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鐵拳射程僅30米,一士兵獨自擊毀20多輛蘇軍坦克!|輕武專欄

2021-02-08 軍武次位面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我們知道,二戰德軍中湧現出過眾多的戰場王牌,包括坦克王牌、戰機王牌、潛艇王牌等等。但如果有人告訴你,德軍中還有一個善於反坦克的「鐵拳王牌」,你會感到驚訝嗎?

二戰期間步兵對反坦克的需求達到了一個峰值

事實上,自坦克第一次投入到戰場中,反坦克作戰的需求就已經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讓反裝甲武器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二戰期間的發展速度更是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期。

二戰雖然稱不上是一場完全的機械化戰爭,但交戰雙方先後投入的坦克數量卻是今天任何一場戰爭都無法比擬的。戰爭後期,相比於製造坦克,生產反裝甲武器來對付坦克絕對算得上是一條經濟路線,而「鐵拳」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產物。

從嚴格意義上講,誕生於二戰後期的「鐵拳」並不是真正的火箭筒,而是一種超輕型無後坐力炮。是的!你沒聽錯!戰爭後期,德國軍民手中的「鐵拳」與著名的「巴祖卡」、「坦克殺手」等反坦克火箭筒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

▲鐵拳的彈頭其實就是一發HE破甲彈

尾部沒有火箭推進器

「鐵拳」屬於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其本質上是一種小型的預裝填無後座力炮,主要用於發射超口徑破甲戰鬥部。其發射管內裝有發射藥柱,而彈頭內則並無火箭發動機。發射藥柱被點燃後,燃燒瞬間產生的推力會將彈頭推出,並最終依靠慣性擊中目標。

依靠慣性飛行的鐵拳內部並無火箭發動機

彈頭分為戰鬥部與尾翼兩部分

除發射原理不同外,其使用方式也和一般的火箭筒有所區別。鐵拳屬於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因此具有不佔編制的優點,戰時可大量下發給前沿基層單位(個別時候能夠做到人手一具),極大地提高了前線步兵近距離反坦克時的火力密度。

隨著坦克裝甲越來越厚,「鐵拳」先後出現了鐵拳30、鐵拳60、鐵拳100等,後面的編號代表著這款鐵拳的有效射程。1943年8月德軍率先裝備的是「Klein鐵拳30」和「鐵拳30」.

▲Klein鐵拳30,「Klei「」的德語意思為「小」

Klein鐵拳30的發射藥為54克,彈頭裝有400克炸藥,有效射程僅有30米,破甲深度約為140毫米。雖然其知名度遠遠不如鐵拳家族中的其它成員,但其已具備了鐵拳系列的大多數特徵。相比後續型號,Klein鐵拳30由於其戰鬥部前端採用雙曲面圓錐外形,在面對傾斜裝甲時易發生跳飛現象(美軍「巴祖卡」火箭筒早期使用的M6A1火箭彈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

▲戰鬥部顯著增大的鐵拳30

相比Klein鐵拳30,有著「大鐵拳」之稱的鐵拳30在性能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其最明顯的變化就在於戰鬥部的外形:頭部改為平頭圓錐形,而這也成為日後鐵拳家族的重要標誌。

由於戰鬥部的直徑大大增加,鐵拳30的裝藥量得到成倍提高,破甲深度達到了約200毫米(幾乎是「巴祖卡」火箭筒的兩倍)。可以擊穿傾斜30度200毫米的裝甲。這個威力足以擊毀美國的謝爾曼坦克和蘇軍的T-34。

威力的問題解決了,但鐵拳30卻還存在著一項致命缺陷,那就是射程太近。


▲有效射程僅30米的鐵拳30,使用時十分危險


在執行反坦克作戰任務時,30米的有效射程對於發射人員而言無異於自殺。即便不考慮敵方伴隨步兵和坦克的自衛火力,在如此近的距離上引爆戰鬥部也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為此,德國很快開發出了有效射程倍增的鐵拳60。

▲鐵拳60是鐵拳家族中最常見的型號

鐵拳60的戰鬥部與鐵拳30相同,但發射筒內的發射藥量進一步增加,達到140克,有效射程也因此提高到了60米。雖然射程依然略短,但已基本能夠確保發射人員的安全。也正是從鐵拳60開始,鐵拳家族終於在射程上徹底壓倒了傳統的手拋武器。

