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得住多少?精確計算中國核彈數量和美國飛彈攔截能力

2021-02-14 一分鐘談車

從1990年開始,美國就開始研發陸基機動式飛彈防禦系統,主要的意圖是用於一且局部戰爭爆發,直接把這一攔截系統運往前線,保護向戰區美國陸軍不受彈道飛彈攻擊,之後發展國家飛彈防禦計劃,這些飛彈防禦系統。可獨立完成對彈道飛彈的偵測、識別、標定和發動數波的飛彈攔截任務,理論上反導系統超越了單純的軍事意義,是政治的強化,可能給以彈道飛彈發動進攻的一方心理上包袱,實際有多大用途呢?

一:中國核彈數量(以下統計基於公開的數據)

1995年之前,受到美俄大規模核裁軍的影響,第二炮兵被認為一支尋找出路的軍種,多數的二炮士兵只會養豬種菜,1995年以後,隨著臺海情勢的激化,為了有效遏阻美國軍事力量的介入,中國開始重新重視核力量的發展,二炮的轉型正式開始從核常兼備重新回歸以核為主的地位,全面加快了東風31、JL2等遠程戰略飛彈的開發,為了彌補核戰略空隙,追加生產了若干東風5A,還為東風3、東風4彈道飛彈進行了相應的延壽和彈道飛彈陣地的改造,近幾年來,中國在Nb基材表面矽化物材料體系、Pt-Rh合金、Re基材表面Ir塗層、陶瓷基複合材料、C/C、Ir/Re/C-C複合材料、碳纖維殼體、適應高壓強HTPB推進劑、EPDM絕熱層、高裝填翼柱型藥柱、鈦合金前後接頭、低燒蝕C/C喉襯、低燒蝕高矽氧/碳布/納米酚醛材料、碳纖維材料殼體、國產芳綸纖維材料的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東風41的出現,極大地強化了火箭軍對美國的威懾力量。東風41與東風31A相比,換裝了更為先進的大直徑發動機,當然整個飛彈、發動機殼體的複合材料運用也會大大增加。增大的油箱攜帶更多的固體燃料。東風-41的射程大約在13000公裡。足以從中國攻擊美國全土,最關鍵的是攜帶更多的多彈頭,閱兵式展示了東風31A、東風41各18枚。展示如此強大的陣勢,甚至超過蘇聯歷年閱兵式,,不過由於射程超過一萬公裡的洲際彈道飛彈數量依然不足,因此DF5的改造、延長壽命工作還在繼續,按俄羅斯每個旅9枚洲際彈道飛彈的標準,中國3個東風5、東風5A旅、4-5個東風41或者東風31A發射旅,遠程戰略飛彈大致數量是63-72枚,其中3個東風5/5A、至少2個東風31A旅假設都使用一枚飛彈攜帶三個彈頭的數量,那麼總計135個核彈頭,東風31A的擴充速度還會加速。美國認為至少會部署50枚東風31A,這樣新型核彈頭數量將會增加到150個,再加上另外2、3個東風4遠程戰略飛彈,每枚飛彈以單彈頭搭載計算,那麼東風4的彈頭數量為18-27個,總共遠程核彈頭數量達到153-162個彈頭,假設每枚東風41攜帶3個核彈頭,一個旅18枚飛彈可達到54個彈頭,攜帶6個彈頭,總數量達到108個,

隨著著東風31A、東風41、巨浪2遠程戰略飛彈飛彈的服役,中國的核彈頭正在急劇增加之中,核常兼備主要就是指的中程彈道飛彈和部分短程彈道飛彈,東風25、東風21M也有可能配備一個核彈頭,用以威懾印度、日本、關島等地,配備東風21M的飛彈旅一般部署16輛發射車,7個中程彈道飛彈旅的112輛發射車,核彈頭數量可能也大致相當,9個短程彈道飛彈發射旅每個旅27輛發射車,共243輛發射車,至少有800枚東風11/15戰役戰術飛彈,主要是常規彈頭為主,一個大隊轟6K轟炸機,每架轟6K部署6枚巡航飛彈,空射核彈頭數量至少大於60個,僅僅是50枚DF31A、60枚JL2、27枚東風5A就可能攜帶至少411個核彈頭。H6K攜帶的巡航飛彈核彈頭不會低於60個。同時兩艘094、1艘092戰略核潛艇,2艘094戰略核潛配備24枚巨浪2遠程戰略飛彈,總共72枚核彈頭,加上092戰略核潛艇12枚巨浪1A中程彈道飛彈彈頭,海基核彈頭總數應該達到84個。094核潛艇以5艘計算,核彈頭數量可能達到180個,這樣海基核彈頭數量將會達到192個,096戰略核潛艇可以攜帶16枚戰略核飛彈,將會增加核彈頭數量。

