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經濟實力突飛猛進,中國軍隊開始不斷強化打贏局部高技術作戰的能力,除了殲11和殲20等新式戰機陸續服役之外,空中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等裝備也相繼到位,制空權雖然重要,但是爭奪制空權的最有效的辦法其實不是在空中,而是地面。因為不管如何先進的戰機都必須落地裝彈加油,因此要摧毀敵空中力量的根本就是摧毀機場,退而求其次是摧毀跑道,最後才是在空中和敵機一決雌雄。要在空中擊落先進戰機所投入的成本更是驚人,但是只要1枚飛彈,就能夠癱瘓1座供1個空軍聯隊作業的機場,當跑道無法使用時,就算是F-22戰鬥機也只能枯坐地面,無可奈何,未來登陸戰中的機場毀滅戰中,除了空軍空襲外,最重要的長程縱深打擊火力的矛頭戰術彈道飛彈和長程火箭彈,對敵方空軍基地、機堡和相關地勤設施直接進行癱瘓打擊,迫使作戰飛機無法起飛作戰,就可以獲得局部戰場制空權優勢。
一:機場
敵方空軍基地主要共有14個,其中特級機場3個:清泉崗機場、新竹機場、臺東機場,一級機場6個:臺南機場、嘉義機場、桃園機場、花蓮機場、臺北松山機場、馬公機場,二級機場4個:屏東南機場、屏東北機場、岡山機場、金門尚義機場,1個洞庫機場:佳山空軍基地。另外能夠起降飛機的小型和簡易機場有12個,民用機場有17個(桃園國際機場和高雄國際機場可轉為大型軍用機場)。還有中場、楊梅、湖口、大林、麻豆5個高速公路機場,高速公路戰備必須事先選定,包括跑道承重、長度、周邊進場路線、氣象都必須列入考慮,並非任何公路都可以起降,這種跑道在缺乏地面助降系統和管制的情況下起降相當困難,不僅是高超的飛行技巧,還得有一點運氣。
而且戰備跑道的位置跑道在缺乏良好掩體的情況下,除非機場快速工程隊或陸軍工兵群能及時提供工事支援,否則作業的戰機與地勤人員其實非常脆弱,一個戰備分散部署基地至少需要85名人員和12輛各型油罐車、氣源車、電源車勤務車輛才能真正發揮作業功能,這還不包括警衛連和其他的補給車輛需求。一旦開戰,機場對於敵我雙方而言不存在軍用、民用區別,都在攻擊範圍,由於縱深、地形上的限制,大部分基地都位於易受攻擊的西部平原地區,只有花蓮、臺東實現了地下化,在空防戰中將會具備決定性的作用。即使西岸的各大機場全部陷入癱瘓狀態,主戰飛機、預警機還是可以保存有生力量,依然可以掌握東岸一定的制空、制海權,掩護美軍的大規模軍援降落在東岸的各機場,以及從花蓮、臺東地下機場出發打擊渡海作戰部隊。
花蓮空軍基地無疑是目前最好的基地,整個機場幾乎修建在海岸沿岸,距海岸線約2公裡,駐紮了第401聯隊第5大隊第17、26、27戰鬥機中隊,擁有各20架作戰飛機和第12偵察中隊的10架RF16,思路是裝備了遠程的第三代戰鬥機之後,後移基地避免遭到第一次打擊,花蓮空軍基地有兩個基地,跑道長2750米,以一個滑行道加以連接。內側基地直通佳山洞庫,地下洞庫可以儲存200架作戰飛機,洞庫擁有東西各4個洞口、兩條滑行道連接,並且修建了9個室外大型儲油罐、2個室外中型儲油罐、4個室外小型儲油罐。花蓮基地總共修建了44個有蓋機堡、10個無蓋機庫,外側基地以堅固的強化型鋼筋水泥建設了45度角、4個機堡一個單元,有些機堡沒有修建鋼筋水泥頂板,類似駐韓美軍基地的機堡建築方式,花蓮基地在中央山脈的掩護之下,部署有「霍克」飛彈陣地1處,40毫米高炮陣地9處。
