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加河上的欺騙戰術:一輛德制三號坦克,居然救了20多名蘇軍!

2022-01-01 戰史探索者


在二戰中,使用敵對國的繳獲車輛並不是件稀奇事。以德軍為例,其裝甲部隊、武器庫裡有著諸多的繳獲車輛。如繳獲的蘇制T-34系列坦克、法制B1坦克、英制「邱吉爾」坦克、甚至還有「史達林」2坦克!

當然,除非己方的裝甲部隊損失較大,無法得到及時補充,不然是絕不會用這些繳獲車輛來充數的。「強大」的德軍如此,身為對手的蘇軍亦是如此。其麾下的107獨立坦克營就是個使用德繳車輛的「特例」。

1942年初,蘇軍雖通過冬季反攻收復了部分失地,但戰場的主導權仍被軸心軍控制。歷經半年多的血戰,位於北方的列寧格勒仍舊處於德軍的包圍中,岌岌可危。從紙面上看,包圍圈中的蘇軍仍存在有裝甲單位,但都是些空有名號、沒有坦克的「架子部隊」。107獨立坦克營便是其中一支。

【乘坐在繳獲的三號坦克上發起攻擊的蘇軍官兵】

【蘇軍107獨立坦克營的女坦克手:瓦倫蒂娜·尼古拉耶夫(Valentina Nikolaev)與繳獲的三號坦克。據統計,共有10輛三號坦克及三號突擊炮被該營回收、使用。瓦倫蒂娜生於1922年,也是這輛坦克的機電員。在1941年11月涅夫斯基波克戰鬥中,她不顧生命危險救下10餘名傷員,後被授予軍事功績獎章。】

【蘇軍官兵正在查看繳獲的三號坦克構造】

為了不讓寶貴的坦克手淪為填戰壕的「炮灰」,營長B.A.沙利莫夫將全營分散成小組單位,四處尋找損毀、無法開動的坦克,在收集到足夠零部件的情況下「拼」出坦克,支援前線。

在一次搜尋中,3連的巴裡舍夫(Baryshev)上士在距德軍陣地僅15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輛拋錨的三號坦克。巴裡舍夫與他的戰友們仔細檢查坦克,發現只是轉向機構、火炮發射裝置出了問題,並沒有全毀。於是,眾人就在德軍的眼皮子下用找來的備件修好了坦克,還把這輛三號坦克開回己方陣地。

資料顯示,107獨立坦克營3連全部換裝了德制坦克。至1942年7月時,該營中還留有2輛T-3(三號坦克)、1輛T-4(四號坦克)及3輛SU-75(75毫米的三號突擊炮),甚至還有一輛T-1(一號坦克)。

在對姆加河(Mga)畔的文雅格洛沃(Venyagolovo)、沙普基(Shapki)的戰鬥中,蘇軍投入了一個排的T-3坦克以支援2個山地步兵連。由於缺少無線電通訊設備,3輛坦克中的2輛很快就迷了路,只剩下巴裡舍夫的座車繼續按照原計劃推進。

巴裡舍夫的T-3坦克穿過一片沼澤、森林地帶後,協助步兵消滅防守姆加河畔的部分德國守軍,然後與步兵一起控制通往文雅格洛沃、沙普基的道路。在此期間,巴裡舍夫還順利奪下一座德國補給站,將彈藥、燃油全部補滿後休整片刻,準備繼續向前推進,

4月10日凌晨,德軍開始以炮火反制蘇軍。面對突如其來的炮擊,半身露在外面的巴裡舍夫被炮彈擊傷,不得不縮入車內。而那些可憐的蘇軍步兵則被炮擊炸的人仰馬翻,四處尋找掩體。拂曉時,一支滑雪營也奉命加入守軍隊伍,彌補了部分戰損。

【蘇軍107獨立坦克營使用的三號坦克】

【正向107獨立坦克營3連官兵做戰情簡報的索布琴科少尉(右起拿報紙者),上圖中除了三號坦克外,還可看見一輛繳獲的四號F型坦克】

【蘇軍繳獲的三號坦克及三號突擊炮車隊】

當日中午,德軍企圖從地面達成突破。在一輛坦克的支援下,成群的步兵從沙普基方向殺來。巴裡舍夫中士與代理政委扎克羅尤共同合作,前者指揮坦克,後者操作一門繳獲的反坦克炮,最終那輛坦克擊毀,跟在其後的步兵也被擊潰,當天,德軍又發動了三次小規模的突襲,均被蘇軍擊退。付出較大傷亡後,德軍也停止進攻,開始重新部署。