這樣2015年前後估計中國核彈頭的數量就已經達到593個,核彈頭數量將會超過英法所擁有的彈頭數量總和,東風5的早期型核彈頭最大當量可能達到100-300萬噸,新一代的東風31A使用分飛彈頭,每個彈頭應該屬於10萬噸當量級。中國鈾礦資源豐富,彈頭生產的材料是充足的,鈽的儲備已經生產了很久,儲備足以生產1000枚核彈頭的核材料並不困難,大致接近俄羅斯的核彈頭規模,2015年,俄羅斯海軍能夠保持8-10艘戰略飛彈核潛艇,分配大約600-1000個彈頭,還有40枚SS18、50枚SS19、15枚SS27、144枚SS25,地面彈道飛彈的數量不超過249枚。俄現有78架戰略轟炸機,空射核彈頭的數量不會超過200件,未來較長一個時期把核彈頭數量維持在1500件左右。由此可見中國現有核彈頭已足以摧毀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北約國家所有的主要城市。

二:美國的反飛彈系統

美國的反飛彈系統總共有4種,最低端的是對進入大氣層內的彈道飛彈實施20公裡高度的攔截的愛國者3,使用4-6GHz波段被動式相控陣雷達,跟蹤範圍達到100公裡,能夠同時跟蹤100個5馬赫目標,以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毀來襲地對地飛彈,測試總共進行了27次,20次取得了成功,成功率達到74%。而且這是唯一在實戰中經受過考驗的新一代大氣層內彈道飛彈攔截系統,中端是美國陸軍所開發的THAAD彈道飛彈攔截系統用於對最大攔截高度150公裡的彈道飛彈目標實施中段攔截,機動型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達到1000公裡。飛彈全長6.17米,速度大約8.2馬赫,截至1999年,總共進行了8次飛行,只取得了2次成功,其他6次宣告失敗。陸軍不得不暫時放棄整個計劃。經過一系列技術改良最終在2008年5月成立了第一個THAAD發射營,

海基的標準3是由標準2系列艦空飛彈增加了第三段Mk136助推系統改良而來的,這樣整個彈體長度增加到6.58米,攔截高度在130-150公裡左右,能夠對1500公裡射程的彈道飛彈實施多次攔截,標準3開始的開發就得到了日本的技術支持,1999年,一共進行了7次測試,6次直接命中了目標,一次失敗,2002-2003年期間,總共進行了5次發射試驗,4次成功,1次失敗,從2003年開始至2005年進行測試,6次發射成功,1次失敗,日本海上自衛隊總共訂購了27枚,進行了2次測試,一次成功,一次失敗。

高端的洲際彈道飛彈攔截彈,長度為16.8米、最大直徑1.27米、重量12.7噸。由固體燃料推進,攔截殺傷器全長1.4米、直徑60公分、重量只有64公斤,殺傷器上安裝了4個方向調整矢量推進器,攜帶了大功能的光學望遠鏡和紅外感應器。這兩套系統號稱能夠識別真假彈頭。部署方案是井式發射,攔截高度大約2000公裡,從1997年月開始直到2007年5月共進行了12次發射試驗,只有6次成功,成功率只有50%,幾次測試失敗,都是因為攔截彈無法在最後找到目標,從2007年9月開始,攔截彈進行第二階段的測試,總共進行了2次,整個試驗的成功率增加到57%。而且還傳出攔截條件是經過預設的,模擬彈的發射時間、範圍都事先通告的醜聞。

