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15年2月11日(陰曆2014年12月23日)
對外發布:2015年2月12日
看看現在:發生了什麼呢?
雷軍,小米——像神一樣的名字和詞彙——在神州大地,演繹著商界傳奇。
對於雷軍的一生來說,小米的奇蹟無疑是值得驕傲的。在雷軍如日中天的今日,誰敢說句不是呢?我堅信,本文一出,背後必有千萬刀槍蓄勢待發,每人一口水也能淹掉作者,四面楚歌。
來看看作者要談些什麼問題:
1.發生在小米售賣店的故事:來個小米!
2.兩種截然不同的品牌之道:生存法則!
3.雷軍營養不良的幕後真因:人之食慾!
4.世界如荼如火,風雲變幻:人生如戲!
◇1◆
發生在小米售賣店的故事:來個小米!
有一天,一個神經兮兮的人走進一個店。
對面迎來一位風度翩翩的公子哥,他客客氣氣地問:「老闆,你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你?」
「來一個小米。」那個神經兮兮的人拂袖道。
「請問你是要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盒子、小米移動電源……還是要小米路由器?」公子哥指著周圍的小米產品。
那位神經兮兮的人摸著頭說:「來一個小米手機。」
「請問你是要小米手機、紅米手機,還是要小米NoTE呢?」
那位神經兮兮的人想了想:「小米手機吧,有什麼區別嗎?」
「肯定有區別的。我們有小米手機1、小米手機2、小米手機3和小米手機4,你想選擇哪一個呢?」那位公子哥耐心問道。
「就來個小米3吧。」那個神經兮兮的人不知所措。
公子哥走到貨架,正要拿手機,突然問:「老闆,你是要聯通版、移動版還是要電信版?」
那位神經兮兮的人想了很久:「聯通版。」
「你是要64G的還是要16G的呢?」公子哥依然在不厭其煩地問。等他回過頭來時,只見那神經兮兮的人落荒而逃,消失在塵粒密布的都市之中。
那個神經兮兮的人是誰?不用問了,肯定是本文的作者,除了他,世界上沒有幾個這樣整天神經兮兮的人!
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我要談什麼了。退隱江湖許久,各位朋友們,我們又見面了,歡迎各位閱讀我的文章,讓我們在商業規律的真諦裡昂揚闊步吧。
我想若若地問雷軍一句:你這麼多年都沒吃飽過嗎?餐餐都是「米」,而且神氣地專吃「小米」,不吃「大米」——小米1、小米2、小米3、小米4、紅米1、紅米2、紅米Note、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
近來,雷軍怕是吃不飽,又讓丫鬟們唧唧歪歪造了個小米Note出來,其頂配版還直逼中高端定位,賣價3000以上。
筆者想問,雷軍,你難道也神經兮兮的麼?小心呀,前面可能是懸崖峭壁,醉生夢死到那裡才醒過來就危險了。
讓雷軍繼續醉生夢死,我們先來看看他怎么喝醉的。
◇2◆
兩種截然不同的品牌之道:生存法則!
思路一:每個新品牌都重新命名,成為獨立的品牌。
通用汽車下面有哪些品牌?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寶駿、霍頓、沃克斯豪爾、五菱……
健力寶集團下有哪些品牌?健力寶、第五季、爆果汽、愛運動、A8……
蘋果公司下面有哪些品牌?iPhone、iPad、Mac……
阿里巴巴旗下有哪些品牌?Alibaba、aliexpress、淘寶、天貓、1688、支付寶……
寶潔公司下面有哪些品牌?洗護類品牌:飄柔、海飛絲、潘婷、伊卡璐(Clairol)、舒膚佳、Wella(威娜)……
思路二:將原有品牌的名稱延伸到新品牌中。
小米科技公司: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平板、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紅米手機、小米Note……
高露潔棕欖公司:高露潔牙膏、高露潔剃鬚刀、高露潔口腔消毒水、高露潔牙刷、高露潔牙粉……
金佰利公司:斯高特紙巾、斯高特紙餐巾、斯高特紙面巾、斯高特衛生紙、斯高特紙尿布……
當人們做決策時,需要的是什麼?理由!人們做人做事,很多時候只是需要一個恰當的理由。
也許你並沒有過多地思考過自己為什麼買小米,但你一定會問:小米是什麼?這是不需要刻意思考就會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問題,你完全沒有發現。
對於思路一來說,人們不必問通用汽車是什麼了,而是直接問雪佛蘭是什麼?凱迪拉克是什麼?別克是什麼……(就算問通用汽車是什麼,答案也非常簡單,專一生產汽車的公司。)
人們不會問阿里巴巴是什麼,而是直接問淘寶是什麼?天貓是什麼?1688是什麼……
人們不必問健力寶集團是什麼,而是直接問健力寶是什麼?第五季是什麼?爆果汽是什麼?
