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冷戰思維=自廢武功、自毀長城

2021-03-02 人民網

一位西方歷史學家曾經這樣說,人們之所以陷入不可挽回的災難,常常是因為自己的愚蠢。那些身體已進入21世紀,但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舊時代的美國政客,正在為這一論斷提供新的例證。一段時間以來,他們輪番叫囂「在太空競爭中打敗中國」「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等論調,還與史蒂夫·班農等過氣政客一唱一和,編造「中國想成為全球霸主」的說辭,仿佛對美國來說「天就要塌下來了」。

當前,零和思維頑症在美國決策圈肆虐,一些人看到美國貿易有逆差就肆意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看到別國科技創新成果就污衊別人是智慧財產權小偷;看到「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就打著「債務陷阱」幌子四處造謠;看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就滿世界污衊中傷中國。

這些人不惜動用外交、經濟乃至軍事資源,通過恐嚇、制裁乃至戰爭手段,試圖達到「餵飽自己、餓死別人」的醜陋目的。殊不知,這些鼠目寸光的行為,非但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只會讓美國陷入嚴重自耗。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統計,從1982年到1984年,美國對日本汽車行業實施貿易制裁,美國汽車製造業減少6萬個工作崗位,成為裡根總統任內美國失業率最高時期。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在1945—1969年、1970—1989年、1990—2000年這3個時段,美國對外製裁的成功率分別是50%、31%和29%。也就是說,雖然美國對外製裁的次數在增多,但制裁的作用卻在遞減。有的美國學者甚至認為美國對外製裁的成功率僅有5%。

在零和博弈的怪圈中走火入魔,美國不斷陷入戰略困境,其種種做法更是遭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指責。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貿易專家威廉·賴因施指出,如今的國際貿易是國家間的雙贏合作而非零和博弈,美國現行貿易政策更像是17、18世紀重商主義政策的延續,並不符合21世紀經濟全球化現實。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看來:美國政府一意孤行,採取「美國優先」的極端主義政策,蓄意破壞國際規則,很可能讓美國「從二戰後的世界領導者」變成「21世紀的無賴國家」。對於美國政府當前奉行的單邊貿易政策,歐盟官員直言:「貿易政策不是零和遊戲,不是輸贏之爭。歐盟相信,貿易能夠而且應該是雙贏。」

公平競爭、共贏合作,本該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樣貌。可悲的是,美國政客只想著「你輸我贏」。身為美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的納瓦羅,慫恿美國人拒絕購買任何中國製造的商品,還用科幻甚至恐怖小說的筆調醜化中美關係。恰如《紐約客》的評論所一針見血指出的,「這種觀點不僅是簡單化的,更是錯誤和危險的」。

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這不僅有利於兩國和兩國人民,還將對世界和平與繁榮產生巨大作用,任何錯誤思維和戰略誤判,都有可能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美貿易緊張已經影響了全球復甦,並正在給投資與增長帶來風險。」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裡亞的擔憂值得關注。

歷史上,曾有一些人醉心於霸權地位和壟斷利益,把世界拖入熱戰、冷戰,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災難。正是由於經歷過太多痛苦和磨難,人類倍加珍視合作共贏、謀求共同福祉、推進世界進步。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越來越成為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共同體,不是部分人反對部分人,而是所有人需要所有人。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中國的發展是為了讓本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也讓世界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要與誰「零和博弈」。這一代表了歷史正義和世界潮流的偉大進程,是誰都阻擋不住的。歷史經驗一再告訴人們,用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處理國際事務,其結果只能是自廢武功、自毀長城,讓美國陷入自己製造的「戰略陷阱」。