美軍還積極規劃以空基雷射照射為主體的初段攔截工程,即在洲際彈道飛彈、中短程彈道飛彈發射上升的助推階段實施攔截。攔截時間在飛彈發射之後的120秒之內,美方研製了波音747-400ABL攔截機,只製造了兩架,在機頭部位上方安裝了相當大功率的CO2型雷射系統,雷射為兩部分,一部負責照射彈道飛彈的彈頭,另外一部負責照射彈道飛彈的燃料箱,使彈道飛彈的燃料箱過熱爆炸,照射時間3-5秒,只能照射20次,照射試驗從2008年開始進行,主要問題是雷射照射距離不會超過300-600公裡,這就說波音747ABL照射機要深入中國境內。在沒有實施照射之前,它自己就可能被擊落了,所以對中國、俄羅斯這樣的縱深大國基本上沒有實戰價值,美軍已經放棄,離真實的部署尚且是相當遙遠。

飛彈探測主要是依賴彈道飛彈預警衛星,目前還在使用的是DSP1(lok14)型。這種衛星主要裝備75度斜角的高敏感度紅外望遠鏡,每10秒鐘一回通過地球,通常6顆一起工作,全天時,全方向涵蓋地球的任何一點。用於在第一時間內對彈道飛彈發射時候的衛星火焰實施探測,找出其發射基地坐標、並實施跟蹤。其跟蹤範圍涵蓋整個彈道飛彈的中段飛行,直到再突入大氣層階段,通過軌跡的跟蹤,迅速計算出彈道飛彈可能的彈著點、軌跡,並快速通過數據鏈把相關數據傳輸給地面、海上的迎擊作戰部隊指管中心,由於DSP衛星需要巨大的開發經費,因此原來決定部署的4顆高軌道衛星已經縮減為2顆,低軌道衛星計劃部署24顆,只發射了2顆。PAC3反導系統對短程、中程彈道飛彈的發射預警至少減少2-6分鐘,大約佔整個彈道飛彈飛行時間的三分之一。衛星把捕捉到的數據快速通過數據鏈傳輸給在科威特的地面聯合戰術中心,隨後再通過地面聯合戰術中心把相關數據傳送給海基神盾彈道飛彈迎擊作戰系統,幾乎所有的「神盾」艦都裝備了專門用於接受ITAG和DSP1預警衛星數據的JT接收機,過程只需要「數秒」級別

三:美國的反飛彈系統攔截能力

整個反導作戰事實上是以「0.幾秒」的方式計算的,紅外探測衛星探測到洲際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上升的初始階段以後,即刻把相關發射場坐標、彈道飛彈的基本軌跡等情報傳送給地面的任務控制站和在日本、德國部署的美軍指揮中心。當彈道飛彈進入初中段飛行態勢之後,位於海上和阿拉斯加的X波段大型相控陣雷達開始對彈道飛彈軌跡實施跟蹤探測距離至少達到5000公裡以上,而射程600公裡的東風15,彈道最高點大致在200公裡,射程1800-2000公裡的東風21,最高彈道點可能達到700-800公裡。3500公裡射程的彈道飛彈最高落點600-700公裡,速度5000米/秒,假設以東風21M中程彈道飛彈從遵化對駐日美軍基地發動突擊,整個發射時間大約5、6分鐘,飛彈飛行全過程包括發射、上升到助推器燃燒完畢,最多2一3分鐘,隨後飛彈在大氣層外依靠慣性飛行,彈頭與飛彈彈體分離,視攻擊的目標距離大致可能為7-10分鐘,高度300-1000公裡」,最後,彈頭再突入大氣層,直接攻擊目標,速度至少達到4500米/秒,為彈道飛彈攔截製造了更大的困難,這一階段大約30-60秒,

標準3和愛國者3的攔截時機就是選擇在DF21飛行的中段和末段,假設在衝繩部署一個營愛國者3,加上4艘神盾級驅逐艦(每艘神盾艦配備90-96發SM3),加起來理論上擁有攔截500枚戰役戰術飛彈的能力(實際上國際通行的辦法是兩枚防空飛彈攻擊一個目標才保險),但問題是彈道飛彈作戰不是孤立的,中國擁有多種化的攻擊手段,例如戰爭中的第一擊很可能以巡航飛彈、特種部隊,電子戰、網絡戰、遠程防區外空襲手段首先發動對反導系統的攻擊,在消弱了戰區飛彈整體防禦能力之後,再以戰役戰術飛彈發動攻擊。假設中國擁有800枚戰役戰術飛彈,美軍只能攔截500枚戰役戰術飛彈的話,第501枚戰役戰術飛彈的攻擊就是奏效的!隨後可能還有能力再發動300枚戰役戰術飛彈攻擊。

