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進世界500強,小米成功下的網際網路模式到底是什麼?

2022-01-26 電商Pro
來源 | 全球IT熱點(ID:hotitnews)

前兩天,《財富》雜誌發布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小米集團排名第422位。

 

十年時間,做到這個地步,無疑讓人十分驚嘆。

 

小米成功的背後,就是雷軍從一開始,就在堅持的,以網際網路的方法造產品。

 

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這是雷軍一直向人們強調的。

 

在11日晚,雷軍的演講大會上,雷軍還對小米的網際網路模式做了總結,即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個字。

 

這樣精簡的總結,實在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雷軍所謂的網際網路模式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對於網際網路模式,雷軍可以說是最早成功的那批人之一。

 

2010年時,國內智慧型手機剛興起,手機市場主要是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巨頭,還有華為中興等大公司,再就是鋪天蓋地的山寨手機,當時的格局是,市場份額被國際巨頭把持,產品昂貴,而國產手機被斥為垃圾,非常一般。

 

雷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了手機行業入局,並產生「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夢想。

 

然而,雷軍知道,如果按部就班的生產手機,是絕對比不過那些國際巨頭的,所以雷軍選擇用網際網路打法切入,並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此喝下小米粥,創辦了小米。

 

所謂網際網路打法,就是以人為核心,先有用戶,再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

 

當時雷軍沒錢,所以就先從作業系統做起,一二十個人的小團隊,花了兩個月,開發了MIUI作業系統,然後找人試用。

 

一邊反饋,一邊改進,一邊傳播,就這樣,靠著在網際網路上的口口相傳,MIUI得到了一些用戶的認可,不到一年時間,MIUI用戶量就超過了30萬。

 

軟體可以隨時更新,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修改,這樣一來,就有了口碑,也有了客戶,也就可以開始做手機了,這就是網際網路模式的優勢。

雷軍想做最好的手機,軟體之外,更要有最好的硬體。

 

然後就是,2011年頂著核洩漏的風險,奔赴日本,和夏普談判的故事,以誠打動人心,磕磕絆絆後,終於是湊齊了生產手機所需的供應商,做出了第一部手機。

 

可能因為沒有經驗,手機成本超出了500元,最終不得不把定價調高至1999元,但是也沒有翻車,第一次就有了30萬臺的預定。

 

事實上,這也是必然,因為儘管1999元出乎了雷軍的預料,但這個價格並不算高,當時相同配置的手機,都在三四千元,小米還是很有優勢的,再加上此前MIUI積累的粉絲,銷量是肯定有的。

 

第一代手機,最後總計銷售了700多萬臺,也說明了問題。

 

正是因為採用的網際網路模式,小米的第一部手機才如此成功。

 

先有軟體,獲得了不少的粉絲,然後就可以聯繫硬體生產商,根據此前調研與測算過的,用戶的喜好,定製一部手機。

 

同時小米是直接聯繫的生產商,沒有中介,售賣也沒有代理,大都是網上訂購,這一來一去,自然就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所以小米的第一部手機,才能做到保證質量的同時,價格卻如此低。

 

傳統的手機生產商,從設計、生產到銷售,這一整條流程,要面臨更加艱難的考驗,如成本是否可以控制、用戶是否會接受、質量怎樣來保證等,而採用網際網路模式,卻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

 

而且,傳統手機這一套生產到銷售的流程下來,採用網際網路的模式,已經可以出新版的手機了,這就是網際網路模式的快。

小米一直以性價比高著稱,這是一開始就採用網際網路模式,帶來的價格優勢。

 

雷軍曾公開發言說,小米從來不打價格戰,一上來就是成本價出售。

 

成本價出售,這就是小米的底氣,然而這在傳統手機生產商眼中,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只賣成本價,簡直是褲子都會虧掉。

 

但在網際網路模式下,以如此低的價格售賣手機,卻是可行的,因為硬體的售賣,並不是企業唯一的收入來源,甚至有可能不是主要的來源。

 

2018年,小米上市前,雷軍做出硬體綜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的承諾,多的部分將還給用戶,雷軍正是看到了網際網路模式下,硬體產品並非唯一收入來源,才敢如此說的。

 

事實上,一開始小米以如此低的價格賣手機,確實是不賺錢的(當然,後來技術改進,成本降低,還是能賺錢的),雖然開始不賺錢,卻能憑藉性價比的優勢,打開市場,獲得用戶的認可,有了粉絲和口碑,意味著有了流量。

