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價下跌4成,雷軍取關知乎提問: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小米卻不是

2021-02-15 網易財經

 

2019年剛一開年,雷軍就比以往更忙。

 

先是小米30多億股票迎解禁,摩根大通不合時宜地站出來下調評級,雷軍急忙攜手高管站出來表示未來一年仍不減持。接著,雷軍個人承諾,將手中99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

 

然而這一切利好行為,仍舊沒能保住小米股價,還是跌了4成。

 

然後,雷軍登錄許久未上的知乎,關注了一個關於「華為是民族品牌,小米卻不是」的問題,卻在看到將近500個回答後,默默取消關注。

 

同時,小米又聯手了TCL,還任命了前金立高管。

 

就連開年董明珠給格力人均加薪1000元,網友都不禁想起來辛苦的雷總——真的輸了10億?

 

小米和雷軍的這一年,有點忙。

 

承諾不減持

 

去年7月9日,小米成功登陸港交所,當時雷軍十分自豪地宣布,截至那一天,一共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者期權。

 

半年之後的現在,大量股份開始解禁,據彭博社消息,解禁股票大概30多億,相當於已發行股票的約19%這裡面包括員工持股,也包括早期投資者。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導,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表示,在上市6個月後,小米仍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巨大壓力。

 

小米在歷史上共有九輪優先股融資,合計融資金額達15.8億美元。九輪融資的時間在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之間,基本都到了風險資本需要退出的時間段。

 

而在新京報的採訪中,則有有小米中層員工坦言,會稍微賣一些股票,改善一下生活條件,但不會太多。其餘的等股價回歸正常了再做打算,畢竟現在拋售有些虧。

 

1月9日,小米發布公告表示,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及Smart Player Limited,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

 

 

在港交所,除小米外,並沒有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

 

但是儘管如此,當天,小米股價還是下跌了6.85%,報收10.34港元,與發行價相比已下跌39.2%

 

捐贈99億個人股權激勵

 

在小米上市前,包括聯合創始人林斌在內的幾個董事偷偷開會,一致贊同給雷軍點兒個人股權激勵。

 

林斌說:「這也是大家對雷總過去8年帶著團隊把小米做到這個規模,同時也是對中國製造業做的事情的肯定。我們都覺得這是實至名歸。」

 

這筆激勵佔公司總股本2%,按照當時的估值,有98.3億人民幣。

 

這筆獎勵也刷新了記錄。在雷軍之前,國內最高記錄保持者是劉強東。在京東上市前,董事會獎勵了劉強東4%的公司股權,當時價值約6億美元(約41億人民幣),而雷軍的99億獎勵,是劉強東的2.4倍。

 

 

後來,根據小米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雷軍個人的股權激勵幾乎為1.5萬小米員工的5.6倍。而支付給雷軍的這部分費用,也計入了當期損益。

 

那一年,小米的行政開支從同期的2.89億元增加到104.57億元。其中有近99億是向董事長雷軍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其餘還有管理、人力資源及財務團隊等行政部門擴張。

 

這筆錢在當時備受爭議。

 

不過,連同承諾不減持的公告一起,小米集團也表示,雷軍在上市前獲得的激勵股份,將捐贈給慈善機構。

 

 

雷軍取關知乎問題

 

一邊是解禁後承諾不減持的第一人,一邊又將所有股權激勵全部捐贈,雷軍對小米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也許這種感情並不比任正非對華為來得少。

 

就連雷軍自己有時候也不明白——為什麼小米不是民族驕傲?

 

根據36氪1月8日的消息,雷軍在其知乎個人主頁顯示關注了問題,「同樣是國產手機,為什麼華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小米卻不是民族驕傲?」

 

 

不過後來,雷軍對這個問題取消了關注。

 

截至目前,該問題下面共有624個回答。這些回答大多數都肯定了華為在去年貿易摩擦中的表現,同時認為小米在這方面,仍有待改進。

 


 

同時,對於這件事,也有聲音表示了對小米和雷軍的支持。

 

 

2017年5月31日,雷軍驕傲地宣布,小米在印度已經達到驚人的30.3%的市場份額,並且,已經進入了14個國家市場的前五位。

 

