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小米的生態鏈,恐怕對小米有點了解的人都不陌生。通過小米生態鏈模式,雷軍帶領著小米和生態鏈的眾多創業者、企業家一起,改變了很多行業,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小米生態鏈不僅是小米重要的戰略,還是一種獨特的、創新的、成功的商業模式,也是對我國社會產生在一些領域起到重大影響的生態,非常值得研究。
但在小米之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比小米更強大的國內企業、國際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個創造出生態鏈這種模式呢?為什麼小米生態鏈能夠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
在2017年,小米生態鏈穀倉學院出過一本書《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以及2020年8月份新出版的新書《一往無前》中也記錄了小米生態鏈的部分故事。不過這兩本書都是記事性的,而不是分析性的,看過的人即使看的熱血澎湃,但也很難清晰的得出所以然來。外面的自媒體文章更是粗淺和簡略,少有深度分析的文章。
小米生態鏈是一種獨特的模式,這種模式也許只有華為可以有效學習,但小米生態鏈的整個發展卻是值得許多企業家學習和借鑑的。所以,我準備3篇文章深度剖析下小米生態鏈。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一篇: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任何一件偉大事業的產生都不是簡單的,這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才促進了事情的發生,就像共產黨的成立,國民黨崛起到落敗,新中國的成立等等,小米生態鏈就是如此。
種子
沒有一顆強大生命力的種子,是無法成長出一棵蒼天大樹的。小米生態鏈的種子就源自於雷軍。雷軍有很多值得表述的地方,而與生態鏈的誕生有冥冥中的關係認為關鍵有四個方面:
01·科技思維
雷軍在武漢大學讀計算機的時候,就受《矽谷之火》中創業故事影響。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雷軍開始和同學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創辦三色公司,讀完大學便開始闖蕩計算機市場。1992年,在金山工作期間,雷軍與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編程》一書。不僅如此,雷軍還涉獵廣泛,寫過加密軟體、殺毒軟體、財務軟體、CAD軟體、中文系統以及各種實用小工具等,並和王全國一起做過 電路板設計、焊過電路板,甚至還幹過一段時間的黑客,解密各種各樣的軟體。
之後,雷軍在金山軟體一幹就是16年,以CEO身份推動金山在2007年10月9日在香港上市。可以說,雷軍擁有高維度的「軟體+硬體」科技思維的企業家。
02·順勢思維
雷軍用在金山的16年,以及早期投資的眾多項目的親身經歷,深刻意識到:企業家並不是超人和圓桌騎士的混合化身,真正的創業者要有周密的分析嚴密的系統,還要辛勤工作,但是首先要有周密的分析;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決勝千裡的最重要一條,不是天道酬勤,而是順勢而為。
這種順勢思維對雷軍後面的選擇起到了至關重要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小米手機,還是生態鏈的策略。
03·投資思維
雷軍還在金山擔任總經理和CEO期間,特別是在易趣網賣掉之後,對網際網路方面就非常關注,而且開始嘗試投資。比方:2004年投資拉卡拉,2006年投資UC等。
在金山上市2個月後,也就是2007年12月20日,雷軍辭去金山CEO職務,開始以完全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在國內科技和網際網路領域活動。
在雷軍做天使投資人期間投資了不少的企業,包括卓越網、逍遙網、尚品網、樂訊社區、UC優視、多玩遊戲網(歡聚時代)、拉卡拉、凡客誠品、樂淘、可牛、好大夫等20多家創新型企業 ,這其中有數家企業成功上市。
這種豐富的成功投資經驗也為後期成立順為資本,以及在投資小米生態鏈期間對於篩選方向和團隊打下了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
04·心有夢想
在做小米前,2010年國內已經成為世界製造工廠,但那時候整個中國製造只有製造但是沒有品牌,可以說這個時代的中國製造業可以說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效率是相當低。雷軍已經深刻意識到:中國的商業領域需要一場深刻的效率革命。
所以,雷軍做小米手機,就有要改變中國製造業的理想在其中。雖然如何改造還不清楚,但念想已經紮根。
如果說,雷軍就是小米生態鏈產生的種子,而且是顆擁有強大生命力的一顆,那雷軍的意識和理想就成為了種子的靈魂。正是這顆有強大生命力和靈魂的種子,才造就了後面的故事。
