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的母親

2021-02-08 根語文

  這是一篇縈懷於心而又一直不敢動筆的文章,是心中繃得太緊以至於怕輕輕一撫就砉然斷裂的弦絲,卻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於無數個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須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塵世這一點點虛妄的自足。


  又是江南飛霜的時節了,秋水生涼,寒氣漸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國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像我投江失蹤的母親,至今仍暴屍於哪一片月光下……



  從母親到晚年仍保持的決絕個性裡,我相信她成為「右派」是一件必然的事。這樣說並非基於純粹的宿命觀,而是指她誕生之初,血質裡就被刻上了她父親的烙印。她一生都在努力企圖剪斷她與那個「國軍」將領的血緣聯繫,卻終歸徒勞無獲。


  我外祖母是江漢平原的大家閨秀,其父在民初留學扶桑八年,歸國赴任甘肅省高法院長前,決定與天門望族劉家結為姻親——那時的劉家三少爺(我外祖父)正成為黃埔八期的士官生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在可能存在過的短暫幸福之後,作為戰禍頻仍年代的軍人之妻,外祖母便帶著我的母親步入了她的孤獨一生。


  抗戰爆發,外祖父侍衛蔣公撤退西南。劉家太爺故世,大宅日見凋敝。該地區又是日寇國軍和共軍拉鋸爭奪之地,無論哪一部短暫佔領,徒具虛名的劉宅便成了搜刮糧餉的目標。外祖母帶著我少年的母親東躲西藏,飽受亂離之苦。最後因怕女兒受辱,外婆只好託鄉裡客商將我母親帶到湘西伯父家避禍。母親在那識盡炎涼,像一個女僕般做工求學。


【2】



  日本投降當年,母親獨自踏上還鄉尋母的艱難路程,當她找到撿棉花紡線度日的外婆時,劫後重逢的淚水溼透了她們的襤褸衣裳。次年,鄉人傳言外祖父衣錦還鄉,授銜少將駐節武漢。母親來到省城尋父,等待她的卻是晴天霹靂——外祖父不信他的妻女還能僥倖存活,已經重新娶妻生子了。而且他隱瞞了婚史因此不敢相認。


  悲憤的母親闖進了他父親的一場盛大酒會,一時輿論大譁,外祖父回鄉逼迫外婆離婚,從此父女反目,我母親堅決改名換姓以示恩斷義絕。


  天道往還,1948年,節節敗退的外祖父奉命移師恩施,赴任途中被伏擊,流彈洞穿了他壯年的胸脯——而最後為他扶柩理喪的竟是我終身寡居的外婆。


  武漢次年易幟,「革大」招生,母親投考,結業後竟又鬼使神差地被分往恩施剿匪土改——踏上了她父親送命的路程。在這條充滿險惡的山路上,她與我父親邂逅相逢。一個平原遺棄的將門孤女,一個山中破落的土司遺孑,在那個偉大動蕩的時代,偶然而又必然的結合了並從此紮根深山。


【3】



  外婆早已原諒了她的丈夫,母親卻永遠在仇恨她的父親。她無法在現實中去懲罰他,便極力在精神上去滿足一種虛構的報復——改名換姓,不承認有此父親,甚至不允許外婆去原諒。

  然而這種背叛只能停留在自我洩憤的地步,因為這個政黨一向在意個人的血統以研究其階級屬性。在她報考革命大學那天起,她就要面對無數張表格。她總是試圖說明她是她父親那個階級的棄嬰,她和她母親屬於苦難平民。然而表格卻限制了她的聲辯,同時還作為一張早有預謀的標籤貼上了她的面龐。

  上個世紀流行一個充滿殺機的詞叫「歷史不清」,母親被這個語詞壓迫得痛不欲生。當任何一個批判她的人詰問——你是不是軍閥女兒,她就仿佛陷入一個悖論。她比別人還恨她的父親,卻又偏被他們視為同一個敵人。她覺得這個父親不僅在生前遺棄了她,還在死後長久地陷害著她,她完全無力跳出這一血緣的魔沼。

