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總隊如果和日軍一個甲種師團正面硬扛,到底誰會成為勝利者?

2022-01-31 老周的深度君事

摘要:在抗戰中,中國軍隊最精銳的自然是德式化程度最高的教導總隊,原來是準備作為德械師整編的樣板部隊。日軍德甲種師團,要先明白,甲種師團是只有中國派遣軍才有的編制,也就是在中國戰場上擔負機動作戰的主力野戰部隊,還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兩者相比,誰的戰鬥力更強?

【公告:本號在今日頭條新開關聯帳號「知兵堂老周」,敬請大家關注支持】

      在抗戰中,中國軍隊最精銳的自然是德式化程度最高的教導總隊,原來是準備作為德械師整編的樣板部隊。日軍德甲種師團,要先明白,甲種師團是只有中國派遣軍才有的編制,也就是在中國戰場上擔負機動作戰的主力野戰部隊,還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兩者相比,誰的戰鬥力更強?

      這個答案很明確,毫無疑問,是日本甲種師團厲害。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同意,不服氣,那麼就讓小編來詳細說明比較。

      說起來教導總隊解散時,日軍都還沒弄甲乙丙丁師團這麼個事呢,不過這問題的意思還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麼提問,顯然有點弄不清教導總隊和甲種師團這兩種部隊的性質。

      教導總隊是蔣介石掌握國民黨話語權,以及名義上掌握國家政權之後,準備搞軍隊正規化,國家化的措施之一。正好當時德國作為世界軍事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在主流世界中屬於不被待見的時候,國家軍事體系遭受戰勝國閹割,導致這麼個軍國主義國家,有很多優秀軍事人員沒飯吃。正好中國有整編訓練軍隊的需求,遂有很多德國軍官帶著官方,半官方,或者私人人身份到中國來謀生。雖然說是討生活,但這些德國軍官還是相當敬業,確實給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帶來了很大幫助。

      教導總隊就是這種大背景下,作為蔣系中央軍整編的開始,正常軍隊整編。就是抽調精幹人員,組成一個教導隊,實施新設計規劃的編組構成,訓練大綱,指揮體系,武器裝備。等到覺得大致成熟完成後,教導隊的軍官,就會分散去第二輪整編部隊擔任教官,士兵會作為基層士官,把自己學習訓練的新建軍原則,進行擴散指導。正常按照我們國家的體量,這種整編還會進行第三輪,第四輪,甚至第五輪,才會完成全軍整編。

     很多人大概也會從各種文藝作品中,看到包括我軍從紅軍時期開始,以及各軍閥部隊,在當時很多軍隊編制中,都會時不時提到教導隊,軍官團這些名稱,實際也都是小單位自己成立的教導隊,其作用同樣就是自己抽調精幹人員,培訓軍事組織訓練技能,提高所部軍事幹部業務水平。在戰爭年代,這些大大小小的教導隊,軍官團,就是一支部隊的精華,負擔所在部隊補充擴展,只要這部分人員還有留存,這支部隊隨時都能重建。

      當時蔣系中央軍教導總隊,就是國家層面上的這樣一支部隊。所以你看,這樣的部隊當然訓練嚴格,作戰技能很強,但是部隊本身訓練作戰技能的目的是準備傳授這些技能,而不是自己使用這些技能。教導總隊本身是一種部隊建設的最初實驗模板,而不是專門訓練出來作戰的,跟日本甲種師團,以及之前常設、特設師團建軍目的就不是一回事,日軍的這些編制,就是為了作戰。

      民國那時候的破事大家也知道,社會組織稀爛,自己輕重工業都稀缺不說,還都沒什麼規劃,全都是所謂的民族資本家各自為政,野蠻生長。中央軍編練模範師,部隊架子搭建起來了,正經編練成的編制也就一個團的規模。拖拖拉拉到1937年淞滬會戰,送上戰場時,一線作戰部隊也就三個團,連後來乙種師的編制都達不到。就這還是桂永清上任後,把模範師給改成野戰師的結果,桂永清呢,曾留學德國專門學軍事,觀其後來的人生軌跡,這人當官也可以,當軍事技術官僚也可以,當部隊主官呢,就是在哪支部隊瞎哪支部隊的人,這是一個缺乏戰意的人,尤其不適合那個年代。

      模範師的兵員,相應比別的部隊優秀,裝備水平,算簡裝版德軍輕步兵裝備,訓練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步兵戰術教程出身。但是通訊和後勤,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的毛皮都不如,跟國內軍閥部隊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要是打打國內軍閥混戰,算是一支強軍。但要是和日本軍隊打,只能說這支部隊按它的規模,打的還算可以,但也沒什麼特別突出的表現和成果。打到南京保衛戰後解散為止,連戰勝同等規模日軍部隊的戰績都沒有,更別說和師團級日軍相比。別的不說,光人數上就比日軍甲種師團少多了。教導總隊到1937年8月淞滬會戰前夕才1.3萬人,而日軍一個甲種師團有2.2萬人。隨著兵力的差距,武器、火力投射上的差距也同步擴大。在抗戰期間,一般中國軍隊以10對1,戰力強悍一些的精銳,以5對1就很不錯了。教導總隊就算再牛一些,以3對1,也就能和4000日軍對陣不落下風,要想和一個師團2.2萬日軍PK,兵力對比就是1:2,基本上是要被吊打的。

