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戰役擊毀日軍坦克30多輛 多虧了國軍手中的這款德國武器

2022-01-01 八字沒一撇呢

臺兒莊戰役中,國軍炮兵、空軍都全力參戰,一度拉平了雙方的火力差距,但有一項國軍卻是沒法拉平的,就是雙方的裝甲武器的對抗。

抗戰之前國軍僅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車,數量不過幾十輛而已,約相當於日均一個師團的坦克裝甲車數量。而這些可憐的坦克裝甲也幾乎都損失在上海和南京了!

當時日軍瀨谷支隊配備的坦克裝甲車總數有80多輛,比整個中國的坦克數量還要多!

在神州大地上肆虐的日軍坦克

客觀來說,日本的坦克性能平平,以他們在侵華初期最優秀的89式中型坦克為例,它的正面裝甲厚度僅為17毫米,坦克主炮僅為1門37mm坦克炮,坦克全重13噸。

這個標準在西方完全算不上中型坦克,僅為輕型坦克。

最好的坦克如此,其他也就不用說了。

日軍89式坦克

日軍其他一些輕型坦克和所謂的裝甲車,裝甲厚度一般僅有10毫米以下,如果遭遇蘇德的主戰坦克,完全可以一炮擊毀並排的兩輛。

如果國軍有完善的反坦克武器,比如自己的坦克,反坦克火炮,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之內,日軍坦克還是不難對付的。

可惜國軍基本沒有什麼反坦克武器,絕大部分官兵也從沒受過反坦克訓練。當年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的一個基層軍官說,我在臺兒莊戰役中第一次看到坦克。當看到坦克炮塔四面轉動射擊,我大吃一驚,原來坦克的炮塔也能轉!

後來雲南滇軍官兵奮勇爬上日軍坦克,用刺刀翹坦克的頂蓋,用槍託砸坦克的裝甲板。日軍坦克手急的轉動炮塔用機槍猛烈掃射。因為不知道坦克炮塔會轉,爬上坦克的一些滇軍士兵居然被旋轉的炮塔甩下坦克,受了傷!

由此可見一斑。

再弱的坦克用來對付沒有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日本畫作《袖珍戰車的拼死之鬥》,畫家顯然是想表現日軍戰車的「神勇無畏」,然而無意間,卻留下了那個時代國軍將士用血肉築成長城,寧死不屈的戰魂。

日本坦克給僅有集束手榴彈的臺兒莊守軍造成極大的威脅,在臺兒莊戰役初期,國軍往往至少傷亡一個班才能擊毀日軍一輛坦克。

如果日軍坦克有足夠的步兵掩護,國軍傷亡一個排也無法接近。

最後,國軍乾脆時候敢死隊,抱著手榴彈往坦克上衝,這種打法雖然悲壯,但至少傷亡還少一點。

白崇禧在臺兒莊內親自了解情況以後,將當時國軍最精銳的德國Pak35/36 3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送到前線。

這些反坦克炮全部是國民政府在抗戰前動用儲備的外匯從德國人手中購買來的,是當時是世界上最好的反坦克炮,也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得意之作。

機動性上,Pak35/36全重僅僅450公斤,比日軍聯隊裝備的41式山炮還輕了100公斤。這個重量不但易於運輸,騾馬車輛都可以輕鬆拖拽,甚至在作戰時候可以由4名炮手推著在戰場上移動,不但也可以爬坡,也可以越過戰壕,是一種相當輕便實用的武器。

威力上,這種火炮穿透能力很強,使用穿甲彈可以在500米內擊穿36毫米鋼板。當時日軍裝甲最厚的89式中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抵擋不住他的一炮,就算二戰時期日軍最厲害的97式中型坦克正面裝甲也抵擋不住(它的裝甲厚度不過25毫米),日軍其他的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就更別說了!

