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眼中的中央軍戰鬥力如何

2021-02-23 澎湃新聞

王睿丨文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常常看到經歷過抗戰的中國老兵們評價當時日軍如何如何?那麼抗戰八年間,在當時日軍眼裡,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又如何呢?

日軍在抗戰爆發前對中國軍隊進行過詳細調查,認為「中國軍隊一直是軍閥的私人軍隊,其編制,裝備,素質,訓練都不好,作為國防軍是低劣軟弱的」。同時,又將當時國民政府控制的中國軍隊分為三類,一是蔣介石的嫡系軍(又稱中央直系);二是改編地方軍而成的中央旁系軍,三是未劃入蔣介石統制下的地方軍。

在抗戰八年中,中央直系部隊最為日軍重視。

27軍:從「蔣介石的鐵衛隊」到敵後抗戰旗幟

有著「蔣介石鐵衛隊」稱號的教導總隊可以說是抗戰前最為典型的中央軍直系部隊。教導總隊全稱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在全國軍隊中屬於示範性質的部隊。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教導總隊分出部分去湖南訓練三個新兵團,部分參加了淞滬抗戰,損失不小。

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作為主力負責南京最重要的紫金山-孝陵衛等重要高地,與日軍第9、第16師團展開血戰。在南京陷落的最後關頭,以軍官學校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仍然組織了許多悲壯的敢死隊繼續頑強抵抗,其對手第9師團也不由得為之敬佩:「據守紫金山的敵軍(中國守軍)雖然是敵人,但的確很勇猛,他們也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明知結果肯定是死,但還是頑強抵抗,一直奮勇地阻擋我軍的進攻。」

南京保衛戰後,教導總隊收容官兵加上在湖南訓練的3個新兵團改編為第46師,而後又以第46師為核心編成27軍,原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任軍長。27軍剛成立,就被投入到蘭封附近阻擊日軍第14師團的戰鬥中。14師團在與27軍的交手中,發現這是支了不起的精銳部隊。特別是46師「裝備優秀,士兵作戰勇敢,素質優秀。單兵素質優秀,戰鬥攜行步槍,手榴彈,配有大量水冷式捷克機關槍,彈藥準備充分。不僅有直屬炮兵,還有坦克,飛機參戰」。

而夜襲時使用日語欺騙衛兵的特點更是14師團侵華以來首次遇到。日軍記錄中提到「狡詐的敵人一邊使用日語欺騙我軍,一邊匍匐前進到我軍陣地前十五米處,使用手榴彈進攻」。該部日軍後來不得不要求「夜間放哨時必須使用有頭有尾的問話,使敵軍無法趁虛而入」。

準備對日軍發起進攻的27軍官兵

27軍蘭封會戰後調往西安附近整訓。1939年隨著敵後遊擊越發重要,這支當年的「蔣介石鐵衛隊」於該年夏季又投入到晉南的敵後作戰中。

從1939年一直到1943年日軍太行作戰摧毀了最後一塊晉南國軍的敵後根據地,27軍在軍長劉進率領下突圍南渡黃河。4年間,27軍在晉南陵川附近與日軍進行過無數次的掃蕩與反掃蕩戰鬥,過程極其慘烈。日軍對其相當重視,多次針對27軍發動掃蕩戰,試圖殲滅27軍。

但作為中央軍在華北敵後旗幟性的部隊,該部堅決的抗戰決心和意志令日軍側目。4年來和27軍進行了反覆交戰的37師團223聯隊認為「雖然(27軍)在晉南,潞晉反擊,陵川等數次戰鬥中遭受我軍強大打擊,但是幹部依然保有相當的戰鬥意志,戰力判定甲下」。

華北方面軍為了徹底根除中央軍在晉南的根據地,解決27軍這個中央軍在敵後的旗幟,於1943年發動了規模巨大的春、夏太行作戰。與27軍作戰的224聯隊認為「昭和18年(1943)春季的大掃蕩之前,(第27軍)幹部充實,訓練精熟,是一支不可小視的部隊。但春季大掃蕩之後,其部受到我軍毀滅性打擊。兵力補充,兵員訓練都明顯下降」。但即使在山窮水盡被圍困的情況下,「(27軍)部隊其部上級主官是中央軍校畢業,極其死硬,一直堅持不放棄其抗日思想。其戰鬥意識不可輕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其營長以上的軍官對士兵的教育都是:餓死不投降」。

