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重新創業。拿出重新創業的熱情,豁出去幹!大膽啟用創業型人才,大膽使用創業型的激勵,大膽把握新的戰略機遇。
第二條,網際網路+製造。堅持用網際網路賦能製造業。在繼續和代工廠真誠合作的基礎上,深度參與製造業:小米已經自研大量高端裝備,並已設計完成了全自動化的高端手機生產線。小米產業基金已投資了超過70家半導體和智能製造的公司。這就是小米未來要做的"製造的製造"。第三條,行穩致遠。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和時間做朋友。
就在這次演講的一個月前,已經是成熟大廠的小米,剛剛經受一輪半質疑半現實的討論。
7月10日上午,小米迎來上市兩周年後首個交易日,開盤半小時後,股價達到17港元水平,重回當初上市時的發行價。雷軍「讓投資者賺一倍」的豪言至此並沒有實現,但是當年號稱「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終於解套了。
要知道,兩年前(2018年7月9日)的小米上市,不光首日破發,後來更是上演著跌跌不休的慘劇,到了上市一周年時,股價已接近「腰斬」。
終於等到解套這一天,當年的那群年輕人又要面臨新的抉擇:是見好就收趕緊離場,還是繼續持有小米股票?徘徊在17港元門口,小米未來將繼續一往無前,還是掉頭向下?他們必須做出準確判斷。
一路走來的10年,小米高光時刻估值達到2000億美元,繼而遭遇的IPO陰影、供應鏈危機、組織架構大調整、雷軍的失誤決定,讓公司沒少挨教訓或遭質疑。嚴重的時候,有人甚至拋出「小米若干年之內就將消失」的言論,但雷軍卻又奇蹟般帶領公司逆轉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
這其中的故事,是10歲小米送給中國創業者最珍貴的故事。
時間來到2011年8月16日,這一天是小米第一代手機發布的日子。雷軍隱隱感覺,也許這一天是改變命運的日子,他的命運?國產手機的命運?還有和他一起奮鬥的年輕人的命運?他並不確定。他的預感在幾個小時之後的798藝術中心發布會現場得到印證。發布會演講臺上,黑T恤、牛仔褲,著裝樸素的雷軍,給人們提供了一份並不樸素的禮物——1999元的小米手機1。這部手機國內雙核 1.5 核,全球主頻最快,比主流手機主頻速度快200%,比最新發布的高端手機主頻速度快 25%。要知道,在同等配置的手機價格都在4000元上下,小米手機直接將價格減掉了一半。這個反差令人不敢相信。30萬部小米1S僅用4分15秒即售罄;第一代米聊幾個月時間吸引用戶達100萬;繼而成立的順為基金奠定了小米未來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2012年,成立僅2年的小米估值達到40億美元,約為諾基亞的一半。
2013年,成立3年的小米估值達到100億美元。同年年末,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約見諸報端。彼時,格力電器的營業收入為1200億元,小米只有200多億元,兩者幾乎相差6倍。
人們不禁發問,小米,憑什麼?雷軍則異常自信,在他看來,以小米的成長性來看,將來一定可以趕超格力。也正是這種異常自信,為之後的小米埋下隱患。小米生而逢時,但作為的創新者和顛覆者,太過耀眼地站在舞臺中央並不算什麼好事。從2013年下半年起,網際網路手機的跟隨者和攪局者紛紛粉墨登場,既有從線上起步的魅族、一加、錘子,也有從線下起步的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相聲演員」羅永浩發布堅果手機899元,顏值和價格俘獲了不少年輕用戶的心。賈躍亭的樂視超級手機更是採取「自殺式」銷售,每銷售一部手機,樂視將虧損200元。小米似乎不再是消費者的最優選擇。接下來,供應商的忽然倒閉、高通晶片的不穩定和發熱問題,以及用戶開始抱怨的質量問題……紛繁複雜的局面出現在雷軍面前,這在他的人生經驗當中,還是第一次。雷軍反思驚醒,所有的問題都緣於自己的一個錯誤決定。2014年,軟銀孫正義給小米估值450億,並願意出50億美金佔股10%,2014年"王者心態"的小米大意了,在最後一刻反悔。「最終我們融了10億,高調的姿態卻驚醒了資本界和競爭對手,他們調整戰略圍攻小米,而我們並沒有融到花不完的錢,以和對手無限制抗爭!我們給了市場機會,卻給了自己一個坑!」雷軍事後復盤,「這是小米創業以來,我犯下的唯一一個戰略性失誤。」如果當時小米接受來自軟銀和其他投資者的共計70億美元的注資,它將有機會通過「不講理」的戰略虧損,招募到更多頂尖行業人才,在幾年之內結束激烈的行業競爭。2015年4月的一個早晨,雷軍少有的怒了,國際某區域壓貨嚴重,50萬部小米4的庫存囤積!沒辦法,他趕緊找來在手機國際業務有多年經驗的宋濤救火,經歷過漫長的補救,最終損失得到了控制。同年雙11,小米和友商進行了一場最慘烈的戰鬥,不得已祭出紅包大法獲得險勝。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小米在江湖上正在被圍剿的事實,甚至有人表示「小米5年之內就將消失」。2016年初的公司年會上,雷軍對漫長的一年做出總結。他用他那句在印度紅遍網際網路的句子提出了問題:「面對小米手機年銷量超7000萬部的成績單, Are you OK? 