  1957年的母親正當而立之年,這個來自遙遠省城的女人,試圖把她的教養植入那個土家山寨。其直率和剛烈卻往往好心換來敵意,她對黨的意見和她的出身被聯繫一起時,只能戴上右派的高帽接受工人的監督改造。20年後終於徹底平反時,母親已老去,所有曾經蒙受的屈辱和傷害不知向誰討還。劃處和平反都是一張紙,她深感前者重如泰山而後者卻輕於鴻毛。


【4】



  文革開始時,父親作為礦長很快被打倒,母親微薄的工資要維持全家的生活,那時她是小鎮供銷社可以雙手打算盤的會計。外婆陪著失學的大姐重返平原插隊務農,二姐當了礦工,父親病危在武漢住院,十歲的我也肺結核穿孔而命若懸絲,我們家一分四處進入了生命中最艱危的歲月。攻擊母親的大字報依舊貼滿門窗,頻繁的抄家連縫紉機頭也被拎走,母親帶著我忍辱負重地在小鎮訪醫求藥,她不能垮,她要拉扯著這個破碎的家一個不少地走進那渺茫的明天。

  一次她帶我到縣城看病,回來時求熟人找了個便車,司機走出城後竟威逼我們從車廂下來,一生不低頭的母親為了我哀婉乞求,她看著揚塵而去的汽車悲憤難耐,又不願讓兒子看到一個母親的窘迫和尷尬,只好將淚水默默吞下。她永遠不理解人世間的惡竟至如此,人性何以被一個時代扭曲得如此不堪。

  我小學畢業後,學校又以我有傳染病為由不錄我上初中,我開始了短暫的少年樵夫歲月。當我在夕陽下挑著柴火蹣跚而歸時,多能遠遠看見下班後又來接我的母親,那時她已見憔悴了,亂發在風中飄飛,有誰曾知她的高貴?兩個姐姐都已失學,她再不能讓我沉淪泥塗,她不得不去求文教站站長,終於使我得以入學。


【5】



  母親終於帶著全家迎來了1978年。父親升遷,她獲平反,大姐招工,我考上大學,外婆又回到我們身邊。這時的母親總算有了笑顏,她相信善良總有好報。即使那些迫害過他們的人也來我家走動,她依舊不假辭色。

  1983年外婆辭世,85年父母離休,87年父親患癌,89年我辭去警職,隨後入獄,母親又開始了她的憂患餘生。

  父親總想等到兒子重見天日,因此而不得不承受每年動一至二次手術的巨大痛苦。他身上的器官被一點點割去,只有那求生的意志仍在頑強茁生。


真正苦的更是母親,她不斷拖著她的衰朽殘年,陪父親去省城求醫。父親在病床上輾轉,六十多歲的母親卻在病床下鋪一張蓆子陪護著艱難的日日夜夜。只要稍能走動,母親就要扶著父親來探監,三人每每在鐵門話別的悲慘畫面,連獄警往往也感動含淚。每一次揮手仿佛就是永訣,兩個為共和國效命一生的佝僂老人,卻不得不在最後的日子裡,因我而去不斷面對高牆電網的屈辱。

  我們在不能見面的歲月裡保持著頻繁通信,母親總是還要在父親的厚厚箋紙外另外再寫幾頁。我在那時陷入了巨大的矛盾——既希望父子今生相見,又想要動員父親放棄生命。他的掙扎太苦了,連帶我的母親而入萬劫深淵。


【6】



  1995年我回到山中的家時,只有母親還在空空的房裡收拾著斷線碎布。那時父親剛剛離去半年,他在樓頂奇蹟般地種植的一棵花椒樹,正盛開著無數隻眼睛一如死不瞑目的懸望。

  母親依然如往昔我的飄流歸來一樣,為我炒好酸菜雞雜。拿出一大壇藥酒說你喝吧,這是你爸為你泡的勞傷藥。她怎知兒子的傷原在心深處,卻冀望一副古老的藥方來療慰。

  為了求生,我不得不匆匆又出山。臨行之際,母親異樣地拉著我的手說,你在武漢安頓好後,就接我過去吧,家裡太空了,一個人竟覺得害怕。我突然發現母親已經衰老了,她一生的堅強無畏似乎蕩然無存,竟至一下虛弱得像一個害怕孤獨的孩子。