4月11日,德軍又調集了優勢部隊,將這兩個營的蘇軍步兵合圍。一天的激戰過後,蘇軍只剩下150人,陣地也被分割成數段。

4月12日清晨,炮擊過後,德軍又一次發起進攻。這一回,他們派出了6輛二號坦克前來助陣。數小時後,當最後一個可用的無線電臺毀於炮擊時,再也沒人能幫的了他們了。巴裡舍夫馬上召集了剩下的23人,在一片林間空地上做表決,最終決定:決不能當德軍俘虜,一定要撤回對岸!

此時,巴裡舍夫的這輛T-3坦克派上了大用:當德軍接近林中的空地時,巴裡舍夫自信地將坦克正對著他們。為分散德軍注意力,他故意讓駕駛員一點點地做前、後倒車樣,佯裝成一輛被困在林地內遇險的德軍坦克。而剩下的蘇軍士兵則躲在坦克後面,挨個跳入水渡河。

等德國人反應過來時,多數蘇軍早已抵達對岸。然而,此地的水過深,三號坦克要想涉水必須要換個地方。看完地圖,巴裡舍夫決心賭一把運氣。他讓駕駛員穿過森林,行駛1公裡後直奔河邊的德軍防線。

看見T-3坦克到來,許多德軍士兵興奮不已。更有人跳上坦克,翻出儲物箱內的蘇式裝備把玩起來。顯然,這群敵人還沒意識到這其實是一輛被繳獲的坦克。

到河邊後,巴裡舍夫的T-3坦克開始轉向準備渡河。此時,附近的2輛二號坦克也警覺了起來,不斷用無線電呼叫這輛「沉默」的三號坦克,卻始終沒得到回應。為避免被不遠處的蘇軍反坦克炮誤傷,巴裡舍夫早就讓兩名成員一起跟著步兵返回對岸報告情況。當有德國坦克靠近時,他就會掏出一塊紅布蓋在車上以做識別。

這一冒險的舉動,居然意外地成功了。德軍步兵慌亂跳下車後,20毫米炮彈便不停地砸在三號坦克的炮塔上,但並沒有奏效。而巴裡舍夫與他的T-3坦克最後也在友軍的炮火支援下順利渡河歸建。

【勇敢的巴裡舍夫中士,同樣攝於一輛繳獲的三號坦克上】

【蘇軍也曾利用繳獲的三號底盤搭載76毫米火炮,命名為「SU-76」I型自行火炮投入實戰】

【在蘇軍中,繳獲的三號突擊炮被稱為「SU-75」自行火炮】

【正在為三號突擊炮更換負重輪的蘇軍車組】

【歡迎小夥伴們入群交流、學習、指正哦~】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http://www.tankarchives.ca/