相比早期的鐵拳,鐵拳60在外觀上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改進了擊發機構,將鐵拳30上的細鋼管改為了由鋼板衝壓而成的擊發槓桿。由於射程增加,表尺板也有所變化,瞄準孔刻度改為30米、60米和80米三檔。

▲鐵拳60的60米瞄準孔更具實戰意義

在使用鐵拳進行瞄準時,射手只需將表尺板上相應距離的瞄準孔對準前方弧形戰鬥部的最頂端,即可按下擊發裝置開火。不過,過於簡易的瞄準裝置也使鐵拳的命中精度較低,而且彈頭飛行過程中是個拋物線,面對稍遠一點的目標,鐵拳就將失去準頭。

▲芬蘭士兵指導瑞典志願兵使用德國鐵拳打擊蘇聯

《血戰1944》電影截圖

從檔位劃分不難看出,60米並非是鐵拳60的最大有效射程,其完全有能力攻擊80的目標,只不過此時的命中精度會隨距離的增加而大幅下降。例如,鐵拳60在打擊60米遠的目標時,命中率約為75%,而當距離增加至80米時,命中率將驟降至25%。

雖然在性能上還有諸多不足,但鐵拳60在當時已經算是較為成熟的反坦克武器了。其於1944年9月投入量產,月產量一度高達40萬具,僅年內就生產了130萬具。直到戰爭結束,其都是鐵拳家族中的主力型號。

▲反坦克並非是鐵拳的唯一用途

其常被用來充當攻堅大炮

大鐵拳中的最後一個產品是1944年9月誕生的鐵拳100,其外觀與鐵拳60幾乎一模一樣,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在發射管內增加了第二個發射藥柱的鐵拳60」。

鐵拳60與鐵拳100在外觀上並沒有什麼顯著區別

其真正的秘密都藏在了發射管裡

那麼問題來了,鐵拳100為何不直接加長原有發射藥柱,而去增加第二個獨立藥包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如果繼續增加原有藥包的裝藥量,勢必會導致發射管內膛壓增大,這就需要相應增加發射管壁的厚度,而這無疑將給工廠的轉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方便投產,德國人決定將新增的發射藥包放在第一個藥包的後方,當前面的藥包被引燃後,會引發第二藥包的連鎖反應,從而避免了二者被同時引爆,這個巧妙的辦法有效提升了鐵拳100的初速,從而使有效射程增加到了100米。

▲難得一見的鐵拳」標準發射流程

鐵拳的操作流程是:將發射管放在胳膊下方或上方,拔掉保險銷、豎起標尺、用標尺沿著彈頭的邊緣瞄準目標,按下發射鈕。

值得注意的是,發射時鐵拳的反射管後方會噴出火焰,3米之內可致人死亡,因此發射管尾部印有紅色警告字樣「注意!火焰噴射!」

▲不會使用鐵拳的瑞典志願兵被火焰噴射死亡

據統計,二戰期間整個鐵拳家族的總產量高達825萬具,由於是集中生產於戰爭的最後幾年,且造價簡單低廉,後期的很多人民衝鋒隊成員有時分不到一支步槍,卻能在後方領到一具鐵拳。

▲手持鐵拳60的美軍士兵,鐵拳的數量

多到足夠讓敵我雙方共同使用

當然,數以百萬計的鐵拳在戰爭後期也給蘇聯紅軍和美英盟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據蘇聯方面統計,僅在柏林戰役期間,蘇軍被損毀的坦克中就有70%遭到過鐵拳的打擊。對德軍而言,其甚至成為了比坦克殲擊車更為有效的反裝甲武器。

據統計,所有步兵武器擊毀坦克的總數中(坦克殺手、反坦克槍、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手雷),鐵拳擊毀數佔到了50%以上。

▲德國學生兵擊毀美軍穿越坦克

《最後的橋》電影截圖

戰爭後期有大量鐵拳流入到蘇軍手中

而在戰爭期間,德軍還誕生了一位反坦克王牌,他就是京特爾·維岑茨。作為一名步兵,坦克是步兵的天敵,東線戰場上坦克與步兵的交換比達到1:100,但他卻是專門來獵殺坦克的。

維岑茨比較喜歡使用「鐵拳60」型,他經常潛伏在陣地中,對坦克予以突然一擊。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每次都能在成功擊毀敵軍坦克後全身而退,這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能夠刷新自己的單兵擊毀記錄!由於單兵反坦克任務的難度巨大,因此德國當時專門設立了一個系列的勳章——坦克擊毀勳章,頒發給那些使用步兵武器擊毀坦克的勇敢士兵。每擊毀一輛頒發一枚銀質勳章,擊毀5輛頒發一枚金色勳章。