國軍裝備的Pak35/36反坦克炮

精度上,傳承德國火炮的特點,Pak35/36的精度極為驚人,一個熟練的7人炮兵班在500米幾乎可以做到每發必中。在波蘭戰役中,德軍使用裝甲部隊和這種反坦克炮,輕鬆消滅了100萬波蘭軍隊的800輛坦克,實戰中Pak35/36反坦克炮的精度極高,幾乎像點名一樣。

外型上,反坦克炮不是自動火炮,他的防禦能力較弱,所以在開炮之前需要妥善隱藏自己。

Pak35/36的外形非常低矮,高度僅僅為1.1米,可以輕鬆使用土堆,灌木甚至茅草隱藏自己。

在之後的波蘭戰役,法蘭西戰役,甚至蘇德戰役中,該炮沒有開火之前,基本不可能被敵人發現。

1935年國民政府從德國手中購買了60門Pak35/36,後來又陸續買了一些,到抗戰前Pak35/36總數達到124門,炮彈總數12萬發。

這個數量如果裝備2,3萬人的一個軍可能還算不錯,但作為200萬國軍作為支柱的反坦克武器,自然是不值得一提了。

國軍裝備的Pak35/36反坦克炮

當時中央軍精銳師,1萬多人僅僅裝備6門Pak35/36反坦克炮。相比起來,德軍每個步兵師轄一個炮兵團和一個反坦克炮兵營,反坦克炮兵營轄3個連,裝備37/50毫米反坦克炮36門。也就是說德軍一個步兵師的反坦克炮比國軍中央軍精銳師要多6倍。

這批德制Pak35/36反坦克炮先後參與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還有北方的忻口戰役等,戰績還算不錯,但在日軍絕對佔優勢的火炮面前,往往剛一開炮,就很容易被摧毀。

忻口戰役中,國軍2門反坦克炮連續擊毀3輛日軍坦克,但僅僅5分鐘後就被日軍重炮炮彈覆蓋,全軍覆沒。

這些Pak35/36反坦克炮部隊,到臺兒莊戰役時候已經損失超過三分之一。

此次由於臺兒莊戰役的重要性,白崇禧將裝備Pak35/36反坦克炮的200師第炮兵52團3個營調到了前線。這3個營本來是作為第一個機械化師200師的配屬反坦克炮兵使用的。

由於國軍可憐的一點裝甲力量在之前戰鬥力基本全部損失,而蘇聯許諾的87輛T26坦克和從義大利手中訂購的200輛菲亞特裝甲車還沒有到貨,所謂機械化的200師也就成為一個沒有坦克的步兵師,無法迎擊日軍裝甲部隊。

博物館陳列的pak35/36反坦克炮

鑑於此,白崇禧下令將他們的配屬反坦克炮兵這個團抽調出來,送到臺兒莊前線。

這支炮兵部隊共4個營,每個營裝備18門反坦克炮,具有很強的反坦克火力,也是當時國內絕無僅有的了。

他們的一部在臺兒莊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已經到達,3月23日日軍攻打臺兒莊外圍時候首先遭遇國軍反坦克炮的伏擊。

當時日軍以坦克部隊為先導,沿著公路長驅直入。

日軍第10師團先後在山東擊敗了韓復榘部和川軍,這兩支部隊都沒有反坦克武器,日軍坦克如若無人之境,甚至敢於衝撞國軍的土木碉堡,因為國軍重機槍無法擊穿坦克的裝甲。

藤縣保衛戰中,日軍坦克直接開到藤縣城下瘋狂射擊,給川軍造成不少傷亡。

所以此次進攻臺兒莊,日軍坦克兵們認為國軍沒有反坦克武器,根本無法摧毀他們的坦克,極為驕狂。

沒想到,一上來日軍就吃了大虧,國軍孫連仲部配屬幾門反坦克炮埋伏日軍必經之路。

很快,十幾輛日軍坦克和大量汽車沿著公路耀武揚威的開過來,根本沒有任何警惕性。

國軍這些反坦克炮手都經過德國教官的嚴格訓練,非常有經驗,他們在距離稍遠的地方並不開炮,而是等日軍坦克裝甲車慢慢進入最佳射程以後,立即先轟擊在隊伍最前面的一輛日軍坦克。

一炮下去,日軍坦克正面的裝甲板頓時被炸開一個大洞,馬上癱住不動了。日軍其他坦克還沒有反應過來,國軍另一門反坦克炮又像隊伍最後一輛裝甲車開炮。

國軍士兵站在被擊毀的日軍坦克上

裝甲車的裝甲更薄僅有幾毫米,正面裝甲被一炮擊穿,車內的炮彈還被引燃,發生了大爆炸。

日軍車隊首車尾車都被打壞,其他車輛前進後退都不行,頓時大亂了。

國軍這幾門反坦克炮成績連續開炮,擊毀了10多輛日軍坦克和載重汽車,公路上一片火海。

此時日軍步兵發現了國軍炮兵陣地,開始向炮兵陣地開槍反擊。

當時國軍步兵和炮兵協同訓練基本不存在,這個反坦克炮兵陣地上沒有什麼步兵,無力抵抗日軍大量步兵的衝擊。

國軍反坦克炮連長只好見好就收,下令撤退。輕便的Pak35/36反坦克炮迅速被騾馬拖拽,飛一般的走了,無一損失!