責編:翟巧紅 | 編輯:蔡靜

來源:人民日報(2019年5月24日 第3版「鐘聲」欄目),原標題《公平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零和博弈必將失敗》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為什麼自廢武功,銷毀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真的養不起了嗎?
    俄羅斯銷毀颱風級核潛艇,是自廢武功還是迫於無奈,真的養不起了嗎?
  • 清理「軍隊經商」的來龍去脈:幸虧被習總制止,否則自毀長城!
    在軍委常委會議上,張愛萍說:「軍隊和政府經商,勢必導致官倒,官倒必然導致腐敗。穿著軍裝倒買倒賣,是軍隊的恥辱,國家的悲哀。提倡部隊做買賣,無異於自毀長城。」他憤然地說到:「我們在軍委工作的人,如果連這些都制止不了,這樣搞下去,將來發生戰爭,該殺誰的頭?首先該殺我們的。殺了我們的頭,還要落下罵名、醜名、惡名!連屍首都要遺臭萬年!」「到時候,怪不得別人要打倒你!」
  • 衝突和博弈:美蘇「冷戰」歷史回跡
    杜魯門主義提出美蘇「冷戰」正式開始「冷戰」在何時開始?有論者甚至將「冷戰」的起點追溯到十九世紀《共產黨宣言》的誕生,但冷戰史研究者沈志華並不認同這種說法。沈志華在接受《超訊》記者訪問時認為,「冷戰」是一系列概念的綜合體,並非單單只是大國與意識形態的對立。
  • 史達林為何自毀長城?
    史達林而蘇聯紅軍隊伍中,軍官的清洗比例更是令人咋舌:高級將領中,三名元帥,13名集團軍級幹部,57名軍級幹部,110名師級幹部,220名旅級幹部和75名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被清洗。而當時蘇聯紅軍中元帥只有五人,集團軍級幹部15人,軍級幹部85人,師級幹部196人,旅級幹部406人,最高軍事委員會的委員更只有80人。
  • 【蒙古帝國雜談】冷戰思維:美國外交政策中的意識形態問題
    附錄:冷戰思維:美國外交政策中的意識形態問題美國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色彩很重,尤其是冷戰思維揮之不去
  • 笑談奇葩眾生的時代-《冷戰》(上)
    眾所周知,冷戰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長期非武力的對抗,主要變現為威懾和反制,競爭和博弈。小編今天帶您戲談一下這段時期美蘇的「競賽」中所產生的「奇葩」,成為看客的我們現在回頭來瞧瞧那段國家和國家博弈的產物多少有點喜感。站在個人的角度看歷史難免有個人情緒,如果有所偏差請原諒我的無知。
  • 在連橫合縱中適應中美博弈新常態|三策智庫
    中美博弈進入新常態。一方面,雙方關鍵領域(經貿、軍事)溝通在恢復,兩國元首可能在年底前舉行視頻會晤。另一方面,美國「反華」進入深度博弈,拜登總統雖然給出了對華不謀求「新冷戰」的「承諾」,但對華出招的手段和頻次也越來越狠越快,甚至有些詭異。這給中國敲響了警鐘。先從美國核潛艇蹊蹺的撞擊事故說起。
  • 大國博弈的重要方式
    二戰結束至今,大國為實現特定政治目標,將戰爭「外包」的「代理人戰爭」已成為大國博弈和獲取戰略利益的重要方式,局部戰爭「代理化」正不斷加劇。代理人並非新概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部分遜尼派主導的中東國家將反政府武裝作為實現自身利益的代理人,通過公開或秘密軍事援助、外交造勢、資金和情報支持等手段甚至直接軍事幹預,以期顛覆俄羅斯支持的什葉派阿薩德政權,使敘利亞成為美俄大國和中東地區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教派博弈的主要戰場。
  • 「中國必須廢核」!聯合國喊話全球採取緊急行動,這次要來硬的了?
    早在2017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該條約便已經得到了122個國家的通過,去年10月份宏都拉斯的加入成功讓50國籤署門檻通過,1月22日,《禁止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該條約規定,所有籤署國不得生產,使用和存儲核武器。對於全世界來說,這是人類邁向「無核世界」的重要一步,意義可以說非同一般。
  • 某自媒體造謠!中國單兵作戰系統能一鍵「自爆」?指揮官還可直接遙控士兵自毀?
    西藏軍區展示單兵數位化作戰系統》這篇原報導,通篇沒有出現「自毀」這兩個字,在描述這個單兵數位化作戰系統的作用時,原報導是這樣寫的:戰士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夜視多功能目鏡進行友軍標記和敵我識別。指揮部也可以通過戰士的目鏡傳回的視頻和信息,準確定位到每個戰士的位置和狀態,可以觀察到實時戰場情況。央視還在報導中指出,這種新型數位化單兵系統,可以在夜間直接引導炮兵火力進行打擊。
