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泰國海軍籤署協議,將為泰國海軍建造071E型船塢登陸艦。這筆交易在我國近些年來的武器出口貿易中看似平淡無奇,但實際上其細節卻非常有意思。首先,泰國是中國艦船的老客戶,此前先後訂購過「湄南」級(053HT型)護衛艦、「納來頌恩」(F-25T型)護衛艦、「錫米蘭」號(903型)補給艦、「北大年」級(OPV-15T型)巡邏艦和S-26T型柴電動力潛艇,可以說中國艦船一手支撐起了目前的泰國海軍;其次,中國是國際海上武器裝備市場的老牌供應商,但以往出口的艦船多為水面作戰艦船、常規潛艇或補給艦,提供兩棲作戰艦船並不算多,而這次出口排水量達到2.5萬噸的船塢登陸艦更是前所未見;第三,船塢登陸艦這個艦種近些年來非常受中小國家的青睞,這一點在東南亞國家當中尤其突出,在泰國之前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都已經裝備了船塢登陸艦,馬西亞也對這一艦種產生過興趣。
□對於中國和和泰國來說,071E的出口屬於雙贏的買賣
船塢登陸艦在中小國家海軍中的走紅,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很多中小國家來說,其在安全方面的威脅比較有限,主要集中於與鄰國的領土糾紛、離島的防衛與奪佔/奪還、打擊恐怖主義和分裂勢力等領域,因此難以出現類似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登陸或大集群立體化登陸一類的作戰行動。因此,對於這些國家大量裝備坦克登陸艦沒有實際意義,而兩棲攻擊艦又過於奢侈、還存在「性能過剩」的問題,性能比較「折中」的船塢登陸艦在軍貿市場上走俏也就理所當然了。
但對於中小國家來說,船塢登陸艦是否是最合理的選擇?恐怕也未必。目前的船塢登陸艦看似千篇一律,實則在設計上有著涇渭分明的不同「派系」:一是以「聖安東尼奧」級和071型為代表的全能型,此類船塢登陸艦體積、噸位巨大,建造時採用軍標、生存能力較強,不僅擁有垂直和平面登陸作戰能力,同時還具有中型水面戰艦的火力或為提升火力預留接口,並配有齊全的艦隊指揮系統、能夠擔任登陸艦隊指揮艦;二是以「望加錫」級為代表的通用型,此類船塢登陸艦噸位在萬噸上下,設計上往往採取民用標準、適合中小國家建造和使用,不過僅有有限的自衛防空能力;三是以「海神之子」級為代表的幹涉型,此類船塢登陸艦隻突出一項或幾項性能的先進性、整體設計卻趨於保守,甚至不採用隱身設計,適用範圍也僅限於傳統海洋強國幹預缺乏制海能力的海外目標。
□「聖安東尼奧」級為代表的全能型船塢登陸艦性能優異,但成本也不是一般國家能承受得起的
很顯然,對於中小國家來說,上述「派別」的船塢登陸艦各有利弊,沒法一概而論。全能型船塢登陸艦擁有最完善的作戰能力,適用範圍也最廣泛,一定程度上可以免於動用水面戰艦提供掩護,但毋庸置疑建造成本也是最高的。通用型船塢登陸艦造價較為便宜,運載能力也能夠滿足一般國家需求,但在執行任務時需要水面作戰艦船提供掩護,因此實際使用成本可能並不便宜。幹涉型船塢登陸艦在設計上完全偏科,可以說基本沒有考慮中小國家的實際需求,除非是退役的二手艦否則競爭力並不強。換句話說,船塢登陸艦雖然目前很受歡迎,但對於中小國家海軍來說,未必是最合理的選擇。
在這個問題上,丹麥的「阿布沙龍」級多用途支援艦或許可以視為另一種思路。「阿伯沙龍」級的設計在當代艦船中相當獨樹一幟,該艦從外形上看與其他國家的護衛艦沒有太大區別,但在任務上卻與傳統的水面作戰艦船相差很大。「阿布沙龍」級在火力配置上相當於一艘飛彈護衛艦,該艦配有一門127毫米艦炮、36單元近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兩座35毫米近防系統、可選裝四座四單元反艦飛彈發射架,並可搭載兩架中型直升機。但與一般水面戰艦所不同的是,「阿布沙龍」級的艦體後部採用彈性化設計,其機庫部分可以用作物資倉庫、登陸艇容納庫、裝甲車輛車庫、並能夠快速改裝為戰地醫院,而其寬大的直升機甲板也能滿足重型直升機的起降要求,能很好地支持登陸作戰和特種作戰行動。
□「阿布沙龍」級的各方面任務能力,即便在海上強國也是不弱的,應對中小國家面臨的潛在衝突更是不在話下
另一個可以作為參考的是古巴海軍的「大母雞河」級多用途艦。「大母雞河」級並非是專門建造的戰艦,而是以遠洋漁船為基礎改裝而來。「大母雞河」級的艦載武裝來自退役艦船和車輛的拆解,其中兩座雙聯裝「冥河」式反艦飛彈發射架和兩門AK-230防空炮來自「黃蜂」級飛彈艇,兩座反潛深彈發射器來自退役快艇,作為主炮的雙管57毫米高炮(一號艦)和100毫米坦克炮(二號艦)分別來自ZSU-57-2自行高炮和T-55中型坦克。「大母雞河」級沒有配備任何火控雷達,自動化程度很低,但改裝成本極其低廉、極其適合財政拮据的中小國家。同時,該艦擁有不次於護衛艦的火力和非常寬大的直升機甲板,因此既能夠滿足垂直登陸的需求又能夠提供可觀的火力支援,不啻為一種效費比很高的改裝模式,對於窮國海軍來說尤其具有價值。
不難看出,相比於兩棲攻擊艦,多用途支援艦在火力上更強大、登陸支援作戰能力也不弱,因此對於一些面臨的潛在衝突規模並不大的國家來說完全能夠應對局面。同時,多用途支援艦因火力較強還能勝任日常巡邏和中低強度的海上衝突任務,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相比於同等噸位的傳統水面戰艦,多用途支援艦往往設備較為簡陋、同時航速也比較低,而比起船塢登陸艦其運載能力又很有限、登陸支援能力比較弱,但其在任務能力上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很多中小國家的需求,同時採購和使用成本上也比較低廉。雖然多用途支援艦對於實力較強的海上力量而言只不過是「萬金油」,但對於中小國家海軍來說,顯然其性能已經能夠應對大多數潛在衝突,未嘗不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擇。
□「大母雞河」級多用途艦十分簡陋,但從改裝成本與實際效用來看,反倒是更適合財政極度有限的一些中小國家海軍
綜上,目前的船塢登陸艦雖然能夠滿足中小國家海軍的需求,但從費效比角度來說卻不一定是最佳選擇,而多用途支援艦這個新興的艦種或許會因為市場需求而逐漸走俏。中國海軍對於多用途支援艦自然沒什麼需求,但對於中國船舶工業來說這或許是個開闢新市場的機遇。如果中國船舶工業能夠適時推出一種成本可控、性能尚可的多用途支援艦,未來或許能夠為國產出口型艦船增加一張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