第一戰就讓日軍吃了大虧,由此日軍坦克作戰開始謹慎,不敢隨意出擊了!

在白崇禧把這個反坦克炮團全部派到臺兒莊以後,國軍反坦克炮數量劇增,反彈可能離也大為增強,也立竿見影的取得更多的戰果。

29日清晨,日軍突襲臺兒莊外圍張金照30師陣地。此時日軍的戰術大概是先用重炮轟擊,然後使用步兵衝鋒。但在國軍孫連仲集團軍頑強翻幾下,日軍步兵在衝鋒中傷亡很大,被迫改變戰術。他們用坦克和裝甲車作為先導,步兵跟隨在後面。以坦克裝甲車壓制國軍火力點,並且吸引國軍火力,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日本步兵的傷亡。

這一次,衝在最前面的就是9輛日軍坦克,他們槍炮齊鳴,瘋狂下國軍陣地開槍開炮。

張師長見日軍坦克數量很多,衝的又很猛,怕防線被衝破,命令配屬給他的反坦克炮連立即開炮。

徐州會戰中被國軍擊斃的日軍裝甲兵西佳小次郎大尉,請注意其坦克被打成了蜂窩

此時反坦克炮連連長看日軍坦克離得比較遠,射擊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要求要等再近一點才能開炮。

張師長是西北軍的將領,之前都是軍閥混戰,一輩子也沒看到過幾輛坦克,自然沒有反坦克經驗。

他見日軍坦克一炮一炮將他僅有的幾個重機槍火力點打掉,非常心疼(西北軍沒有幾挺重機槍),焦急之下,張師長大聲下令反坦克炮兵立即開炮,不然殺他們的頭。

反坦克炮連連長畢竟只是一個上尉,如何敢違抗少將師長的命令,只得下令開火。

這些炮手技術很好,一瞬間擊毀了5輛日軍坦克。

被擊中日軍坦克手紛紛跳出車外逃命,有的還沒來來得及爬出坦克,就被國軍步兵的槍彈擊中斃命。

可惜畢竟雙方距離遠了,一些日軍坦克在國軍射程之外,國軍一些反坦克炮由於距離太遠沒有擊中目標,這9輛日軍坦克沒有被全部擊毀,餘下的4輛坦克急忙掉轉頭逃走了。

事後這個連長非常後悔,向200師師長杜聿明說,如果等他們再近點開火,保證他們一輛也跑不了。

日軍以坦克向臺兒莊衝鋒的企圖全部破滅,之前他們在藤縣的時候,居然用坦克抵近城牆開炮,現在再也不行了。

除了反坦克以外,這些反坦克炮還意外的做了別的用處,也就是對地支援,作為平射炮使用。

日軍作為平射炮使用的主要是92步兵炮,這種步兵炮重量輕(僅有200多公斤),射程遠,日軍每個大隊(相當於國軍的加強營)裝備2門。日軍在戰鬥中,經常使用92步兵炮轟擊國軍工事,是日軍進攻時候的利器,對國軍的威脅很大。

國軍當時營一級只有81迫擊炮,可以殺傷步兵,無法擊毀堅固工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國軍攻擊能力不強的根本原因。沒有強力攻堅武器,光靠人肉往上衝,怎麼可能有很好的戰果呢?二戰時候重機槍一分鐘射擊600發,光靠步兵衝鋒,千軍萬馬也衝不上去。

1893年,中非辛巴威的英國50名英國殖民地警察,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祖魯武士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其中3000多人,英國警察毫髮無傷。

人海戰術在重機槍面前已經是不值得一提的了!