在洲際彈道飛彈方面,國家飛彈防禦計劃基本目的沒有針對擁有大量飛彈的俄羅斯,而是針對伊、朝和當初洲際彈道飛彈少得可憐的中國,美國開發彈道飛彈攔截系統即使以目前的攔截水平,美國2009年計劃總共部署40個攔截彈系統,對付5-10枚彈道飛彈,目前只在加州范登堡基地部署了3枚、阿拉斯加的福特古裡尼部署了21發。歐巴馬政權時代對這一計劃作出了很大的修訂,部署數量可能降低到30枚,中國在增加部署洲際彈道飛彈,將有近518個核彈頭能打到美國後,國家飛彈防禦計劃當然不可能對付的了這麼大規模洲際彈道飛彈攻擊,所以歐巴馬暫時放慢了國家飛彈防禦計劃的發展步伐,改為應對伊、朝5-10枚洲際彈道飛彈實施的冒險性核打擊,

四:結語

在海灣戰爭期間愛國者2防空飛彈對第一代飛毛腿彈道飛彈實施的攔截成功率不超過10%,現在總的而言中程、短程彈道飛彈攔截技術雖然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具備實戰意義,但依照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力,沒有一種攔截系統可以保證90%以上的成功率,。至於美國國家飛彈防禦計劃計劃在川普期間沒任何進展,之後會不會越做越大,目前還看不出這樣的跡象。關鍵的問題是:投資巨大,收效有限。就作戰效用比而言,彈道飛彈防禦比比彈道飛彈的造價更為昂貴,因此最終極有可能無疾而終。當然,中國也建立反導反導系統,攔截飛行秒速為4500-6000米的中程彈道飛彈目標,同樣,也不針對美國的洲際彈道飛彈,而是印度。

