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就是成功企業家與普通人的重要區別,普通人普遍對時間沒有特殊概念,但雷軍們卻有堅定的信心,可以看到和分辨出更重要的那十年。
拉回到「八年前的瘋狂」
小米上市,輿論聚光燈集中關注,讚譽與爭議齊來,雖然熱鬧非常,但也往往會使觀者注意力只集中於雷軍敲鑼這一刻的小米,從而忽略很多更本質的東西:比如小米是什麼?小米是怎麼來的?小米到哪裡去等等,而今天所放出的《小米創業8年內部紀錄片》(手機篇),恰恰補齊了這些元素,使人拉長時間線,而非僅從此刻股價的漲跌去審視小米.
至少對我是如此。當紀錄片一開始簡單記述完小米上市的輝煌時刻,直接把雷軍拉回到八年之前,第一次新機發布會上的畫面時,忽然意識到,儘管今天小米的估值離上市前傳說的2000億美元還有一段距離,但雷軍在短短八年時間裡仍然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他從無到有創建了小米,並使之成長為一家市值662億美元的巨型公司,這在世界企業史上都是罕見的。
雷軍做的還不止於此。記錄片中再現了小米手機的第一場發布會,今天看依舊非常熟悉,擠滿大廳的粉絲,1999的超預期價格,包括雷軍的裝扮.小米不但重新定義了手機,而且重新定義了手機發布會,重新定義了行業競爭規則,在今天看這些似乎都已成行業「套路」,但這些卻都是雷軍在八年前所開拓,而且至今沒有大的變化.
紀錄片採訪了洪波,這位科技界大咖傾情回憶說,「我用過很多的手機,但沒有買過2000塊錢以下的手機,手機在我看來,從來都是一個很昂貴的設備,1999那個價格,就是幾乎把當時市場上的這個同類產品的價格腰斬它真是太便宜了。」.小米從此崛起。
在敲鐘之前,雷軍曾當眾發表感言,說小米源於八年前的一個瘋狂想法,要用網際網路方式做手機,提升中國產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的每個人.雷軍講話的時候,大概沒有幾個人對雷軍所說的「瘋狂」有感,因為小米現在成功了,其事業看起來一點都不瘋狂,但當觀眾被紀錄片拉回到當年的場景中,觀感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部《小米創業8年內部紀錄片》據說是大名鼎鼎的周浩監製,這位兩屆金馬獎紀錄片導在片中引用了大量小米內部影像資料,其中不少是首次對外公布,記錄這家662億美元市值科技企業的初始狀態。
比如片中第一次放出小米最早的原型機,林斌回憶,「那天晚上,在會議室他們在喊:啊,這個能打電話了,然後雷總就衝過去聽,這個手機雖然能通話,但是第一它只能放在桌子上,它拿起來就會斷掉;第二它不能碰,一碰就會有問題,所以只能耳朵貼著,貼到桌子上面去聽.
在片中,雷軍說,「謝天謝地,公司第一天開業的時候,居然來了十三個人我們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呢就開始幹革命」。
重回「至暗時刻」
《小米創業8年內部紀錄片》不但講了小米的傳奇創業過程,也記錄了雷軍的「至暗時刻」,很多資料屬於首次披露。
所謂「至暗時刻」,是指小米在2015年發生的那場著名的銷量大滑坡。記錄片通過臺灣中天新聞和東森新聞這一第三方視角引出這一時刻。
「有機構發布大陸手機第三季手機出貨量,小米跌落冠軍寶座」!
「幾年前小米不是最厲害嗎?怎麼現在衰退呢?因為小米是從網路銷售起家的,卻沒有實體通路!」
雷軍說,「手機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今天很牛逼,明天很傻逼,如果我們不努力的話,真的一夜之間就完蛋!」
2015年雙十一小米艱難拿下了第一,小米網銷售副總裁朱磊在開過香檳後說:「過去的雙十一,我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無非是想甩別人幾倍的問題,但今年真的是拼到最後一刻……」然後她停頓了很久,全場陷入一片沉默。朱磊下意識地望向右邊,畫面之外,站著雷軍。
小米模式遭到質疑,雷軍的朋友甚至也暗暗質疑,雷軍的壓力可想而知,「作為一個堅定信仰這件事兒的人,內心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再強的人,也有可能被別人的這種東西裹挾到就失去自己的這個判斷」
這個時間段長達一年半,「要不要漲價?」雷軍天人交戰。
紀錄片披露雷軍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的講話,雷軍對員工們講了一個小事兒,他剛剛拒絕了一位人力推薦來的完美面試者,因為他說自己最大的本領就是把稻草賣成金條。
「我不要能把稻草賣成黃金價的人。」
「我跟他說,你跟我們的價值觀不符,我們不需要騙用戶的人。什麼叫真材實料?什麼叫和用戶做朋友?如果你有一天知道,你的朋友是把稻草用黃金價賣給你的時候,他是你的朋友嗎?」
在堅持價值觀的同時,在手機部誓師大會上,PPT前的雷軍站在黑暗裡爭取支持,股東軍心:
「我其實是跟大家一起來解決問題,我沒有任何批評和指責各位的意思。」
「手機這一仗是我們小米絕對不能輸的一仗,我真心壓力巨大。如果大家希望贏的話,大家真的可以試一試支持我。」
雷軍是怎麼做到的,除了堅定的意志與部下的支持,紀錄片著重剪輯了兩件事,一件是第37號員工劉安昱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雷軍從2016年二季度後,一年時間裡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兩點之後。
兩年時間裡,雷軍親臨一線,手機供應鏈需要重整,雷軍親赴三星拜訪;新零售從線上轉到線下,雷軍跑到四五線城市的夫妻店調研;督戰國際化,經常一去印度就是半個月,小米印度總經理馬努回憶,有一次兩人凌晨兩點在酒店見上面,結果聊到了早上六點。
另外一件事是小米MIX的發布。在外界對小米存在重大質疑的時候,這款創新型手機被稱為「驚世駭俗」,極大的鼓舞了內部士氣,修正了外部對小米的看法。
洪波在接受紀錄片採訪時回憶說,「第一次看到那個產品的時候,我被震得渾身發麻!」
後面的結果就眾所周知了,雷軍創造了一項紀錄:從來沒有一家手機公司能在銷量下滑後逆轉,除了小米。
如何評價小米,請重回原點
小米上市之後,對小米價值的評判似乎再也脫不開市值與股票漲跌。
這當然也不能不說不合理,但卻總不應成為觀察小米的唯一通道,而《小米創業8年內部紀錄片》恰恰起到了提供或者至少是啟發更多觀察視角的作用。
經過八年的市場驗證與激烈競爭,小米模式至今可說已幾無神秘感,但對小米價值觀、小米的管理、雷軍個人、中國的時代大背景與小米成功之間的關聯,其實研究並不多,而小米成功的真正秘密或許就隱藏其間。
事實上,重新被紀錄片拉回八年前,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正是各種當日資料片中雷軍對所做之事展現的堅定信心,就像紀錄片最後,小米第一次年會上雷軍的講話:
「今天中國市場給了我們大家這麼好一個機會,群雄並起,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時間點是做移動網際網路最好的時間點,如果我們錯過的話,也許我們會錯過十年!」
這大概就是成功企業家與普通人的重要區別,普通人普遍對時間沒有特殊概念,但雷軍們卻有堅定的信心,可以看到和分辨出更重要的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