該勳章的持有者可將其戴在右臂之上。在維岑茨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的照片中,他胳膊上有5枚金質、2枚銀質坦克擊毀臂章,代表他擊毀了27輛坦克。他沒有飛機也沒有坦克,僅僅依靠自己獲得了這個成績。

▲使用鐵拳是一個需要勇氣,且十分危險的戰鬥

戰後,京特爾·維岑茨加入了聯邦德國國防軍,一度官至陸軍上校,並於1980年退役。到今天為止,他都是世界第一的單兵反坦克王牌。

▲鐵拳250實際就是蘇聯RPG-2的參考原型

鐵拳雖然沒能幫助德國挽回戰局,但以鐵拳為代表的反坦克技術路線卻並未因納粹德國的滅亡而從此銷聲匿跡,相反,其在戰後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二戰本身。

▲鐵拳250的模型

▲RPG-2火箭筒,是不是和鐵拳250很像

蘇聯的RPG-2(即我國56式火箭筒的仿製原型)就是參考了鐵拳250研製出來的產品,而後來的一代經典——RPG-7,則是在RPG-2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成熟型號(帶有火箭推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火箭筒)。


▲依舊採用超口徑戰鬥部的德國鐵拳3火箭筒

北約國家中卻是一個異類

事實上,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不僅影響了戰後蘇聯RPG系列反坦克武器的發展,更在戰後的德國獲得了重生,與RPG不同,開發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鐵拳3走了一條高端路線,其具備在封閉空間中發射的能力。

作為一種能夠適應現代戰爭條件的新型單兵反坦克武器,其與霍特、米蘭等反坦克飛彈構成了遠、中、近相結合的反坦克作戰體系,成為當今不少北約國家和日本的標準作戰武器。

鐵拳3本質上依然屬於一次性火箭筒

(僅有擊發和瞄準器可重複使用)

武器在發展,鐵拳的故事仍在繼續。只要戰場上還有坦克和野戰工事存在,火箭筒就不可能被其它武器所取代。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一次性火箭筒還將是各國軍隊中不可或缺的殺手鐧。

馬上過年了,小夥伴們的年貨都準備好了麼?還在頭疼的不要著急,咱軍武優選年貨都準備好了,不僅有春節必備的對聯、紅包,還有數不清的好吃的!除此之外,軍武還搞到了官方授權的中國航母充電器戳下圖了解!

