中,當蘇軍上萬輛坦克裝甲車出現在電視螢屏和報紙上,向外界展示出「鋼鐵洪流」強大的大縱深作戰能力時,「世界為之顫抖」(當時蘇軍裝備的坦克超過5萬輛,而現在沒有一個國家的軍隊擁有上萬輛坦克,即便是現在的俄羅斯坦克也只有3200多輛)。

 

蘇軍的這一演練,深深刺痛了被邀請過來做觀察員的北約客人,據他們推算,集結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上萬「鋼鐵猛獸」,在7-8天就可控制除英國以外的整個歐洲大陸,美國的援軍還沒到,歐洲可能就已經被「猛獸」給一口吞下了。


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蘇軍「鋼鐵洪流」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因此成為了各國軍隊爭相效仿的「榜樣」。

 

然而,1991年的海灣戰爭,徹底打醒了世界很多以陸軍為王的國家,再一次顛覆了人們對戰爭觀念的認知。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開始執行「沙漠風暴行動」,海灣戰爭正式打響。在此之前,薩達姆對於外界的各種警告置若罔聞。薩達姆的底氣在於,伊拉克有著當時看起來十分強勁的軍事實力——號稱擁有百萬正規軍、四十八萬預備役;裝備坦克5600輛,其中陸軍配備的大量先進T-69-II與T-72主戰坦克(性能優於當時的59式主戰坦克),以及各類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這樣的機械化裝備與地面火力,在當時放眼全世界也算是「高水平」,堪稱「中東版小蘇聯」。

 

另外,空軍方面,伊軍不乏擁有包括米格-25「狐蝠」高空高速截擊機、米格-29「支點」這樣的先進戰鬥機,以及米格-23、米格-27和米-18等各類作戰飛機共計770餘架。而在防空火力方面,伊軍更是躊躇滿志。伊軍擁有防空飛彈1000多部、高射炮10000餘門、高射機槍數萬挺,擁有4個地區作戰防空中心和16個截擊引導中心,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

其「現代化」的地空飛彈與雷達系統、高射炮等構成的綿密防空網絡,基本覆蓋了整個空域,可謂「鳥都飛不進來」。並且伊軍還裝備有大量陸基飛毛腿飛彈、車載飛毛腿飛彈、肩扛式防空飛彈、各式反坦克武器、人員殺傷地理等。

 

然而,經過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後的美軍及級聯軍,根根就不按套路出牌。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首次從軍艦上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對伊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這種以800公裡時速進行亞音速超低空飛行的新式巡航飛彈,不僅精度極高,而且伊軍雷達根本無法探測,也就無從攔截。在戰爭中美軍共發射了122枚「戰斧」式巡航飛彈,摧毀了伊拉克大量高價值目標。

 

同時,在開戰初期,美軍出動了F-117A「夜鷹」戰鬥/轟炸機作為踹門先鋒,這種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具有滿滿科幻感的隱身飛機,在現實中表現不俗,重創了伊軍指揮系統。

 

1991年1月17日凌晨2時,F-117A「夜鷹」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突破伊軍層層防空網,潛入巴格達,於當天凌晨2點51分,投下了「沙漠風暴」行動的第一枚炸彈,這枚908公斤雷射制導GBU-27「鋪路III」精確炸彈,成功命中並炸毀了巴格達市中心電信電報大樓,其餘「夜鷹」戰機投擲的精確制導炸彈均成功命中既定目標,致使伊軍通信中斷,指揮不暢。儘管當時巴格達上空高射炮響徹天際,映紅了半邊天,但由於雷達無法探測與指引,因此並未擊落任何來犯之敵。

 

在海灣戰爭中,聯軍依仗F-14、F-15、F-16、F/A-18、F-111、F-117A、B-52、A-10、AH-64等先進作戰飛機以及各類電子戰、預警機等特種作戰飛機,從交戰初期便展現出了強大的碾壓態勢。聯軍通過空襲摧毀了伊拉克的空軍和防空設施,以及發電廠、通訊設施、港口、煉油廠、鐵路和橋梁等,在此後的戰爭期間聯軍空軍幾乎暢通無阻。