由於國軍極端缺乏平射武器,Pak35/36反坦克炮也就發揮了另一方面的作用。

到了4月1日,國軍各部開始反攻日軍,自然需要強力的攻堅武器。日軍的陣地很堅固,土木工事配合大量92式重機槍死守,沒有重武器的孫連仲的西北軍士兵往往傷亡一個排一個連也攻不下一個機槍陣地。

當時配屬給孫連仲的中央軍反坦克炮營的幾個營長提議,由他們開炮掩護步兵作戰。

西北軍都是大老粗,之前從沒裝備過平射炮,從來沒有平射炮掩護步兵作戰的經驗。

所以池峰城師長對平射炮是否能夠摧毀日軍火力點,非常懷疑。

幾個反坦克炮營長一再擔保絕對沒有問題,池峰城才勉強同意讓他們試試看。

池峰城同意了,下面的軍官卻炸了窩!

當時池峰城師長命令他的一個步兵團長在反坦克炮一個連(6門)的掩護下,用一個晚上攻下日軍一個堅固陣地。

這個團長聽到命令後大驚失色,因為西北軍軍紀嚴格,如果限期攻佔不下陣地就會遭受嚴懲。而他需要攻擊的日軍陣地上至少十幾個堅固土木工事,每個工事裡面有一挺輕重機槍,還有幾百個日本步兵配合,非常難攻打。按照以往的經驗,至少需要2、3個晚上,現在就給他一個晚上,怕是打不下來。

這個團長表示這個時間他絕對辦不到,反坦克連長卻一再表示可以辦到,讓他放心。

步兵團長怎麼都不相信,認為這個連長是在吹牛!

反坦克炮連連長為了解除他的顧慮,特地將一門反坦克炮推到一線陣地,然後親自瞄準一個正在掃射的日軍重機槍工事連開三炮。

這個工事瞬間倒塌,日軍重機槍也被幹掉了。

日軍九四式戰車

事實勝於雄辯,這個團長見狀極為高興,立即接受了進攻任務。

隨後在晚上進攻的時候,國軍反坦克炮根據白天測量好的射程和角度,連續發射幾十發炮彈,輕鬆擊毀了十幾個日軍重機槍據點。

國軍步兵隨後立即衝鋒,日軍沒有重機槍火力壓制,火力上大打了一個折扣,國軍以相對很小的代價當晚就攻陷了日軍的這個陣地。

整個臺兒莊戰役,國軍反坦克炮兵共擊毀日軍坦克裝甲車30多輛,另外還有大量的日軍汽車。

因為見識到國軍反坦克火炮的厲害,日軍居然也進行了仿造。

日軍以繳獲的Pak35/36反坦克炮為基礎,參照從中國方面擄獲的義大利制4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蘇聯制45毫米反坦克炮的設計,在1941年製造出了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淘汰了老式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

可惜客觀來說,當時國軍對反坦克炮的使用還是比較落後的。

用杜聿明的話來說,並沒有他反坦克炮集中使用,而是分散到各支部隊中使用。有的一個師分一個連,有的一個師分一個營,這樣雖然讓每一支部隊都有反坦克能力,卻大大削弱了整體的戰鬥力,沒有對日軍裝甲部隊造成殲滅性的打擊。