  • 網絡時代的冷戰熱鬥
    核武器的產生,不僅深刻影響了戰爭的方式,也深刻改寫了大國博弈的模式。由於摧毀力和副作用過大,有核國家間的戰爭必將導向互相毀滅的戰爭和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就等於硬性消除了大國博弈中的全面戰爭選項。這也是為什麼美蘇爭霸選擇了冷戰模式的根本原因。並非兩強的仁慈,而是時勢使然。同樣,這也是李德哈特反思一戰的間接路線理論,卻在冷戰期間大行其道的原因。
  • 鋼鐵博弈丨巔峰對決:冷戰白熱化
    但是當美蘇兩國都認真起來,這場博弈才真正開始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對抗。如果說50年代,美蘇都在相互試探,那麼到了60年代,雙方就已經基本知根知底。現在,遊戲的模式升級了。冷戰的高潮終於到來了。進擊的胖子史達林死的時候,資本主義國家灰常開心。
  • 大國關係|楊成:美歐達成「新冷戰」共識?新瓶裝舊酒難奏效
    如果將2月18日布林肯和歐洲事務核心國家,以及美國傳統盟友德法英三國外長的在線對話計算在內,短短五天內如此高頻次的接觸本身就已經彰顯了美歐關係的回暖。種種跡象顯示,在西方曾經高調宣布的早就進入「後冷戰」乃至「後後冷戰」時代的世界裡,一個以制度競爭和制度對抗為內核的冷戰幽靈仍在四處遊蕩並且不斷興風作浪,而這很可能為仍疲於應對新冠疫情巨大衝擊的全世界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
  • 造物觀丨品類時代,長城的功守道
    長城當初捨棄轎車和皮卡板塊,及時轉舵,果斷地聚焦到一個品類——SUV,打造一個品牌——哈弗。就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希望有一天人們想買SUV時,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長城,想起哈弗。哈弗H6累計100個月奪下SUV銷冠,其結果已然達到了長城的預期。然而,品類聚焦的紅利期也有盡頭。
  • 【志澄觀天 專欄】從中美大博弈看SpaceX的成長之路
    1.航天是中美大博弈的重要領域世界一盤棋,中美大博弈。在現在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新興的第二大經濟體之間,不可避免地既有合作,也有博弈。當然,這種博弈並不是對抗。由於航天意味著對人類終極高地的佔領,以及它對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的重大影響,因此,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普遍認為航天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也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上世紀美蘇兩個大國的冷戰,是推動航天技術最初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冷戰結束之後,航天領域仍然充滿著大國的較量。
  • 日本人民覺醒了:大量買美國武器等於自廢武功,還丟了國家尊嚴
    利刃/冬陽美日關係的真實寫照在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等美國的主要盟友中,日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英法德三國都會特意採購本國研發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國防工業,而日本自衛隊的戰機、驅逐艦、直升機、潛艇等裝備要麼進口自美國
  • 心得分享 | 關於博弈和誠信博弈——銷售二部左聰聰
    分享人:銷售二部  左聰聰主題:關於博弈和誠信博弈5月9日,公司組織幹部隊伍為期兩天的拓展訓練,感觸頗多。25公裡的軍嶂古道徒步,鍛鍊了每個人的體力和毅力,而我由於特殊原因,一直走在隊伍最後面,也見證和參與了我們安特威團隊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確保每一個隊員都堅持走完既定路程。
  • 松子 | 歷史上的長城並非用來禦敵
    那就是稍微了解古代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它和其它的城牆沒兩樣,根本不能阻擋大規模的軍事入侵。雲梯之類的普通軍團攻城戰術,都能把它攻破。那它隔離的是什麼?中國長城的修建傳統,歷史最早追溯公元前1000年,那是周政易經思維取代夏商文化一統華夏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