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財富》雜誌發布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小米集團排名第422位。
十年時間,做到這個地步,無疑讓人十分驚嘆。
小米成功的背後,就是雷軍從一開始,就在堅持的,以網際網路的方法造產品。
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這是雷軍一直向人們強調的。
在11日晚,雷軍的演講大會上,雷軍還對小米的網際網路模式做了總結,即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個字。
這樣精簡的總結,實在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雷軍所謂的網際網路模式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對於網際網路模式,雷軍可以說是最早成功的那批人之一。
2010年時,國內智慧型手機剛興起,手機市場主要是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巨頭,還有華為中興等大公司,再就是鋪天蓋地的山寨手機,當時的格局是,市場份額被國際巨頭把持,產品昂貴,而國產手機被斥為垃圾,非常一般。
雷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了手機行業入局,並產生「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夢想。
然而,雷軍知道,如果按部就班的生產手機,是絕對比不過那些國際巨頭的,所以雷軍選擇用網際網路打法切入,並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此喝下小米粥,創辦了小米。
所謂網際網路打法,就是以人為核心,先有用戶,再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
當時雷軍沒錢,所以就先從作業系統做起,一二十個人的小團隊,花了兩個月,開發了MIUI作業系統,然後找人試用。
一邊反饋,一邊改進,一邊傳播,就這樣,靠著在網際網路上的口口相傳,MIUI得到了一些用戶的認可,不到一年時間,MIUI用戶量就超過了30萬。
軟體可以隨時更新,根據用戶的喜好進行修改,這樣一來,就有了口碑,也有了客戶,也就可以開始做手機了,這就是網際網路模式的優勢。
雷軍想做最好的手機,軟體之外,更要有最好的硬體。
然後就是,2011年頂著核洩漏的風險,奔赴日本,和夏普談判的故事,以誠打動人心,磕磕絆絆後,終於是湊齊了生產手機所需的供應商,做出了第一部手機。
可能因為沒有經驗,手機成本超出了500元,最終不得不把定價調高至1999元,但是也沒有翻車,第一次就有了30萬臺的預定。
事實上,這也是必然,因為儘管1999元出乎了雷軍的預料,但這個價格並不算高,當時相同配置的手機,都在三四千元,小米還是很有優勢的,再加上此前MIUI積累的粉絲,銷量是肯定有的。
第一代手機,最後總計銷售了700多萬臺,也說明了問題。
正是因為採用的網際網路模式,小米的第一部手機才如此成功。
先有軟體,獲得了不少的粉絲,然後就可以聯繫硬體生產商,根據此前調研與測算過的,用戶的喜好,定製一部手機。
同時小米是直接聯繫的生產商,沒有中介,售賣也沒有代理,大都是網上訂購,這一來一去,自然就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所以小米的第一部手機,才能做到保證質量的同時,價格卻如此低。
傳統的手機生產商,從設計、生產到銷售,這一整條流程,要面臨更加艱難的考驗,如成本是否可以控制、用戶是否會接受、質量怎樣來保證等,而採用網際網路模式,卻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
而且,傳統手機這一套生產到銷售的流程下來,採用網際網路的模式,已經可以出新版的手機了,這就是網際網路模式的快。
小米一直以性價比高著稱,這是一開始就採用網際網路模式,帶來的價格優勢。
雷軍曾公開發言說,小米從來不打價格戰,一上來就是成本價出售。
成本價出售,這就是小米的底氣,然而這在傳統手機生產商眼中,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只賣成本價,簡直是褲子都會虧掉。
但在網際網路模式下,以如此低的價格售賣手機,卻是可行的,因為硬體的售賣,並不是企業唯一的收入來源,甚至有可能不是主要的來源。
2018年,小米上市前,雷軍做出硬體綜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的承諾,多的部分將還給用戶,雷軍正是看到了網際網路模式下,硬體產品並非唯一收入來源,才敢如此說的。
事實上,一開始小米以如此低的價格賣手機,確實是不賺錢的(當然,後來技術改進,成本降低,還是能賺錢的),雖然開始不賺錢,卻能憑藉性價比的優勢,打開市場,獲得用戶的認可,有了粉絲和口碑,意味著有了流量。
而流量,就是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核心,可以說,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
小米只要想辦法留住這些用戶,那麼賣手機,只要發一條消息,就會有成群結隊的人排隊來買,所謂薄利多銷,儘管每一臺手機利潤微薄,集合起來,收益卻不小。
有了流量,還可以提供一些其他服務,比如視頻、遊戲等,也可以通過廣告獲得收入,不再局限於產品上,這就是網際網路營銷模式。
其實,現在網際網路業務的盈利模式還並不明朗,主要還是通過打廣告來獲得收入,收益並不算高。
假如有一天,通過網際網路的服務,獲得的收益足夠高,那麼免費贈送手機等硬體終端給用戶,也不是不可能,就像現在的各種APP,我們其實是免費使用的,研發的企業,要的只是流量罷了。
雷軍一直通過降低硬體產品的收益,來獲得口碑和流量,不得不說是一種長遠的考量。
人心是小米發展的底氣
雷軍說:「優秀的公司賺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贏得人心」
是的,小米一直踐行的就是以品質價格,換取人心的戰略,而人心,就是網際網路模式的核心。
如今,小米的盈收主要有三部分,分別是手機、物聯網設備以及網際網路業務。
以手機為中心,連接各種智能設備,形成人工智慧物聯網,建立生態鏈,從而留住用戶,再給用戶提供各種網際網路業務,獲得收益,這就是小米如今的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小米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3.3億人,同比增長26.7%。其中大陸地區的MIUI 月活躍用戶為1.1億。
如此多的的活躍用戶,是小米發展的底氣,不管是賣手機也好,還是賣其他智能設備,以及提供其他網際網路服務,都是無往而不利。
事實上,算起來的話,小米通過降低硬體銷售的價格,來獲得更多的用戶,並沒有比其他網際網路公司花更多的錢。
因為小米沒有請明星代言,也沒有投入大量電視廣告和戶外廣告,或者其他一些渠道的推廣,相比之下,也都少一些,小米的用戶,大都是通過MIUI及生態鏈產品帶來的,這個過程中,甚至還能盈利,所以擁有很強的成本優勢。
最後獲得的用戶規模、黏性及活躍度,也並不比其他一流網際網路公司差,只能說,小米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結語
如今看來,小米的成功,正是因為雷軍當初正確的選擇。
以智慧型手機這個網際網路移動終端入局,用網際網路的方法,來生產、銷售手機,從而快速打開市場,獲得大量的粉絲,才能一路高歌猛進。
今天,小米已經走向成熟,真正有了大企業的形象,但也面臨著硬體製造、國外市場、其他公司競爭等問題,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在11日晚的演講會上,雷軍也提出了面對未來的三條策略,分別是「重新創業、一切歸零」「網際網路+製造」「行穩致遠」。
未來如何,尚未可知,不過,小米已經走上正軌,只要穩紮穩打,不要冒進,前景依然是可期的!
版權問題、商務合作請加QQ/微信:288133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