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超三成,資本故事如何繼續?

2021-02-13 商學院

文:王倩

ID:BMR2004

小米又發布手機了,這一次是能夠量產的、有1億像素相機的CC9Pro。

「在微博上有人喊1999,這絕對就是來搗亂的」。在CC9 PRO的發布會現場,雷軍介紹了CC9pro所使用的材料後,在公布價格之前玩笑地說道。

雖是玩笑,但似乎也道出雷軍的無奈。無論小米手機堆了多少料,網友們的第一反應仍然是1999。「性價比」的刻板印象,成了小米的雙刃劍,這也成為制約小米向高端轉型的重要掣肘。

更為重要的是,在小米努力向高端機市場邁進的時候,市場的現實卻「很骨感」。

根據第三方全球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小米手機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13.1%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9%,出貨量同比下滑33%。該報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除了華為逆勢上揚之外,其他手機廠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均不低於20%。

從數據上看,小米手機的出貨量是主流廠商中下滑最嚴重的。

小米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下滑?《商學院》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小米方面,但是截至到發稿前,並未收到回復。

今年以來,小米進行了多次組織架構調整,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雷軍親自接手了小米中國的業務。這背後,是小米中國區銷量嚴重下滑的現狀。

小米手機自從誕生以來,就被打上了「性價比」「為發燒而生」等標籤。

起初,小米通過饑渴營銷成功了。但是隨著手機廠商們紛紛進入智慧型手機領域,小米手機在2015 年~2016 年,第一次遇到了銷量危機。在雷軍親自掛帥下,小米順利讀過了此次危機。但是今年以來,雷軍似乎遇到了比上一次更為嚴峻的挑戰。

梳理小米上市以來的財報可以發現,小米的主要營收來源是其手機業務。其歷次財報顯示,小米的手機業務在其營收佔比中均佔60% 以上。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在港股上,小米依然被認為是手機股票, 而非網際網路股票。

2019年半年報顯示,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實現連續四個季度持續提升,毛利率也由第一季度的3.3%,增長至第二季度的8.1%。在中國內地和境外市場的平均售價(ASP)分別同比提升13.3% 和6.7%。

但是從銷量上看,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為3210 萬部,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3200 萬部。這也就意味著,在銷量沒有明顯上漲的情況下,小米通過漲價來實現了其利潤的提升。

同時根據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中國市場只有880萬部。

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已經出現增速放緩。雖然小米的手機業務營收佔比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由67.5% 下降到了61.5%,但是小米手機業務依舊佔總營收的一半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小米的大部分收入依然依賴於手機。

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資本市場依舊把小米視作一家手機公司,而非網際網路公司。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小米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連續幾個季度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小米在不遺餘力地宣傳印度市場的銷量。

光大海外研究報告認為,小米的手機業務增長承壓, 其毛利率存在小幅度回落可能。在其風險提示中,有這樣的描述,國內中高端手機未成功放量;海外手機市場開拓受阻;IOT 設備滲透進程放緩;網際網路變現進程不及預期。

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因為小米公司的網際網路概念,資本市場不太認可,還把它當作一個傳統的做手機、做硬體的公司來看待。「如果按做硬體的公司來看的話,是無法來支撐那麼高的估值的。」

德國著名定價學家、「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小米在起家時,選擇低價格的戰略來打市場是符合當時的市場背景的。他抓住了當時一部分人換機的心理,「既想買智慧型手機,又不想付較高的費用」。

「畢竟在當時,沒有人能夠直接與蘋果競爭,只能採取這種策略。」赫爾曼·西蒙說道。

但是隨著消費升級,小米的用戶始終保持在這部分人群中。在赫爾曼·西蒙看來,這種思維一旦固定,用戶便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低價=小米,一旦小米漲價,用戶也就不會接受。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營銷系教授周穎認為,以營銷起家的公司,通過營銷獲得成功之後,後期一定要產品上來,零售的核心一定是產品。

丁道師談到像小米的競爭對手,例如華為、蘋果、三星都取得了晶片或者作業系統或者其他核心技術的突破,而小米目前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攝像頭、屏幕等都是使用第三方企業所提供的產品,自己並沒有取得大的技術性突破。在周穎看來,如果小米在核心技術上沒有取得突破,只談出貨量,無法與華為、蘋果、三星等相提並論,它的股票是不可能有大的改善的。

「你總得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小米有什麼呢?」丁道師說道。

在赫爾曼·西蒙看來,小米想要上攻,就必須進行雙品牌或者多品牌戰略,因為原有的品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單純依賴小米這個品牌上攻無法取得成功。「但凡從下往上攻的品牌,都失敗了。」

相較於國內市場的頹勢,小米海外市場相對較好。根據Counterpoint報告顯示,小米手機2019年第三季度在印度市場份額為26%,小米集團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小米總收入957.1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小米境外市場收入386億元,同比增長33.8%,佔總收已超40%。

