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主義者》雜誌客座編輯、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導演約翰·皮爾格在該紀錄片上映前發表同名評論文章
我花了兩年時間拍攝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The Coming War on China),影片展示了實實在在的證據,它告訴我們:談論核戰爭並非只是捕風捉影,核大戰的確是可能發生的。美國正在進行細緻的軍事準備,其規模自二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這些軍事力量出現在北半球,出現在俄羅斯西部邊境,出現在亞太地區,直指中國。
這裡面蘊含的巨大危險人所共知,但這種危險被消聲了,甚至被扭曲了:西方主流媒體的虛假報導鼓動著公眾內心的恐懼感,這一切貫穿了20世紀大部分時間。
如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復興,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正被美國視為對其主導人類事務神聖權力的重大威脅。
為了壓制中國的崛起勢頭,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重返亞洲」戰略,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美國海軍力量的三分之二部署在亞太地區。今天,有400多個美軍基地包圍著中國,這些基地裡部署著炸彈、飛彈,最為關鍵的是,還有核彈。這些基地分布在澳大利亞向北至日本和韓國,穿越亞歐大陸至阿富汗和印度,一位美國戰略家表示,這些基地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鎖鏈」。
美國蘭德公司自越戰結束以來一直在進行一項研究,名稱為:與中國之間的戰爭——規劃難以想像之事(War with China:Thinking Through the Unthinkable)。該項研究受到美國陸軍委託,蘭德公司的專家們設想了冷戰的情境,當時就是該公司首席戰略專家赫曼·卡恩(Herman Kahn)提出了那句名聲不佳的說法:規劃難以想像之事。卡恩還寫了一本書《關於熱核戰爭》,在書中他詳細解釋了「如何贏得與蘇聯之間核戰」的方案。
今天,卡恩的末世觀點被美國實權人物廣為接受:軍國主義者和新保守主義者分布在行政部門、五角大樓、情報部門、國會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等各個機構裡面。
現任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曾表示,美國的政策就是必須打擊那些「對美國統治世界的絕對權威造成威脅的人」。
此種觀點幾乎與候任總統川普的完全一致,他曾在競選時對中國高聲謾罵,稱中國「強姦」了美國經濟。12月2日,川普與臺灣「總統」通了電話,這構成了對中國的直接挑釁。在中國看來,臺灣是一個反叛的省份,而美國一直向臺灣出售武器。可以說,臺灣是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危機的一個引爆點。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埃米泰·埃茨奧尼(Amitai Etzioni)曾表示,「美國一直以來都在為與中國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但如此重大的戰爭決策卻從未經過官員們的仔細審議,我指的是白宮和國會的那些人」。
其中蘊含的巨大風險在於,「對中國內陸的打擊可能被北京視為對其核攻擊能力先發制人的『摘除』,如此一來,就會將中國人逼到一個『要麼使用核武器要麼核武器被摘除』的困境,這無疑將導致核戰爭的爆發」。
2015年,五角大樓發布了《戰爭法手冊》(Law of War Manual)。這本手冊指出,「美國並未籤署過任何旨在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國際條約,因此對美國來說,使用核武器是合法的」。
一位中國戰略學者曾對我說,「中國並非西方的敵人,但如果西方以我們為敵,我們就必須為此做好準備」。與美國相比,中國軍隊及武器的規模還很小。但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格利高裡·庫拉基(Gregory Kulacki)表示,「中國正首次考慮將其核飛彈的響應等級升至最高,以便在受到攻擊時可以及時反擊……這是一個非常重大而危險的變化……而事實上,美國的核武政策一直是影響中國提升核力量響應等級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美國海軍作戰部顧問泰德·波斯託爾(Ted Postol)是核武方面的權威,他曾對我講,「在這個世界上,大家都想讓自己顯得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咱們也得厲害點……美國不應羞於秀肌肉,我們本來就是個壯漢。美國一直以來的確在炫耀武力,而且這是出於某種頂層設計(orchestrated from the top)」。對此,我回應說,「可這看起來還是太危險了」。