      去掉本單位之後火力支援因素,教導總隊的戰力,能與日本聯隊級單位作戰,都略顯欠缺,並沒有網絡間傳聞的什麼日軍聞之色變的「委員長鐵衛隊」的風採。

      究其原因,還是那個年代軍隊組織構成上,封建色彩依舊強烈,黃埔出身的年青軍官,或者還有理想有情懷,但是基層士兵的封建從屬關係都與古代沒多大區別;連抓丁補充入伍的,都非常常見。這樣的士兵身上,非要體現家國情懷,那都是現代作品裡編劇腦洞的結果。打仗打急眼了,血性會上來一陣,但是你一包駱駝煙就抽掉我幾個月軍餉的人,來跟我談愛國與犧牲,我也就是點頭笑笑,指望我在戰爭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那真是你多想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抗戰國軍的教導總隊和日軍甲級師團哪個戰鬥力更強?
    說起來教導總隊解散時,日軍都還沒弄甲乙丙丁師團這麼個事呢,不過這問題的意思還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麼提問,顯然有點弄不清教導總隊和甲級師團這兩種部隊的性質。教導總隊是蔣介石掌握國民黨話語權,以及名義上掌握國家大義之後,準備搞軍隊正規化,國家化的措施之一。
  • 橡樹 | 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殉國記:黃埔建軍
    這支部隊投入南京會戰,以2個營兵力,每人負責50米防線,對抗了1個日軍甲種師團。相傳,這支由武林高手配備德式先進輕武器組建的部隊戰力爆棚,他們以極小傷亡代價,重創日軍師團,取得防禦戰的局部勝利……云云。網絡傳說之二: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
  • 南京保衛戰之紫金山上的教導總隊 日軍放火燒山
    也就是說,紫金山如果丟了,南京就肯定保不住。為此,守衛紫金山的為所有作戰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中央教導總隊。日軍最後在馬群升起一個巨大氣球,高約500米,上面吊掛著一個炮兵觀測哨,指揮炮兵集中向老虎洞猛轟,羅營長先後派出敢死小分隊出擊敵炮兵觀測氣球,均未成功。時任教導總隊參謀處第一課參謀劉庸誠回憶:「12月9日拂曉,敵人空軍和炮兵投擲和發射了許多炸彈、燒夷彈、煙霧彈,一時紫金山東麓彈聲震耳,煙火沖天。
  •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南京保衛戰中鐵血拼死紫金山
    參加第一、二次東徵和北伐戰爭。歷任獨立第58團團長、第1集團軍總部特務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部警衛第1團團長,後留學德國。1931年回國後組織「復興社」,成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1933年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被授予拱衛首都的軍事大權。1936年10月授中將軍銜。抗戰後曾任第27軍軍長、海軍副總司令及總司令等職。1954年8月病逝於臺北。
  •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鐵血拼死紫金山
    參加第一、二次東徵和北伐戰爭。歷任獨立第58團團長、第1集團軍總部特務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司令部警衛第1團團長,後留學德國。1931年回國後組織「復興社」,成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1933年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被授予拱衛首都的軍事大權。1936年10月授中將軍銜。抗戰後曾任第27軍軍長、海軍副總司令及總司令等職。1954年8月病逝於臺北。
  • 日軍眼中的中央軍戰鬥力如何
    在抗戰八年中,中央直系部隊最為日軍重視。27軍:從「蔣介石的鐵衛隊」到敵後抗戰旗幟有著「蔣介石鐵衛隊」稱號的教導總隊可以說是抗戰前最為典型的中央軍直系部隊。教導總隊全稱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在全國軍隊中屬於示範性質的部隊。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教導總隊分出部分去湖南訓練三個新兵團,部分參加了淞滬抗戰,損失不小。
  • 日軍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少人?數量遠超出你的想像
    鬼子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少人?
  • 德國步兵師與日本甲種師團誰更強
    ,誰勝誰負(不要跟我提義大利麵)? 以雙方最常見的部隊,即德軍一個步兵師,日軍一個甲種師團為例。  以最強盛時期計算,即德軍一個步兵師17000人,日軍一個甲種師團30000人,日軍在人數上處於優勢。但稍微對比一下就知道,即使是日軍甲種師團也難以與德軍步兵師正面抗衡,舉了例子就知道,1942年1月初初到4月中旬,蘇軍加裡寧方面軍和西部方面軍在西北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配合下發動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戰役初期一線作戰部隊就達到