同時小米持續開展線下的布局。孫燕飈告訴記者,除了國內市場,小米還有海外市場這個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仍然以千元機為主打機型,依靠這種智慧型手機換代升級的紅利來拉動銷量。

但是一個重要問題是,當海外市場的換機紅利消失時,小米又該如何選擇?這些都將是小米手機未來所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雷軍和小米的出貨量保衛戰
    IDC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Q4銷量環比下滑26%,同比劇降35%,市佔率從2017年的8.9%跌回7.3%,幾乎回吐了年初逆勢增長的全部紅利。預感到危機的雷軍將電視業務的功臣王川調任中國區總裁,制定了更具體的目標:2019年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出貨量1.8億部。
  • 小米起訴美國防部和財政部!"拉黑"不改股價走勢,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智慧型手機生態繼續發力?
    全球技術市場分析與市場諮詢機構Canalys1月29日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2020年全年出貨同比下跌11%至3.3億臺。小米2020年全年在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3980萬臺,同比增長3%,市場份額12%,排名第四,與蘋果成為中國市場唯二出貨量正增長的公司。
  • 小米最新業績「爆表」 硬核技術是雷軍的底氣
    從年初至今,小米的股價已大幅上漲逾150%,11月24日更是創下超過28港元的上市以來新高,最新市值已近千億美元。資本市場亮眼表現的背後,小米上半年的銷量和業績優秀表現提供了強力支撐。就在前不久,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三季度數據出爐,小米出貨量逆勢大增45%,繼2014年之後重返全球第三。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小米是唯一大幅增長的頭部手機廠商。
  • 搏命高端:小米9最低售價2999元
    從全球手機市場整體銷售數據來看,手機廠商進軍高端市場非常必要,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 發布的 2018 年三季度市場觀察報告可知,全球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速度繼續高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數據顯示在三季度全球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下滑 -5% 的趨勢下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反而增長 19%。該公司預測2018年四季度全球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仍將繼續增長。
  • 小米11售價3999元起!預約已超51萬部,關於附贈充電器,雷軍還是妥協了
    12月28日,小米集團股價表現不佳,跌4.01%,收報31.15港元。根據Canalys統計,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4710萬部,同比增長45%,出貨量排名超過蘋果,上升至第三位,市場份額達13.5%。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也實現增長。
  • 小米2019業績增長超預期,大家電或成營收新增長點
    王翔表示,小米集團在持續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時,也繼續堅持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價值觀,2019年硬體綜合淨利潤率,依舊大於零,小於1%。手機雙品牌策略成型,小米成功衝擊高端市場——鞭牛士——2019年是小米集團啟動 「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的第一年。在宏觀經濟整體承壓且手機市場下行的背景下,小米集團實現了各業務的逆勢增長。
  • 小米跌出全球前五,雷軍很焦慮!董小姐說,解困唯一辦就是「用心」!
    回想近半年來手機行業的情形,小米的火爆勢頭衰減已經是事實。2015年小米定下的一年的總銷量目標8000萬臺,最終只實現7000萬+的銷量,不過拿下國內銷量第一。只是依然沒法抵擋華為崛起的勢頭,要知道,如果綜合全球出貨量,這家老牌公司才是中國手機市場真正的老大。
  • 小米業績爆炸!一個季度就掙了61個小目標
    突破高端,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三 手機、IoT、網際網路依舊是目前小米營收的三駕馬車。 首先來看看手機。 小米在財報中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們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9.1%,達到4940萬臺。收入人民幣515億元,同比增長69.8%,佔總營收的67%。 根據Canalys統計,今年一季度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名穩居第三,市佔率達到14.1%。而在中國大陸,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也在快速增長。
