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焦慮:小米生態鏈布局遇阻,求快的小米卻更慢了!

2021-02-07 電商新知

雷軍的哲學仍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手機為核心,快速搭建產業鏈,連接所有智能設備。問題在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整個智能硬體的發展速度開始放緩時,小米生態鏈的投資速度也難免會受到拖累。怎樣破除小米生態鏈布局的遇阻,關乎小米的命運。而這,是雷軍的焦慮。


從0到450億美金的估值,小米用了近5年的時間。


雷軍正在實施複製100家小米的龐大計劃:諸如小米手環、智能體重秤、空氣淨化器、智能插座等大批經過小米模式改造的硬體新品開始殺入用戶的日常生活。


截止目前,小米已經投資40多家生態鏈企業。雷軍的哲學仍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手機為核心,快速搭建產業鏈,連接所有智能設備。


基於「熟人經濟」的投資邏輯




投資時間數據來源於生態鏈企業宣布公開獲得小米投資日期


在做小米之前,雷軍所在的金山由於以提供軟體和遊戲服務為主,在營收上對騰訊和百度這類大客戶有著嚴重依賴,其角色也只是巨頭生態鏈中的一部分。


當小米的硬體業務模式開始向平臺化方向演進時,雷軍篤信致勝的關鍵在於生態鏈,「沒有生態鏈的支持小米模式根本做不起來。」2013年8月,在手機業務初具規模後,小米生態鏈團隊應運而生,由聯合創始人劉德掛帥,意在搜羅國內一流的智能硬體創業團隊,覆蓋日常生活場景中一切可能出現的硬體產品。


雷軍的投資哲學信奉「人不如舊」,這一點從扶持卓越時期的舊識陳年及順為資本對金山系創業者的特別關照中就得以體現。在小米生態鏈最初幾家公司的選擇上,雷軍同樣也沿襲了這一傳統,他開始挑選那些與小米手機業務有著緊密聯繫的團隊。


在雷軍看來,這些有著深厚的硬體生產製造背景的團隊將會幫助小米提升在新產品上硬體設計、製造和把控能力,使得單品爆款戰略在生產層面上成為可能。「主要是之前合作積累下來的知根知底信任基礎,省去了很多初次溝通的麻煩,配合執行能力高效,這意味著可以更快速的搶佔生產時間和生產資源。」一位小米內部的人士透露。


雷軍對硬體產品有著自己的獨特方法論,他追求完美,講究用戶體驗,難以忍受粗製濫造的山寨品,連續創業者和投資人的經歷又讓他對於產品定義和風口的把握有著主導式話語權。


在小米投資之外,雷軍個人的私募基金——順為在生態鏈的搭建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順為基金取「順勢而為」之意,搶佔各個風口上有可能成長為入口級公司的投資對象,在精品硬體項目開始顯露時,或考慮轉手給小米生態鏈。從2014年初開始,順為的投資對象開始向跟小米生態鏈相關的公司傾斜,紫米和聯創都曾獲得過順為的投資,後又將全部持股轉讓給雷軍。


基於爆款的保守產品策略


謝冠宏(小米活塞耳機生產商加一聯創的創始人)曾經是富士康集團裡最年輕的事業群總經理,他對於雷軍剛找到他時提出的49元的耳機方案驚訝不已,在這之前他從未生產過低於99美元的產品。


「賣一千萬臺手機,一定有幾百萬臺耳機和這些可以賣,去年一年移動電源的流水就已經做到了4億元人民幣。」劉德強調巨大的市場容量是小米生態鏈投資考量的第一要義。


在為這些硬體產品挑選合適的操刀團隊時,劉德堅信殺雞需用牛刀的投資理論,比如生態鏈企業相比其生產的產品而言都是「大材小用」。綠米的創始人遊延筠和他的團隊原先專攻智慧樓宇方案,在加入小米之後放棄了之前已經投資了2000萬的項目,轉做了22元的智能家居套裝。華米的前身是一家從事智能手錶研發的公司,創始人黃汪坦言在加入小米之前他從未考慮開發相對廉價的手環。


這種看似折衷的推演邏輯實則指向的是小米生態鏈最為核心的原則——務必爆款。


因此,小米生態鏈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更多的是基於對有著巨大存量市場的現有產品形態的改造,而非是從無到有的創造一款新的生活方式產品(小米基本上不做從0到1的創新,只做從1到N的改造。)。


而對於市場需求沒有完全起來的產品形態,小米的態度則顯得保守謹慎。


在新興的虛擬實境領域,小米從去年開始就陸陸續續的見過大波創業團隊,至今仍未披露合適的投資團隊。「這個市場太早期很難出現爆款,我們也沒有確定虛擬實境對人眼有沒有傷害,所以不會貿然下注。」小米生態鏈產品總監夏勇峰透露。