臺東基地佔地面積約6平方千米,跑道長3370米,駐紮了737聯隊第7大隊第44、45戰鬥機中隊,第46假想戰術訓練中隊,擁有2-3個地下洞口,並且修建了堅固的機堡,可容納戰鬥機約100架,機場附近還附屬了另外一條預備跑道,作為預備,總共擁有二條跑道,配合花蓮基地的二條主跑道,另有四聯飛機掩蔽庫2座,雙聯飛機掩蔽庫10座,油庫2座,彈藥庫1處,機庫3座,軍需庫1處,附近部署有「霍克"地空飛彈連1個、「天兵」防空系統1套、40毫米高炮陣地4處。
桃園機場距海岸約6千米,佔地面積約9.2平方千米,緊靠中正國際機場,戰時中正國際機場當然也可以起降戰鬥機,跑道長3063米,備用跑道長2800米,原來駐紮了桃園基地指揮部第8大隊第4、15、16中隊,擁有一條主跑道和一條備用跑道,目前已經移交海軍航空兵作為P3C的主要基地。幾乎主要的機場跑道頭都修建了4個左右的強化型機庫作值班戰鬥機位置,確保緊急升空攔截的需要。全部強化型機庫都經過了偽裝,桃園機場總共有83個強化型機庫以及機堡,彈藥庫2處,油庫5座,機庫3座,可容納戰鬥機150架,桃園機場與花蓮機場雙機庫建設方式所不同的是,桃園機場的機庫是獨立的,以此強化抗炸能力。機場周圍有「天弓」地空飛彈陣地2處.「霍克」地空飛彈陣地2處、「天兵」防空系統1套、40毫米高炮陣地1處。
新竹基地距大陸最近,跑道長3658米,滑行道長3050米,緊靠跑道盡頭的強化型機庫達到各8個,總共16個強化型機庫,可見這一基地用於緊急起飛的飛機數量。另有四聯飛機掩蔽庫2座,雙聯飛機掩蔽庫1座,單機掩蔽庫26座,單機掩體18個:油庫1處,彈藥庫1處,機庫5處,這裡駐紮了499聯隊第11大隊第41、42、48中隊,共有48架幻影2000-5戰鬥機,新竹基地一共修建了46個有蓋強化型機庫,其中有些機庫停留2架飛機。附近部署有「霍克」地空飛彈陣地1處、高炮陣地1處。
清泉崗空軍基地是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空軍基地,跑道長3600餘米,佔地面積約20平方千米,可容納戰鬥機200架,距廈門市255千米,駐紮了第427聯隊第7、8、28中隊,各自裝備20架IFD戰鬥機和測試中隊配備的10架IDF戰鬥機,總共修建了46個有蓋式強化型機堡和和7個無蓋機堡,有些機堡可以停留2架飛機,跑道、滑行道構成了三角形,跑道盡頭一共建設了14+2個強化型機堡,擁有16架值班戰鬥機三分鐘之內緊急起飛截擊能力。機場周圍有「天弓」地空飛彈陣地1處,「霍克」地空飛彈陣地2處,「天兵」防空系統3套作為自衛防空
嘉義基地佔地面積約8平方千米,主跑道長3049米,舊跑道長1700米,間距350米,實際上加上備用跑道,這一基地有三條跑道,駐紮有第455聯隊第14、21、23、22中隊,各有20架F16戰鬥機,S-70C救難中隊也駐防於此,這一基地擁有10個直升機起降地,跑道盡頭直接修建了12個強化型機庫用於起降緊急起飛的作戰飛機。雙聯飛機掩蔽庫8座,單機掩蔽庫96座,飛機洞庫1處,彈藥庫4處,。機場周圍部署有「天弓」地空飛彈陣地1處、「天兵」防空系統1套、40毫米高炮陣地5處。
臺南空軍基地佔地面積約7平方千米,設置了二條長2068米跑道,擁有總共76個不同掩體和機庫,可容納戰鬥機150架,油庫6座,機庫8座,都進行了嚴密的偽裝。這裡駐紮了443聯隊第1、3、9中隊,配備了IDF戰鬥機,機場周圍有「霍克」地空飛彈陣地1處、40毫米高炮陣地2處,「天兵」系統2套作為自衛防空,