相關焦點

  • 精確計算,中國需要多少反導武器才能攔得美國所有核飛彈
    這些飛彈分別構成了中段攔截層、大氣層內外和大氣層邊緣攔截層、末段攔截層,突破這三層攔截網並非易事,但這些防禦體系與美國的國家飛彈防禦一樣,只能針對非常小規模的洲際彈道飛彈來襲,要攔截類似美俄那樣大批次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依照目前人類現有的軍事技術,超過了理論的局限,就短期目標而言,在沒有洲際彈道飛彈預警衛星、大型遠程地基雷達的現狀之下,主要以防禦1500-3000公裡的中短程彈道飛彈攻擊為主。
  • 1130近防炮攔截一枚飛彈,大概需要多少發炮彈?
    圖註:國產1130近防炮正面特寫 你說的1130近防炮,是指國產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是中國研製的一款不過,雖然實際上近防炮系統射速極高,但是受限於彈艙內備彈數量,因此持續射擊時間卻比較有限。H/PJ-11型近防炮的持續射擊時間參數具體並未披露,但我們可以根據其他同類型近防炮系統作一推測。
  • 飽和攻擊美國航母編隊需多少飛彈,總共得要數百枚
    飽和攻擊理論的具體形式是,利用水面作戰艦艇、潛艇和飛機攜帶反艦飛彈,採用大密度和連續攻擊的方式實施突防,在極短的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以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初期抗擊能力的飛彈數量,使對方艦空系統在一定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從而達到提高飛彈突防概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飽和攻擊主要有兩種手段,包括數量飽和與方向飽和。
  • 美國逼中國公開核彈數量,中國霸氣回復3個字
    可以說,人類現在被「核彈」的陰霾所籠罩。近些年來,我國的武器裝備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但對於中國到底擁有多少核武器的問題,一直就是個謎,也是許多西方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中國是世界上用最短時間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同時也是用時最短成功研製出氫彈的國家,至今為止,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
  • 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能力及裝備預測分析
    轉自:戰術飛彈技術來源:《戰術飛彈技術》2019年第1期作者:熊瑛 齊豔麗摘要:介紹了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裝備數量和部署現狀,分析了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探測、攔截和指控能力,並對2020-2045年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裝備情況進行了預測。
  • ​《亞太地區飛彈戰:中國飛彈威脅和美國及盟友的飛彈防禦對策》報告解讀
    據美國估計,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擁有750-1500枚近程彈道飛彈(300-1000千米)、150-450枚常規中程彈道飛彈(1000-3000千米)和數量有限的中遠程彈道飛彈(3000-5000千米),重點瞄準臺灣地區、日本、韓國等目標,可實施在第一島鏈之外打擊,不斷提升的飛彈打擊精確提高了中國A2/AD能力,降低美國及盟友的軍事能力。
  • 美軍司令「核威脅」中國,中國以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回應——天盾已成!
    俄羅斯是一個核大國,其擁有的核打擊力並不比美國弱多少,美國想要對其進行核訛詐,結果只能自取其辱。相比之下,中國的核打擊力量遠不如美俄兩個核大國,因此成為了美國核訛詐的對象,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美國之所以會對中國進行核訛詐,是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憑藉常規軍事手段,已經無法對中國形成有效威脅。
  • 臺海新較量,美國航母裡根號能不能扛得住中國東風17?
    那個催促臺灣買美國武器的美國安全顧問奧布萊恩也不得不出來說幾句,就顯得有氣無力。他說了兩句:一是大陸兩棲作戰能力不足;二是中國要考慮攻臺後的國際環境。既然美國現在策動西方國家處處圍堵中國,現在就是最糟糕的時候,還顧及什麼呢?而解放臺灣正好打破了美國的這種國際圍堵。現在大陸戰機天天巡航臺灣,軍艦離臺灣只有30公裡,兩棲登陸已經是無人機和無人艇。
  • 外媒:中國中段反導攔截能力比肩美國「宙斯盾」
    據俄羅斯《側面》周刊網站2月4日報導,被攔截飛彈和所使用反導系統的具體型號並未說明。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從展示的照片和視頻可以推斷,中國所用系統的攔截能力與美國飛彈防禦系統「宙斯盾」相似。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瓦西裡·卡申對此進行了評論。他說:「中國於2010年1月便進行了首次反導系統測試,是在地球大氣層外對目標進行中段攔截。