【7】



  我用朋友借的一點錢租了一所骯髒的房子,幾件歪斜的家具也算撐起了一個家。母親帶著一個單開門的冰箱來了,我見上面許多修補的漆痕,心中無限酸楚——這就是兩老一生節儉唯一值錢點的遺產了,無常的災難耗盡了他們的一切,我又怎生才能報答。

  母親在陰暗的房裡一點一點拆她的毛衣,漂洗那些彎曲的毛線,然後又一針一針為我編織出一條毛褲。她說這過去的純羊毛,現在不好買了,你穿著會暖和些。

  她拿出一大本裝訂好的信紙給我,說這是她這些年來寫的她的家族的回憶,我看見密密麻麻的幾十萬字,幾乎頁頁漫漶著淚痕。她的手顫顫巍巍,哽咽著說這就算是留給你們三姊弟的紀念了。

  向來給我做飯的母親突然不做了,每天要等著我回去做才吃。她又說這房子白天好陰冷,她感到恐懼。我帶母親到居委會去打麻將,她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她說她和那些老人沒有話說。我知道清高的母親一生不苟時俗,向來也不會娛樂。

  我那時和幾個朋友湊了點錢編書想賣,每天回去母親就要問有錢賺嗎,我說生意沒有這麼快,她就又感嘆物價漲了,城裡生活太貴,然後說她要病了就是我們的拖累,她真想找我的父親去。我每天在這個冷漠的世界疲於奔命,我求朋友的妻子給她免費的藥,她心臟開始不適,我說媽,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8】



  陪我住了十幾天後,母親要求到大姐那裡去住。大姐在同城的另一個區,在長江的邊上有一套狹窄的居室。大姐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我想也許能給母親多一些歡樂和安慰,就讓大姐來接走了她。

  我依舊在人海掙扎,在沒有電話的時代也疏於問候。根本在於我忽略了母親的所有暗示,我不知道那時她去意已決,她已在暗自料理後事,在與我們姐弟委婉話別。

  1995年的深秋午後,大姐打電話給我朋友找到我說,母親早上出門現在未回,他們四處找也未能找到,大姐的語氣有些驚恐。我還說,不會有事的,你們再找找吧。傍晚大姐在電話那端痛哭——她找到母親的遺書了。

  我帶著幾個弟兄趕去,大姐交給我從被褥裡翻出的母親的兩封信和一串鑰匙,匙鏈上還掛著父親當年給她的一個韭葉金戒指,我的心頓時如沉冰海。

  母親平靜地寫道——我知道我病了,我夢見我的母親在叫我,我把你們的父親送走了,又把平兒等回來了,我的使命終於完成了,我要找你們父親去了。請你們原諒我,我到長江上去了,不要找我,你們也找不到的。你們三姊妹要互相幫助,父母沒能力給你們留下什麼,我再不走還要拖累你們。


【9】



  我們連夜沿江尋找,多麼希望母親還徘徊在生死邊上,給我們最後一線機會。

  我們去公安局報案,他們說人失蹤一月後再去備個案即可。我們去民政局求助,他們說沒有尋人的職責。我們去電視臺,他們說上級不允許播尋人啟事,走失的太多了。我們自己複印招貼滿街去貼,城管的跟著就撕,逮著還要罰款。整個國家沒有一個救助機構可為我們分憂,我的母親就這樣走失在她的祖國。

  碼頭工人見多識廣,他們說武漢下遊的陽邏鎮是長江的回水處,水上死者都會在那裡漂浮迴旋,你可以去那找到你的母親。

  我隻身來到那個碼頭賃居,先找當地派出所求助。他們客氣地說,你看這牆上掛著多少尋人啟事,我們根本顧不過來,這裡每天都有浮屍。以前我們還每具100元請農民撈起來埋上,我們登記個特徵。現在經費包幹,我們也沒閒錢管了,你自己租條小舟去找吧。

  我只好請了個膽大的漁民每天劃著他的扁舟,陪我在此江灣逡巡。江面上果然每天都有浮屍,我都得靠近查看是否我的母親。有的被浪花卷到了沙灘上,在陽光下發脹腐爛,堆滿了蒼蠅,遠遠就散發出惡臭。我生怕錯過我的母親,總要一一去翻看。


