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推出mi 10 pro手機,主相機搭載了一顆108M像素的圖像傳感器,創下手機採用圖像傳感器解析度的新紀錄,在手機江湖一石激起千重浪,有支持的聲音,也有質疑的聲音。質疑的聲音裡有一個說《億級像素方向錯了》,技術方向的對錯不是短期能判定的,市場最終的走向很多時候也不是純粹的技術因素決定的。就像從CCD到cmos sensor的技術方向的轉變,筆者曾經問過Sony圖像傳感器部門的大佬,CCD的畫質更好,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相機市場最終倒向cmos image sensor,是因為對高像素的需求?低功耗的需求?容易集成後處理電路?還是因為cmos sensor成本低?大佬給出了一個出乎我預料的答案:最主要是『產能』。手機相機的迅速普及,圖像傳感器的需求暴增,當時採用CCD工藝的工廠數遠遠少於cmos工藝的工廠數,cmos 工藝的工廠迅速轉過去生產圖像傳感器滿足了市場需求,同時cmos image sensor的設計者逐漸改進cmos sensor設計,融合CCD和Cmos的設計方法,逐漸提高了cmos image sensor的圖像質量。這樣cmos image sensor最終變成了圖像傳感器市場的絕對主流。市場方向是難以預料的,那麼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sensor的高像素數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由於摩爾定律,半導體工藝提升可以使得pixel越做越小,在相同面積上的晶片上像素數就可以做更高。在光學部分匹配的情況下,更多sensorpixel數可以提高成像系統對空間細節的採樣能力,最終得到圖像的解析度越高。這也是提高sensor像素數的最原始動力。但是由於pixel變小,繞射極限變小,鏡頭的光學解析度被進一步限制,所以在sensor的解析度高於鏡頭的解析度的情況下,成像系統的最終解析度並沒有因為sensor的像素多而獲得好處。Sensor解析度超過鏡頭的解析度,如果不加利用,那這種高像素就變成了浪費,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這種高像素sensor大部分都是以binning的形式輸出,也就是幾個像素合成一個輸出,從而獲得信噪比上的提升。同時由於sensor本身像素數就很高,即使binning,輸出的圖像解析度依然不低。Pixel 的SNR模型可以用下邊這個公式表示:Q是pixel的QE(量子效率),對於一個sensor來說,是一個常數。t是曝光時間,y是光強,D是Dark current,對於一個sensor來說也是常量。N是readout noise power。可以看出,相較單pixel的SNR,我們得到了10+log10(M)的增益。從公式可見,由於binning發生在source follower 和 ADC之前,N (readout noise)沒有被放大。所以binning得到的SNR更高。由下圖可見,binning與其他兩種對比,所得到的SNR的提升。像素數高,sensor尺寸變大。據說這款108M 像素的sensor 尺寸是1/1.33的規格,在手機裡僅次於當年Nokia Pureview808 ,這麼大的sensor size,pixel size 0.8um這麼小,手機厚度有限,sensor的crosstalk將會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Crosstalk 增大,會導致噪聲增加,color shading,color noise 等等IQ指標的惡化。Cmos sensor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改善crosstalk的歷史,從light guide,到deep trench,新的color filter與pixel isolator的設計也一直在進步,不知道三星針對這款sensor用了什麼黑科技。從單個像素而言,FWC(Full well capacity)影響了Pixel的動態範圍。越小的pixel size,FWC越小,信號更容易飽和,動態範圍越小。所以camera的開發者一般在使用像億像素這種高解析度sensor的時候,不會使用原始尺寸輸出,而是做了binning以後輸出。把4個像素或者更多像素合為一個輸出。有人會說,這樣的設計還不如直接設計一個大像素得了。所以終極問題是:同樣大小的電路,我們是設計成一個像素的動態範圍大,還是設計成4個像素,binning輸出的動態範圍大?假設兩種設計的pixel總面積相等,FWC相等,那麼哪一個設計的noise_floor 更小,哪一個的動態範圍就更大。延續前邊的噪聲模型,sensor的noise來源主要有三個,來自光信號的隨機噪聲:photon shot noise,在數學上服從泊松分布,是時域噪聲的主要來源。來自於readout 電路的readout noise,是Fix pattern noise的主要來源。以及來自像素半導體電路的dark current noise。去除temporal noise需要在時域上的冗餘,去除FPN需要空間濾波。高像素的設計產生的像素信號冗餘為去除噪聲提供了條件。可以有效地降低Noise floor。所以從提升動態範圍以及低光照拍照的角度來說,高像素的sensor為信號處理提供了更多的可以利用的資源。除了以上的幾個方面,高像素sensor對傳輸電路,散熱,光學等也有很多挑戰。當年Nokia在pureview 808的開發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費了很大力氣,跟各組件的supplier大戰了3年,才最終帶傷上市。現在估計小米也費了不少功夫才把產品搞出來。高像素數在crop,zoom,8K視頻等方面顯而易見的好處就不說了,總而言之,高像素sensor為進一步提升手機拍照體驗提供了一個途徑,雖然在工程實現上有很多難點,但不會改變手機相機像素數越來越高的趨勢,相信今後還會有更高像素的手機相機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讚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229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識別二維碼,回復下方關鍵詞,閱讀更多
「芯」系疫情|功率半導體|TWS|華為|存儲|Fab|MCU|小米
回復 投稿,看《如何成為「半導體行業觀察」的一員 》
回復 搜索,還能輕鬆找到其他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