2015年,美國秘密舉行了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代號為「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美軍艦隊和遠程轟炸機預演了「針對中國的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 Concept for China),將中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油氣和生產原料必經的馬六甲海峽完全封鎖。
雖然美國注意到中方在南海「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觀察者網注)一些有爭議的島礁上修建機場跑道,但這一演習極具挑釁性。今年7月,一個仲裁庭認為中國對上述島礁的主權聲索沒有根據。雖然仲裁申請由菲律賓發起,但律師卻來自美國和英國,而且這一切還可以追溯到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身上。
2010年,希拉蕊飛赴馬尼拉。她要求這個美國前殖民地重新向美國開放於上世紀90年代關閉的軍事基地。當年由於發生多起美軍對當地女性的暴力事件,該基地迫於民眾壓力不得不關閉。希拉蕊稱,中國對「斯普拉特利群島」的主權要求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這個群島距離美國有12000公裡)和航行自由造成了威脅。
時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與中國終止了雙邊會談,與美國秘密籤署了加強版防務協定(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並從美國那裡購買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武器和軍用設備。這意味著菲律賓向美國開放5個軍事基地,而且美軍和美國分包商可以不受菲律賓法律制約,防務協定裡的這些條文深具殖民地性質。
新當選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今年4月自稱為社會主義者,讓華盛頓大感緊張。他宣稱,「在處理與世界各國關係問題上,菲律賓將遵循獨立的外交政策」,他還提到美國尚未就殖民歷史道歉,「我會與美國人分手」,他甚至表示將美國軍隊從菲律賓趕出去。但目前,美國人尚未離開菲律賓,兩國聯合軍事演習也未停止。
2014年,在「建立信息主導權(information dominance)」的名義下,五角大樓拿出40億美元用於操縱媒體(media manipulation)。歐巴馬政府甚至啟動了一項宣傳計劃,將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貿易國描繪成一個對「航行自由」的嚴重威脅。
在這項宣傳計劃裡,CNN衝在了最前面。CNN國家安全事務記者搭乘美國海軍巡邏機飛過「斯普拉特利群島」時興奮地發出了報導。而BBC記者在節目中建議菲律賓飛行員駕駛單發動機的賽斯納飛機飛過有爭議的島礁,「測試一下中國人將會怎樣反應」。這些記者從未細究過中國為何在遠離大陸海岸線的地方修建機場,也從未想過美國為何將軍事力量擺在中國的家門口。
擔任這一宣傳計劃總負責人的是美軍太平洋司令亨利·哈裡斯。他對《紐約時報》說,「我的工作內容涵蓋從好萊塢到寶萊塢的電影藝術,還包括北極熊和南極企鵝」。在我看來,帝國統治從未獲得如此簡潔有力的描述。
五角大樓安排了兩個人向經過篩選的、思想易被操縱的記者們發布消息,而哈裡斯上將就是其中之一。五角大樓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將可疑的潛在威脅描述為現實威脅,當年小布希總統和布萊爾首相曾將對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破壞性戰爭合理化,他們也是如此處理那些所謂的「潛在威脅」的。
今年9月在洛杉磯,哈裡斯宣稱他「已經準備好應對復仇的俄國人和固執己見的中國人」。他這樣說道,「如果我們今晚要進行決鬥,公平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規定用刀,那我們就要帶上槍;如果規定用槍,那我們就要準備好大炮,不僅我們自己,我們所有的盟友都要炮彈上膛」。他這裡所說的盟友包括韓國。五角大樓已經選定韓國作為其終端高空防空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ir Defense system,即THAAD,亦稱為「薩德」系統——觀察者網注)的發射平臺,此舉表面上假託為了防範北朝鮮的攻擊,美國海軍作戰部顧問泰德·波斯託爾(Ted Postol)指出,其實該武器系統的目標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