」「我們的動作變形了」「我們是一個剛剛創業不到6年的公司,應該朝氣蓬勃才對」。他用多個短句提醒自己,小米是為了什麼而出發的?危機之下的2016年,開始雷軍親自上陣,參與了小米網和全網電商的一場場戰役。這一年,小米在海外市場印度找到了感覺。一臺紅米Note 3手機半年就賣出了230萬部,此後更是勢如破竹,全年在印度實現了10億美元營業收入。此外,主戰場之外,小米投資生態鏈背後的方法論已經顯示出其非常獨特的價值,全年來自生態鏈和 IoT 的收入已經達到100億元。當這些公司集群越來越龐大時,小米模式帶動的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便自然地發生了。小米也開始自然而然的思考,是不是已經到了登陸資本市場,給股東以回報和給員工以激勵的時間節點?這個問題在2018年初有了答案,小米高管周受資用一條微博暗示小米開啟上市之路。正當全世界都在報導小米「硬體淨利率不超過5%寫進招股書」,以及「雷軍一天見三李(李在榕、李嘉誠、李家傑)」的奇聞之時,中美貿易摩擦正悄然升級。宏觀環境發生變化,市場風向轉變,一些莫名其妙壓低小米估值的輿論在網際網路瘋傳,有人甚至開始撤單!但大環境已經讓小米沒有別的選擇。2018年7月9日上午,小米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上市之際,小米從最早的2000億美元估值驟降為539億美元。上市是小米的重要裡程碑,它完成了小米人的造富神話和對雷軍江湖地位的提升,也給早期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以晨興資本為例,它早期投資小米的500萬美元,在8年的時間裡獲得了866倍的投資回報。但這些對上市之後的小米並無幫助,IPO狂歡之後,小米股價走向下坡路。外界關心的不再是小米的估值、融資金額,而是產品、市場份額和股價,小米要給資本市場和投資人一個滿意的答覆。這意味著,公司不僅要在手機業務上繼續發力,同時在網際網路服務、生態鏈業務上也要做出亮眼成績,尤其是後者,那是一個更大的消費市場。2018年9月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裂變在小米內部發生了。電視部、生態鏈部和MIUI 部以及互娛部重組為10個新的業務部門。一大批80後年輕人走上了業務一線,他們的平均年齡是38.5歲。也是這一年,兩款IoT爆品再度讓人們看到了小米在萬物互聯領域的巨大潛力。其中一款是小米電視。因為前一年樂視資金鍊轟然斷裂,創始人賈躍亭遠走美國,小米電視2018年全球出貨量達到840萬臺,同比增長225%。另一款是小米的 AI 大腦——「小愛同學」,作為一個打著可愛標籤的智能產品,它擁有了1300多項技能,語音識別準確率高達90%。2018年11月,在烏鎮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演講上,雷軍一舉下出定論,「過去 10 年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未來是萬物智慧互聯的時代,因此,AI+IoT=AIoT。」他在現場宣布,不到5年時間,小米投資和孵化了220家生態鏈企業,其中100多家專注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華米、雲米等品牌均已獨立上市。在運動手環、空氣淨化器和平衡車等消費品類領域,小米生態鏈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一系列驚人的數字,讓這場75分鐘的演講直接拉動小米市值上漲了約108億元,相當於1分鐘的演講拉動市值1億餘元。緊接著到來的2019年,5G 時代來臨,運營商的補貼政策進一步擴大到 AIoT 產品,而這正是小米的長板。這家公司的庫存策略也因為 5G 而發生了重要改變。不囤貨、不過度生產,到了2019年11月,小米4G手機產品已經逐漸清庫,收攏現金成為小米工作的重心。一些媒體人士觀察到雷軍這幾乎沒有休息日的一年——推行「手機 +AIoT」戰略,推動手機、 IoT、網際網路三大主業平衡,落實小米與 Redmi 兩個品牌的獨立運營,調整公司組織架構,雷軍幾乎馬不停蹄,人們再次把他稱為科技圈的「勞模」。這一年,雷軍與董明珠在2013年定下的「10 億賭約」正式揭曉,格力2018年總營收超過小米232億元,董明珠贏下了此次「賭約」。然而在僅僅一年後,2019年小米就以2060億元營收反超了格力的1982億元,很快扳回一成。數字表現如此,但深入觀察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會發現大有不同。格力空調業務營收佔比為78.58%,小家電等生活電器佔比僅為1.91%,智能裝備的營收佔比只有1.57%。而小米作為新物種,它的生態布局正慢慢完成閉環。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貢獻已經從2015年的13.0%,增長到2018年的25.1%;網際網路收入同比增長61.2%,增長更是迅猛。在各種數字解讀中,人們充分認可了小米模式的先進性。2019 年 7 月 23 日,《財富》雜誌發布了當年全球 500 強公司的榜單,9歲的小米公司首次入榜。