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Ι 蟲二
千呼萬喚的小米9終於露面了,不斷加快新品迭代的雷軍壓力山大,去年2月他曾許願:10個季度重返國內第一,然而現實並不樂觀。IDC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Q4銷量環比下滑26%,同比劇降35%,市佔率從2017年的8.9%跌回7.3%,幾乎回吐了年初逆勢增長的全部紅利。預感到危機的雷軍將電視業務的功臣王川調任中國區總裁,制定了更具體的目標:2019年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出貨量1.8億部。
這個目標意味著小米必須同時擊敗華為和OV,去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是3.98億部,OPPO和vivo分別是7894萬部和7597萬部,華為、榮耀合計1.05億部,都大幅領先小米的5199萬部。雷軍計劃2019年國內登頂,相當於每月433.25萬部的出貨量必須提升到700萬部的水平,接近翻倍的高增長,怎麼看都不太現實。
不可能的任務背後,雷軍的焦慮肉眼可見。
出貨量經歷了2016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去年7月小米股價摸高22.2港元,到今年1月跌去一半,市值蒸發近3000億港元,加上大量原始股解禁,小米的壓力前所未有,再加上市場環境並不樂觀,去年中國智慧型手機銷量同比下滑10.5%,今年小米想要逆勢增長,難度可想而知。
米酒亮相也透露了雷軍式自救的幾個重要套路。
現在的小米新品未發,雷軍、林斌、王騰、盧偉冰四大微就火力全開,曬Demo,懟友商,造勢之猛,分工之明確尤甚於當年的黎萬強時期,整個團隊充斥著強烈的攻擊情緒,但姿勢不夠高雅,看起來也缺乏溝通,有時甚至互相拆臺。
紅米的盧傳冰主動跑到友商微博下面發問「啥叫3D美體?」林斌就跑來助攻,」小米9還增加了專門為女生設計的智能瘦身、瘦臉、收腰,brabra,還不穿幫」,很積極的替友商回答了盧偉冰的質疑。
林斌還擅長自我感動,給小米店主打氣,「基本沒賺什麼錢,為了讓老百姓能方便買到感動人心的小米產品,真心讓我感動,」沒想到全國的小米店主們並不買帳,為了給米酒開路,又不顧觀眾感受,上來就甩「AI三攝,偷拍也清晰」之類的梗;
王騰吐槽「3000+的旗艦機還後置指紋,單攝就不要出來嘚瑟了」,渾然忘卻自己的小米MIX3也是後置指紋,發布會上雷軍也自嘲「微博上開了一星期的發布會」。
米酒還沒露面就撕得如此熱鬧,反映的是小米的心態失衡。
小米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通過對標和碰瓷友商建立自信,失去增長紅利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是零和搏奕,一方所得必為他人之失,挖角和自嗨當然就成了一體的兩面。
這也導致小米9本身就背負著自相矛盾的KPI。
剝離了Redmi的小米,品牌上攻需要時間,雷軍自信在2000-3000元區間有競爭力,但貿然發力4000-5000元機型風險太高,所以夜不能寐之後還是說服團隊,將小米9的價格定在2999元起,加上SE的1999元和透明版的3999元,下可覆蓋1500-3000元的常規客群,上可仰攻3000-5000元區間,可謂一箭三雕。
對雷軍來說,制止斷崖式下跌只能學井陘之戰的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多品牌策略外加機海戰術真的奏效嗎?