 

而流量,就是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核心,可以說,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

 

小米只要想辦法留住這些用戶,那麼賣手機,只要發一條消息,就會有成群結隊的人排隊來買,所謂薄利多銷,儘管每一臺手機利潤微薄,集合起來,收益卻不小。

 

有了流量,還可以提供一些其他服務,比如視頻、遊戲等,也可以通過廣告獲得收入,不再局限於產品上,這就是網際網路營銷模式。

 

其實,現在網際網路業務的盈利模式還並不明朗,主要還是通過打廣告來獲得收入,收益並不算高。

 

假如有一天,通過網際網路的服務,獲得的收益足夠高,那麼免費贈送手機等硬體終端給用戶,也不是不可能,就像現在的各種APP,我們其實是免費使用的,研發的企業,要的只是流量罷了。

 

雷軍一直通過降低硬體產品的收益,來獲得口碑和流量,不得不說是一種長遠的考量。

 

人心是小米發展的底氣

雷軍說:「優秀的公司賺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贏得人心」

 

是的,小米一直踐行的就是以品質價格,換取人心的戰略,而人心,就是網際網路模式的核心。

 

如今,小米的盈收主要有三部分,分別是手機、物聯網設備以及網際網路業務。

 

以手機為中心,連接各種智能設備,形成人工智慧物聯網,建立生態鏈,從而留住用戶,再給用戶提供各種網際網路業務,獲得收益,這就是小米如今的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小米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3.3億人,同比增長26.7%。其中大陸地區的MIUI 月活躍用戶為1.1億。

 

如此多的的活躍用戶,是小米發展的底氣,不管是賣手機也好,還是賣其他智能設備,以及提供其他網際網路服務,都是無往而不利。

 

事實上,算起來的話,小米通過降低硬體銷售的價格,來獲得更多的用戶,並沒有比其他網際網路公司花更多的錢。

 

因為小米沒有請明星代言,也沒有投入大量電視廣告和戶外廣告,或者其他一些渠道的推廣,相比之下,也都少一些,小米的用戶,大都是通過MIUI及生態鏈產品帶來的,這個過程中,甚至還能盈利,所以擁有很強的成本優勢。

 

最後獲得的用戶規模、黏性及活躍度,也並不比其他一流網際網路公司差,只能說,小米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結語

如今看來,小米的成功,正是因為雷軍當初正確的選擇。

 

以智慧型手機這個網際網路移動終端入局,用網際網路的方法,來生產、銷售手機,從而快速打開市場,獲得大量的粉絲,才能一路高歌猛進。

 

今天,小米已經走向成熟,真正有了大企業的形象,但也面臨著硬體製造、國外市場、其他公司競爭等問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在11日晚的演講會上,雷軍也提出了面對未來的三條策略,分別是「重新創業、一切歸零」「網際網路+製造」「行穩致遠」。

 

未來如何,尚未可知,不過,小米已經走上正軌,只要穩紮穩打,不要冒進,前景依然是可期的!