  • 最精銳的教導總隊全軍覆沒的真相,他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也正是在紫金山一帶,全軍裝備了德式武器的教導總隊給予了日軍極大的殺傷,打出了中國人為了護衛家園的骨氣與血性,被稱為最有戰鬥力、最為精銳的教導總隊卻全軍覆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位旅長的日記中記載了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的浴血奮戰,也道出了其全軍覆沒的原因。
  • 真實德械師:火力不及日軍一個聯隊,但意志極其堅定
    但這30個「德械師」真正能達到計劃最初標準的僅僅只有教導總隊,而其餘的師,除了僅少數的師能有1個山炮兵營、戰車防禦炮連外,絕大多數的師都沒有裝備。日軍一個聯隊火力碾壓「德械師」日軍常設師團、特設師團都管轄4個步兵聯隊,以常設師團管轄的步兵聯隊為例。每個步兵聯隊擁有步槍2142支、輕機槍72挺、重機槍24挺、50毫米擲彈筒144具、70毫米步兵炮6門、37毫米速射炮4門、75毫米山炮4門。輕武器數量上對比,「德械師」遠比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多的多。
  • 被稱為鐵之衛隊的教導總隊,清一色德械裝備,為何突然消失了?
    不過也有一支軍隊,同樣是實力強悍,全部戰士清一色的德械裝備,還有「鐵之衛隊」之稱,這就是教導總隊,這是一支隸屬於中央軍校的教導部隊。這支神秘的教導總隊,第一戰便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時,教導總隊正在舉行運動會,桂永清立即終止運動會,率軍開赴西安,在渭南開始第一次作戰,何應欽接報後急電桂總隊長事變可盼和平解決。淞滬會戰時期,教導總隊曾在副隊長帶領下參戰,不過損失慘重。當時正在英國參加英王加冕的桂永清聞訊急忙回國,將主力調入淞滬戰場。在蘇州河畔八字橋陣地艱難的抵抗著日軍的進攻,後奉命撤退,本來是要撤往湖南的,可當時唐生智愣是把總隊留在了南京。
  • 硬扛日軍精銳牛島師團,英雄師長死戰到底
    而絲毫不滿足已經佔領了中國富裕地區的日軍,開始兵分四路向南京進攻。日軍為何要急切地佔領南京。是因為南京是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拿下當時中國的首都,無疑會讓中國人民因首都淪陷產生悲觀失望情緒,加速滅亡中國的進程。
  • 我的父母在新四軍教導總隊做隊友
    教導總隊擴編後,我母親從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民運工作隊選調到教導總隊學習,任班長(應該是女生隊的),女生隊隊長於晶是從延安抗大調到新四軍教導總隊工作的。這樣,我的父母親在新四軍中成為「隊友」了!政治水平和文化程度要求較高的軍事隊,還開設「哲學」課和「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國際問題」「民運工作」「敵軍工作」等專題講座。軍事教育的一部分時間用於操練和演習。每周一至周五上課,周六上午會操或演習。教導總隊學員的「標準」個人裝具——步槍一支,配子彈50發,手榴彈一枚,米袋一隻,雨傘一具,水杯一個,棉被和軍裝(打成背包),帆布袋一個(內放置課本、筆記)。
  • 1個師團被殲,日軍士兵說活著的人也快變成鬼
    日本將武漢列為下一個必須要進攻的目標,日本人認為如果攻下武漢,中國就會投降,自己也有希望在38年結束戰爭。中國方面也意識到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武漢。當局早在數月前就發動了戰爭動員令,各界人士在國難當頭之際紛紛捐款,踴躍捐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國之心,其中甚至還包括兒童、乞丐和妓女。全國上下一心,抗戰熱情空前高漲。校長親自擔任武漢會戰總指揮。
  • 【薩沙講史堂第五百十七期】2個精日傻鳥拍照的地方是聖地:小小邵家山阻擋日軍3天之久(歷史系列第215講)
    南京是一個易攻難守的軍事死地。如果南京政權能夠掌握長江的控制權,敵人又是從北方來的,還能夠勉強守一守。如果敵人來自長江以南無論哪個方向,南京是幾乎守不住的。遠的不說,太平軍和清軍爭奪南京就是好例子。從12月7日開始,教導總隊在陣地外圍開始和日軍第16師團接觸,隨後兩軍激戰。邵家山是9日開始,和日軍正式交火。苦戰到12月12日,第9師團一部也來增援。
  • 怎樣全殲日軍一整個師團?
    一切就像是按照蔣百裡寫好的劇本演出一樣,武漢會戰期間,薛嶽指揮中國軍隊在江西德安境內的「山嶽地帶」殲滅日軍106師團萬餘人,史稱萬家嶺大捷,成為抗戰史上唯一一次幾乎全殲日軍一個完整建制師團的戰役。     一、雙方秣馬厲兵1938年初夏,徐州會戰剛剛落幕。
  • 抗戰期間中日軍隊實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不要說迫擊炮、山炮,就連子彈都十分匱乏,武器彈藥主要靠繳獲日軍、偽軍和自己的兵工廠製造。而正面戰場上的國軍由於派系林立,自然各個部隊的武器數量、質量也參差不齊。但一般說法是,中央軍裝備好、數量多。前期清一色德械武器,是當時中國軍隊中最好的,也強於日軍。那麼,中央軍武器裝備真的勝過日軍嗎?中國軍隊的軍事實力與日軍到底相差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