第5軍:令日軍膽寒的精銳軍

中央軍中第5軍可謂後來居上的特殊部隊,該軍是抗戰時期中國唯一一支勉強算得上機械化的部隊。該軍1939年初成立,年底投入桂南反攻戰鬥中,與日軍有著鋼軍之稱的第5師團第21旅團血戰崑崙關,重創第21旅團,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並收復崑崙關。

第五軍裝備的蘇聯制T26坦克

在反攻崑崙關中被第5軍重創的21聯隊在後來的聯隊史中無不感嘆地描述到第5軍為「事變以來前所未見的中國精銳軍隊」,其中提到的第5軍戰鬥細節更是讓人不禁感嘆抗戰英雄犧牲之壯烈:「敵軍各級指揮官在攻擊時親臨一線指揮,在後退時又都在隊伍最後撤退。當我軍發起衝鋒時,陷入絕境的敵軍紛紛用手榴彈自殺殉國,如此強力之精神實屬罕見。而敵軍的各級火炮並不佔優,但是非常堅決地進行反覆的肉搏戰。」

1942年第5軍又臨危受命遠徵異鄉,雖然因盟友出賣、高層指揮錯誤而敗走野人山,損失過半,但在緬甸與之對抗的日軍對其也充滿敬佩。「戰鬥意志始終旺盛,尤其是擔任收容任務的部隊直至最後仍然固守陣地拼死抵抗。」

日軍一名軍官的陣中日記這樣寫道:「自南進以來,敵軍望風披靡,我軍所向無敵。不料同古之戰卻遭遇勁敵,勁敵為誰?即頭頂青天白日徽的支那軍也!」日軍第15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更是驚呼「同古之戰,敵軍抵抗極其頑強,又善夜戰和阻擊,使我軍遭到重大損失」。

收復崑崙關的第5軍士兵

第13軍:飽受爭議的湯恩伯部隊

國軍中央軍直系部隊中,湯恩伯的13軍系統是最具爭議的一支部隊。該部既有血戰南口、臺兒莊大捷的功績,又有豫中會戰的大潰敗,更有河南四大害之稱,可謂毀譽參半。而日軍卻始終視湯恩伯部隊為眼中釘,多次會戰中打算殲滅其主力。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崗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談到湯恩伯:「(崗村)任第11軍司令官時,與湯恩伯兩次交鋒,再綜合其它情報來看,他是蔣介石麾下最驍勇善戰的將領。襄東會戰時,我第11軍曾猛攻敵人(中國軍隊)正面的一角,湯恩伯則親率主力向這一角反擊,並趁隙使我主力陷入重圍,受到殲滅性打擊。這次我軍特別掌握著坦克師團,最初將其隱蔽起來,待湯恩伯照例調其主力向其被突破的一點發動反擊時,我軍以坦克師團從另一面插入敵陣,敵軍大亂,我作戰成功。」

而從日軍37師團的戰報中也可以看到,湯恩伯軍團並非傳言那樣一潰千裡。湯下轄的31集團軍在登封密縣等地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攻防戰,在許昌城下,師長呂公良更是英勇犧牲。但其會戰中的弱點也被日軍一針見血地指出:「只要突破一線陣地,整體戰線就會土崩瓦解,部隊趁機逃脫。到了作戰中期以後,敵軍指揮中樞發生了混亂,戰意徹底喪失。」

同時湯兵團的特點也很鮮明:「各級指揮官團結一致,是支那軍隊中相當罕見的,在其他部隊中幾乎看不見。高級統帥戰鬥指揮能力不充分,有支那人典型的個人主義,沽名釣譽行為。但是湯恩伯可稱一員驍將。高級指揮官(團級以上)直接指揮戰鬥時,敵軍的抵抗會變得異常頑強。」