相關焦點

  • 蘇軍過時BT-7坦克也能出王牌:憑單車小炮,一次擊毀22輛德國坦克
    當時,蘇軍第五坦克師名義上擁有近300輛坦克裝甲車,包括T-28中型坦克30輛、BT-7快速坦克170輛,T-26輕型坦克18輛,BA-10/20裝甲汽車76輛,此外還有開戰時剛剛交付的約50輛T-34中型坦克。 雖然第五坦克師的坦克紙面數字多,而且還有最先進的T-34,但實際上卻存在巨大弱點。比如T-28、BT-7、T-26等舊式坦克保養不力,出動率很低。
  • 一人擊毀13輛蘇軍坦克:二戰德國最牛憲兵霍耶爾小傳
    4月16日,奉陸軍總參謀部指揮官漢斯·科布斯(Hans Krebs)之命,霍耶爾率領著28名手下進攻一個被懷疑為蘇軍指揮部的目標。然而,在抵達了預定目標附近後,霍耶爾的小分隊遭遇了一支大約有40輛坦克的蘇軍部隊。霍耶爾當即決定,留下一部分人牽制住這群蘇軍,自己帶著剩下的人繼續前進。4月21日夜,霍耶爾率領著部下突襲蘇軍的指揮部,在消滅了數名蘇軍警衛後繳獲了大量檔案與地圖。
  • 臺兒莊戰役擊毀日軍坦克30多輛 多虧了國軍手中的這款德國武器
    抗戰之前國軍僅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車,數量不過幾十輛而已,約相當於日均一個師團的坦克裝甲車數量。而這些可憐的坦克裝甲也幾乎都損失在上海和南京了!當時日軍瀨谷支隊配備的坦克裝甲車總數有80多輛,比整個中國的坦克數量還要多!
  • 這名德軍士官首上戰場就擊毀13輛坦克,堪稱二戰最強憲兵
    鐵拳是廉價火藥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的俗稱,一次性使用,全重不到10公斤,戰鬥部重約3公斤,裝置在身管前部並有裝置在木質尾上的金屬整流藥罩戰鬥部的裝藥量約為800克的TNT/RDX混合炸藥。霍耶爾的小分隊在抵達蘇軍指揮部時,遭遇了一支大約有40輛T-34坦克組成的敵軍裝甲部隊,霍耶爾知道敵我戰力差距懸殊,但在霍耶爾小隊決心拼死一搏,小隊每人都攜帶了2-3枚鐵拳100型, 射程100m, 破甲深度220mm。▲柏林戰場上,許多未成年的德國少年騎著這種自行車繞到蘇軍坦克側翼,然後連發2彈將其擊毀。
  • 中國新型特種步槍射程僅30米!外形奇特幹什麼用的?|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70年代德國HK公司曾研製出一款蛙人專用的P11水下手槍,這款手槍採用的是電擊發,握把內部裝有兩個類似五號電池的儲電池,只有5發子彈裝在5根槍管中發射,打完後需要和槍管一起拆下更換,不能自己手動裝填子彈,只能返廠裝填,很麻煩。P11手槍水面射程30米,水下射程10~15米,只能說性能一般,但西方國家好像僅此一款。
  • 圖說:二戰中誕生的傳奇「鐵拳」給蘇軍坦克兵造成沉重心理陰影
    於是德國工程師對其進行重新設計,發揮在空心裝藥方面的技術優勢,發展出「坦克殺手(Panzerschreck)」火箭筒。與「巴祖卡」不同的是,「坦克殺手」的火箭彈發動機在離開發射管後會繼續燃燒,因此有著150米的射程和更大的威力。1943年,「坦克殺手」開始列裝德軍部隊,並取得不錯的戰績。
  • 螻蟻如何撼動巨獸,被16歲蘇軍士兵擊毀的兩輛豹式坦克
    「黑豹」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實際上,無論是在東線還是西線的戰場,毀於各種莫名其妙原因的「黑豹」坦克數不勝數。尤其是在東線,哪怕是被德國4號坦克中晚期型所蔑視的蘇軍45毫米反坦克炮也會給其側面裝甲帶來重大威脅。甚至還曾經出現過一輛蘇軍的T-70輕型坦克在戰鬥中抓住機會接連擊毀2輛「黑豹」坦克的神奇故事。
  • 二戰盟軍裝甲夢魘, 德國「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有一句名言曾經說過:「對付坦克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坦克消滅它。」但是當沒有那麼多資源去製造坦克的時候,單兵反坦克武器誕生了,今天讓我們來解讀一下著名的單兵反坦克武器「鐵拳」。研發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了應對東線戰場的T-34危機,急需一款能單兵操作的反坦克武器。
  • 二戰蘇軍是「衝鋒鎗狂魔」?後期步衝搭配比例驚人|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蘇軍就開始著手為新組建的步兵團編入一個衝鋒鎗連,至年底,這一編制又被推廣到全軍各步兵團當中。當時,發射9×19毫米手槍彈的德國MP40衝鋒鎗,其實際有效射程只有100米左右。但與MP40和「湯普森」等衝鋒鎗不同,「波波沙」雖然發射的也是手槍彈,但這種子彈採用的卻是手槍彈中比較罕見的瓶形彈殼。這種常見於步槍彈上的彈殼結構,讓「託卡列夫」手槍彈有著不同於一般手槍彈的特性。
  • 德軍駕駛T-34對陣蘇軍的豹式?還擊毀69輛成為王牌
    ,所以真正使用德國坦克的部隊並不多,很多被繳獲後塗上白星的坦克都只是為了紀念和羞辱,美軍最愛的是德國桶車、殘摩和魯格。我們再看看東線戰場的蘇聯紅軍,1942年3月因為裝甲部隊的大量損失,蘇聯被迫開始嘗試使用繳獲的坦克改裝成自己的武器,最一開始是給幾輛三號突擊炮換裝上KV坦克上的76mm炮,到了1943年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繳獲了300多輛德國坦克,因此開始用三號坦克的底盤大批量改裝SU76I型反坦克殲擊車。
