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軍頻繁派遣戰機逼近我國領空,進行戰略威懾和恐嚇,似乎這樣就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B-1B戰略轟炸機曾經在3周時間內,7次從美國本土起飛,經空中加油之後直撲東海,最後關頭才抽身離開;而RC-135戰略偵察機更是幾乎每天都在中國領空和防空識別區附近打「擦邊球」。
這種「秀肌肉」的活動看起來十分強大,讓我們無可奈何,但實際上在戰時卻毫無意義,只會給對手送菜,這並不是說大話,這兩天我軍殲-11戰機在公海上空強勢圍觀P-3C空中加油的一幕,就證明了這點。
據密切關注各地飛機動態的社交媒體帳號Golf9透露,6月24日上午,幾架解放軍殲-11戰機穿過巴士海峽,直接飛抵某島東南部的蘭嶼空域,迫近正在進行空中加油的美軍P-3C反潛巡邏機和KC-135加油機,美軍當時以空中示警的方式,要求解放軍戰機不要再接近。
這個消息如果屬實,則意味著解放軍對美軍在某島附近的活動盡在掌握,情報工作相當細緻而且準確。
大家都知道,戰機空中加油的時間並不長,特別是P-3C和KC-135採用硬管加油方式,「對接」時間只有一二十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放軍戰機能夠精準出現,並且還對加油過程「強勢圍觀」,不知道美軍飛行員後背會不會發涼。
實際上,近些年我國空軍一直致力於加強對周邊空情的掌握,加大天基、空基和地面傳感器的建設,已經在從我國領空外延1000公裡範圍內編織了一張密不透風的雷達網,無論是P3C、RC135、KC135,還是B1B、B52H,或者是F22、F35、B2這樣的隱身飛機,都不可能逃過我們的火眼金睛。
其中關鍵的系統包括地波雷達、量子雷達等新概念設備,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接下來建設南海防空識別區,不是說說而已。
而比對空情的盡在掌握更讓美軍心驚的是,我們的戰機不僅能夠精確找到敵人的弱點,還可以攜帶超遠射程空空飛彈,將敵人的空戰系統的關鍵節點,比如預警機、加油機等一一擊落。
幾年前,殲-16就攜帶電線桿一樣粗的超遠程空空飛彈亮相,而在隨後的演習中,殲-11和殲-15都分別測試過這種飛彈,效果令人滿意。
目前,其研製單位正在進一步縮小飛彈的體型,以便可以將它塞進殲-20的內埋彈艙中,如果超遠射程空空飛彈和大航程的隱身飛機結合起來,可能連關島和夏威夷的空域都不再安全。
有意思的是,據透露,這種超遠射程空空飛彈的射程大概在700公裡,而腿短的F-22以隱身模式前出護航的時候作戰半徑為851公裡,實際有效半徑差不多也是700公裡,這不是巧合,而是我們在經過精確計算之後設定的數據。
未來一旦遭遇F-22的攔截,殲-11、殲-15可以先發射飛彈,然後掉頭返航,交由隱藏蹤跡的殲-20對飛彈進行制導,直到命中目標,這就是傳說中的A射B導,其中最為關鍵的新一代高速數據鏈我們早已攻克。
殲-11強勢圍觀美軍戰機空中加油,一個小小的動作背後代表著我國空軍整體感知和作戰能力的巨大提升。
在這種精準的探測和打擊體系面前,美軍只能將預警機和加油機的位置繼續後移,甚至不得不退到第二島鏈之外,這樣的話,它們的存在就失去了實戰意義,這也許就是我們長期以來追求的「區域拒止」真正的含義所在。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