……
對於思路二來說,人們只會、也只能問小米是什麼?高露潔是什麼?斯高特是什麼?
誰告訴我,小米是什麼呢?一個公司?手機?電視?平板電腦……什麼都是,又好像什麼都不是;
高露潔是什麼?一家公司?牙膏?剃鬚刀?口腔消毒水……什麼都是,又好像什麼都不是;
斯高特是什麼?一種紙巾?一種紙餐巾?一種紙尿布……什麼都是,又好像什麼都不是。
雷軍相信自己是個通才,什麼都能做,也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現在他又哐鐺哐鐺造出來個小米Note,賣價3000以上。
親愛的雷先生,你這是在轉移小米的定位嗎?祝你好運!
人們更相信世界上有專家,而不是通才。
遇到問題(包括尋找產品),人們更願意尋找專家。你會選擇一個建築工程師幫你寫遊戲程序嗎?不可能。你會尋找一個會計師幫你看病嗎?不會。你會去一家宣稱自己專業做電腦的公司買手機嗎?白痴才會。
當你走進一個店時:「老闆,請來一瓶可口可樂!」一瓶可口可樂即刻送到,想都不用想。
當你走進蘋果店時:「你好,來一個iPhone 5S。」一個蘋果手機瞬間到手,問都不用問。
當你走進某個店時:「服務員,請來一瓶加多寶!」一瓶罐裝加多寶立馬到手,簡單至極。
……
那麼,當你說來一個小米時,該拿什麼呢?天知道!最初,在人們的心智裡,小米是什麼?手機!現在呢?鬼知道呢?!什麼都是,又好像什麼都不是。所以,小米手機的銷量不斷上升,而小米電視卻一直毫無聲息。
茅臺集團推出了茅臺啤酒、茅臺幹紅,但這些產品一直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
海爾延伸至彩電、手機、電腦、藥業、微波爐等領域,相應產品卻一直舉步維艱。
娃哈哈集團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從AD鈣奶延伸到瓶裝水、果汁、綠茶、方便麵、牛奶、童裝等領域,並在短期內實現了銷量的增長。實際上,娃哈哈的品牌延伸稀釋了該品牌的認知,娃哈哈在所延伸領域中幾乎沒有一個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利潤也大幅下滑,最終被迫與達能合資。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走「思路二」就不會成功,也更不能得出「小米完了」這種一刀兩斷的答案。生存,不存在「唯一」的法則。
如果一個品牌被過度延伸——將原有的品牌名稱用到其它新產品之上——表面上看有利於新產品的推廣,但原有品牌的認知度卻逐漸被稀釋,品牌概念會變得模糊不清。一個偉大而長久的企業絕不會這麼做。
那麼,雷軍為什麼會這麼做?
◇3◆
雷軍營養不良的幕後真因:人之食慾!
先簡單說說小米成功的原因。
小米作為一個以手機出生的科技公司,誕生在安卓面世的十字路口。雷軍自己的一句話道出了真諦,所謂「站在風浪口,豬也能飛起來」。
藉助中國這個商業規則還不完善的環境,小米打著「銷售數據」的旗幟,招搖撞騙幾載大獲成功。小米「銷售數據」的旗幟可謂至關重要,成功地利用了大部分人具備的從眾心理。
瞧瞧人們是怎麼想的:「如果大部分人都覺得它好,那它肯定很好(或者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如果大部分人都認為你錯了,那你就真的錯了。」(補充一句:這算是什麼邏輯?這是史上最荒唐最可笑的思維方式之一!)