但是,雷軍也明白,小米的模式是核心硬體不賺錢,或者賺很少很少的錢,最重要的是把硬體建成一個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軟體和服務掙錢。

 

 

所以雷軍需要人口基數足夠大。

 

於是,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的印度,是小米不得不拿下的市場。

 

小米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總收入中分別有6.1%、13.4%及28%來自中國大陸之外的銷售,其中印度佔據了最主要的海外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企業家》的報導,小米印度的反彈遇到了完美的時間差,競品OPPO和vivo剛進行了一輪經銷商調整,渠道還沒有梳理完;而華為出於品牌定位的考慮,那時還沒進入印度市場。

 

「實際上他們(華為)認為印度市場產品比較低端,不符合華為的高端形象,就沒有進,後來進也是用的榮耀(品牌)。」OPPO海外業務部門一位員坦言。

 

小米在印度果斷複製了它在中國的低價爆款策略,將銷售重點放在「百元機」(一百美元)上,紅米手機成為印度市場的走量機型。2017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重回全球前五,全年出貨9141萬臺,其中紅米手機超過7300萬臺,佔比超80%

 

遍地開花

 

上市後的小米很忙,但依然堅持的是其遍地開花的原則。

 

根據《新京報》,有分析認為,手機業務的多品牌策略,以服務更多細分市場,贏得更多樣的用戶群體。

 

去年11月小米宣布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能硬體的30年全球獨家授權。此前小米通過參股投資的企業,推出了專注極致遊戲體驗的黑鯊品牌手機。

 

而對於把小米帶上巔峰的紅米,增將被獨立出去,成為單獨品牌運營。

 

雖然金立因為董事長賭博遭遇了危機,但這並不妨礙前金立手機總裁盧偉冰加盟小米。1月2日,雷軍在微博曬出合影,並宣布盧偉冰正式加盟小米。

 

 

第二天,小米官方宣布,主打低端市場的紅米品牌將獨立運營,並更名為「Redmi」。盧偉冰為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負責紅米Redmi的品牌打造、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向總裁林斌匯報。

 

此外,上周末,小米又宣布戰略入股TCL,通過深交所在二級市場購入65,168,803股,小米佔TCL總股本的0.48%。若以近日TCL集團股價計算,小米投入超過1.5億元。

 

截至目前,小米的布局已經遍地開花,從手機到智能手環,還有空調、空氣淨化器、移動電源、體重秤……幾乎滲透進人們的全部生活。

 

儘管如此,摩根大通還是降了小米的評級,由原來「增持」降至「中性」,將對其今年底目標價由原來18港元降至10.5港元。

 

在摩根大通看來,小米旗下智慧型手機的海外業務正如期推展,特別是西歐地區市佔率提升強勁,但預計被內地需求疲軟所抵消,且隨著三星對中價機進取性的策略,預計小米旗下印度市場有下行風險。預估2019年小米將再迎來艱難的一年,市場佔有率恐難再提升。

 

截至今日收盤,小米在香港下跌3.58%,報9.97港元/股,相較與上市之初,已經下跌了近40%

 

