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末端反導系統,簡配後竟暢銷海外自反艦飛彈被發明出來並逐漸取代魚雷成為運用最廣泛的反艦武器這個過程中,各類艦載末端防禦系統也得到了很多國家海軍的重視與發展。而這其中作為艦載末端防禦系統中最重要組成部分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以其快速的反應能力、密集的火力投射、高效的攔截效率等特點而聞名,並成為了各型現代化艦船中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擔負了撐起艦載末端反導系統中最後一道屏障的重任。
近防武器CIWS撐起了艦載末端反導系統的最後一道屏障
這其中,除了被很多人奉為近防武器標杆的美國MK-15「密集陣」以及經典的荷蘭「守門員」外,我國海軍艦艇廣泛裝備的H/PJ-12型730型近防炮以及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的性能世界領先並得名「萬發炮」的1130型也比之毫不遜色。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730型近防炮家族中還有一款被稱為730B型的「簡配版」,並因為這個「簡配」而意外的暢銷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海軍。
我國海軍大量裝備的730型近防炮已發展出了多個型號與分支
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什麼武器裝備,只要和「反導」兩字有所關聯,就肯定不會是什麼廉價的貨色,作為艦載末端反導系統核心的730型近防炮自然也不能例外。不過考慮到我國武器的傳統出口對象大多數是囊中羞澀的第三世界國家,因此,武器的性價比是必須被優先考慮的。在這種背景下,想要走出國門的730型自然免不了為了降低成本而在配置上挨上幾刀了。730B型與原版730型最主要的區別,是整個系統中成本最昂貴的傳感器系統被「閹割」,原版一套730型近防炮上1部目標跟蹤雷達+1部光電跟蹤儀的標準配置被簡配為730B型上兩套近防炮系統共用1部目標跟蹤雷達+1部光電跟蹤儀。順帶因為這些國家海軍艦艇面對的實際威脅並不大,因此這種簡配方式在可以滿足其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整套武器系統的成本。
730B型將炮與雷達光電分離,用1部火控制導2部近防炮的方式控制成本
此外還有一個不太被人所注意的變化是,730B型上的備彈裝置採用了2個500發容量的彈鼓,最大備彈量達到了1000發。而原版730型上只採用了單彈鼓的備彈模式,最大備彈量為640發,僅為730B型的一半。從這點上看,730B在火力持續性上相較於原版倒是有了比較大的加強。
730型(左)與730B型(右)對比,可以明顯看出雙彈鼓與單彈鼓的區別
這款艦載末端反導系統最完善的配置由2門730B型近防炮;1部SR-64型搜索雷達;1部LR-66型炮瞄雷達;1部OFC-3型光電跟蹤儀;1臺顯示機櫃和相關控制系統等幾個分系統組成。
作為一款外能源7管30mm近防炮,730B型的最大射速可達4200發/分鐘,根據目標種類與威脅程度,可以靈活的在1200發、2200發、4200發/分鐘這三檔射速中進行切換,其使用的彈藥為30X165規格鎢合金脫殼穿甲彈,並採用了先進的直接命中體制,可以對3500米距離內的亞/超音速反艦飛彈進行有效的攔截和毀傷,具備了在攔截一批目標的同時,對下一批目標進行跟蹤鎖定的能力,有效的提升了系統整體的抗飽和能力。
SR-64型搜索雷達則為中國海軍各型主力驅護艦上都廣泛裝備的364型搜索雷達的外貿型號,由中船揚州723所負責研發生產。SR-64型與364型主要的區別在於簡配了雷達工作頻段,364型採用了C+X雙波段發射機/雙頻分集技術,而SR-64因為成本原因只保留了C波段的雷達發射機與處理設備。該雷達具備15、30、60轉/分鐘三檔可調轉速切換能力,以應對執行預警、跟蹤、火控等不同任務的情況。SR-64型主要負責本艦的對低空/對海搜索任務,並為艦載末端反導系統提供早期的目標坐標指示,其對RCS為0.1㎡的典型反艦飛彈目標的有效發現距離可達18KM以上,是一款性能優異的快速反應搜索雷達。
052C上頂個球的364型,及其外貿版SR-64相關展板資料
而LR-66型炮瞄雷達的原型同樣來自中國海軍現役型號,即H/PJ-26型單管76mm艦炮與730型近防炮配套的349型炮瞄雷達。LR-66型由中電科20所負責研發生產,該雷達工作在X波段,對0.1㎡級別RCS的目標有效截獲距離為10KM左右。具有對大至水面艦艇,小至超低空反艦飛彈等小型目標的全自動探測、截獲與跟蹤能力,並可將目標的角度、距離、徑向速度等信息事實傳送給火控系統,以實現近防炮與艦炮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LR-66型炮瞄雷達相關資料顯示其具備同時制導近防炮與主炮的能力
正如其他多數近防炮系統一樣,730B型在裝備了炮瞄雷達的同時,也使用了一臺OFC-3型光電跟蹤儀作為整個火控系統的輔助與備份手段。OFC-3型光電跟蹤儀使用一臺紅外成像儀與一臺TV攝像機作為搜索與跟蹤手段,並配備有一臺雷射測距儀用於對目標的精確測距。因此,當系統的搜索雷達與炮瞄雷達受到敵方電子戰系統的嚴重幹擾時,OFC-3型光電跟蹤儀具備獨立完成對730B型近防炮的火控引導任務的能力,有力的提升了系統整體在多種複雜環境下的可靠性。
OFC-3型光電跟蹤儀具備紅外、TV、雷射測距等多種探測手段
在外銷方面,730B型的出口記錄遍布了亞洲與非洲多個第三世界國家海軍的多型主力作戰艦艇。該系統最早是作為巴基斯坦海軍從我國訂購的4條F-22P型飛彈護衛艦的主要近防武器而成功出口的,且傳聞在巴基斯坦進行了對極端分子的第一次實戰檢驗。之後又裝備了北非一雄的阿爾及利亞海軍所屬C-28A型飛彈護衛艦與「賴斯·哈桑·巴比爾」號(Raïs Hassan Barbière 807)飛彈艦,同時成功斬獲了印尼海軍的「帕提穆拉」級反潛艦近防系統升級的訂單,替換下了改級艦原裝的AK-230速射炮。
另外還需額外提到的是,由於LR-66型炮瞄雷達具備同時為近防炮與主炮提供火控目標指示的能力,因此在這套艦載末端反導系統中除了730B型近防炮外,除了「帕提穆拉」級反潛艦外的大多數用戶還同時選擇了已在我國海軍054A型、056型護衛艦上大量裝備的H/PJ-26型單管76mm艦炮作為她們的主炮裝備以進一步強化防空與末端反導能力。同時,相比原裝型號,出口型單管76mm艦炮也通過取消人工操作模式與炮塔半埋光學瞄準系統的方式有效的降低該艦炮的整體成本。
出口版76mm炮(右)取消了原版炮塔右側的光學瞄準系統與人工操作模式
可以看出,雖然這套艦載末端反導系統在一些分系統主要是傳感器上因為成本控制問題而進行了簡配處理,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對整套系統的綜合性能造成太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完美的達到了性能與成本上的平衡。也正是得益於這種性價比極高的特點,730B型艦載末端反導系統才能如此的備受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海軍的青睞,讓我們從西方的地中海到南亞的印度洋,再到東方的爪哇海,都能見到這款系統的在執行末端反導任務時「怒吼」的身影。
還請點點點點點擊一下文末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