  • 怎麼一提增加核彈數量,有人就急了?別忘了,中國曾遭受5次核威脅!
    按理說,中國增加核彈數量,反應強烈最應該是美國才對啊。畢竟作為美利堅默認的頭號競爭對手,中國多一分核反擊力量,美國就少一分壓制中國的信心;中國多一分核威懾力量,美國就少一分敢動手的決心。連一向大嘴巴的瘋王川普都還沒接話茬呢,作為中國人,一些人卻率先比美國還著急。相比一些動不動就扣帽子的,還有人貌似舉慄子講道理的,這代表很大一個群體的態度。
  • 中俄這類武器太可怕 美國緊急研發天基攔截
    顯然五角大樓、美國當局並未吃一暫,長一智。常言道:「聰明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傻瓜才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而美國人從自己以往的錯誤中並未吸取任何教訓。退出禁止建造國土反導系統的反導條約後,美國人並未得逞,因為任何條件下無論是GBI,還是「標準-3」都無法對潛射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進行高效攔截,特別是新型飛彈均配備能夠突破反導的新型系統,因此攔截飛彈絕非易事。
  • 臺海關鍵:美軍巡航飛彈實戰給中國敲響警鐘,做好攔截準備了嗎?
    特別是本身巡航飛彈的尺寸就很小,即使是未加隱身設計的巡航飛彈,要在大片的地面雜波中精確分辨和鎖定飛彈的回波信號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慣性導航是藉助陀螺儀等核心設備,精確的感受到飛彈的運動狀態改變——比如往左偏了多少,往右偏了多少,從而計算出飛行偏差並進行針對性的飛行姿態和軌跡糾正,讓飛彈按照正確的方式飛向目標。除了慣性導航以外,早期戰斧飛彈的另一個制導技術是地形匹配,它通過彈載的雷達不斷掃描地形;將得出的結果和飛彈內儲存的數字地圖進行對比,從而精確的確定自身所在的位置。
  • 5分鐘後一座不剩,精確計算未來登陸戰中東風飛彈的機場毀滅能力
    前言隨著經濟實力突飛猛進,中國軍隊開始不斷強化打贏局部高技術作戰的能力,除了殲11和殲20等新式戰機陸續服役之外,空中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等裝備也相繼到位
  • 中國炸彈攔截能力引發關注 B2轟炸機威懾效果或將縮水
    這個報導一出也引起了軍迷們的熱議和分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看法就是精神可佳但沒實戰可操作性:因為航空炸彈從被目視發現到擊中目標只有區區10幾秒鐘,飛彈操作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完成跟蹤和發射是非常困難的。另外敵機一般都是幾枚航彈同時投射,而單兵制導防空飛彈卻並不具有多目標攔擊能力。
  • 一周軍評|面對中國戰術飛彈,美國在動什麼腦筋
    有人會說,對手或許不一定要在規模上全面超過美國空軍,只要在該國所在的地區具備超過美軍的作戰能力——但這個時候美國又可以祭出「全球霸主」的優勢,集中全球各地美軍來援,最終總能憑藉技術和數量雙重優勢將對手擊敗,問題不過是需要多長時間——在蘭德公司之前的《中美軍事積分表》報告中就體現了這種概念,它的基本計算方法是看美軍需要多大規模,多長時間的作戰,讓中國空軍實力折損過半。
  • 核武:美國戰術核彈入列
    該報告稱,國家核軍工管理局已完成了為美國海軍「三叉戟」Ⅱ D5潛射彈道飛彈生產W76-2低當量核彈頭的計劃,並將所有核彈頭交付給海軍。該報告未說明W76-2核彈頭的生產數量,也未說明有多少核彈頭部署在「俄亥俄」級潛艇搭載的「三叉戟」Ⅱ D5潛射彈道飛彈上。一些專家表示,這種武器增加了美國政府在衝突中使用核武器的機會。
  • 老飛毛腿有獨門絕技:精確打擊超過中國最新東風飛彈
    從1942年3月至1945年5月戰敗為止,德國一共生產了5200枚V-2彈道飛彈,其中有3000枚射往英國,射向倫敦的數量就佔到了1358枚。剩下用於打擊諾曼第登陸以後在比利時和法國境內作戰的美國和英國軍隊。整個戰爭中約有9000人傷亡於V-2飛彈的襲擊,1945年3月27日,最後2枚V-2射向英國,一枚炸死了一名肯特郡的婦女,她是最後一位死於V-2的平民。
  • 精確計算,對岸「雄風3」型反艦飛彈穿透遼寧號航母防禦網的機會
    ,並印有「航母殺手」四個字,一些島內名嘴把反航母的寶全押在『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身上,吹噓只要一發『雄風3』型反艦飛彈射可以擊沉「瓦良格」號航母,雖然這是吹噓,但畢竟是武器,還是要認真對待,仔細計算一下其反航母能力有多高的。
  • 需要多少枚飛彈才能擊沉一艘航母,真實模擬航母變態的防空能力
    當然實驗數據並不能作為實戰的參考,美國人也不可能一上來就給它致命一擊,那麼問題來了,館長想問問各位,如果在實戰中遇到一艘落單的航母,你覺得要多少枚反艦飛彈才能將其擊沉呢?把你猜的數字打在彈幕裡,視頻最後會有測試結果哦。不少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航母攻強守弱,脫離了航母編隊和艦載機的保護,本體弱的一匹,也不怪大家,二戰之後鮮有航母被正面擊沉的案例。
  • 八一八中國的飛彈力量有多強!
    而且這兩枚飛彈都是帶核彈的,還都是一枚飛彈可帶幾顆核彈。是中國最具戰略威懾力的武器之一。 火箭軍的這些武器,射程遠,速度快,威力大,就算不用,擺在那裡,別人也不敢對你輕易下手了。不然. 只有擁有了直擊在太空中高速運動物體的能力,才有防禦飛彈的能力。這次試驗成功後,中國至少進行了7次在太空攔截飛彈的試驗,最近的一次很可能就在今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