許多天了,漁民也厭了,碼頭工人感於我的孝情,勸我別找了,根據他們的經驗,武漢下水的這時早該在此出現了,要沒見到,一定是被沿江的船錨掛在水底了,又或者被漩流帶出了江灣,那就永遠找不到了。我最後還是又沿岸上溯找回武漢,母親終於仍是一去無跡。而兩個姐姐則同時找遍了所有的親友寺廟,我們終於徹底絕望。


【10】



  整整十年過去了,秋水長天,物換星移,我們姐弟的隱痛和歉疚卻從未平復。我們在一起相聚時,基本也儘量迴避這個話題,誰都知道心上的創口還在暗夜滲血。

  兩個平民姐姐多少還有些迷信,早幾年聽說哪個神人,總要去花錢請教母親的下落,並按所謂的高人指點去再做徒勞的追尋。又或者聽某位故舊傳言,在某處曾見疑似母親的老人,便又要去打聽,然後牽出萬千餘痛。只有我相信母親真的去了,她一生的剛烈決絕,一生對我們的摯愛,在那個艱難勉強的時刻,她絕對會選擇尊嚴而從容的赴死。她要用她的自沉來喚起我重新上路,來給我一個無牽無掛的未來。

  一個68歲的老人,在經歷了她坎坷備盡的生涯後,毅然地走向了深秋的長江。那時水冷如刀,朝陽似血,真難以想像我柔腸寸斷的老母,是怎樣一步幾回頭地走向那亙古奔流的大河的,她最後的回眸可曾老淚縱橫,可曾還在為她窮愁潦倒的兒女憂心如焚。她把她的神聖母愛撒滿那生生不息的浩蕩之水,然後再將自己的蒼老骨肉委為魚食,這需要怎樣一種勇毅和慈悲啊。她艱難的一躍轟然劃破默默秋江,那慘烈的漣漪卻至今蕩漾在我的心頭。

  1995年的冬天,我為母親砌了一個小小的衣冠冢,邊上同時安埋下外婆的骨殖和父親的灰燼,然後我隻身踏上了漫遊的不歸路。

  1996年我責編了第一本書稿《垮掉的一代》,看到金斯堡紀念他母親的長詩《祈禱》,他不斷迴旋的一個主題就是他母親最後的遺書——


  讀到此時,我在北京紫竹院初春的月夜下大放悲聲,仿佛沉積了一個世紀的淚水陡然奔瀉,我似乎也看見了我母親在陽光下為我留下的那把鑰匙……


(註:本文為作家野夫在母親失蹤十年時寫的一篇祭文。)