屏東空軍基地是最有特色的聯體式結構,跑道長2438米,與屏東(南)機場之間以長2470米滑行道相連,有單機掩蔽庫40座,機庫2座,主要部署運輸機,第439聯隊第10空運大隊駐防於此,第26、27中隊部署了19架C130H。第20電戰大隊第二中隊就是部署4架E2T預警機的部隊,第六中隊部署了唯一的一架C130HE電子作戰飛機,附近部署有「霍克」地空飛彈陣地1處,南、北機場均設有40毫米高炮陣地1處。最前沿的一線澎湖馬公機場沒有修建強化型機庫,只有10個停機坪。以上這些機場的缺點是油庫全在地面,戰時更加容易受到大面積摧毀,跑道、偽裝機堡都有大量的草坪,容易引發大火。
二:第一波打擊
戰爭首先由戰役戰術飛彈、巡航飛彈對機場實施規模的突擊開始,除這些機場外,海空軍、地對空飛彈陣地全部為40個,還沒有包括國家C4I中心、重大的政治、經濟戰略目標、大型雷達站等,在2015年,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東風15、東風11戰役戰術飛彈有1400枚,以40個主要海空基地計算,每個基地分配35枚彈道飛彈(海灣戰爭中美軍對伊拉克28座機場的攻擊次數達到2990次,平均每座機場受到106.79次攻擊),假設一個旅部署24-25部飛彈發射器,一部發射器重複使用四次,一個飛彈旅就可以發射96枚,
海灣戰爭中,美軍第一波戰斧飛彈打擊的戰略目標首先是伊拉克空軍C4I系統,然後是防空飛彈陣地,接下來第三位就是機場,首輪彈道飛彈攻擊中,三分之一的彈道飛彈對準7大機場,3個特級機場:清泉崗機場、新竹機場、志航機場和4個一級機場:臺南機場、嘉義機場、桃園機場、花蓮機場各分配24枚彈道飛彈就可以徹底摧毀,簡易機場和一般的民用機場以及高速公路機場只需用3~5枚彈道飛彈進行打擊,第一輪打擊過後,不會有任何一個機場和跑道能起降飛機,經粗略估算需消耗彈道飛彈300餘枚,
東風15、東風11安裝一枚500-800公斤的高爆彈頭,彈坑深度不超過2米,直徑不超過5-7米,周圍混凝土覆蓋大約1米,高爆破片對機庫內部的飛機殺傷距離為30-50米,假設安裝500公斤級子母彈頭,子母彈數量可能達到1520個子母彈頭,1000公斤級的子母彈彈頭理論上子彈數量將會達到3040個。散布面積可以達到300600平方米。假設探用雲爆彈戰鬥部,500公斤彈頭裝藥量的殺傷半徑可能達到388米,超壓殺傷半徑277米。假設使用殺爆燃彈戰鬥部,500公斤裝藥量的有效殺傷距離和有效火種分散半徑可能達到500米。
以前蘇聯飛毛腿飛彈直接命中機場跑道、指揮塔、機庫的概率只有不到六十至一百二十分之一,但東風15、東風11普遍採用了慣導+北鬥制導方式,射程200公裡的彈道飛彈精度普遍已經達到了低於20-30米的標準,射程300公裡(加)的DF11A,精度有可能低於30米,而射程600公裡的DF15,精度低於60米。這是相當保守的推算,事實上的打擊精度可能更高,因為近年來出口外國的P12、B611M戰術地對地飛彈的打擊精度精度己達到30米。
飛彈旅實施第一次打擊之後,應該作出一次陣地轉移,轉移時間為20-30分鐘,二次裝彈時間為20分鐘,這樣二波飛彈攻擊時間間隔應為40-45分鐘,同時無人機、偵察機、衛星評估攻擊效果,同時巡航飛彈--般會在第一輪彈道飛彈攻擊完成後十幾分鐘左右到達目的地,果針對機場進行攻擊的彈道飛彈數量在300枚左右的話,為了徹底摧毀空軍基地,應該再用300枚左右的巡航飛彈進行補充攻擊。因為在第一輪彈道飛彈攻擊後,敵地勤人員會在10幾分鐘後投入到進場跑道的維修之中,此時,正是巡航飛彈飛來之際,可最大限度的殺傷地勤維修人員和設備,其破壞力足以使空軍基地失去起降飛機的作用。同時,巡航飛彈的發擊也用來補充破壞機場周圍的飛行導航和防空系統,為後續攻擊機群掃清障礙。
三:第二波打擊