環境
再好的種子如果環境不對,可能無法成為一片竹林,而只能成為一個孤獨的樹木,而且可能會夭折,而雷軍處在了一個與念想同頻的時代。
01·中國製造業臨界點
在2009年,國內手機市場上,諾基亞以53.1%的市場佔有率獨攬半壁江山,第二名到第5名,都是分別是三星、索愛、moto和LG,國產手機關注度極低,但國內的山寨手機卻橫行於世,2009年山寨手機出貨量達到1.4億部。在這個時代,中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工廠,但Made in China不是品牌象徵,而是低劣廉價的代名詞。
這時候的國內,一方面擁有對海量的優質產品的需求,同時也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但一方面卻沒有任何品牌優勢,可以說中國製造業正在面臨一個臨界點,需要有人加速推進變革,就像鯰魚一樣攪動整個市場。小米就成了時代的鯰魚。
02·企業家渴望大成長
隨著2000年-2010年國家以驚人速度快速發展,國外品牌加速進入國內市場。這讓國內的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和一些老闆看到了更遠大的希望。可以說沒有一個有野心的企業家不希望更快的成長。而期間,國內多家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上市,進一步讓投資熱潮興起,而且國內消費需求缺口極大,對品質的需求也已經興起。
在這種環境下,國內眾多青年創業者都在等待著成長的機遇。
基礎
外部大環境相當於種子發芽所需要的空氣和陽光,但自己要長出芽還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水分。這就是小米的誕生和雷軍投資的升級。
01·米粉極度熱情參與
小米在確定鐵人三項的模式後,軟體MIUI是最早與用戶見面的。雷軍提出網際網路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來做MIUI。在團隊成立2個月後,2010年8月16日,MIUI第一版正式發布了,之後更是保持著幾乎每周更新一次的效率來踐行著七字訣。
在MIUI發布後,建立了論壇招募志願者來「刷機」。而這個論壇就成為了小米網際網路的基礎。剛開始,只有100人,用戶量少得驚人,但口碑超好。之後幾乎與每周人數100%的增長率來增長的,在不到1年的時間,MIUI 用戶量就超過了30萬。後來這批用戶不斷傳播、裂變,很快就有了千萬用戶關注小米,極度黏性的米粉社群就此而形成了。
正式這批米粉推動了小米1的成功,更推動了小米創造更多滿足米粉的產品,而間接推進了生態鏈的誕生和直接推進了生態鏈的發展。
02·小米1的巨大成功
2010年小米正式成立。此時的雷軍雖然從沒做過手機,但卻有一個腦洞大開的夢想: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買得起!經過反覆斟酌後,雷軍確定了用「鐵人三項」的網際網路模式做手機。
大膽的想法,創新的模式,強大的創業團隊,加上前期較為充足資金的準備,在公司成立近1年多一點的情況,也就是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在北京789正式發布。當價格1999發布時,現場長達半分鐘的歡呼和尖叫。最後,小米1總計銷售700多萬臺,堪稱奇蹟。
小米1的成功為雷軍的夢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3·順為資本悄然成立
在小米1成功大賣後不久的2012年3月,順為資本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意味著,雷軍從天使投資人的個人模式進入到機構投資的專業模式。這也為雷軍投資更多符合小米手機生態鏈找到了更廣闊的資金來源,以及積累更專業的投資團隊。
資本是花錢投資,流量是投資變現。小米已經成為巨大的流量池,流量+資本的模式不僅讓人會產生聯想:只要投資得當,就能再造一個小米1。當然這還需要一個契機。
契機
雷軍在小米10周年演講的時候提到:第一代手機,總計銷售700多萬臺後,政府主管部門給了我們一個新課題:小米手機這麼火,能不能帶動一下國內產業鏈?
雷軍在想:我們還只是剛剛創辦的小公司,這麼重的壓力,我們扛得住嗎?不想那麼多,幹了再說。2012年初,我們就制定了「紅米計劃」。而「紅米計劃」就是,優選國內產業鏈,做國民手機。
供應鏈雖然不是生態鏈,但對於小米進入生態鏈關係十分密切。正是主管部門的厚望,才推動了紅米計劃的產生,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雷軍才會涉入國內產業鏈。如果雷軍不進入到國內供應鏈,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更加了解到國內手機周邊生態的發展情況。
可以說,看似一個不經意的任務挑戰,卻讓小米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手機生態。
推力
01·紅米的成功點燃希望
在紅米計劃啟動的2012年,小米初步完成了國內供應鏈的拓荒。但由於當時的國內產業鏈還不成熟,雷軍對做的第一代產品,非常不滿意,而這時候已經投入了4000萬的研發費用。
怎麼辦?是退而求其次,還是放棄?還是堅守目標推倒重來?