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小米與Redmi兩個主品牌開路,POCO、美圖、黑鯊三個子品牌跟進,將大眾消費+小眾垂直一網打盡,兼顧海外、女性和遊戲三個細分市場。
Redmi之於出貨量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此前招股書暴露過紅米出貨量佔到整個小米集團的80%,以往新機發布時很講究節奏,2017年是4款,去年是5款,但1月10日品牌獨立後早早發布了Note7,預示著今年Redmi將會全面提速。
這個決心其實與市場現狀不符。
去年中國新上市機型764款,同比下降27.5%,說明主流品牌越來越關注精品機型而非機海戰術。雷軍讓Redmi堅守「性價比」,著眼於給小米品牌導入新技術讓路,但強行加快迭代速度,意味著Redmi的創新不足而同質化加劇,機型之間的自替代進一步惡化了單機盈利能力,短期雖然能夠提振出貨量,未來卻可能掏空小米的營收和利潤。
激進的語境之下,小米和Redmi的雙線戰略執行得卻很保守。
雷軍在小米9上重新啟用了小米6的設計師,用的也是經過驗證的成熟技術,相對中庸的設計隱藏了創新的不足,著眼於吸引大眾消費群體,起步價比去年的小米8貴了不少的小米9在一個更低迷的市場中前景幾何?
發布會的擺拍環節,王源和雷軍上演了一幕「塑料賓主情」,雷軍的取景框裡兩人,王源卻只有自己,但雷軍無所謂,小米選擇這位當紅鮮肉還拿出壓箱底的三攝像頭、AI渲染本就是為了女性用戶。
小米用戶的男女之比是8:2,小米支付僅有10%的女性用戶,小米從吳亦凡開始致力於改善這一狀況,但效果並不明顯,而且有所得必有所失,那些最忠誠的米粉,那些發燒友會喜歡王源嗎?
發燒和性價比理念滿足了米粉的兩個基本需求:
1、可以用理性消費對抗屌絲質疑。
雷軍現在卻說,「小米9很可能是小米旗艦最後一次定價3000元以內了。」擺明了要把這些最原生態的米粉輸送給Redmi。
2、可以建立對廠妹村姑的精神優勢。
以前的小米請梁朝偉和吳秀波代言,現在則是吳亦凡和王源。
老資格米粉的精神支柱已經完全坍塌。
每年一度的小米家宴上女粉難見蹤影
這種左右為難的競爭環境使得小米擁有主流手機品牌中最為詭異的價格策略。去年小米手機在中國的平均售價是1205元,較2017年上漲,銷量卻同比下滑6%,說明市場對小米的高端化並不認可,更艱難的在於Redmi低端需求面臨魅族的競爭,老對手OPPO、vivo和榮耀也紛紛拿出高性價比的單品。
雷軍表面上放眼全球,實際上正把注意力轉回國內,從出貨量的角度來說,印度市場決定了小米下限,國內市場才決定小米的上限。
國內智慧型手機是華為、OPPO、vivo、榮耀、小米和蘋果六大品牌掌控一切,市場格局正加速固化,小米如果不能迅速止血,就有淪落為others品牌的危險,所以必須搶時間、拼效率。王川的任務就是堅定在性價比概念下走量。
小米寧願支付昂貴的「高通稅」,看重的就是高端晶片的首發權,這次驍龍855首發聯想Z5 proGT也曾搶過,但畢竟不是真正量產,設計相對保守的小米9趕在三星S10之前發布,就是為了「跑分最高安卓手機」的虛榮,「18個月不卡頓」是華為Mate9早就提出過的,驍龍855的7納米製程也是去年華為麒麟980玩剩下的。
目前的小米品牌與蘋果、三星和華為沒有直接競爭關係,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布局又不如OV,只好雙管齊下,一邊用高通855晶片和三星Amoled屏幕塑造高端形象,一邊放出Redmi死磕競品機型,力保出貨量。
但槍口向內的小米錯失了最佳窗口期,為了還處在功能機時代的印度市場,小米耽誤了太多時間,後者的價值更多反映在統計報表上,出貨量所帶來的營收含金量很低,代價卻是從2015年到2017年,小米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佔比持續走低,分別有93.9%、86.6%及72.0%,去年Q3更是只有56.1%,這是小米營收惡化的主因。
雷軍把注意力轉回國內沒錯,但今天的市場是創新、技術、硬體和產業鏈整合能力的較量,是綜合實力的全面競爭,習慣了在微博上diss友商,發動嘴炮戰爭的小米,千萬別忘了勝負還是產品說了算。
[二說] 聊聊科技,侃侃歷史
合作請加微信:qq139478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