縱使這個「數據」是虛構出來的,只要沒人知道它就會產生作用。中國這個不成熟的商業環境,成就了小米。然而,小米走出國門卻屢遭碰壁。
2013年12月,小米在臺灣虛報銷售數據被罰60萬新臺幣;2014年12月,小米因專利問題在印度遭禁售。小米在外國的路並不順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到之前的問題,雷軍為什麼要這麼做——不斷進行品牌延伸?
不管是開拓國外市場,還是在國內不斷上市新品或進入新的領域,從小米和雷軍的動作可以看出,他們都只是想不斷瘋狂地增加其銷售業績。
對於小米核心股東層來說,只要下面的人能提高公司的銷售業績,「我」就給「你」工資,讓你升職,不管「你」做什麼都行。你很難想像這就是他們——企業家——的思路,神奇!
對於小米的中高層管理人來說,「我」的職業就是不斷提高公司的業績,只要能提高公司業績,「我」就能領到高工資高獎勵以及得到晉升,不管「我」做什麼都行。
他們唯一的衡量標準,那就是銷售業績。所以,小米走上了瘋狂的擴張之路,不斷上市新品種,進入新的領域,開拓國外市場,不斷收購其它公司。
近年來,小米投資了世紀互聯、金山、迅雷、獵豹、UC優視、喜訊無限、尚品網、凡客誠品、樂淘、逍遙網、樂訊社區、多玩遊戲網(原「歡聚時代」)、綠人網、Tech Web、長城會、知乎、大街網、拉卡拉、金山多益、積木盒子等等。
近來,小米又收購了設計公司RIGODesign。
人性的欲望,永遠沒有滿足的閾值,小米也還會繼續擴張。對了,雷軍和董明珠還有一場口水戰的「10億」賭約。
看懂了嗎?年終的時候,向世界宣布我的銷售業績有「743億」,比去年又翻了一倍多,那是多麼驕傲的事情。要是能馬上超越格力,那就更驕傲了!你看,小米進軍房地產了。他們還有一個牛逼的概念,叫生態圈。
親愛的雷軍先生,祝你好運!
如果一個品牌的市場趨於飽和卻又不斷追求銷售業績的提高,那麼他必然會向更多的方向擴張,陷入「滿足所有人需求」、「我什麼都能做」的陷阱,為企業的未來埋下危機。
我認為,如果一個品牌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就不必再以增加銷售業績為主要的目標,而應該追求「穩」字,並進行自我革新,提高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
◇4◆
世界如火如荼,風雲變幻:人生如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曾經有言:
「比起整個人生,我們更在意人生的結局。」(峰終定律和過程忽略)。
人生如戲!
我想起了一段話:
此生之路,我將走過;走過這一次,便再也無法重來。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於心的善意,我將毫不吝惜,即刻傾予。我將再不拖延,再不疏忽,只因此生之路,再也無法重來。
雷軍,小米——像神一樣的名字和詞彙——在神州大地,演繹著商界傳奇。對於雷軍的一生來說,小米的奇蹟無疑是值得驕傲的。
同時,對於手機行業來說,小米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基本趨於飽和。
本文將作出以下結論:
1.一個預測:隨著國內其它更多手機廠商的崛起(如錘子手機,一加手機等),以及原有競爭對手競爭力的提高,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業績不增反降(3年內);
2.一句評判:雷軍作為一個人,非常成功,值得敬佩,打98分(滿分100分);而小米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打60分了不起了;小米作為一款智慧型手機,打50分已經夠多了;小米作為一款智能電視,打40分都不好下手;小米作為盒子、路由器、平板……不打分;
3.一個結果:小米會是一家以眼前賺錢為主要目的的公司,但不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什麼才是偉大的公司?谷歌、蘋果等。
4.一句祝福:世界風雲變幻,小米現在也更加多元化了。在短期內,小米依然會很樂觀;長遠來看就未知了。
雷軍先生,祝你好運!晚安!
後記:
本文只選擇了一個視角解讀小米,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與討論商業規律和商業案例,而非有意唱衰小米。
雷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值得尊敬和學習的企業家。文中有調侃小米和雷軍的措辭,是為了增加文章的行文風格。
若有不當,對雷軍、小米及其忠實用戶致歉。
文|兵島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