版權問題、商務合作請加QQ/微信:2881339630

相關焦點

  • 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雷軍:幹了十年大家還誤解,挺鬱悶的…
    他表示,外界對小米有很多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十年前小米希望用網際網路解決製造業的問題。解決國貨被人看不起,質量差,「幹了十年,大家覺得小米還是中低端,我挺鬱悶的。」誤解二: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我聽完以後也挺鬱悶,其實代工也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生產模型。為什麼大家對代工有誤解?我知道,說代工的背後,主要是想說小米沒技術。不能因為小米模式,使大家對代工模式產生誤解。其實,要用代工模式把製造做好,需要對製造有非常多的理解。三年前我們下決心植根製造業,做了不少事情。
  • 為什麼1/3的世界500強都在模仿軍隊?
    「紅軍」代表著現行的戰略發展模式,「藍軍」代表主要競爭對手或創新型的戰略發展模式,唱反調。而按照華為規定,要從「藍軍」的優秀幹部中選拔「紅軍」司令,在任正非看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敗華為,說明你已到天花板了」。這也是任正非時刻保持危機感、防止「下一個倒下的就是華為」的體現。1988年任正非用2萬元創辦華為,到2016年華為的業績報表顯示全年營收5216億。
  • 《小米8年創業內部紀錄片》放出:從「瘋狂想法」到「至暗時刻」,雷軍到底因何而成功?
    小米從此崛起。在敲鐘之前,雷軍曾當眾發表感言,說小米源於八年前的一個瘋狂想法,要用網際網路方式做手機,提升中國產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的每個人.雷軍講話的時候,大概沒有幾個人對雷軍所說的「瘋狂」有感,因為小米現在成功了,其事業看起來一點都不瘋狂,但當觀眾被紀錄片拉回到當年的場景中,觀感就完全不一樣了。
  • 小米十年:擊敗山寨手機後,它不止是手機公司
    而今十年時間過去,小米殺出一條血路,山寨機也在其推動下被消滅。就像雷軍所說,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開始。破局如果你是早期的小米粉絲,一定會記得2011年8月16日,那個炎熱的夏天,在北京798藝術區小米舉辦了首場發布會,發布了小米1。
  • 小米10年,買它股票的年輕人終於解套!但雷軍最自豪的不是上市,而是這三件事……
    下一個十年,智能製造將進一步助力中國品牌的崛起,小米將成為中國製造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下一個十年,小米將成為一條蜿蜒奔湧的長河,流過全球每個人的美好生活,奔向所有人嚮往的星辰大海。第三條,行穩致遠。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和時間做朋友。就在這次演講的一個月前,已經是成熟大廠的小米,剛剛經受一輪半質疑半現實的討論。
  • 一年虧損438億後才驗證成功的「小米」模式
    米聊雖未成功,但還是給小米留下了一些東西。MIUI藉助Android系統早期的不成熟和碎片化,重建了更人性化的功能,讓用戶擁有個性化的界面、雲服務和應用商店。直到現在MIUI也是國內最成功的Android定製化系統。
  • 雷軍:創辦小米前後我的一些思考 | 礪石人物
    原本我們定價是1499元,我們根本沒想過在性能和品質上妥協,按照我們的產品定義目標,一部手機要賠500元,肯定是不行的。在產品發布的前一周,我想了一個通宵沒睡,第二天晚上,和幾個合伙人一起商量,決定定價1999元。我們要相信,是好的東西就值1999。一周後我們發布了,大獲成功。這件事讓我更加確信,我們中國人需要的,首先是好東西,而不僅僅是便宜的東西。
  • 小米 IPO 迎來高光時刻,李嘉誠、馬雲、馬化騰都已經下單
    在本次發布會上,雷軍對小米的商業模式、發展情況和未來進行了介紹,並回答了外界關於小米 IPO 的一些疑問。之所以能夠實現如此成績,是因為小米優秀的創業團隊和領先的商業模式。小米的商業模式是硬體、電商&新零售平臺、網際網路服務三者的結合。目前網際網路服務毛利率超過 60%,成為小米絕大部分利潤的來源;去年小米取得 99 億元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僅此部分就可以進入全球同行業前 25 強。小米的 MIUI 用戶有 1.9 億人,這些用戶每天平均使用 4.5 小時。
  • 小米10年:雷軍和他最初的夢想
    蘋果一出生,就帶著賈伯斯「改變世界」的夢想。但作為一個企業家,雷軍知道,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小米,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於是,他學習同仁堂「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工匠精神」;學習海底撈提供超預期的「口碑模式」;也學習沃爾瑪的「高效率運作」,以便能夠做到高品質、低價格。雷軍說,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小米取得如此的成績,除了大勢,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進取之心」。
  • 雷軍:未來十年屬於中國,中國製造業將風行全球