 

在戰爭中聯軍使用的武器包括制導炸彈、集束炸彈、空氣炸彈和巡航飛彈等,其中制導炸彈在GPS的定位引導下,打擊精度極高。有記載的數據顯示,1991年2月13日下午4點30分,從美軍F-111戰鬥轟炸機上投放了一枚重達2270公斤的GBU-28巨型鑽地炸彈,準確命中位於巴格達的阿麗米婭防空洞。5分鐘後,第二枚GBU-28巨型鑽地炸彈精確的沿著第一枚炸彈穿透的大洞再次在防空洞內引爆

 

沒有制空權,失去防空力量的伊陸軍,即便擁有龐大的裝甲兵團,但在面對強大的空襲時也會被瞬間擊潰。當海灣戰爭打響後,延綿數十公裡的數千輛伊軍裝甲車隊,在沿著科威特通往伊拉克的80號高速公路上匆忙撤離時,突然遭到來自空中炮火的猛烈攻擊。攻擊這些裝甲車輛的,不是戰鬥機也不是「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而是被譽為裝甲車噩夢的A-10「疣豬」亞音速對地攻擊機。

 


當時,由上百架A-10「疣豬」攻擊機組成的攻擊機編隊,對行駛在80號公裡上的伊軍裝甲車輛進行了輪番攻擊,在A-10的強大攻勢下,裝甲車隊瞬間被瓦解,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到處都是被擊毀燃燒的裝甲車,整個伊軍裝甲兵團幾乎損失殆盡。

被摧毀的伊軍裝甲車輛在80號高速公裡上延綿數十公路,如今,這些殘骸依稀可見,因此,伊拉克80號公路也被譽為死亡公路

 

海灣戰爭開啟了自二戰以來的又一種全新戰爭模式,在戰爭中美軍所展現出的驚人軍事科技實力,打醒了世界很多以陸軍為主的國家。經此役後,此前所崇尚的「大陸軍」時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制空權為主的信息化綜合作戰模式。