作者 會有大狗子的小編

——END——

網易財經長期招聘線上實習生,單篇稿費100元-300元,在公眾號後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雷軍和小米的出貨量保衛戰
    對雷軍來說,制止斷崖式下跌只能學井陘之戰的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多品牌策略外加機海戰術真的奏效嗎?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小米與Redmi兩個主品牌開路,POCO、美圖、黑鯊三個子品牌跟進,將大眾消費+小眾垂直一網打盡,兼顧海外、女性和遊戲三個細分市場。
  • 小米贏了:被美國移出「黑名單」!外交部剛剛回應,股價飆漲超6%!
    美國政府將小米公司移出「黑名單」?外交部回應 5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美國政府將小米公司移出「黑名單」一事提問。華春瑩表示,你提到的有關情況我不了解,建議你可以去向有關部門和企業直接去詢問。
  • 【60秒半導體新聞】雷軍:華為不具有網際網路思維 做得好也是學小米/全新電池技術正在開發中:怎麼穿刺都不會燃燒爆炸
    談競爭對手:華為不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8.7%,呈現出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其中,OPPO、華為、vivo位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前三甲,佔市場份額近半。而另一面是曾經出貨量領跑行業的小米卻出現了下跌現象,出貨量增速同比暴跌40.5%。另外從全年的出貨量增幅來看小米同比下跌也達到了36%。
  • 小米10年:雷軍和他最初的夢想
    更讓雷軍揪心的是,OPPO、VIVO、華為等一眾廠商,憑藉線下渠道的發力,開始了迅猛增長。到了2016年的時候,小米全年的出貨量下跌了36%。再加上那一年,小米頻頻遭遇缺貨困擾,錯過銷售黃金期,小米也就錯過了消費升級的新風口。「高端夢」破裂,再加上這些年來,小米沒少受到友商們的水軍攻擊。這一年,雷軍和他的小米,都可謂走到了「人生」低點。但雷軍並不甘心。
  • 為何雷軍「營養不良」,而小米又何去何從?
    雷軍,小米——像神一樣的名字和詞彙——在神州大地,演繹著商界傳奇。 對於雷軍的一生來說,小米的奇蹟無疑是值得驕傲的。在雷軍如日中天的今日,誰敢說句不是呢?我堅信,本文一出,背後必有千萬刀槍蓄勢待發,每人一口水也能淹掉作者,四面楚歌。 來看看作者要談些什麼問題: 1.
  • 小米10年,買它股票的年輕人終於解套!但雷軍最自豪的不是上市,而是這三件事……
    2、針對與董明珠的"賭約",雷軍首次回應稱,"五年內的賭注是輸了,但是第六年我們贏了。後來很後悔,為什麼要和董大姐打賭?現在反思是因為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跟格力比了,不能太盲目自信。格力是一家非常優秀的老牌製造企業。"3、雷軍表示,小米用了3年時間做到印度市場第一,上個季度在歐洲已經進入市場前三,在西班牙登頂,法國第二。目前,小米已進入90個國家和市場,並在50個市場進入前五。
  • 小米再陷銷量魔咒,雷軍靠什麼挺過2019年估值危機?
    其實雷軍的意思是:小米屬於全球頂尖的網際網路+高科技公司。騰訊是網際網路的代表,蘋果是高科技的代表,那麼小米兼兩家之長,是騰訊乘蘋果。雷軍說這話,是由於他對小米股價抱以高度希冀。因為目前來說小米的市盈率約為20—28倍左右,但(最吃香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市盈率基本在40倍—70倍,(其次吃香的)高科技公司市盈率才是20倍左右。
  • 資本「舞者」抄底小米「黑名單」
    1月15日,美國國防部網站刊登公告,將小米在內的9家中國企業列入「涉軍企業名單」。這顯然是一個突發狀況。因為就在前一天,1月14日,小米剛剛在自己的總部科技園立了一座「飛豬」造型的雕像。這一節點,小米正處在它近兩年半以來最得意的時候,業績高漲、股價抬升,市值一度突破9000億港元。受此影響,1月15日開盤小米股價大跌,截至收盤,小米股價跌10.26%,最大跌幅超11%。
  • 英特爾3D Xpoint比傳統快閃記憶體快千倍;雷軍:華為沒網際網路基因,學不了小米 摩爾內參 2/9
    小米雷軍在今日召開的亞布力論壇上談了小米的「新常態」。在現場提問環節,當有觀眾向雷軍提問承不承認華為也具有網際網路思維時,雷軍表示,華為是中國企業的驕傲,但華為在骨子裡不具有網際網路思維。雷軍表示:華為也是中國企業的驕傲,華為今天之所以做得很好,也是小米的貢獻。五年前華為開始做手機,也是學習小米做產品、做用戶體驗。但骨子裡,華為不具有網際網路思維。
  • 中美科技戰:打了華為,為何小米再遭殃?
    小米則是這個名單裡最受關注的一家。從 2018 年 1 月美國反對華為和 AT&T 籤約合作,禁止華為手機進入美國市場開始,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已經過去三年了。華為手機在美國實體清單的打壓後,依然沒有擺脫斷芯帶來的影響,多年耕耘收穫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縮減。