一名13軍士兵在訓練

第18軍:「蔣介石的虎之子部隊」

抗戰爆發時,陳誠系統控制的18軍下轄有11、14、67、98四個師之巨,抗戰過程中,土木系又由此四個師為基礎不斷擴大,但始終是日軍眼裡首屈一指的精銳部隊。

陳誠的土木系18軍以及第51師、58師與日軍第11師團血戰於羅店附近,給予第11師團巨大殺傷,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而中國軍隊英勇作戰的事跡卻被寫入第11師團的戰鬥報告中。

第11師團戰報中提到第18軍的官兵「即使只有二三人陷入我軍包圍,依然拼死抵抗。在俘虜中有為了拒絕詢問而自殺的狀況出現」。

「……特別是第14師,由陳誠指揮,勇敢、攻擊性旺盛、無分晝夜發起進攻,突進至我軍陣地二三十米之前,偶爾接近到六七米之前處,然後上刺刀進入陣地,進行白刃格鬥。在被我軍用上述方法打退第一次攻擊之後,跨著袍澤的屍體,又重新進行了多次突擊,顯得異常勇敢。」也正是第18軍官兵的奮不顧身和英勇無畏,使得侵略者在羅店感受到了「屍山血河般的地獄」。

但由於當時中國國力貧弱,官兵未見識過現代化戰爭,使得第18軍上下都特別懼怕日軍飛機空中轟炸。每當遭遇了連續猛烈的飛機轟炸,「第18軍一線部隊幾乎喪失了鬥志」。

淞滬會戰後,以18軍為首的土木系中央直系軍隊參加了武漢、棗宜以及後期的鄂西、常德會戰,戰績彪炳。日軍戰史甚至將其稱之為「蔣介石的虎之子部隊」,認為其有多次和日軍精銳師團對壘的經驗,戰意極其旺盛,擁有不殲滅對手就絕不放棄進攻的決心。

18軍的迫擊炮班在羅店前線

縱觀抗戰八年日軍的戰史、戰報,對於中央直系軍隊,日軍是相當的重視,特別是武漢會戰之後的相持階段,更是將殲滅中央軍提高到作戰目標上,甚至認為「有此軍隊存在,迅速和平解決中國問題,無疑緣木求魚」。崗村在任第11軍司令官時甚至在其《第11軍作戰經過所見》的報告中描述道:

「在歷次會戰中,它(中央軍)不僅是主要的戰鬥原動力,同時還嚴厲監督著逐漸喪失戰鬥力意志而徘徊猶豫的地方雜牌軍,使之不致離去而步調一致,因此不可忽視其威力。」

相關焦點

  • 蔣介石中央軍在抗戰中犧牲究竟有多大 ?
    這些裝備德式武器的部隊又稱德械師,其軍事素質和戰鬥力堪稱國軍精銳。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軍參與了多個大型會戰,僅淞滬會戰中,中央軍主力與日軍在上海血戰三個多月,死傷30餘萬人。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本文摘自2015年8月27日天涯網,原題為《蔣介石的中央軍在八年抗日中的表現》。
  • 血戰淞滬——中央軍
    「十日圍攻」用的是中央軍裡的「御林軍」——88、87、36師。尤其88、87兩個師,常年在京滬地區布防。看守著老蔣的後院。老蔣用他們「圍攻」日本陸戰隊,當然一來是因為近,方便調動。二來也是相信兩支部隊有能力給他「長臉」……結果,打了不到10天,這兩個師就基本殘了。怎麼殘的,前文書咱們說得詳細,這裡就不囉嗦了。但這些精銳部隊之所以會迅速打殘,還有個重要原因:後備無力。
  • 中央軍在抗戰中犧牲究竟有多大?蔣介石10年心血,幾乎在這一戰損失殆盡
    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目開始整軍計劃,優先進行整編和裝備德式武器的便是蔣介石嫡系部隊,即中央軍。這些裝備德式武器的部隊又稱德械師,其軍事素質和戰鬥力堪稱國軍精銳。
  • 國軍美械師和美軍, 為何戰鬥力天差地別, 看這兩張老照片就懂了
    但是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何這些美械師卻在短短的三年解放戰爭中就灰飛煙滅,而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美軍卻相當有戰鬥力,不妨看看真實的歷史吧。在著名的松山戰役中,一輛被摧毀的國軍t-26蘇式坦克被日軍改造成暗堡,導致了大量國軍官兵的傷亡。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其實國民黨軍的武器相當繁雜,所謂的美械部隊也只是大部分甚至小部分裝備了美械,本身離美軍的戰鬥力相差甚遠。並且在解放戰爭中,為了快速擴編部隊,國民黨軍把本應裝備一個美械師的裝備拆成了兩個甚至三個師去裝備。這些部隊空掛著美械師的名頭,武器裝備卻相當匱乏。
  • 1944年這場註定失敗的桂林保衛戰為何成為了日軍心中的夢魘?
    戰爭前夕,保衛桂林力量幾經調整,削弱到無望守衛的程度桂林保衛戰原定計劃是死守桂林三個月,但事實是守軍拼盡全力才守得桂林半月時間,那麼是否對中方軍隊戰鬥力有誇大嫌疑呢?如果具體了解到桂林守備力量的變化,相信我們便不會再對守軍戰鬥力存在任何疑問了。原定桂林的守備軍隊是第十六集團軍主力第三十一軍軍部及其一三一師和一八八師、第四十六軍軍部及其一七五師和一七零師,這樣的軍隊部署再加上中央軍九十三軍在全縣布防,即使中日軍隊戰鬥力差別極大,想必也不會落得只守衛桂林半月的戰績。但蔣介石不忍心消耗自己的嫡系部隊實力,中央軍入桂參戰是想都不用想了。
  • 抗戰國軍的教導總隊和日軍甲級師團哪個戰鬥力更強?
    說起來教導總隊解散時,日軍都還沒弄甲乙丙丁師團這麼個事呢,不過這問題的意思還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麼提問,顯然有點弄不清教導總隊和甲級師團這兩種部隊的性質。教導總隊是蔣介石掌握國民黨話語權,以及名義上掌握國家大義之後,準備搞軍隊正規化,國家化的措施之一。
  • 教導總隊如果和日軍一個甲種師團正面硬扛,到底誰會成為勝利者?
    日軍德甲種師團,要先明白,甲種師團是只有中國派遣軍才有的編制,也就是在中國戰場上擔負機動作戰的主力野戰部隊,還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兩者相比,誰的戰鬥力更強?【公告:本號在今日頭條新開關聯帳號「知兵堂老周」,敬請大家關注支持】      在抗戰中,中國軍隊最精銳的自然是德式化程度最高的教導總隊,原來是準備作為德械師整編的樣板部隊。日軍德甲種師團,要先明白,甲種師團是只有中國派遣軍才有的編制,也就是在中國戰場上擔負機動作戰的主力野戰部隊,還不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 抗戰中日軍手下的偽軍戰鬥力如何?74軍一半曾是偽軍?|軍武問答
    地方部隊配備日軍同樣的武器,配備日本指揮官,訓練嚴,出勤多,戰鬥力比不比正規軍差。千萬不要被影視劇給騙了。而四大偽軍組織,我們一個一個講。▲偽滿洲國士兵偽滿洲國的偽軍兵力高達20萬人,一邊幫助日軍防禦蘇聯,甚至參與了諾門坎戰役,一面協助日軍多次掃蕩八路軍等抗日武裝。