相關焦點

  • 抗戰中中國軍隊的德制一號坦克小傳
    曾用筆名:元首衛隊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sonicbbs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 步兵之友、坦克獵手--三號突擊炮小傳(上)
    然而與表現搶眼的坦克部隊相比,步兵則要悲催的多:他們要負責清理波軍剩下的碉堡和其他防禦工事。波蘭守軍在碉堡內的頑強抵抗給德軍步兵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而德軍又缺乏突擊炮這樣的武器能直接抵近波軍工事射擊,於是在波蘭戰役結束不久,三號突擊炮項目的研發生產優先度就被迅速提升。
  • 不起眼的勇士,濃縮於一輛三號突擊炮上的反坦克武器發展史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輛奇特的三號突擊炮,三號突擊炮的分水嶺是F型,之前的A型、B/C型、D型和E型裝備的都是75mm L24短管炮,主要發射的是高爆彈和榴彈,其設計初衷是用於支援步兵作戰。但是憑藉低矮的身影和75mm炮,三號突擊炮成為了一個危險的坦克獵手。
  • 蘇 械 德 軍——一些使用繳獲蘇軍坦克的德軍部隊(1)重型坦克
    戰爭爆發三周餘,蘇軍損失了12000倆坦克自行火炮,近乎可以破坦克戰損的金氏世界紀錄了!隨後的先諾坦克戰,蘇軍最後的強機械化軍再度敗北。德軍繳獲了大量各型蘇軍坦克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對於1941年裝甲團的坦克裝甲對抗能力不足或42年坦克嚴重缺乏被抽血過的裝甲師來說,繳獲的t34/kv是個不錯的補充。也有一些步兵師裝備繳獲坦克實現「入裝第一步」。
  • 日軍白刃戰多強? 1名日軍打掉20多名蘇軍, 史達林得知後發怒
    他們用坦克大炮和飛機不斷狂轟濫炸,而且還以刺刀消磨中方士兵的勇氣。日軍當時使用的38式步槍和長刺刀,確實在中國戰場上佔盡了優勢。我們經常會在相關影視記錄片中看到,兩三名日兵端著刺刀背靠背作戰,即便是十多名中國士兵圍著也感覺無從下手。
  • 蘇軍過時BT-7坦克也能出王牌:憑單車小炮,一次擊毀22輛德國坦克
    當時,蘇軍第五坦克師名義上擁有近300輛坦克裝甲車,包括T-28中型坦克30輛、BT-7快速坦克170輛,T-26輕型坦克18輛,BA-10/20裝甲汽車76輛,此外還有開戰時剛剛交付的約50輛T-34中型坦克。 雖然第五坦克師的坦克紙面數字多,而且還有最先進的T-34,但實際上卻存在巨大弱點。比如T-28、BT-7、T-26等舊式坦克保養不力,出動率很低。
  • 《虎式坦克全書》選摘:1944年東線戰場上的虎式坦克
    於是,虎式坦克又折回後方鼓舞步兵士氣,並召集了多個步兵排重返前線。隨後,虎式坦克在蘇軍陣地前擊退了3波發起反攻的蘇軍,擊毀7輛蘇軍坦克,消滅數百名蘇軍步兵。見此形勢,蘇軍炮兵選擇置友軍於不顧,開始炮擊這一區域,導致2輛虎式坦克受損,其中一輛被遺棄在陣地上。由於我軍步兵無法肅清蘇耶沃一帶掘壕據守的蘇軍,2個虎式坦克連只得在約22:00時撤回。
  • 裝甲裙衣:二戰德軍三號、四號坦克裙板研究
    蘇軍在戰爭中始終將反坦克槍作為一種重要的武器,一直使用到1945年,使得德軍各型坦克裝甲車輛時刻都受到威脅。二戰初期德國閃電戰的成功,不是因為坦克質量超過其他國家,而是因為使用全新戰術,多兵種配合作戰取得。虎式豹式等坦克投入實戰前,戰術領域傲視群雄的德國,在單個坦克防護火力水平上對比英法蘇聯等國毫無優勢可言。
  • 中流砥柱:三號坦克、四號坦克
    據主頁掰所知,更換履帶的全部過程基本沒辦法藉助機器,只能靠車組人員自己來 角色互換蘇德戰場上雙方的較量,從技術層面來講就是雙方坦克的火力和裝甲的較量。為了和蘇軍的T-34對抗,德軍除了推出新型的黑豹、虎1等坦克以外,還對已有的三號、四號坦克進行了一系列火力升級。
  • 橫掃德國的蘇軍裝甲兵元帥:卡圖科夫
    他配合中路的德軍集群(含兩個坦克集團軍),及左路的加裡寧集群,形成三個攻擊矛頭,要把蘇聯的首都和布爾什維克政權從地圖上抹掉。但他面對的是蘇聯和俄羅斯民族。納粹失敗了。 這場偉大的保衛戰,有三個組成部份。反擊德軍中央集群的莫扎伊斯克防線;反擊德軍左翼的加裡寧防線和反擊德軍右翼的圖拉防線。
  • 老兵回憶錄|按F進入坦克
