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二戰蘇德戰爭期間,蘇軍在庫爾斯克實施了戰略性防禦和進攻戰役,史稱庫爾斯克戰役。
史達林格勒會戰後,蘇軍將蘇德戰線中段和南段上的德軍,逐退出去,德軍被迫轉入防禦。蘇軍在庫爾斯克附近驅逐德軍,因而蘇軍在庫爾斯克形成一個很大的突出部。
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佔領了這個突出部。中央方面軍以北是布良斯克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以南是西南方面軍
由於蘇軍佔領了庫爾斯克以西的突出部,既能對德軍奧廖爾集團和別爾哥羅德集團的側翼進行的突擊,也能解放烏克蘭、頓巴斯和白俄羅斯。
因此1943年蘇德圍繞著庫爾斯克進行了多次會戰。
在此戰役中,蘇軍參戰部隊為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總兵力達133.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9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輛(門),飛機2172架。
德軍參戰部隊為中央集團軍群第9、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總兵力達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700輛(門),飛機2050架。
1943年德軍的夏季進攻計劃的進攻目的:突擊庫爾斯克突出部蘇軍的翼側,進而圍殲蘇軍。計劃打算在開啟進攻後的第5日攻佔庫爾斯克,隨後便向莫斯科方向推進。
德軍在庫爾斯克附近集中了「中央」集團軍集群的坦克第2集團軍,第9、第2野戰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集群的坦克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團軍群。
德軍在庫爾斯克方向上總共集中了65個師,佔當時蘇德戰線上德軍總兵力的25%。
德軍建立了兩個突擊集團:
第一個突擊集團在奧廖爾以南,其編成中共有20個師,內有9個坦克師和摩託化師,它的任務是從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
第二個突擊集團在別爾哥羅德附近,其編成中共有18個師,內有11個坦克師和摩託化師。它的任務是從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
德軍直接進攻庫爾斯克的軍隊有38個師,其中有20個坦克師和摩託化師。
兩個突擊集團共有坦克和自行火炮3200輛(奧廖爾集團1500輛,別爾哥羅德集團1700輛),坦克密度平均每公裡達到40至50輛,在個別地段甚至達到每公裡100輛,兩個集團共有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
德軍為了支援其地面部隊的進攻,使用了2000多架飛機,德軍統帥部在此次進攻中對其新式坦克和飛機曾寄予莫大希望,想藉助這些新式武器來取得勝利。時,德軍的坦克師已經裝備了新型的T-4「虎」式重型坦克和「費迪南」式自行火炮。
當蘇軍最高統帥部察覺德軍在庫爾斯克附近的進攻意圖後,便立即決定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有組織的防禦。
蘇軍希望在防禦交戰過程中消耗德軍的突擊集團,粉碎其進攻企圖。
蘇軍先以3個方面軍實施防禦:中央方面軍抗擊德軍從奧廖爾方向的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抗擊德軍由別爾哥羅德地域的進攻,以草原方面軍擔任預備隊,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後方展開。中央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大將)下轄第48集團軍、第13集團軍、第70集團軍、第65集團軍、第60集團軍、坦克第2集團軍、坦克第19軍以及坦克第9軍,由航空兵第16集團軍支援戰鬥。
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大將)下籍第第40集團軍、近衛第6集團軍、近衛第7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第27集團軍,第69集團軍,近衛步兵第35軍、近衛組克第2和第5軍,由航空兵第2集團軍支援戰鬥。
兩個方面軍編成內共有兵力133.6萬人,迫擊炮1.9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輛,飛機2172架。
草原方面軍(司令員科溼夫上將)下轄5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6個獨立組克軍和機械化軍,3個騎兵軍,1個步兵軍,由航空兵第5集團軍支援戰鬥。
此外,西方面車(司令員索科洛夫斯基大將)下轄近衛第11集團車和第50集.,並加強有2個坦克軍和大量的炮兵、工兵。
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波波夫大將)下轄第3集團軍、第61集團軍、第63集團軍。
因此,德軍統帥部雖然在庫爾斯克南北兩面布下了了重兵突擊集團,但在兵力、兵器上並未對蘇軍形成較大的優勢。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正面上,雙方兵力對比均大致相等。
7月5日,蘇軍先期實施強大的火力反擊準備,將德軍的進攻時間推遲近3個小時,德軍發起進攻後,北路突擊集團模入蘇軍防禦縱深約12千米,後進展緩慢。
並於10日受阻;南路突擊集團攻入約35千米後,進攻受阻。
12日,南路德軍將主攻方向轉移至普羅露羅夫卡方向,企圖從東南遷回庫爾斯克。與此同時,蘇軍決定對德軍南路突擊集團實施反突擊,雙方1200輛坦克在普羅霍羅夫卡地域展開大戰,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遭遇戰。
傍晚,德軍損失400輛坦克,並被擊退至原出發地區。
15日,南路德軍被迫轉入防禦。
16日,在後衛掩護下全線退向原出發地域,蘇軍則轉入追擊。
7月12日至8月23日,蘇軍以6個方面軍,計31個集團軍,實施兩次大規模進攻戰役。
7月12日,蘇軍以7集團軍發起奧廖爾進攻戰投。
22日,蘇軍收復博爾霜夫。
8月5日,收復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
8月18日前出至布良斯克東郊,將戰線向西推進約150千米。
早在8月3日的時候,蘇軍發起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11日,蘇軍包圍哈爾科夫,23日,收復哈爾科夫市,將戰線向西南和南推進約140千米,至此,會戰結束。
會戰中,德軍傷亡約50萬人,戰損坦克1500輛、飛機1400餘架、火炮和迫擊炮3000門,其進攻戰略遭到徹底破產。
此次戰役結束後,蘇德戰爭中蘇德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轉折,德軍自此完全喪失了戰略進攻能力,全線轉入防禦,蘇軍則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完)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