  • 血戰臺兒莊,關麟徵的52軍打得如何?日軍:關麟徵部戰鬥力很強
    湯軍團裝備好,戰鬥力強,堪稱精銳。其中,第13軍軍長由湯恩伯兼任,第52軍軍長為關麟徵,52軍下轄第2、第25兩個師,師長分別是鄭洞國、張耀明。第85軍軍長王仲廉,下轄第4、89兩個師,師長分別為陳大慶、張雪中。3月14日,李宗仁電令湯恩伯部趕往滕縣支援川軍,作為總預備隊。湯恩伯認為,部隊開去滕縣救援川軍,這是分割零碎使用,只能是做分散和無謂消耗。於是湯恩伯將主力開往臨城集中。
  • 中國70個師扛不住日本7個師團,一文告訴你侵華日軍真實戰鬥力
    李宗仁: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臺兒莊會戰指揮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回憶:日本軍隊的長處,那也確是說不盡的。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級將領之中雖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
  • 抗戰時期雜牌軍的實力如何(二)
    雖然日軍在多份材料中對第51軍戰力評價均為「丙」,但該軍多年與日軍血戰,期間陣亡7名少將、8名上校、15名中校。該軍可以說是抗戰期間高級軍官犧牲最多,也最為慘烈的部隊。   接下來說說第五戰區。按照1940年7月份日軍的材料統計,該戰區41個師,屬於中央直系的僅5個師,中央旁系的7個師。
  • 抗日戰爭時期偽軍的戰鬥力表現如何?
    抗戰時期的偽軍分為很多系統,戰鬥力也有很大區別。第一,偽滿洲國軍。偽滿洲國軍戰鬥力最強。
  • 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戰爭中期後,除獨立混成旅團外,日軍大部分師團建製取消了旅團級,其所轄部隊從四個步兵聯隊改為了三個步兵聯隊,而聯隊所轄的步兵大隊數則不變。如果我們再看日軍戰時文件的話還會發現,日軍當時的作戰很多時候是計算己方能投入多少步兵大隊,如緬甸作戰時,日軍先期投入的就是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的11個步兵大隊。
  • 盛逢堯師長公審槍斃日軍戰俘 與寶鼎勳章失之交臂
    憑藉如此險要的地形,第10集團軍第94軍121師死守漁洋關北方防線,設置眾多火力點,封鎖日軍前進道路,堅決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日軍13師團主力連續猛攻數次,無奈這種地形根本就無法前進。師團長赤鹿理無可奈何,向11軍司令官橫山勇緊急報告。橫山勇接到匯報以後吃了一驚,知道是情報出錯,犯了大錯。如果不能突破漁洋關,如何能夠從側翼合圍石牌國軍?
  • 神劇為何從來不見日軍空降兵?這是日軍戰鬥力最差的部隊
    ,難道是日軍沒有編制空降兵嗎?一直到1941年年底,日本空降部隊才實現戰鬥力生成,結束這磨人訓練的德國軍事顧問評價日軍空降兵,真是「技戰術最糟糕的空降部隊」。▲正在整理空降裝備和傘具的高千穂空挺隊隊員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在萊特島戰役中被美軍殲滅四是戰績寥寥訓練事故頻發、戰鬥力低下的日軍空降部隊
  • 臺兒莊戰役擊毀日軍坦克30多輛 多虧了國軍手中的這款德國武器
    也就是說德軍一個步兵師的反坦克炮比國軍中央軍精銳師要多6倍。這批德制Pak35/36反坦克炮先後參與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還有北方的忻口戰役等,戰績還算不錯,但在日軍絕對佔優勢的火炮面前,往往剛一開炮,就很容易被摧毀。忻口戰役中,國軍2門反坦克炮連續擊毀3輛日軍坦克,但僅僅5分鐘後就被日軍重炮炮彈覆蓋,全軍覆沒。
  • 侵華日軍噩夢:我軍使用的捷克式機槍有多厲害?
    為了儘快形成戰鬥力,抗戰前包括李宗仁新桂系、陳濟棠粵系、閻錫山晉系和劉湘川系在內的各地軍閥都紛紛向外購買包括捷克式輕機槍在內的各種輕機槍裝備部隊。蔣系部隊擁有江浙財團的支持,因此購買數量最多,得以為步兵形成強大的自動火力,在中原大戰中佔盡上風。
  • 如何提高你的單兵戰鬥力
    稍微了解一點情況就會知道,淞滬會戰中因國民黨軍的頑強抵抗而讓日軍損失慘重,但在蔣委員長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迷之操作下,最後導致國軍大潰敗。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抗日戰爭的早期,正值日軍單兵戰鬥力的巔峰時期,一個日本兵能抵5個國軍。當然這受裝備水平、訓練水平、作戰經驗和意識的影響巨大,但個人身體素質也屬於決定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