第一波打擊是大量部署的戰役戰術飛彈、巡航飛彈,第二波打擊應該是空軍的的防區外投射武器,這些武器射程接近300千米,因此即使不進入戰區上空,也有能力攻擊西部機場跑道、機庫、燃料庫、指揮中心、地對空飛彈陣地、雷達陣地,在經過第一波戰役戰術飛彈、巡航飛彈對防空設施、雷達站、指揮中心、機場跑道、油庫進行攻擊之後,第二擊應是集中4個團的殲擊轟炸機和三個團的轟炸機使用遠程的空地飛彈繼續攻擊漏網的地對空飛彈陣地、各大機場戰備油庫、跑道、彈藥庫。按轟6,蘇30的掛載能力,40個戰略目標總共各分配35.65枚各式空地飛彈,在20一30分鐘內損壞部署於西線的7個主要機場跑道、相當的油庫,這些空地飛彈的命中率都在4-7米左右,彈坑直徑大約7-10米,深度2-3米。如果一個機場在第一次打擊中跑道、指揮塔受到5.85枚精確制導空地飛彈的攻擊,以50%的命中率實施毀傷評估,那麼首輪打擊中,各機場跑道、滑行道節點,至少留下2-3個彈坑,每個基地還要視情況至少再補充轟炸24個架次,投擲48~96枚500千克的精確制導炸彈或聯合攻擊彈藥
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對伊拉克上述目標的攻擊主要使用了巡航飛彈和雷射、電視精確制導炸彈,制導武器的使用數量達到總攻擊彈藥的7%,後期主要使用B52、B1B投放的傳統炸彈。美軍對C3I目標的攻擊達到630次,首輪攻擊160次。對地對空飛彈陣地的全部攻擊次數為1367次。對伊拉克28座軍民兩用機場的攻擊總數達到2990次,平均每座機場受到106.79次攻擊。伊拉克的軍用機場堅固的機庫擁有594個,全部遭到重型雷射制導炸彈(GBU24/27)的擊穿,擊毀了140架軍用飛機。未來的戰爭中應該不會對每個堅固的強化型鋼筋水泥飛機掩體實施像美軍對伊拉克那樣的逐個打擊,攻擊意圖是癱瘓機場,集中對花蓮、臺東地下機庫洞口的附近地段進行精確攻擊,對每一個洞口實施了2枚制導飛彈、炸彈的攻擊就可以封住出口,當然,俄式H29T電視制導飛彈用穿透彈頭對鋼筋、混凝士結構的打擊厚度是4米。也是可擊穿水泥飛機掩體的。
中國陸軍火箭炮兵近年來也長進步,出口的A200火箭炮在200公裡的射程時精度也達到30米,實際打靶中,驚人地打出了10米的精度,裝載150公斤殺爆彈頭的時候,其鋼珠為50000個,散布面積為105米。裝載殺爆燃燒彈彈時候,有效火種散布面積為105米。裝載集束彈頭的時候,子彈540個,散布面積為90米,裝載150公斤雲爆彈頭的時候,其35米之內的高壓為0.2Mpa,70米之內的高壓為0.03Mpa。在第一波與第二波攻擊之間,火箭炮可對沿岸火力點和機場進行的破壞攻擊、子母彈大面積毀傷機庫內部的飛機的同時,也大面積毀傷跑道,儘管不致命,但是跑道可能出現小型彈坑,浪費修復工作時間,對油庫的攻擊,可能引發火災,迫使對方抽掉大批人力實施滅火工作,
四:結論
在所有目標明確的情況下,以彈道飛彈每秒2000米的飛行速度,代表在導發射後三至五分鐘內,所有空軍基地就全部毀滅了。以對手目前的防空能力來說,要想完全頂住這種彈海戰術是不太可能的,當空軍基地被嚴重破壞,各跑道出現大小彈坑,飛機無法起降時,地勤作業人員就要進行彈坑填平等跑道搶修作業,所處理的彈坑包括直徑30米的大型彈坑、集束炸彈坑四類,跑道搶修使用從美國進口的玻璃纖維鋪設將近1000米的臨時跑道大約需要作業四小時,這時已經緊急起飛的戰機已經燃油耗盡墜機了,而第二波打擊的飛機就直接攻擊各空軍基地堅固的機庫了,制空權牢牢在手後,直升機群,重型氣墊船直接高速橫渡海峽,正式展開登陸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