軍武快遞   

微信號:sis2018001

傳遞環球資訊,分享財經信息

點亮星星可分享給您的朋友看

相關焦點

  • 解放軍被這場戰爭「打醒」!
    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對此,當時剛從第38集團軍炮兵團長崗位調入軍事科學院的何雷(註:2013年12月,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將),海灣戰爭讓他連續多天陷入深思。隨後,他撰寫了一份內部研究報告,深刻分析了我軍傳統夜戰優勢在高技術條件下面臨的嚴峻挑戰及對策,上報軍委、總部後被印發全軍。
  • 美國封神仗之海灣戰爭,震驚世界的同時,也「喚醒」了中國
    薩達姆敢於進攻科威特,不僅是因為看上了科威特豐富的資源以及不想還債,而且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當時薩達姆認為自己擁有十分強大的軍事實力。兩伊戰爭使伊拉克軍隊擴充至百萬之巨,在中東乃至世界其實力都不可小覷。在武器裝備方面,伊軍配備有5600餘輛各類裝甲坦克車輛,其中還包括時年先進的T-69-II與T-72主戰坦克,以及各類軍用車輛7500餘輛,火炮3800餘門。空軍同樣配備有包括米格-29、米格-25等先進戰機在內的各類戰機達700餘架。此外,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現代綜合防空體系,包括4個作戰中心和16個攔截中心,以及70多個指揮與報告中心等。
  • 華為,告別大陸軍時代
    其核心是擺脫長期「獨立作戰、包打天下」形成的意識,放下「老大哥」架子,摒棄「大陸軍」思維。這場建設行動直到今天都在繼續,被官方表述為「告別大陸軍時代」。「告別大陸軍」包含著各方面的發展目標。目前這一階段的戰略方向是什麼?在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華為也在進行一場「告別大陸軍時代」。面對常態化的科技競賽與日益嚴峻的科技自立需求,作為觀眾的我們,肯定希望華為能夠突然造出一支龐大且神奇的「軍隊」,今天造車明天造晶片,瞬間解決一切問題。但事情剛好相反,華為沒有選擇也做不到集中力量一口氣衝開枷鎖。
  • 海灣戰爭打醒了世界?還是這世界昏睡得太久,戰前兩次預兆性行動
    但實際上在海灣戰爭之前,類似的行動其實還有兩場(以色列的巴比倫行動暫不計算),而且其乾淨利落程度相比於海灣戰爭而言,只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因為在當時這兩次軍事行動都被列為機密行動,並不被人所熟知!起碼在那個年代作戰細節很少會被披露。
  • 爭奪西太平洋制空權的保障,中國空軍各個機場的地理奧秘!
    不關注時事,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拋棄,點擊標題下藍字「全球博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時事解讀。同時擁有保衛海南島空防的重任,其次是警戒美國艦隊戰時從印度洋北上增援,桂林空軍基地距離海峽中線850公裡,作戰使命是確保中部縱深的國土防空安全,戰時配合江西向塘基地對實施縱深攻擊的F16進行攔截,浙江長興基地距離海峽中線750公裡,至那霸的直線距離為800公裡,是距離衝繩最近的三代機機場,作戰使命是強化整個長江三角洲的國土防空,爭奪海峽北部海域的制空權,還需要南下對衝繩美軍基地的戰鬥機實施監視,這也是在海峽第一線作戰部隊的三代機團中擁有地
  • 最先打醒中國的,不是海灣戰爭?是這場僅11分鐘就打贏的軍事活動
    說起打醒世界各國的一場戰爭,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這場歷時不到40天的戰爭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高科技作戰武器,充分地顯示了什麼叫做現代化戰爭。其實最早打醒世界的戰役不是海灣戰爭,而是一場僅用時11分鐘的戰爭,我國的軍事專家張召忠也曾評價這場戰爭:是人類的戰爭史上最短的一場戰爭。
  • 海灣戰爭影響力多大?42天耗資3萬億美元,這一仗打醒了全世界
    1991年2月28日,他們將最後一批伊拉克軍隊趕走,戰爭結束。後人將這場戰爭定義為現代大規模戰鬥,並命名為「沙漠風暴」。在這場戰爭中,首次使用了隱身戰機、精準制飛彈藥和大規模空間情報支援,標誌美國成為世界上軍事超級大國,沒有之一,世界其他國家紛紛開始效仿,發起新一輪軍事革命。
  • 1991年的海灣戰爭:如果戰爭發生在中國,結果會如何?
    這場戰爭雖然與我國無直接關係,卻成為我軍進行現代化變革的重要原因。1991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讓中國人難忘的大事:第一件事就是美國和伊拉克之間爆發的海灣戰爭,第二件事是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的解體。這兩件事都成為中國人難忘的記憶,尤其是海灣戰爭,對中國影響一直影響至今。
  • 二戰中德國為何失去了制空權?
    有人說德國在二戰失去制空權,是由於飛機產量太低,總共才生產了兩萬架。兩萬架?這還是德國麼?是不是對二戰的消耗有什麼誤解?
  • 為什麼說海灣戰爭不僅打醒了中國,也打醒了全世界?