相關焦點

  • 臺兒莊戰役的「敲門炮」有多猛?一輪齊射,日軍被嚇哭了
    其中德國造的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數量最多,也最有名,同樣在抗戰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德軍口中的「敲門炮」PaK-35/36型反坦克炮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得意之作,在30年代堪稱世界上最好的反坦克炮。該型火炮戰鬥全重還不到450公斤,輕便靈活,操作簡單,可以架在兩個大號車輪上,用輕型車輛牽引。把炮架一拆,也可以放在卡車車廂上,可適應多種地形作戰。
  • 抗戰時國軍共有多少輛坦克?
    臺兒莊戰役中,國軍裝甲兵「擊毀擊傷敵裝甲車、坦克三十多輛」坦克在「一戰」時投入實戰
  • 抗日戰場上的三七戰防炮:單炮可擋8輛日軍坦克,秒殺豆戰車
    1936年,中國又追加訂購了124門37毫米反坦克炮,其中104門為木質車輪、馱馬牽引的Pak L/45型,20門為橡膠車輪、車輛牽引的Pak 35/36型,同時配套牽引車20輛,炮彈12.4萬發。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德國繼續對華交付武器,1938年5月迫於日本壓力德國中止武器出口,最後一批武器於8月交付,在此期間中國又接收了246門Pak 35/36型反坦克炮。
  • 德國鐵拳射程僅30米,一士兵獨自擊毀20多輛蘇軍坦克!|輕武專欄
    戰爭後期,德國軍民手中的「鐵拳」與著名的「巴祖卡」、「坦克殺手」等反坦克火箭筒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鐵拳屬於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因此具有不佔編制的優點,戰時可大量下發給前沿基層單位(個別時候能夠做到人手一具),極大地提高了前線步兵近距離反坦克時的火力密度。隨著坦克裝甲越來越厚,「鐵拳」先後出現了鐵拳30、鐵拳60、鐵拳100等,後面的編號代表著這款鐵拳的有效射程。1943年8月德軍率先裝備的是「Klein鐵拳30」和「鐵拳30」.
  • 臺兒莊大捷:血戰臺兒莊
    3月25日,日寇第十師團第三十三旅團瀨谷啟少將的「瀨谷支隊」再次向臺兒莊發動猛烈攻勢。很快,在日寇猛烈的炮火下臺兒莊北門被攻破,隨后庄內的城隍廟被佔領。進入莊內的日寇繼續猛攻擴大佔領地盤,最後臺兒莊的東半部分和西北角的文昌閣也被日寇佔領。無奈之下,我軍第一八四團在莊內與敵展開肉搏戰。3月27日,被白崇禧迅速調來前往臺兒莊支援的中央炮兵第八團擊毀了日寇坦克五輛。
  • 臺兒莊戰役時,這位國軍師長被譽為「史無前例」
    歷史客棧原創視頻:臺兒莊戰役時,這位國軍師長被譽為「史無前例」————下面是文字版
  •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八十二期】日軍坦克其實不難對付:靈寶戰役國軍巴祖卡一次打掛20輛(歷史系列第116講)
    在國軍反覆要求下,美軍終於架不住面子,提供了已經廣泛裝備美軍的反坦克火箭筒:巴祖卡。這種先進武器,一次就打掉20輛日軍坦克,聽薩沙說一說吧。10日,獨立步兵第9旅團一部攻佔了靈寶城,坦克第3師團的一部攻佔了虢略鎮。國軍在靈寶以西又建立堅固防線,這裡距離潼關還遠著呢。日軍已經精疲力竭,無力繼續進攻了。11日,日軍繼續拼死推進。
  • 臺兒莊戰役有多慘?1萬多川軍全部戰死,湯恩伯卻為何消極避戰
    最後日軍的這支部隊沒有辦法繼續前進。次日,日軍心裡仍有不甘,直接調集了很多重型武器,最終在猛烈的炮火攻擊下,成功將明光地區佔領。我軍屢次失利,多地淪陷我軍戰士別無選擇,只能暫時退至池河,這場戰鬥持續了很多天,敵人不斷利用自己的炮火優勢,不斷前進,甚至派出飛機對我軍陣地狂轟亂炸,之後蚌埠、定陽等地先後淪陷,最後我軍一路後退到了淮河北岸。
  • 孫連仲:國軍將領血戰臺兒莊,部下損失十分之七,李宗仁熱淚湧流
    所以,李宗仁就讓孫連仲去臺兒莊修築工事,阻擊日軍。李宗仁當時的設想是,讓湯恩伯把部隊讓出個口子,放日軍進來,然後日軍在受到中國守軍阻擊,不能前進之時,湯恩伯再來個包圍,斷了日軍後路,一舉殲之。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日軍果然集結了大批的武器裝備,直撲臺兒莊。3月23日,日軍終於與孫連仲的三十一師騎兵連遭遇了,隨即展開了激戰,臺兒莊戰役正式打響。
  • 蘇軍過時BT-7坦克也能出王牌:憑單車小炮,一次擊毀22輛德國坦克
    當時,蘇軍第五坦克師名義上擁有近300輛坦克裝甲車,包括T-28中型坦克30輛、BT-7快速坦克170輛,T-26輕型坦克18輛,BA-10/20裝甲汽車76輛,此外還有開戰時剛剛交付的約50輛T-34中型坦克。 雖然第五坦克師的坦克紙面數字多,而且還有最先進的T-34,但實際上卻存在巨大弱點。比如T-28、BT-7、T-26等舊式坦克保養不力,出動率很低。
