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機場事故一出,本堂正在奮筆疾書寫稿的某隱藏BOSS作為土耳其航空忠實愛好者大感悲憤,因為土航的烤肉是那樣的好吃!在強烈譴責一切恐怖襲擊活動並其策劃執行者之餘,我們索性就聊聊:為什麼伊斯坦堡這個城市如此重要和有名?這還真是宗教「惹的禍」。
我們首先稍微聊一下地理,伊斯坦堡這個城市,從地圖上看有一點點像重慶……
重慶
伊斯坦堡
像歸像,格局不一樣。伊斯坦堡這一個城市跨倆大洲,所以說「跨省抓捕」什麼的,對於這裡的人民來說,簡直弱爆了。
當然自己牛還不夠,世界上還有一些非常「熱鬧」的地區,到這裡的直線距離,也是相差不太多,這些地方包括但不限於:敘利亞、以色列、利比亞、克裡米亞、科索沃……因而處在這麼個地方,要是沒點亂七八糟的故事,那真是見鬼了!
故事要從羅馬帝國開始講起,鑑於羅馬史雖然精彩混亂,但也過於冗長複雜,我們就只揀點要緊的說。
首先要提在我國圖書市場上由於名人推薦所一度熱銷的《沉思錄》作者,也是著名的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地位最高的哲學家,雖然沒有柏拉圖主義者會認為這是哲人王)
奧勒留去世之後,皇位傳給了他不太著調的兒子康茂德,後者除去喜歡狩獵之外,還有親自下場與角鬥士和野獸搏鬥的愛好,可能由於他身體強壯且屢有勝績(廢話,跟皇帝打架贏了還混得不錯的,可能只有韋小寶了吧),居然動輒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轉世自居,最後落得一個被人推翻暗殺的下場。從這一點看,他倒不像是赫拉克勒斯,反而更像舉鼎受傷死的秦武王嬴蕩轉世……
此後五十年裡面羅馬帝國連續換了26個皇帝,除了一個好端端病死的之外,其他的25個都在花樣作死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因此羅馬國運衰頹也是不消說的事情了。直到公元284年,有一位叫做戴克里先的將軍成功登基了,時年三十四歲——也就是說,他是公元250年出生的。
考慮到羅馬帝國過大的疆域以及被所謂蠻族四面圍攻的事實,250年皇帝戴克里先把自己的戰友也是部將馬克西米安提拔成為了奧古斯都也就是皇帝,並且他們倆又各自選出了一個繼承人稱為凱撒,也就是副皇帝。從此將羅馬帝國變成了四帝共治的奇特體制,這四位皇帝沒有一個人把自己的都城選在羅馬本地。後來在戴克里先退位之後,為了皇位繼承還是發生了大規模戰亂,而馬克西米安的繼承人、女婿、養子君士坦丁一世(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us)的兒子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I Magnus)最終成為了羅馬唯一的皇帝,而他本人出於跟元老院之間的緊張關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邊興建了一座被命名為「新羅馬」的城市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君士坦丁堡,到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把兩個兒子分封在羅馬與新羅馬,羅馬帝國徹底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而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就是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
東羅馬帝國其實是個奇怪的國家,周圍人都稱他們是羅馬人、他們的都城叫新羅馬、他們的國家也還叫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其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不過這個國家的主流文化和語言卻是希臘式的。總之,亂鬨鬨的文化,也為後來的越發不可收拾埋下了伏筆。
然而最重要的事情還得從君士坦丁大帝身上說起,這位皇帝一生中最富有宗教影響力的事件有三宗。第一頒布了《米蘭敕令》,宣告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範圍內的合法宗教,第二是在他的授意與安排下,主持召開了聖而公教會(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基督教,參考昨日的文章《基督教演義(二)》)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即第一次尼西亞會議。這是一屆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頒布了《尼西亞信經》,把三位一體寫入了教會章程,確定了主教權力以及皇帝任免主教權的相關章程等等,最大的功績是在會議上以規定的方式統一了關於耶穌基督究竟是人還是神或者既是人又是神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可以說這次大會奠定了基督教未來的發展大方向。
最後一件事從原則上來說是他晚年受洗,成為第一位受洗的羅馬皇帝。雖然據說他早年就信奉了基督教,而信奉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是傳說在他與另一位羅馬皇帝馬克森提烏斯(也就是馬克西米安的兒子,由於君士坦丁大帝的生母是一位酒店女主人,所以他與馬克森提烏斯並無血緣關係)決戰前夕,皇帝本人看到天空中閃耀著十字架一樣的火舌,以及有文字對他顯現:「這是你克敵的跡象」。另一種說法更具有傳奇色彩和影響力,傳說他患上了麻風病,由於不忍接受羅馬祭司用嬰兒鮮血洗澡的治療方式,就獲得了聖彼得與聖保羅託夢,讓他去找當時的羅馬主教西爾維斯特,後者對皇帝宣講教義並施了洗禮,於是皇帝的麻風病就好了。
(圖為君士坦丁獻土)
這個故事在中世紀的基督徒看來當然毫無疑問是奇蹟,不信基督教的人可能會將之視為一場史上影響力最大的狗屎運,畢竟如同那個著名的醫學笑話所說:「搞基礎醫學的信科學、搞醫療衛生的信統計、搞臨床的信命」,說不定皇帝的命運偏偏沒靠自我奮鬥而是憑著歷史的進程就被欽點了。不過這個故事的影響力在於其後續,因為羅馬教會拿出了一份君士坦丁詔令,其中記載了著名的「君士坦丁贈禮」,其主要內容在於皇帝承認羅馬主教作為基督在人間的代理有比皇帝更高的權威,並且將西羅馬一帶的部分土地贈與教宗西爾維斯特,以作為教宗為他醫治麻風病和行洗禮的回報。考慮到這些土地的實際範圍之大,西爾維斯特教宗可能收取的是一筆空前絕後的巨額醫療費用,其數額就算拿到美國醫改範圍內也能嚇死個把總統。
在歷史上這份文件在教權與王權之爭中其實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也成為王權派反對的重點,我們很熟悉的詩人但丁曾經寫過一本叫做《帝制論》的書,其中嚴厲批判了君士坦丁這麼做是違反君主職責的行動,就此而言他的行為不符合君主的身份因而是無效的。在不熟悉古希臘哲學的人看來這個批評其實沒有太大效力。結果沒想到後來有個叫做洛倫佐·瓦拉的學者乾脆指出了文獻中的一些錯誤,比如某座教堂當時尚未建成,皇帝本人並沒有患過麻風病,以及語言風格不符合當時規範等等。換句話說,君士坦丁詔令是一篇徹頭徹尾的假文書,但是就其後果而言,這可能還是歷史上最昂貴的假古董……
這份考證實際上產生了巨大衝擊,瓦拉本人甚至差點因此而喪命。而最終教會則承認了君士坦丁贈禮的非真實性並退還了土地,從法理上成功解決了義大利相當大一片土地的歸屬問題,否則時至今日我們可能就得看義大利與梵蒂岡足球甲級聯賽了。
但事情到此遠沒有結束,再往後新人的加入,讓整個君士坦丁堡局勢變得更加坑爹,對此,君士坦丁堡土著只能表示:
我們明天接著聊。
這是一個嚴肅的神話學—哲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