相關焦點

  • 魔道:紫電的主人不僅僅有江楓眠,他的存在總是被忽略
    這些武器和主人的身份契合度很高,從另一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代表這個主人的標誌。比如說藍忘機的標誌就是避塵,而一提到魏無羨,就能夠想到他的佩劍隨便和鬼笛陳情。他這個紫電一開始的主人,其實是他的母親虞夫人。虞夫人把紫電傳給他,他也成為了使用紫電頻率最高的人。只不過除了江澄之外,還有兩個人也是紫電的主人喔。
  • 同濟人為人民海軍設計了第一艘炮艇——江邁基與中國炮艇的故事
    ,建議同濟青島校友會為青島·海軍節進一步發掘江邁基老學長的事跡。得來全不費工夫,群中校友鞠連軍發言:「江邁基是我嶽父,我們也是多年的鄰居,從小耳聞目染同濟老前輩為咱們國家和海軍孜孜不倦、禪精竭慮所做的貢獻。謝謝你在海軍節到來之際發掘出這則同濟校友消息。」,於是,筆者立即聯繫上江邁基的大女兒江瑾並於當天下午對她進行了採訪。謹以此文緬懷江邁基老學長!
  • 來看看動畫史上最理想的母親排行榜
    在故事中這位母親因為患上肺結核而在醫院中靜養,由於自己生病不能照顧女兒,她心裡對丈夫和女兒也多有愧疚。但即使在病床上也牽掛著自己活潑好動的女兒,用溫柔的目光默默的守護著他們,這樣善良的母親也感動了許許多多的觀眾。
  • 潛艇老兵 | 361潛艇犧牲官兵母親的扎心質問:俺兒是不是死的屈啊!
    361潛艇犧牲官兵母親的扎心質問:俺兒是不是死的屈啊!文/潛艇老兵參加追悼會的時候,人們意外發現,會標改了,原來會標中的「犧牲」改為「遇難」,很多人的心裡「咯噔」一下,一種不詳的預感湧上心頭。當晚,郭伯雄宣布事故調查結論:指揮操縱失誤。時任總政治部主任徐才厚表態:評烈士的事情以後再說。結果以後就沒有以後了。70名官兵的骨灰,有60人要回歸故裡,10人的骨灰在旅順本地安葬。
  • 圖們江百年一遇洪水,朝鮮北部再現人間慘劇(圖文視頻)
    16點,圖們市拉響警報,警車在全市用大喇叭廣播此條消息,同時通報全市居民,不要外出,不要在大街上行走。圖們江歷史上本來是中國內河,清末朝鮮民不聊生越境墾荒,後來朝鮮方面據此對中國政府提出了領土主張致使中朝邊界線北移,圖們江才成為中朝邊界。按照約定,中朝兩國在圖們江興修水利,必須取得雙方同意。因為你修了堤壩,洪水一來,就會倒灌到我這邊來。可是事實上,朝鮮根本沒有築壩、修建防洪設施的興趣,江邊完全是原生態。
  • 母親節:有一種母親叫西藏軍人的母親
    就像小時候在外瘋玩了一天後母親慈愛的喚我回家的聲音。接著,母親又只說了一句話:我去給你煮碗荷包蛋。我的眼眶溼潤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母親知道我最愛吃荷包蛋。在西藏邊防的五年時光裡,我曾無數次地想念母親荷包蛋的味道。這種味道伴隨著我在西藏邊防的所有思鄉情感。如今我回來了,母親用一碗我最喜歡的荷包蛋接納了我——回家。
  • 江總粟裕汪道涵三人關係揭秘
    汪道涵對年輕的江澤民印象很好,五十多年後,他回憶說:「江總充滿了活力,他幹勁十足,精力充沛,是個工作勤奮的專家。」並說:「他是黨員而且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感覺,我覺得他前途無量。」因汪道涵當時的妻子是益民公司的董事長,是江的領導。江很快成了汪道涵家的常客。  此後,汪道涵得知,江不但是自己上海交大的校友,他的養父還是自己的老戰友江上青。
  • 母親已受辱自盡了,鄭成功為何還要把母親開膛破肚?真相令人動容
    鄭成功的母親叫田川松,出生於日本平戶,其養父是福建海商,和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關係不錯。鄭成功的爹鄭芝龍是福建泉州人,後來出海販賣麝香,到了日本,然後再日本安家落戶,娶了日本女人田川松,也就是鄭成功的媽媽。
  • 日本漫步|乘坐江之電感受鎌倉的百年韻味
    因灌籃高手被大家熟知的江之電      【江之島電鐵】(通稱江之電)穿梭於江之島美麗的海岸線上,連接著鎌倉站和藤沢站。電車和普通自動車輛並行在海邊,這一番別樣的風景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從小田急新宿站買free pass,或從藤澤站買江之電的一日乘車券,隨上隨下,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盡興的遊玩。在【鎌倉高校前】這一站可以看到海和江之島的合景,於是也有不少愛攝影的遊客在此站下車等電車開過,想要捕捉那一瞬的經典場景。迎著海風,急速駛過的江之電和並行的其他自動車輛、還有眼前觸手可及的大海,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很多動漫裡的浪漫場景。
  • 散文|羅昌華:母親的故事(外一篇)
    猛然一天,我身背行裝,遠離故鄉和母親,踏上了自己的生活之路。我常對著故鄉河面上被風掬起的朵朵浪花,無助地想,我的成長換來了母親那雙粗糙開裂的手,換來了枯萎斑白的髮絲和鬆弛皺褶的皮膚。每當我想起故鄉的石磨,就想到漏鬥形的磨孔裡,填進了母親如金似玉的青春年華。
