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氏康,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關東霸主,面對北條包圍網,縱橫捭闔,數次力挽狂瀾於繼倒,令小田原堅城天下聞名。與戰國龍虎(即越後之龍和甲斐之虎)數次相爭不分上下,憑三國聯盟鞏固後方,以河越之戰和第二次國府臺之戰奠定霸主地位。
早在氏綱時代,出兵駿府河東是明顯錯誤的,牽扯了大量資源於西線,也讓老對手兩雙上杉家找到了復仇的時機。此時扇谷上杉家已經沒落,與氏康對抗的是山內上杉的上杉憲政,正是他,啟動了北條包圍網計劃。
趁著氏康新位,憲政東聯絡關東反北條各家,甚至策反古河公方,西聯絡今川、武田,約定齊攻北條。西線今川武田聯軍攻入北條駿府河東之地,一舉攻破吉原城,包圍長久保城,東線憲政則聯合近八萬人圍攻河越城,綱成僅率千人苦守。
另外還有東南線的裡見家也蠢蠢欲動,氏康面臨到北條家至早雲以來的最大危機。怎麼辦?兵力有限,根本無法同時對抗數敵,唯有棄子破盟。既然河東之地不該打,就該棄,氏康通過武田信玄與今川媾和,以放棄河東為代價。
即便如此,對於東線,氏康最初也是不想與關東八萬之眾硬拼,而是希望以放棄河越城的代價來換取綱成所部,但遭憲政名義之主足利晴氏拒絕。此時憲政方可謂優勢盡顯,氏康最終來救援河越的部隊也只有八千,僅為對方兵力的一成。
但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憲政坐擁重兵,卻想困死綱成,氏康下風求和,讓憲政得意非凡,想起過往被北條所欺,不免驕縱起來。不但拒絕和議,還更放肆讓藝妓和商人進兵營,尋歡作樂、豪不在意磨刀霍霍的北條軍。
所以河越夜戰的勝利是雙方面的,不僅是北條軍的出其不意,氏康和綱成內外夾擊、絕地反擊,也是憲政軍的驕兵必敗。加上除了兩上杉家的軍隊,其餘各家都是首鼠兩端,兩手準備,一看北條夜襲、本陣被破,紛紛逃竄,一戰即潰。
此戰被譽為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但規模和戰果無疑居首。此戰一舉消滅扇谷上杉家殘餘勢力,上杉朝定戰死,山內上杉的憲政先逃到上野平井城。北條軍趁機反擊,拿下武藏北和古河,整個關東再無能撼動北條霸主的勢力。
上野正是山內上杉家的最後領地,但憲政又犯糊塗,插手西邊的信濃爭鬥,居然與村上、大井結盟,而與武田敵對。要知道在河越夜戰之前,北條和今川和議之時,氏康就已經和信玄搭上線了。如此,憲政將面臨北條和武田的兩面夾擊。
經過兩年纏鬥,北條最終通過策反憲政的馬回眾而拿下平井城,逼迫憲政流亡越後,投靠了「越後之龍」長尾景虎。憲政收景虎為養子,將山內上杉家的家督和關東管領一職全部讓與景虎,景虎也改名為上杉景虎,法號謙信,通稱上杉謙信。
與此同時,在河越之戰背叛氏康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在失去憲政支持後,也無力對抗氏康,終於不得不讓位于氏康之外甥足利義氏。這樣在名義上,氏康才是真正的關東管領,成為名副其實的關東霸主,當然也招惹了上杉謙信的討伐。
在鞏固各方戰線後,氏康再度展開西線作戰,當然這只是做做樣子,逼迫今川家求和。果然在太原雪齋的運作下,氏康將女早川殿嫁給今川氏真,讓氏政迎娶信玄長女黃梅院,加上武田義信早已迎娶今川義元之女嶺松院,甲駿相三國同盟形成。
這個同盟可謂是各取所需,氏康可以安心對付關東反抗勢力,信玄則可以全力拿下信濃,而今川則掃清了「入洛」障礙,只是沒想到會有桶狹間之敗。這個聯盟持續近十五年,要不是義元敗死、今川衰落,信玄斷不會敢撕毀同盟。
在徹底掌控古河公方和確立三國同盟後,氏康隨即展開內政建設。一個是大規模的檢地,這個之前在氏康繼位之處在伊豆、相模和武藏南已展開,現在則擴大到其他領地。再一個就是減稅,比如棟別錢減了30%。還有一個則重商,發布德政令。
通過這些措施,氏康時代的北條家石高就有百萬之多,到了氏政時代更是膨脹到兩百萬。這才是後來北條不服秀吉的根源所在。而西國毛利十國也才百萬石,可見關東之肥沃。在此之後,氏康見大局已定,便把家督讓於嫡子氏政,但仍把持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