這樣一種跟著市場走的慢邏輯或許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目前小米生態鏈產品中沒有出現類似大疆無人機和GoPro這樣創新的產品形態。這兩款產品在產生之初切入的都是相對細分的市場,屬於第一眼看上去很難確定是否會引爆市場的硬體產物。而在這兩款產品火起來之後,小米生態鏈才迅速的找到國內的創業團隊進行入股,開始著手打造無人機和運動相機產品。


對於像小米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融入智能硬體行業,外界的期待集中在巨頭能夠利用積累的資源帶來更多思路的創新和擴展。而小米選擇的方式更像是把硬體產品做好,再談智能化。一位業內人士評價這也便於小米將自己放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即可以通過對存量市場的改造來擴張份額,又可以等待市場對於智能需求起來後再來完成系統和生態層面的智能連接。


小米生態鏈的投資速度變慢了嗎?


在這種相對保守的產品策略下,小米生態鏈還能快起來嗎?能否通過不斷的快速進攻而代替防守?


雷軍曾反覆的強調「手機、電視、路由器」是小米最重要的三大業務。在經歷小米和電視和路由器的失敗後,小米手機也正在遭遇市場整體增速變緩,華為魅族等強敵加速圍剿的局面,如果只賣手機賺不來投資人所期望的高額回報,小米能做的只能是快速擴張,贏得更大的疆域。


小米生態鏈則在這一階段承擔起了為小米估值加速衝刺的任務,劉德寄希望於它給小米舊有的業務巨大的補充。在其他兩大主營業務的失敗陰影下,它必須謹慎而又快速的向前衝。


搶項目這是劉德描述起小米生態鏈投資團隊在2014年做中最為重要的工作。「那段時間我們瘋狂的把我們能看得到的方向,都投到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這種投資和生態鏈的拓展的步調,也比去年慢了的原因。」


按照一位小米內部人士感受,這半年來投資的團隊比去年同期而言少了很多,生態鏈的整體增速在放緩。「現在的數量是40家,我們開始懷疑是否真的能做到100家。」


那麼當整個智能硬體的發展速度開始放緩時,小米生態鏈的投資速度也可能會受到拖累。


一位小米生態鏈團隊的員工透露,團隊內部出現了明顯的焦慮。他坦言變慢是必然會遇到的瓶頸。「智能硬體領域是一個需求和發展程度都還沒有起來的市場,有的團隊投資一年半了,產品DEMO還沒出來,整個行業的風口沒來,技術也沒成熟,只能等。」


從今年來看小米生態鏈推出的產品除插線板外,血壓計、體重秤、床頭燈、智能攝像機等產品基本都沒有出現像手環和電源那樣過百萬的爆發性銷量。劉德對此解釋現在只要能跟小米手機產生系統性價值的單品都會去關注,像淨化器市場伴隨著人民生活意識的提高一定會迎來爆發。


劉德透露小米生態鏈下一階段關注的重點將主要放在中型的企業以上以擴展生態鏈的外延。


白牌家電智能化會是關鍵變量嗎?


當推動內部的增長的勢能開始減緩時,小米開始尋求外部的合作,一些中型以上的企業尤其是白電企業成為了小米生態鏈的合作目標。


但這些公司又與小米生態鏈最初所尋找的初創企業不同,他們在公司規模、公司體制、產品定義和生產方面更為成熟,相應的,他們對小米的資源也就沒有那麼強的依賴性。


各自都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的助力,這些廠商也同樣不願意將自己智能家居的布局納入到小米生態鏈的一環。最終,雙方出於各自立場,多會進行相對輕度的嘗試。


但總有一些似乎難以控制的案例,尤其對方是某個垂直細分領域巨頭時。


此前,美的獲得了小米12.66億元的戰略入股,在交易完成後小米持有美的集團1.29%的股份,而方洪波一人便持有美的2.17%的股份。


小米在美的董事會換來了一個席位,但卻沒有換來對美的智能家居入口的絕對話語權,美的與小米的合作只是優先而並非獨家。方洪波曾表示,美的要積極融入到各個系統和平臺中去,在美的選擇小米之前,美的已與阿里、京東、華為等企業廣泛結盟。


一位美的的內部人士透露與小米的磨合過程實在困難重重,小米強調爆品法則和縮短生產周期以快速推向市場,在關鍵的品控原則上,兩個團隊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標準,這其實是傳統家電的產品思維和網際網路產品思維的碰撞,沒有妥協就難有答案。雙方合作的第二款產品原定於7月中旬發布,但現在卻遭遇跳票狀況。


與美的磨合上的困難,或許已經讓小米意識到與其他家電企業的合作同樣不會一帆風順。事實上,在四大家電企業中,美的是唯一一家沒有國企背景的公司,也是是對小米而言更容易被打開的一環,但雙方現在的推進過程卻遭遇了比預想中更多的困難。