我們不知道當時雷軍的內心是怎麼樣的,我們能看到的是雷軍決定推倒重來,做極致的紅米。大家見到的紅米手機第一代,其實是小米研發的紅米二代,代號H2。
2013年7月31日,紅米手機正式發布。最後一刻,雷軍把價格從999直降200元,變成了最終的799,如此殺傷力的價格,讓紅米手機在市場上一劍封喉。
紅米手機,成了山寨手機的終結者。
在紅米的推倒重建的道路上,小米獲得不只是紅米這款手機,而是對小米1模式的進一步在更加苛刻的條件下的驗證;更是讓雷軍認識到國內供應鏈的發展程度是可以支撐國內科技硬體的崛起。
02·企業家對成長的渴望
如果說小米對國內的衝擊力只是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心,那開始大量用國產的元器件帶動國產手機供應鏈的發展的紅米更是對市場、企業家的一種認知衝擊。
MIUI火了,小米火了,雷軍的鐵人三項正式穩定下來了。這導致社會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拼命學小米,加上紅米又火了,以致於當時出現了很多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比方:小辣椒手機就是其中之一。
不僅如此,在紅米上市前,就已經有不少創業者、企業家親自到小米來學習。由於雷軍的投資經歷,他早已成為一個願意分享和幫助優秀創業者的企業家,於是雷軍非常大方的把小米的經驗公開,希望推動更多行業的變革。
很多企業家來小米學習,而且學到了成功了,這讓雷軍進一步看到了當時做小米想要改變中國製造業的願望有了實現的希望。
接下來,就是驗證想法。
驗證
01·移動電源的成功
2013年夏天,在紅米成功上市和預售大火之後,生態鏈概念剛剛形成,只是這時候生態鏈還不是一個部門,畢竟還需要驗證。於是,雷軍最初的建議:生態鏈公司一定要從手機周邊開始做起。雷軍第一個想做的硬體就是移動電源。
後來,在2013年12月3日,小米移動電源在小米網上發售。10000mAh,一體成型的鋁合金外殼,表面磨砂處理,整體設計簡潔,先鋒的工業設計和超高的配置,69元極低的價格,一登場就讓國內整個移動電源產業一夜無眠。
移動電源的成功,讓一切開了一個好頭,讓大家看到一個小產品也能做成一個大生意。這不僅吸引著更多企業家看重小米這個平臺,也讓雷軍對生態鏈的未來有了更大的信心。
02·商業策略的成功
移動電源的成本不只是驗證了雷軍對生態鏈的設想,更進一步驗證了小米的商業策略:極致的工業設計,超高的性能,極低的產品價格,三者組合就可以讓產品形成一種強大的市場穿透力。
加上網際網路這種消費模式,小米的流量,讓極具殺傷力的價格成為了可能。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再勇敢的邁出下一步。
起航
用小米的模式武裝中國製造業,小米移動電源只是個開始。於是,雷軍對生態鏈的部署是:5年之內孵化100個企業,改變100個傳統行業。
於是,小米算是正式開啟生態鏈的進程。在2014年1月8日,劉德領導的小米生態鏈正式成立。自此,生態鏈部門在硬體市場上的投資開始快速前行。
從這一刻起,我們可以說小米生態鏈的大舞臺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至於未來如何還不知道,但目標已經有了,要做的就是朝著目標努力前行,這就是以劉德為核心的生態鏈部門的事情了。
總結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情的正式啟動,都是耦合了過往逐漸積累的多種因素——也就是我們國人常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樣樣具備,而這些因素往往是我們在之前不經意間所做的一切努力。
就像,馬雲能做阿里巴巴,黃崢做出拼多多,王興成就美團一樣。沒有經歷之前的深厚積累,怎麼能平地起高樓?
一個人的成功是很難離開自己的能力圈。我們所做的一切的努力在為未來的某個時刻準備著。而那個時刻,是源自於我們心中很早就形成的堅定的念想。
沒有靈魂的種子是不會發芽,沒有生命力的種子是長不出土壤的。而沒有土壤的種子即使發芽,也無法成為一棵樹,只能成為一株菜。
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成功越大,積累的因素就越多,就像是蓋金字塔一樣。
看到金字塔後有四類人:
第一類是觀光客,只會驚嘆,哇!真壯觀!
第二類人利用金字塔讓第一類人花錢來看,自己賺錢;
第三類人研究金字塔是怎麼建的,自己再造一些金字塔;
而第四類人看到金字塔後,對自己做的事更加有信心,於是更加專心做自己的事,相信做出的成就不低於金字塔。
你是哪一類人呢?
-作者簡介-
何建磊,商業諮詢專家,創意專家和文案高手,助力中國企業家成就偉大夢想。主要用4種合作方式:顧問、諮詢、教練、獨董,為5種對象:企業(商業組織)、品牌、產品、IP和創始人的解決4種系統問題:從0到10,創新增長,戰略轉型和持續經營。唯有掌握進化的商業作業系統
才能向上無極限成就一番偉業
這就是攀登向上的精神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