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德 婁東升
他矢志軍營,愛軍精武,作為步槍手,奪得集團軍自動步槍實彈射擊考核第二名,被表彰為「愛軍精武標兵」「感動勁旅十大新聞人物」;作為狙擊手,被集團軍表彰為「特等狙擊手」;作為教練員,被集團軍表彰為「教學先進個人」;作為班長,3次被表彰為「優秀帶新兵骨幹」,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看到這一串串的榮譽,是不是覺得這班長特牛……
那到底有多牛呢!小編帶你一起去看看……
【人物簡介】張浩林,漢族,廣東揭陽人,1987年10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黨員,大專學歷,上士軍銜,東部戰區陸軍某旅班長。
他給人的印象是有一種硬漢的氣質。
他不僅作風過硬,而且素質過硬,全身還透著一股虎氣。
訓練時,他嚴格要求自己爭當排頭,事事都衝在前;生活中,他寬厚待人,熱心照顧戰友,無論什麼兵都一樣帶;學習上,他努力刻苦,一心謀求進步,無論什麼時候都想著學。
信念堅定苦練本領
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入伍以來,張浩林始終牢記「當兵就當能打贏的兵」這句話。
他堅信,作為一名戰士,只有軍事素質全面過硬,才能不負祖國的重託,才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逢敵亮劍。
新兵時,張浩林對自己要求就很嚴格,戰友們對他是既佩服又擔心,佩服他意志堅定,不斷超越自我的拼勁;擔心他訓練起來不要命,傷了身子。十二年來,始終保持著一身過硬的打贏本領,今年雖然已經三十歲,五公裡成績仍然能保持在18分鐘。
「人生就像一條奔騰的洪流,不遇到暗礁和淺灘就無法激出美麗的浪花。」張浩林面對重大任務、危險困難時,總是迎難而上,身上總有一股用不完的狠勁、拼勁。這種狠勁和拼勁也給他帶來了不一樣的經歷和精彩。
參加集團軍狙擊手集訓,背負30多斤重的裝備越野跑,舉圓木、扛輪胎、極限體能,不論多苦多難,他都咬牙堅持,在最終結業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被集團軍表彰為「特等狙擊手」。
2013年參加集團軍帶新兵幹部骨幹「千人大比武」,為了在射擊科目上取得好成績,利用休息時間加壓訓練,每次據槍持續半小時以上,肘部一遍一遍磨破、結痂,再磨破、再結痂,憑藉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最終在考核中取得第二名,年底被旅表彰為「愛軍精武標兵」「感動勁旅十大新聞人物」。
2014年實兵對抗演習期間,他針對演習地域地形生疏、環境複雜的實際,綜合採集路況、地貌、居民分布等數據,多方收集對手兵力運用原則、基本部署等信息,靈活指揮所屬班排避實擊虛、佯攻迂迴、以亂制勝,集中精銳力量在敵薄弱方向打開缺口,搶佔戰鬥主動權,帶領本班頑強抵抗敵一個先遣連的兵力長達1個多小時,得到旅首長的高度肯定,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全面提升勇當先鋒
去年,張浩林以過硬的素質被旅選拔為士官長培養苗子,參加了陸軍首屆百名預任士官長集訓。
集訓期間,他始終牢記自己是勁旅的一員,是「郭興福連」的一兵,深感只有為單位爭光的義務,沒有給單位抹黑的權力。
在為期60天的培訓中,他遵規守紀、學習認真、惜時如金,課上學理論,課後練方法,晚上加班溫習當天所學內容,預習第二天課程。他還憑藉自身組訓經驗豐富的優勢,被戰術教研室指定為教學法科目的助教,5次單獨給學員隊授課。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紮實的訓練,張浩林最終從陸軍202名參訓代表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結業考核綜合第五名的好成績,被學院表彰為「學習先進個人」。
回到連隊之後,張浩林與戰友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此次集訓讓我全面掌握了基層部隊日常管理、經常性工作和組訓示教的基本方法,強化了我打仗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士官隊伍的出路和希望,增強了紮根基層建功軍營的信心。」
傾心奉獻培育精兵
帶兵就不能讓一個戰士掉隊
張浩林深知班長的職責要求,常態學習榮譽單位帶兵愛兵事跡,深扎以情帶兵思想根子,真心關愛每一名戰士。一次,班裡的戰士小李在五十公裡戰鬥體能拉練過程中崴了腳,無法行走,張浩林二話沒說,不顧自身勞累,背著他往前走,到達目的地時張浩林幾乎暈厥。
回到連隊,張浩林悉心照顧小李,經常給他打飯,幫他換藥,讓炊事班給他熬製骨頭湯,幫助小李儘快恢復。小李激動地說:「班長,除了我爸媽,就您對我最好了。」其實,張浩林上了訓練場那翻臉比翻書還快,嚴格要求,嚴扣動作。 火箭筒手小鵬腦袋瓜挺靈活、反應快,是訓練的好苗子,但在訓練上喜歡偷懶,滿足於學會了就行。
駐訓場,別的火箭筒手還在練,他練完了就躲起來休息。張浩林發現後,對他進行了嚴肅批評,為提升小鵬的訓練成績,給他提高訓練標準,讓小鵬擔任火箭筒手小教員。在張浩林的督促下,小鵬的訓練成績突飛猛進,成了全營響噹噹的訓練尖子,被營評為「小老虎標兵」。
能打仗,打勝仗,就是需要浩林這樣的血性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