而進入這個名單,華為用了 23 年,騰訊用了 19 年,阿里巴巴用了 18 年,京東也用了 18 年。值得注意的是,《財富》雜誌的排名還將小米歸為網際網路服務與零售行業。這讓之前的爭論—「小米是一家硬體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有了一個塵埃落定的回答。從一家硬體公司發展壯大為網際網路公司。小米早就不是只有手機了,它通過 MIUI 聚集了上億活躍的網際網路用戶和智能家居設備用戶,一個小小的小米電飯煲遠漂賣到了日本。而雷軍加碼AIoT的決心還在繼續。2020年初他宣布在未來五年內,對「5G+AIoT」至少投入500億元。2020年2月13日,情人節的前一天,小米10發布線上舉行。因為疫情,這場發布會意外地吸引了全國觀眾的關注度。作為2020年首款5G旗艦,小米不負眾望,10首銷1分鐘銷售額突破2億元,小米10 Pro首銷55秒破2億元。新機發布之後,小米股價迅速攀升,由發布會之前的每股 12.86 港元,飆升至 13.58 港元。漲幅達到5.6%,收市報 13.38 港元,市值增加了 110.46 億港元。同一天,小米的微信指數比上一周增加了 4500 萬。這無疑證明了小米在特殊時期的勇氣。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這本書裡寫道:「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對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樣,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吹拂。」是的,當小米的 10 年故事天然地成為一個破繭而出、在異常殘酷的競爭中戰勝自己的弱點,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中迅速成長的樣本時,小米本身就成了一個「反脆弱性」的經典案例。2020年7月10日,小米重回股票發行價。數字與兩年前相同,但小米的業務發展早已不是兩年前剛上市時候的模樣。無論是公司體量、財務數據,還是業務具體業績,小米超越了從前的自己。你可以質疑小米的成長之路,但你永遠無法否認其商業價值及其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在小米成為世界500強公司那一刻起,中美網際網路公司的力量對比變為了 4∶ 3。而在雷軍眼裡,這是小米「從過去的成功,真正走向偉大」的起點。 小米的10年創業史,一方面是雷軍的個人奮鬥史,另一方面是10年移動網際網路大潮的一種寫照。在這個大潮中,穿插了無數中國創業公司和創業者的故事。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快手、拼多多……,王興、程維、張一鳴、宿華、黃崢……,當然還有小米和雷軍。10年裡,小米耐心打磨每一件產品,無論是手機、系統、還是智能家居,以期得到米粉認可;10年裡,小米頻繁調整組織架構,努力應對不確定的外部壓力和殘酷的產業競爭;10年裡,小米不斷優化品牌策略和公司戰略,保證自己作為一家中國企業翻越國界也能屹立不倒。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成為給全球經濟打上「中國烙印」的一個經典案例。你說雷軍有多幸運?只是他先看到了一步,並堅定踏實地走出來一條路。正如威廉•吉布森所講:「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雷軍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是有一群人,牛轟轟的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其實,他們完全不懂手機。」文中部分內容摘自書籍《一往無前》,該書真實還原了雷軍和他的團隊從一碗小米粥開啟的沸騰十年,首度公開了小米歷史上諸多不為人知的創業故事,完整揭秘小米獨特商業模式,再現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強的全歷程。雷軍親自寫序推薦:「10年一路,精彩很多,磨難更多。小米10周年之際的這本書,是向參與創辦這家公司的創業者致敬;是為眼下和未來的小米人,提供一份更完整的小米序章總結;是為跋涉在創業路上的人們提供一份可供參考的得失樣本;也是給10年來關心、關注、支持或懷疑小米的所有朋友,一份坦誠的告白。」8月11日晚21:30,該書已在小米商城、小米有品、京東、天貓、噹噹等電商平臺發售,定價78元,首發價58元。讀者還可以登錄多看、Kindle等平臺購買電子書體驗數字閱讀,登錄喜馬拉雅APP購買有聲書。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極揚文化(股票代碼:873375)旗下金融八卦女APP,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1100萬人的選擇,這裡有更大的視界,金融八卦女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