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是一切組織生長的DNA!
「沙克爾頓」是如何在絕境下領導團隊生還的呢?這個100年前的故事值得所有人拜讀,不僅僅是創始人,我覺得每個人內心都應該住著個「沙克爾頓」。
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英國南極探險家。他以1914—1916年帶領「堅韌號」船的南極探險的經歷而聞名於世。
1914年年初探險出發前,沙克爾頓在報紙上刊登南極探險招聘廣告,明確指出「赴南極探險,薪酬微薄,不見天日… 不保證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唯一可獲得的僅有榮譽」,應聘者竟有5000多人。
1914年9月5日,沙克爾頓率領英國皇家南極洲探險隊的27名成員乘坐「堅韌號」從南大洋的南喬治亞島起航。
1915年1月19日,也就是探險隊離開南喬治亞島4個多月後,災難降臨,威德爾海海域的浮冰像鉗子一樣緊緊地夾住了「堅韌號」,探險旅行受阻,此時距南極大陸60英裡。幾天後,「堅韌號」桅杆倒塌,沉入海底。此後,他們一直在冰上的帳篷裡。
1916年4月9日,浮冰終於化開,救生船啟程了。6天後,他們第一次踏上穩固的地面,在一座海灘只有100英尺寬,50英尺深的大象島喘息。
又過了9天,沙克爾頓做出艱難決定,選了5名隊員跟他一起乘坐「詹姆斯·凱爾德號」,穿越被稱為「好望角碾壓機」的地球上最為兇險的800英裡水域,做最後一搏。
16天之後,筋疲力盡的水手們看到了南喬治亞島,然後,他們克服難以想像的艱難,用了3天3夜翻越冰川,到達位於此島斯特羅姆內斯海灣的古利德維肯捕鯨站。
1916年8月30日,也就是「詹姆斯·凱爾德號」出發後的4個多月,沙克爾頓成功救出全體27名隊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個絕境重生的偉大壯舉,此時,距他們首次離開南喬治亞島已有近兩年時間。
沙克爾頓在離開時秘密寫下一個字條給船員保存,讓他20天後打開。字條上寫著「我一定會回來救你門,如果不能回來,那我也盡我所能了」。沙克爾頓出發時間為4月18號,直到8月30日沙克爾頓才最終營救了留在大象島上的所有船員。可是那位拿紙條的船員根本沒有打開他的字條,因為「所有的船員都相信沙克爾頓會成功,他不會丟下我們不管」。
沙克爾頓成功讓全體隊員安全脫險,一個沒少,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個絕境重生的偉大壯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13年8月3日,一支由加拿大探險家菲爾加摩爾·史蒂芬遜率領的探險隊乘坐「卡勒克號」起航,向位於加拿大最北部海岸和北極之間的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帶進發。相同的是兩艘探險船,前往北極的「卡勒克號」和前往南極的「堅韌號」(Endurance),都被困于堅固的浮冰中。
被困後兩支探險隊的成員為了生存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兩支探險隊的結局,以及兩位探險隊領導者面對困境的方式,卻大相逕庭。在北極,探險開始後短短數月,「卡勒克號」的探險隊員就變成一群自私、散漫的烏合之眾,撒謊、欺騙和偷竊成為家常便飯。探險隊伍的四分五裂使探險行動以悲劇收場:11名探險隊員殞命於荒蕪的北極地帶。
沙克爾頓的探險隊能安全返回,不是運氣使然,我們通過領導力的五力模型來能看到他成功的原因。
1、以身作則
沙克爾頓體現了自己的品格魅力,樂觀堅韌、勇於擔當、身先士卒,明確自己的價值觀,為團隊樹立了榜樣。他實行無等級差別的體制,當隊員勞作時,他不會袖手旁觀,而是參與其中,身體力行,成為團隊的一份子。
2、共啟願景
出發時就樹立了最終目標,「榮譽」高於一切。當他們遇到困境時,沙克爾頓提出了新的目標讓所有人安全生還。而且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3、挑戰現狀
當船沉時,他決定冒險揚帆,駛向800英裡之外的南喬治亞島。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4、使眾人行
沙克爾頓面對極度的險境時,向他人傳遞樂觀和自信,同時面對現實,實事求是。沙克爾頓讓大家有任何矛盾都告知他,鼓勵隊員們通過坦誠溝通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大事化小,解決衝突。
5、激勵人心
沙克爾頓用樂觀主義的態度向所有船員傳遞正能量,持續表彰個人的卓越表現來認可他人的貢獻,在海上,天氣極為惡劣,船員只能吃企鵝肉,喝冰水為生。沙克爾頓經常在冰上翩翩起舞,激勵鼓舞船員的士氣。他也會抓住任何理由來慶祝一番,激發船員的生活熱情。為了慶祝英國帝國日,全體隊員們在「麗茲酒店」上唱歌歌頌祖國。他們還舉行過狗拉雪橇,慶祝過冬至日,還舉辦一場包含26個節目的演出。
沙克爾頓絕境重生的關鍵源自他的價值觀——「堅毅必勝」,以及副船長瓦爾德的協作,瓦爾德低調的風格中和了沙克爾頓雷厲風行的性情,在很多關鍵時刻彌補了沙克爾頓的弱項,他們倆形成了團隊的堅強核心。
在進北大國發院前,我很久沒什麼運動了,這兩年有些身心疲憊,突然覺得健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出汗是個奢侈品。5月初的沙漠之行,讓我領悟了知行合一的意義。
楊壯老師在領導力課上播放的沙克爾頓短片震撼到了我,「沙克爾頓」何止是在踐行領導力?有很多的意義在裡面,需要細細品味。
相信的力量來自於哪裡?做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一定要時刻剖析己decision maker不是說出來的,良知應是基礎。
戈14一起來!
部分材料來自於楊壯老師的教學內容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