按照一位小米生態鏈內部人士的理解,許多傳統企業對小米模式的認同依舊心存較大疑慮,他們擅長機海戰術,產品之間區隔不夠明顯,常常難以將最優勢的資源集中在一兩款產品上。而小米模式則較為激進,講究所有資源都要匯集到目標爆款上,這意味著傳統企業必須砍掉其他的產品線來適應小米的模式。


這自然難上加難。


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生態鏈的哪種合作模式,小米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為還沒有人如小米這樣嘗試過。


文|秦姍 繆定純

來源:鳳凰科技


電商新知(微信號:dsxinzhi)

新媒體公司「新知百略」旗下自媒體「電商新知」系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百度百家、虎嗅網等知名科技博客作者。為你挖掘最新的電商內幕,洞察最新的電子商務趨勢,爆料最具價值的電商資訊。嘗試為你提供認知電商經濟的新角度。


廣告傳送門:

QQ:2850252025

微信:xiaoxintech

相關焦點

  • 求快的小米卻更慢了!
    問題在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整個智能硬體的發展速度開始放緩時,小米生態鏈的投資速度也難免會受到拖累。怎樣破除小米生態鏈布局的遇阻,關乎小米的命運。而 這,是雷軍的焦慮。 從0到450億美金的估值,小米用了近5年的時間。
  • 小米生態鏈三部曲(1):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可以說,小米生態鏈不僅是小米重要的戰略,還是一種獨特的、創新的、成功的商業模式,也是對我國社會產生在一些領域起到重大影響的生態,非常值得研究。但在小米之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比小米更強大的國內企業、國際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個創造出生態鏈這種模式呢?為什麼小米生態鏈能夠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
  • 小米大爆炸:雷軍系從1到無窮多
    2015年1月15日,在小米note發布會上,雷軍回應了外界對於專利的質疑,他展示了一系列數據來說明小米已經有了很多專利,比如僅2014年小米就申請了2318件專利,而且未來幾年的最大投入之一就是專利。一方面是薄利多銷,一方面又需要加大對專利的投入,這意味著小米在短期內難以持續大幅盈利。
  • 雷軍系「從1到無窮多」的秘密 小米大爆炸
    一方面是薄利多銷,一方面又需要加大對專利的投入,這意味著小米在短期內難以持續大幅盈利。但雷軍的哲學仍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手機為核心,快速搭建產業鏈,連接所有智能設備。不僅如此,雷軍還挖來新浪原總編輯陳彤,負責小米高達10億美元預算的內容投資業務。雷軍還公開表示,小米未來5年將投資100家左右的智能硬體公司,在手機之外的行業複製小米模式。雷軍是如何把1變成無窮多的?布局「颱風口」構建生態鏈,並非雷軍獨門兵器。
  • 小米生態鏈大起底:投了55個創業團隊,4個獨角獸
    如何理解雷軍口中的新國貨運動?《中國經營報》記者為你揭開小米生態鏈的真實圖景。  生態鏈密碼  如果沒有被劉德拉進「小米生態鏈」,蘇峻至今還走在一條看得到底的坦途上——不到40歲,已經是北京一所高校的系主任兼校長助理,接下來成為教授甚至副校長,幾乎沒有懸念。
  • 小米10年:雷軍和他最初的夢想
    那段時間,因為不能兌現承諾,不清楚具體情況的粉絲們,罵聲鋪天蓋地襲來。雷軍和整個小米公司陷入了恐慌、無奈、焦慮的境地。有一天工作到凌晨兩點,回家路上感覺心裡堵得慌,我把車停在路邊下車發呆。因為這原本是我們承諾供貨的日子,但由於泰國發洪水,手機電池供貨延誤導致承諾沒兌現,小米論壇里舖天蓋地都是用戶的罵聲。但是後來,理智的粉絲知道了事情,明白小米遇到了真正的困難了。
  • 小米的硬核與疲軟:雷軍娛樂簡史
    小米初創時,根本沒有營銷費用,營銷就指著雷軍個人。雷軍也不辱使命,成功塑造了雷布斯、雷教主的形象,炒紅了「網際網路思維」,「專注極致口碑快」這七字真言,被很多人奉為網際網路時代的「芝麻開門」。另一個雷軍營銷史上的經典案例,是和董明珠的10億賭局,雖然光芒被霸氣董姐蓋過,但雷總捧哏表現也不輸于謙。《康熙來了》裡小S很愛用一個詞:你真的很GIN啊!
  • 雷軍和小米的出貨量保衛戰