  • 德軍「偷師」逆向出瘋狂的反坦克武器, 幹掉盟軍坦克10萬輛之多
    德軍士兵在試射RPzb43型88毫米火箭筒時,因為使用的RP.Gr.4322型火箭彈發動機在出膛以後還要燃燒一段時間,火箭彈所產生的尾焰會灼傷射手的面部,因此射手必須佩戴防毒面具並穿防護服,即便如此,RPzb43的有效射程也僅為
  • 蘇聯RPG-2發展簡史:納粹德國「鐵拳」如何變成紅色反坦克利劍?
    1949年,RPG-2的研製工作開始,並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列裝蘇軍和友好國家。與當時其他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相比,RPG-2具有重量輕、造價低、易於操作等優點。雖然能夠擊毀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的坦克,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RPG-2已經顯得過時。很快,RPG-2就被威力更強大、性能更出色的RPG-7所取代。
  • 漸漸消逝的武器——反坦克槍:日軍垃圾得不能看,而蘇軍的現在還活躍於戰場
    其發射的穿甲彈藥能在100米左右的距離擊穿35-40毫米的裝甲(0°傾斜),要知道德軍在1941年仍然裝備了不少的二號、三號坦克。其正面裝甲從20毫米-40毫米不等。而蘇軍的反坦克步槍手也被訓練專門攻擊德軍車組的駕駛員觀察窗位置,或是直接攻擊敵軍坦克履帶。
  • 二戰,德軍的鐵拳火箭筒和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相比,誰更厲害?
    鐵拳火箭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種德國製造的,廉價的火藥推進無後坐力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在二戰中德國共生產了超過800萬各種型號的鐵拳。
  • 姆加河上的欺騙戰術:一輛德制三號坦克,居然救了20多名蘇軍!
    在一次搜尋中,3連的巴裡舍夫(Baryshev)上士在距德軍陣地僅15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輛拋錨的三號坦克。巴裡舍夫與他的戰友們仔細檢查坦克,發現只是轉向機構、火炮發射裝置出了問題,並沒有全毀。於是,眾人就在德軍的眼皮子下用找來的備件修好了坦克,還把這輛三號坦克開回己方陣地。資料顯示,107獨立坦克營3連全部換裝了德制坦克。
  • T-70擊毀2輛黑豹考證爭鳴
    別戈夫遂指揮自己的T-70退入公路側面的森林中埋伏起來,當渾然不覺的德軍車隊進入離他只有150~200米距離時,T-70裝填45mmAPCR彈(鎢芯穿甲彈)向德軍車隊排頭的黑豹側面開炮並將其擊毀,這輛黑豹立刻燃起大火,無人生還。題圖是2003年出版的《Тяжелые танки Пантера》(《重型坦克黑豹》)一書可能是該故事及其配圖的最早來源。
  • 德國奇葩步槍!射速每分鐘900發,子彈卻只有20發|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了許許多多影響深遠的武器。▲克裡特島戰役德國傘兵付出巨大傷亡當時的德軍傘兵除了98K步槍和MP38衝鋒鎗,只裝備有少量的MG34輕機槍,而且它的重量也比其他輕武器要重得多,由於傘兵空降難以攜帶太多太重的裝備
  • 坦克男神魏特曼:15分鐘擊毀13臺坦克15輛裝甲車
    作為一名坦克戰尖子,他死前取得過138坦克和132門反坦克炮的擊毀紀錄;1944年6月13日,在波卡基村之戰,短短15分鐘之內,他單槍匹馬,指揮第213號虎式坦克,擊毀英軍坦克約13輛、裝甲車15輛和反坦克炮2門,堪稱奇蹟;那麼,他究竟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坦克車長?他在波卡基村的遭遇戰中表現如何評價?而他最終的下場怎樣?
  • 希特勒給多少虎式坦克 德軍才能打贏庫爾斯克會戰?
    這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的真實寫照。因為具有專業的軍官和士兵,高昂的士氣,高效的作戰體制,精良的武器,靈活的戰術,德國陸軍成為二戰期間最有戰鬥力的軍隊。然而取決戰爭勝負的更多是一個國家的總體規模、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所以現在我們只好在遊戲中體會純粹的武器和戰術帶來的勝負。
  • 俄軍正式裝備最新RPK16機槍,這一經典老槍終遭退役|輕武專欄
    ▲即將替代RPK74的RPK16關於RPK16,輕武專欄做過詳細的介紹:96發大彈鼓!俄羅斯最新機槍服役,95班機不經意卻領先20年|輕武專欄,即將被替代的RPK74其實也是一支好槍,但時運不濟的結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