    土地溼軟,路邊溝充滿積水,坦克的行動受到很大限制,很難繞到蘇軍側面進行阻擊。不過,這個地方也不是那麼糟糕,布置在支線道路上的陣地射界開闊,可以直接從公路正面和路側發動反擊。而且,坦克都斜過車身對敵,多少彌補了全車裝甲沒有傾角的缺陷。不過,駕駛員和機電員都非常不喜歡使用這種戰術,因為他倆的艙門很容易被炮管擋住,出了事根本跑不了。
  • 【魚鷹社】三號中型坦克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NewVanguard系列第27號:三號中型坦克(1936-44)-Panzerkampfwagen III Medium
  • 彩繪中的戰爭(22)- 「泥濘中的老虎」:早期虎式坦克小考
    ,所以1942年8月起陸續成軍的重裝甲營(schwere Panzer-Abteilung)還無法滿編虎式坦克,編制不足之數即由三號坦克J型(裝備5釐口徑KwK 38 L/42或長炮身5 釐米KwK 39 L/60坦克炮)與N型(裝備與早期四號坦克相同的短炮身7.5釐米口徑KwK 37 L/24坦克炮)補齊,作為對步兵及其他軟目標火力支持之用。
  • 郵政列車:芬蘭T-28坦克服役史
    為了攻克芬蘭「曼納海姆防線」上的火力點和各類工事,蘇聯在卡累利阿地峽投入了重型坦克第20旅,該營的兩輛T-28坦克在戰鬥中被芬軍繳獲,成為了芬軍最早的中型坦克。在其後的「續戰「當中,又有5輛T-28落入芬軍之手,這7輛T-28坦克一直在芬蘭服役到20世紀50年代初。
  • 3D大片《獵殺T34》中的坦克有多神?
    火炮的三號坦克必須靠近到100米才能對敵人造成威脅。而德國只生產了1500多輛3號坦克,2000多輛4號坦克,這裡面還有相當部分被調到了北非。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從上午一直打倒天黑,德軍支撐不住了,扔下400多輛坦克殘骸,狼狽地撤退了。雖然,在這場坦克大戰中,蘇軍損失也很大,有300多輛坦克被擊毀,但是,T-34擊退了德軍的瘋狂進攻。從此,蘇聯紅軍取得了戰爭主動權,庫爾斯克坦克大戰改變了戰局。
  • 被捧上神壇的三號突擊炮,真的有那麼神嗎?
    但是早在1927年,魏瑪國防軍便根據一戰的風暴突擊隊的成功經驗,試圖將直射敵軍堡壘時大放異彩的77mm榴彈炮與時髦的裝甲車結合,只是後來的經濟危機和裝甲兵的發展使得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最終作罷。不過無論是魏瑪國防軍,還是曼施坦因,他們的思維都是一樣的,都只是一戰老路的延伸:他們仍然保留了突擊炮作為普通火炮的功能,要求其能以彎曲的彈道射擊6公裡遠的目標。二戰爆發後,突擊炮開始初顯崢嶸。
  • 這種武器名為手榴彈,最大重量卻達4公斤,曾是蘇軍坦克的大剋星
    芬蘭境內多森林、丘原、湖沼,地形複雜,因此無論是冬季戰爭,還是後來的「繼續戰爭」期間,芬軍與蘇軍之間的大規模決戰並不很多。特別是1941年9月芬軍抵達冬季戰爭前的國境線後,便就地轉為防禦,包括此後蘇軍反攻期間,雙方的戰鬥以中小規模的進攻、防禦以及伏擊等短兵相接的形式居多,這使得手榴彈這種武器得到了特別廣泛的應用。
  • 焦頭爛額的傳奇序章——虎式坦克第一仗
    1連本身的情況也很不樂觀——在8月以前,他們甚至都沒有見著虎式坦克的面,只能用其他的裝備湊合著進行適應性訓練。8月19日-20日,從卡塞爾工廠發來的4輛極初期型虎式姍姍來遲地加入了1連的戰鬥序列,隨後分別編入兩個裝甲排,每排兩輛——前線的「老虎」就這麼多了! 因為數量實在太少,每個排只能再編入三輛III號L型坦克湊數,而沒有攤上虎式坦克的第三排則全部裝備III號L。
  • 為什麼德軍一個重裝甲營裝備的坦克數量比蘇軍一個重坦克團還多?
    為什麼這個獨立重裝甲營的編制特別大,裝備的坦克數量甚至比蘇軍一個重型坦克團還多?【公告:本號原名「老周的深度軍事」,因微信公眾號相關規定,更名為「老周的深度君事」,特此公告】    二戰時德軍裝甲部隊裡有一種特別編制,獨立重裝甲營,主要裝備「虎」式或「虎王」重型坦克。
  • 「虎豹」坦克耀眼光環下:三號坦克黯然離場!結果扛了門大炮歸來
    但精明的德國人,為了繼續暗中研發坦克,當然會絞盡腦汁去想辦法繞開條約限制。從20年代中後期開始,德國人就造出一大堆輪式裝甲車:條約上說不能造坦克,沒有說不讓造裝甲車!就這樣,這些裝甲車造得和坦克越來越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