  • 紅色記憶(42)| 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臺兒莊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鬥、臨沂附近戰鬥、臺兒莊戰鬥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漸漸消逝的武器——反坦克槍:日軍垃圾得不能看,而蘇軍的現在還活躍於戰場
    在莫斯科戰役和史達林格勒等戰役當中,蘇軍正是使用了這款手裡的「大殺器」,讓許多德軍坦克淪為了「不能動彈的鐵棺材」。得益於其皮實可靠的設計,在東烏克蘭衝突中,東烏克蘭武裝大量使用過這款爺爺級武器,甚至可以用穿甲彈直接攻擊政府軍的直升機旋翼,把直升機給打下來!
  • 媲美臺兒莊大捷的上高會戰
    上高會戰國軍投入總兵力約9.5萬人,實際參戰兵力約7萬人,以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兼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為總指揮。日軍進犯總兵力約6.5萬人,並配有戰車40輛,飛機150架,實際參戰兵力4.2萬人,以11軍團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為總指揮。
  •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1種坦克:被鳥槍打掛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
    雷諾FT17輕型坦克最出色的的,無疑是火力配備。雷諾FT17輕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先進坦克,深受各國歡迎。它參加過無數戰爭,包括俄國內戰、法國殖民地戰爭、西班牙內戰。 直到到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時,法軍還有1560輛。
  • 南京保衛戰:三輛德式戰車反退為攻,衝破日軍旅團司令部
    據第3連連部摩託偵察班班長何嘉兆回憶:「戰車第3連連部共有戰車2輛,偵察班摩託車12輛,3個戰車排15輛戰車和1個補充排汽車10輛。全連17輛戰車,12輛『春達浦』兩輪、三輪摩託車。」(按照《國軍裝甲兵發展史》記載一共購買了16輛1號戰車。)南京戰役中的戰車部隊
  • 還擊毀69輛成為王牌
    ,所以真正使用德國坦克的部隊並不多,很多被繳獲後塗上白星的坦克都只是為了紀念和羞辱,美軍最愛的是德國桶車、殘摩和魯格。我們再看看東線戰場的蘇聯紅軍,1942年3月因為裝甲部隊的大量損失,蘇聯被迫開始嘗試使用繳獲的坦克改裝成自己的武器,最一開始是給幾輛三號突擊炮換裝上KV坦克上的76mm炮,到了1943年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繳獲了300多輛德國坦克,因此開始用三號坦克的底盤大批量改裝SU76I型反坦克殲擊車。
  • 諾門坎戰役:日軍不敗而敗,蘇軍不勝而勝!
    1939年日蘇爆發了一場持續4個月的諾門坎戰役,該戰鮮為人知又引人注目,這是一場日軍二流部隊用一戰武器裝備與準二戰水平的蘇軍一個集團軍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形交戰
  • 抗戰中中國軍隊的德制一號坦克小傳
    今天是七七事變83周年,紀念戰爭初期最黑暗艱苦時刻奮戰的中國軍民一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是德國的一款輕型坦克,自1932年開始設計,並於1934年開始大量生產,它原先僅作為德軍建構新一代的裝甲戰鬥與技術時所使用的訓練車輛,雖然在戰鬥表現中顯得脆弱
  • 太平洋戰場上的坦克大戰:日本坦克究竟有多菜?
    先看一下當時美日的主流坦克裝備。1939年,日軍在諾門罕戰役給蘇聯紅軍送了一波人頭後,日本陸軍受到極大震驚。他們猛然間發現,蘇聯紅軍不但裝備大量裝甲載具(就算與俄國人的BT-5輕型坦克相比,日本人手中最新式的95式輕型坦克與97式中型坦克仍顯劣勢),而且還對機械化戰爭進行過深刻而細膩的研究(圖哈切夫斯基的軍事理論功不可沒)。
  • 俄國為了巷戰搞出這款奇葩坦克,那麼足球戰爭他們會怎麼應對?
    在前些天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式上,出現了一款造型奇特的坦克,十分引人注目,受到很多新聞媒體的報導,這輛「坦克」上沒有炮塔,也沒有大口徑的主炮,與之代替的是幾枚反坦克飛彈和高射炮。最終進入城區的一個旅,共陣亡了789人,被俘75人,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戰鬥車輛則損失了102輛。其中一個營被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