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剛一開年,雷軍就比以往更忙。
先是小米30多億股票迎解禁,摩根大通不合時宜地站出來下調評級,雷軍急忙攜手高管站出來表示未來一年仍不減持。接著,雷軍個人承諾,將手中99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
然而這一切利好行為,仍舊沒能保住小米股價,還是跌了4成。
然後,雷軍登錄許久未上的知乎,關注了一個關於「華為是民族品牌,小米卻不是」的問題,卻在看到將近500個回答後,默默取消關注。
同時,小米又聯手了TCL,還任命了前金立高管。
就連開年董明珠給格力人均加薪1000元,網友都不禁想起來辛苦的雷總——真的輸了10億?
小米和雷軍的這一年,有點忙。
承諾不減持
去年7月9日,小米成功登陸港交所,當時雷軍十分自豪地宣布,截至那一天,一共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者期權。
半年之後的現在,大量股份開始解禁,據彭博社消息,解禁股票大概30多億,相當於已發行股票的約19%。這裡面包括員工持股,也包括早期投資者。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導,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表示,在上市6個月後,小米仍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巨大壓力。
小米在歷史上共有九輪優先股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達15.8億美元。九輪融資的時間在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之間,基本都到了風險資本需要退出的時間段。
而在新京報的採訪中,則有有小米中層員工坦言,會稍微賣一些股票,改善一下生活條件,但不會太多。其餘的等股價回歸正常了再做打算,畢竟現在拋售有些虧。
1月9日,小米發布公告表示,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及Smart Player Limited,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
在港交所,除小米外,並沒有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
但是儘管如此,當天,小米股價還是下跌了6.85%,報收10.34港元,與發行價相比已下跌39.2%。
捐贈99億個人股權激勵
在小米上市前,包括聯合創始人林斌在內的幾個董事偷偷開會,一致贊同給雷軍點兒個人股權激勵。
林斌說:「這也是大家對雷總過去8年帶著團隊把小米做到這個規模,同時也是對中國製造業做的事情的肯定。我們都覺得這是實至名歸。」
這筆激勵佔公司總股本2%,按照當時的估值,有98.3億人民幣。
這筆獎勵也刷新了記錄。在雷軍之前,國內最高記錄保持者是劉強東。在京東上市前,董事會獎勵了劉強東4%的公司股權,當時價值約6億美元(約41億人民幣),而雷軍的99億獎勵,是劉強東的2.4倍。
後來,根據小米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雷軍個人的股權激勵幾乎為1.5萬小米員工的5.6倍。而支付給雷軍的這部分費用,也計入了當期損益。
那一年,小米的行政開支從同期的2.89億元增加到104.57億元。其中有近99億是向董事長雷軍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其餘還有管理、人力資源及財務團隊等行政部門擴張。
這筆錢在當時備受爭議。
不過,連同承諾不減持的公告一起,小米集團也表示,雷軍在上市前獲得的激勵股份,將捐贈給慈善機構。
雷軍取關知乎問題
一邊是解禁後承諾不減持的第一人,一邊又將所有股權激勵全部捐贈,雷軍對小米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也許這種感情並不比任正非對華為來得少。
就連雷軍自己有時候也不明白——為什麼小米不是民族驕傲?
根據36氪1月8日的消息,雷軍在其知乎個人主頁顯示關注了問題,「同樣是國產手機,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小米卻不是民族驕傲?」
不過後來,雷軍對這個問題取消了關注。
截至目前,該問題下面共有624個回答。這些回答大多數都肯定了華為在去年貿易摩擦中的表現,同時認為小米在這方面,仍有待改進。
同時,對於這件事,也有聲音表示了對小米和雷軍的支持。
2017年5月31日,雷軍驕傲地宣布,小米在印度已經達到驚人的30.3%的市場份額,並且,已經進入了14個國家市場的前五位。
但是,雷軍也明白,小米的模式是核心硬體不賺錢,或者賺很少很少的錢,最重要的是把硬體建成一個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軟體和服務掙錢。
所以雷軍需要人口基數足夠大。
於是,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的印度,是小米不得不拿下的市場。
小米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總收入中分別有6.1%、13.4%及28%來自中國大陸之外的銷售,其中印度佔據了最主要的海外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企業家》的報導,小米印度的反彈遇到了完美的時間差,競品OPPO和vivo剛進行了一輪經銷商調整,渠道還沒有梳理完;而華為出於品牌定位的考慮,那時還沒進入印度市場。
「實際上他們(華為)認為印度市場產品比較低端,不符合華為的高端形象,就沒有進,後來進也是用的榮耀(品牌)。」OPPO海外業務部門一位員坦言。
小米在印度果斷複製了它在中國的低價爆款策略,將銷售重點放在「百元機」(一百美元)上,紅米手機成為印度市場的走量機型。2017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重回全球前五,全年出貨9141萬臺,其中紅米手機超過7300萬臺,佔比超80%。
遍地開花
上市後的小米很忙,但依然堅持的是其遍地開花的原則。
根據《新京報》,有分析認為,手機業務的多品牌策略,以服務更多細分市場,贏得更多樣的用戶群體。
去年11月小米宣布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能硬體的30年全球獨家授權。此前小米通過參股投資的企業,推出了專注極致遊戲體驗的黑鯊品牌手機。
而對於把小米帶上巔峰的紅米,增將被獨立出去,成為單獨品牌運營。
雖然金立因為董事長賭博遭遇了危機,但這並不妨礙前金立手機總裁盧偉冰加盟小米。1月2日,雷軍在微博曬出合影,並宣布盧偉冰正式加盟小米。
第二天,小米官方宣布,主打低端市場的紅米品牌將獨立運營,並更名為「Redmi」。盧偉冰為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負責紅米Redmi的品牌打造、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向總裁林斌匯報。
此外,上周末,小米又宣布戰略入股TCL,通過深交所在二級市場購入65,168,803股,小米佔TCL總股本的0.48%。若以近日TCL集團股價計算,小米投入超過1.5億元。
截至目前,小米的布局已經遍地開花,從手機到智能手環,還有空調、空氣淨化器、移動電源、體重秤……幾乎滲透進人們的全部生活。
儘管如此,摩根大通還是降了小米的評級,由原來「增持」降至「中性」,將對其今年底目標價由原來18港元降至10.5港元。
在摩根大通看來,小米旗下智慧型手機的海外業務正如期推展,特別是西歐地區市佔率提升強勁,但預計被內地需求疲軟所抵消,且隨著三星對中價機進取性的策略,預計小米旗下印度市場有下行風險。預估2019年小米將再迎來艱難的一年,市場佔有率恐難再提升。
截至今日收盤,小米在香港下跌3.58%,報9.97港元/股,相較與上市之初,已經下跌了近40%。
作者 會有大狗子的小編
——END——
網易財經長期招聘線上實習生,單篇稿費100元-300元,在公眾號後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