  • 【德孝故事】為了母親的微笑
    吳國良的獻身精神深深打動了武警上海總隊戰士史國棟,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烈士母親孟慶鳳年過六旬,體弱多病且中年葬夫,但她毅然送子參軍,報效祖國,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如今,老人家連唯一的兒子也失去了,這對她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她的晚年誰來照料?史國棟當即給老人寄去了五十元錢和一封慰問信,表達了要認孟媽媽為義母的心願。
  • 鎌倉、江之島 回到櫻木花道與赤木晴子的初見地
    江之島歌舞伎手印紀念碑。上百年自然環境下的潮漲潮退造就了江之島壯美的奇景。由於島上貓咪眾多,江之島還被譽為「日本第二大貓島」。小街上的日式小店。
  • 部隊找到粟裕的母親,母親想見兒子,劉伯承為何兩次大動肝火?
    這讓劉伯承非常刮目相看。很多人稱劉伯承是常勝將軍,劉伯承卻很謙虛地說,他不是常勝將軍,真正的常勝將軍是粟裕。可見,劉伯承對粟裕這個晚輩非常推崇。淮海戰役爆發,劉伯承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和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協同作戰。中原野戰軍主要負責吃掉黃維兵團,可是黃維兵團是塊硬骨頭,而中原野戰軍兵力不足,消耗太大,「瘦狗拉硬屎」,怎麼辦?
  • 「最喜歡的動漫母親」結果公布!
    王文文:要投票給動漫中的母親的話我投一票給《只有我不存在的街道》中的那位母親,叫什麼名字我忘了。為了讓生活繼續:藤沼悟的母親才真是了不起!企鵝娘點評:要是按著以前的人氣積累,第一名不是太太就是玖辛奈,但是《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裡藤沼佐知子一直支持著藤沼悟,在兒子昏迷十幾年間沒有放棄兒子甦醒的希望,她是悟在孤獨的輪迴中奮鬥,並取得最後勝利的精神動力!
  • 重讀經典:任正非: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你選擇虛妄,就是按下了浮名的確認鍵,從此就會寵辱若驚,走上不知所終的飄蕩;當你選擇真實,就是按下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堅持自我批判」的確認鍵,你就會腳踏實地磨好豆腐,你就有了開放
  • 偽滿洲國江防艦隊「四大金剛」主炮來歷~
    負責松花江防禦的部隊稱為江防艦隊,偽滿洲國從日本播磨造船廠訂購了4艘後來被稱為偽滿洲國四大金剛的270噸炮艦。順天,康德元年270噸炮艦陸戰隊用裝備迫擊炮1門,7.7毫米機槍5挺;三八式步槍20、南部十四式手槍15;在播磨造船廠50年歷史上有如下記述,順天、養民2艦、排水量270噸,定邊、親仁2艦,排水量290噸。播磨造船廠派遣月岡常登以下職員前往中國,協助安裝這幾艘炮艦的主炮。
  • 勇敢的母親 —— 朱水蓮
    他母親朱水蓮是 1928 年由蘇發全介紹參加革命的。當時,地下黨交給朱水蓮的任務是交通聯絡,通知開會和傳遞情報。她與當時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人羅明、陶鑄以及在省委地下印刷所工作的藍飛鳳等同志,都有過直接聯繫。在送情報時,朱水蓮考慮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如何安全地把情報送到指定地點。
  • 高鐵上偶遇兒子戰友的母親,盼來了兒子三分鐘的「探親假」
    他的母親名叫孫讓萍,是西安客運段的一名保潔員,跑陝西到上海這條線。雖然母子二人最近的距離可能只有幾公裡。但是媽媽在高速奔馳的列車上,兒子卻在消防隊裡。南京棲霞消防救援大隊搜救犬中隊幹部在看到視頻後,當即決定在不影響執勤戰備的情況下,給孫義龍放兩個小時的假,讓他前往站臺與母親見一面。中隊還專門通過西安鐵路部門與孫讓萍取得聯繫,卻沒有告知和孫義龍見面一事。只是說有記者想採訪她,可以順便幫她帶點好吃的給孫義龍。
  • 2018江申老師Systema深圳研習會
    今天剛剛接到消息,Systema臺灣總部的總指導員江申老師將在6月9號蒞臨深圳進行指導。
  • 賀母親八十壽辰
    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最崇高、最溫暖、最實惠、最感人的愛是慈祥母親所締造的!            我們親愛的媽媽,您就具備了這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素質和母親品質!         因為您的關愛和督促,我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當上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