  • 手機製造業
    (二)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行(TOP5)第一名:三星手機出貨量為2.965億臺,市場份額為20%第二名:華為手機出貨量為2.385億臺,市場份額為16%第三名:蘋果手機出貨量為1.962億臺,市場份額為13%第四名:小米手機出貨量為1.245億臺,市場份額為8%第五名:OPPO手機出貨量為1.198億臺,
  • 剛剛,小米業績出爐,人均月薪4萬!還有哪些亮點?
    一季度公司淨利下滑21.59億,下滑32%,經調整淨利潤23億元,同比增10.6%;營收497億元,同比增13.6%。小米集團一季度境外市場收入248億元,同比增長47.8%,首次達到總收入的一半。 一季度智慧型手機部分收入達到303億元,同比增長12.3%;智慧型手機銷量達到29.2百萬部,同比增長4.7%。
  • 小米的高端之路,穩了
    在各種輿論的風浪中,從小米10到小米11,小米正在一步步加速奔向這個目標。如果說,小米10用驚豔的市場表現宣布了小米衝擊高端的首戰告捷,那麼,小米11讓更多人看到,小米的高端之路,穩了。我們先來看看疫情年小米的基本面。2020年,在整體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的大環境下,小米實現了逆勢增長,這也讓衝擊高端的戰略更加底氣十足。
  • 小米再陷銷量魔咒,雷軍靠什麼挺過2019年估值危機?
    小米出貨幾乎不賺錢,友商賣100萬部手機可能已經賺翻了,小米賣1000萬部盈利都沒友商多,這是多年來困擾著小米的最大難題。因為主打性價比是小米矢志不渝的戰略,它要調頭很難。你是誰,就引來誰。米粉們也多屬於理智大於情感,對性價比十分在乎不願意交智商稅的族群,所以小米如果背叛自己的初衷,首先就會失去眾多米粉的擁戴。
  • 【逆轉】陳冠州:4G手機進入收官戰 聯發科業務如何逆轉;博通併購高通引歐美各方議員關切;布局5G!京瓷傳加碼資本支出
    1.MTK陳冠州:4G手機進入"收官戰",聯發科業務如何逆轉;原標題:MTK總經理陳冠州:4G手機進入"收官戰",聯發科業務如何逆轉集微網巴塞隆納報導 文/劉洋在MWC 2018上,聯發科不僅展示了最新一代智慧型手機晶片平臺曦力P60,5G不同頻段的產品進程及規劃
  • 小米11,可能是雷軍最重要的一款機型
    外觀方面,小米11共提供5款配色,三款玻璃後殼(AG 磨砂工藝,黑、白、藍)和兩款素皮後殼(煙紫、卡其)。此外,相機模組玻璃蓋板採用一體式玻璃 CNC 加工,手機正面採用隱藏式聽筒,在屏幕邊緣採用微縫式出音孔設計,按鍵邊緣均進行噴砂處理。
  • 「等風來」小米空氣淨化器吹起的空淨大戰
    PM2.5來了,小米的空氣淨化器也一起來了在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小米CEO雷軍暢想手機未來十年發展的美好前景,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調侃稱,「空氣是不行的,水是不行的,手機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小米試產訂單大約為1500臺,月出貨量可能在1.5萬—3萬臺。12月9日,這個傳言今天終於被證實了。沒有超過說中的的999,而是899元。小米如同一臺轟然前進的挖土機,洗牌了空氣淨化器這個行業。小米,在進軍家居市場的道路上又跨出了一步。
  • 中美科技戰:打了華為,為何小米再遭殃?
    高通驍龍 800 系列處理器從誕生開始,小米就佔了中國區出貨量的 66%!高通曾公開表示「沒有小米,就沒有驍龍 800 系列和旗艦機」,這可能是高通有史以來給予手機合作夥伴的最高評價。不僅與高通關係甚好,小米與美國另一家網際網路巨頭——谷歌的關係同樣密切。
  • 小米十年:擊敗山寨手機後,它不止是手機公司
    比如,當年小米手機開放第一輪購買,在三個小時內10萬臺庫存一售而空。往後小米新機開售之時,往往都是很快就沒有貨。如果你曾經也搶購過小米手機,一定會記得當年開售就是要排隊的狀態。而從市場情況而言,一邊是小米在手機江湖站穩了腳跟,逐漸有了姓名,另外一邊是在它性價比的打法下,山寨手機的生存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許多原本靠模仿起家的山寨手機逐漸沒了身影。
  • 小米新logo引發巨大爭議,網友喊話雷軍:被騙了;張一鳴諷刺網際網路圈八股文;​小米摺疊屏手機預售幾乎秒罄|雷鋒早報
    據騰訊新聞《一線》,一位小米內部人士透露,小米造車團隊目前已經搬到產業園內 A 棟一起辦公,有多個小米內部團隊加入。此外,小米造車由雷軍兼任 CEO,但具體執行將由王川負責,小米內部多個小部門的負責人都已經併入造車團隊,其中包括人工智慧部的多位管理人員,這些人以前也都向王川匯報,加入造車團隊後也將繼續向王川匯報。
  • 小米10年,買它股票的年輕人終於解套!但雷軍最自豪的不是上市,而是這三件事……
    嚴重的時候,有人甚至拋出「小米若干年之內就將消失」的言論,但雷軍卻又奇蹟般帶領公司逆轉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這其中的故事,是10歲小米送給中國創業者最珍貴的故事。時間來到2011年8月16日,這一天是小米第一代手機發布的日子。雷軍隱隱感覺,也許這一天是改變命運的日子,他的命運?國產手機的命運?還有和他一起奮鬥的年輕人的命運?他並不確定。
  • 偉大的華為:2019年手機出貨量將超越蘋果,三年前吹的牛實現了
    而在此前曾由蘋果主導的中國市場,華為份額正不斷增加,華為在2019年將繼續保持它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地位,同時會專注於開拓如東歐、巴西、南美等新興市場。事實上,根據IDC的報告,華為早在2018年第二季度,出貨量就已實現首度單季超越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