    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創新。」雷軍說道。  在演講中,雷軍表示小米的創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二是商業模式。  在技術層面,雷軍稱,小米手機在全面屏的應用上引領了世界潮流。「手機行業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叫『全面屏』。全面屏是去年10月份小米發布Mix手機提出來的,這個詞是我們首創的。
  • 從「一碗粥」到世界五百強——聽雷軍講述小米的風雨10周年
    2020 年08月11日晚,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發表了以「一往無前」為主題的《小米10周年》演講活動。
  • 新經濟十年:22篇深度報導,記錄風雲變幻的十大戰場
    關於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崛起,其實並沒有準確的時間節點。但既然人們總是習慣以十年為時間計數的單位,那麼我們不妨就站在這巨變的2020年,回顧中國的新經濟,是如何一路奔跑到今天。在蘋果之外,小米這樣的中國公司,把好用的智慧型手機價格下壓到千元檔位,使之成為一種普通人可以輕鬆負擔的智能設備,OPPO、VIVO把店開進每一個縣城鄉鎮,華為帶動了國產手機的性能提升……過去十年,正是因為它們的努力,才鋪設了十億中國人的智能生活基礎設施。
  • 你們眼中網絡奇差的印度網際網路,將在這些地方超越中國|重磅報告:8大領域全面剖析中印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領域更是這樣,中國有著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本土產生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滴滴這些市值進入世界前列的網際網路公司,中國的手機品牌更是銷往全世界。但從2015年開始,印度的GDP增長率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罕見的亮點之一,「龍象之爭」再次被提及。
  • 繼樂視,蘋果造車後,網傳小米確定造車並視為戰略決策,小米到底有沒有實力?
    一位知情人士稱,小米造車或將由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親自帶隊。消息一經發布,小米集團當日港股快速拉升,現漲近11%,市值重回8000億港元關口。而在當日早盤,小米還曾一度下跌4%。毫無疑問,網際網路親自下場造車已經成為抬升股價的「靈丹妙藥」,前有國內三大巨頭蔚來、理想、小鵬也相繼登陸美股,勝利會師美國資本市場。
  • 小米又下一城:做了個行車記錄儀 新品
    而安裝行車記錄儀可以記錄下開車的過程,還原事實的真相,也能幫助用戶對抗日益猖狂的碰瓷一族。昨天小米也推出了一塊行車記錄儀,據悉這款產品依然是由推出小米運動相機的小蟻科技研發生產,並已經在淘寶上開啟了眾籌,目前的眾籌價格為 289 元,比 360 行車記錄儀還要便宜一些。
  • 小米生態鏈三部曲(1):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可以說,小米生態鏈不僅是小米重要的戰略,還是一種獨特的、創新的、成功的商業模式,也是對我國社會產生在一些領域起到重大影響的生態,非常值得研究。但在小米之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比小米更強大的國內企業、國際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個創造出生態鏈這種模式呢?為什麼小米生態鏈能夠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
  • 我要開始黑小米了!
    聽完整個演講,我才突然意識到這個企業才做了十年?十年間,雷軍從0把小米做到了世界的五百強,市值做到了三千六百多億,此時的格力集團市值是三千四百億,以微弱的優勢高于格力。7 年前雷軍和董大姐下了五年的賭約,賭小米未來五年會超越格力,賭金是10個億。第五年的時候小米沒有超越格力,第六年的時候小米超越了。所以說雷總應該是很虧的,不知道這10億兌現了沒有。
  • 【60秒半導體新聞】雷軍:華為不具有網際網路思維 做得好也是學小米/全新電池技術正在開發中:怎麼穿刺都不會燃燒爆炸
    雷軍不認為線下渠道在今年打敗了線上渠道,更不認為網際網路思維沒用了,他強調:現在任何低估網際網路的行為,都是很愚蠢的行為。  「那我創業之前看到的問題是什麼呢?  小米創立以後,雷軍先線上,通過線上渠道提高效率,「剛開始做小米的時候,我就上線了小米網,前店後廠,後來才開始和天貓、京東合作,這就是小米剛開始的模型。」  然而在這兩年,這種模式遭遇瓶頸,雷軍說:「但最近最頭疼的是線下渠道,之前很多人告訴我,線下渠道一定要有利潤空間。但我一直在想如何讓傳統渠道具備高效率,能夠實現性價比?
  • 我要鄭重告訴雷軍,小米的戰略偏航了!一篇關於定位和品牌的討論
    原本,小米在顧客心智中是通過網絡直銷的手機,是一個比較HOT,有一定時尚的品牌,但是紅米推出,把小米直接拉到是一個便宜貨的認知之中,別忘了,特勞特先生的告誡,商戰不是產品之戰,而是認知之戰。」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品牌在潛在用戶心智中已經被定位為「便宜貨」,這時候再推出高價產品,已經嚴重違背了潛在用戶的心智定位,是很難成功的。「缺什麼,就補什麼。
  • 小米生態鏈大起底:投了55個創業團隊,4個獨角獸
    《中國經營報》記者為你揭開小米生態鏈的真實圖景。  生態鏈密碼  如果沒有被劉德拉進「小米生態鏈」,蘇峻至今還走在一條看得到底的坦途上——不到40歲,已經是北京一所高校的系主任兼校長助理,接下來成為教授甚至副校長,幾乎沒有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