  • 小米生態鏈三部曲(1):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可以說,小米生態鏈不僅是小米重要的戰略,還是一種獨特的、創新的、成功的商業模式,也是對我國社會產生在一些領域起到重大影響的生態,非常值得研究。但在小米之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比小米更強大的國內企業、國際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個創造出生態鏈這種模式呢?為什麼小米生態鏈能夠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
  • 要「幹翻」華為的Mix3,還是活成了小米自己的樣子
    而滑蓋當然也不是新鮮玩意兒了,諾基亞、摩託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廠商早在塞班時代就已經推出過無數滑蓋機型。雷軍介紹,不同於幾年前的彈簧式滑蓋,小米 Mix 3 採用的是「磁動力滑蓋」,材料為「釹鐵硼」,利用磁體「同極相斥」的特性,來幫助推動滑蓋。
  • 美國法院緊急叫停,小米贏了
    他還表示,隨著訴訟展開,小米很可能會贏得全面撤銷禁令,並發出初步禁制令以防止該公司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害」。此前在庭審中,美國國防部提交的一份法律文件顯示,美國之所以將小米集團列入黑名單,部分原因竟是該集團總裁兼執行長雷軍在2019年曾受到中國政府的表彰。
  • 雷軍「睡不著」背後:小米旗艦的執著與改變
    過去的2018年,華為、OPPO、vivo的最新旗艦都已突破4000元甚至觸摸到5000元價格段,蘋果和三星的最新旗艦更是被用戶稱之為「萬元機」,小米數字旗艦繼續提價已是必然。雷軍也對此表態稱:「這應該是小米最後一次旗艦定價3000元以內」,並強調稱:「小米永遠堅持性價比,但旗艦手機性價比不等於便宜」,「小米要往前走,必須死磕工藝與顏值,必須死磕極致的旗艦體驗」。
  • 雷軍的焦慮:小米生態鏈布局遇阻,求快的小米卻更慢了!
    雷軍對硬體產品有著自己的獨特方法論,他追求完美,講究用戶體驗,難以忍受粗製濫造的山寨品,連續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經歷又讓他對於產品定義和風口的把握有著主導式話語權。在小米投資之外,雷軍個人的私募基金——順為在生態鏈的搭建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小米11,可能是雷軍最重要的一款機型
    又面臨華為缺貨,存量競爭格局之下,各大手機廠商正以縮短發布周期、發布更多手機的方式搶奪市場,小米也打破了自己一年發布一部數字系列旗艦手機的傳統加入競爭。這一背景下,小米11可能是對雷軍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款機型了。這款新機將帶給小米多大想像空間?
  • 雷軍:今年會有小米 MIX 4、小米平板新品
    2月7日,小米公司官微放出了雷軍對話米粉的視頻,雷軍在對話中透露,今年會推出 MIX 新機(或為小米MIX 4),同時小米平板也會重啟。小米公司多位高管也在微博透露今年會有小米 MIX 和小米平板新機。
  • 繼樂視,蘋果造車後,網傳小米確定造車並視為戰略決策,小米到底有沒有實力?
    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消息一經發布,小米集團當日港股快速拉升,現漲近11%,市值重回8000億港元關口。而在當日早盤,小米還曾一度下跌4%。毫無疑問,網際網路親自下場造車已經成為抬升股價的「靈丹妙藥」,前有國內三大巨頭蔚來、理想、小鵬也相繼登陸美股,勝利會師美國資本市場。
  • 我要鄭重告訴雷軍,小米的戰略偏航了!一篇關於定位和品牌的討論
    方太超越西門子成為高端廚電領導品牌。但他批判的小米科技,更是近年來被人按「像素級」複製的商業奇蹟,創始人雷軍用4年時間,將小米手機的銷售額從零變成700多億。兩個商業奇蹟,一個來自傳統的飲料行業,一個是科技公司;對壘雙方,一個是「定位理論」的成功實踐者,一個手握當紅「網際網路思維」。鄧德隆隔空喊話,雷軍未見回應。
  • 小米最新業績「爆表」 硬核技術是雷軍的底氣
    從年初至今,小米的股價已大幅上漲逾150%,11月24日更是創下超過28港元的上市以來新高,最新市值已近千億美元。資本市場亮眼表現的背後,小米上半年的銷量和業績優秀表現提供了強力支撐。就在前不久,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三季度數據出爐,小米出貨量逆勢大增45%,繼2014年之後重返全球第三。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小米是唯一大幅增長的頭部手機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