    海灣戰爭是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對抗,是1991年間的一次美國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給了世界極大的震撼。
  • 盟軍制空權的象徵——P51「野馬」戰鬥機
    作為盟軍陣營在二戰期間最負盛名的戰鬥機之一,該機於1940年10月26日首飛,最初是為保衛英倫海峽應對德國空軍而受邀為英國皇家空軍研製
  • 第一次打醒世界的戰爭,並不是海灣戰爭,而是這場18分鐘的空戰
    更重要的是,美國以相對有限的成本迅速實現了目標,熟練聯合和多國執行軍事行動,並且展現出驚人的現代化軍事能力,這預示著「軍事革命」的開始。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展現出來的這些要素應受到讚揚,並在將來可能的情況下被全球各國加以模仿。
  • 「龍勃透鏡」有多重要?看看墜海的F35就知道,再強的隱身也不行
    前段時間,日本從美國方面購買的隱身戰機F-35A發生了墜海事件,雖然戰機的殘骸沒有被找到,但是F-35A在墜海之前還是出現在雷達屏幕上的
  • 諾門罕草原上空的制空權爭奪,日本中島97式和蘇聯伊-16誰更勝一籌?
    1939年5月,在北進和南下的爭議中,侵略東北的日軍向蘇聯發起了挑釁,隨著衝突的逐漸擴大,逐漸演變成一場規模不大、但戰爭激烈程度極高的局部戰爭
  • 俄羅斯特種兵零傷亡奪回機場,消滅數十名僱傭軍,這五個特點值得注意!
    事件發生後,俄羅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騷亂次日,俄第45空降旅特種部隊就率先抵達哈薩克斯坦,並在第一時間內控制了阿拉木圖國際機場,擊斃數十名「暴恐」分子,切斷敵方後路。俄聯邦委員會高層科薩切夫對外表示:在阿拉木圖行動過程中,俄方發現有來自中東和中亞地區「受過長期訓練」的武裝人員。
  •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現代坦克的火控和裝甲有多恐怖
    坦克無用還會有那麼多先進國家研發和裝備麼?這批軍研部門的人難道正還不比不過民科麼?大99鎮樓當然,這裡主要談現代坦克,而且是合理的戰術前提下,你不要制空權全丟了,這神仙也救不了坦克,就像沙特,伊拉克就算買了N多美軍M1艾布拉姆斯,因為戰術戰略體系的問題,還是一樣被虐了。
  • 精確計算,面對剛打贏伊拉克戰爭的美軍,當時的解放軍打能贏不?
    一: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伊拉克戰爭中,美英部隊集結超過三十萬兵力,六支航空母艦戰鬥群,軍用飛機600--650架,其中部署在科威特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達20多萬人,在沙特空軍基地有6600多人,土耳其有4萬多人,在巴林有1900人,擔當重任的主力是清一色的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其中第1裝甲師和第1騎兵師是美軍僅有的兩個裝甲師,大約有1.8萬人,由兩個裝甲旅、
  • 此國失去戰場制空權,86萬大軍暴露在敵機火力下,損失2000億美元
    但是從激烈程度上來說並不遜色,當然這還是源於大批量先進武器的應用,使得現代化戰爭也漸漸呈現出了新的特點。空中作戰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在當其中一方掌握了制空權之後,另一方可能就要承受巨大的打擊。海灣戰爭我們都十分熟悉,這是至今為止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場大規模現代化戰爭。
  • 兵棋推演|臺海2019:大陸10小時奪取制空權 美日放棄幹預
    這種非對稱戰法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地能威懾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案例之一。如果把23年前的臺海危機放在今天,結果會有多大改變呢?藉助兵棋推演,我們可管窺現代化戰爭的進程。1.關於CMANOCommand(全稱Command: Modern Air/Naval Operations,縮寫為CMANO,譯作「指揮:現代海空行動」)是一款下一代的海空戰爭兵棋遊戲。
  • 兵棋推演臺海2019:大陸10小時奪取制空權,美日放棄幹預
    這種非對稱戰法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地能威懾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案例之一。如果把23年前的臺海危機放在今天,結果會有多大改變呢?藉助兵棋推演,我們可管窺現代化戰爭的進程。作戰方案:第一階段:向除新竹、臺南機場外的臺軍主要空軍基地發起彈道飛彈打擊,癱瘓其機場跑道、滑行道,阻滯臺主力戰機升空,為迅速奪取制空權奠定基礎;向臺軍五大地下指揮中心和交戰區內所有雷達發起彈道飛彈打擊,癱瘓臺軍指揮中樞;第二階段:我軍主力戰機抵達沿海戰鬥巡邏區域,並逐步將戰鬥巡邏區域向臺海中線推進確立制空權,掩護渡海作戰部隊,輔助攔截臺軍反艦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