    IDC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Q4銷量環比下滑26%,同比劇降35%,市佔率從2017年的8.9%跌回7.3%,幾乎回吐了年初逆勢增長的全部紅利。預感到危機的雷軍將電視業務的功臣王川調任中國區總裁,制定了更具體的目標:2019年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出貨量1.8億部。
  • 小米之家,站在十字路口
    小米將這種風格歸類為快時尚,對於沒有粉絲狂熱的消費者來說,無印良品的東西並不便宜,卻正好與黎萬強的提法暗合。但這根本站不住腳,因為Apple Store和小米之家的選品差異很小,後者多出的無非就是米家生態鏈上那些還不成氣候的新品而已。這些流水線式快速生產出來的所謂爆款,究竟是在支撐坪效還是混個臉熟,尚且難說。
  • 雷人,雷軍為什麼突然不承認:「小米家裝」
    而就在前不久的兩會時期,雷軍明確向各媒體指出,「小米家裝」不存在,因為小米不會做家裝。雷軍說,希望大家在報導「愛空間」時,一定不要用「小米家裝」幾個字,這個把小米「坑慘」。「大家覺得小米怎麼就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我自己看到報導我都不知道我在幹什麼。」雷軍表示,而之所以網上經常有類似傳聞,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過去一直倡導用網際網路改造實體經濟,即網際網路+的想法。
  • 小米10年,買它股票的年輕人終於解套!但雷軍最自豪的不是上市,而是這三件事……
    發布會演講臺上,黑T恤、牛仔褲,著裝樸素的雷軍,給人們提供了一份並不樸素的禮物——1999元的小米手機1。這部手機國內雙核 1.5 核,全球主頻最快,比主流手機主頻速度快200%,比最新發布的高端手機主頻速度快 25%。要知道,在同等配置的手機價格都在4000元上下,小米手機直接將價格減掉了一半。這個反差令人不敢相信。
  • 雷軍:創辦小米前後我的一些思考 | 礪石人物
    本期人物是雷軍。近日,雷軍發表文章對小米創業前十年的思路做了一個總結。2014年12月7日,小米創業的第5年,雷軍在聯想控股內部分享了創辦小米的一些思考,包括小米在創辦前的幾個學習對象,有同仁堂、海底撈、沃爾瑪和好市多(Costco),以及小米的學習實踐。如今,小米即將迎來創業的第10年,回頭看看,小米的10年之路,也一直堅持踐行著這些思考。
  • 小米跌出全球前五,雷軍很焦慮!董小姐說,解困唯一辦就是「用心」!
  • 「哇靠」,小米最AI手機MIX 2S發布了
    雷軍在現場演示了小米MIX 2S與iPhone X在暗光下運動的拍攝效果對比,雷軍的用詞是「完虐」。這得益於去年發布的小米AI音箱。雷軍稱,去年智能音箱發布後,小愛同學在對話中積累了大量預料,變得越來越智能,能聽會理解。(所以其他手機品牌的智能音箱,應該也快扎堆了。)在現場,也沒有免掉「狂虐Siri」的戲碼。在多項相同交互的對比中,Siri在小愛同學面前顯得又蠢又笨。「這個是真正的完虐了」雷軍總結。
  • 小米登陸港交所首日即遭破發!但是雷軍這樣說……
    4月25日,小米召開上市前的最後一場發布會,發布會的地點選在了雷軍18歲夢想開始的地方:母校武漢大學。發布會上,雷軍深情告白,稱自己目前的夢想就是推動中國製造業進步,讓消費者用很便宜的價錢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不管你們是否認同,我就是要一條路走到黑,我就是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雷軍哽咽的說道。
  • 小米11,可能是雷軍最重要的一款機型
    12月28日晚,雷軍攜帶小米衝擊高端市場的第二款旗艦機小米11亮相,售價3999元起,與此前小米10定價相同。「2020年對小米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小米真正衝擊高端市場的第一年。」雷軍提到,上一款衝擊高端的旗艦機小米10首戰告捷首先是米粉的支持,其次是小米不惜代價做好產品體驗。
  • 我要開始黑小米了!
    十年間,雷軍從0把小米做到了世界的五百強,市值做到了三千六百多億,此時的格力集團市值是三千四百億,以微弱的優勢高于格力。7 年前雷軍和董大姐下了五年的賭約,賭小米未來五年會超越格力,賭金是10個億。第五年的時候小米沒有超越格力,第六年的時候小米超越了。所以說雷總應該是很虧的,不知道這10億兌現了沒有。
  • 小米最新業績「爆表」 硬核技術是雷軍的底氣
    不可忽視的是,三季度小米的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在境外市場表現更為突出,收入同比增長達到56.2%,部分品類如手環、滑板車、掃地機器人等的境外收入規模已經超過中國大陸。這份成績單對曾在上市後陷入低谷的小米來說可謂揚眉吐氣。最近一年,小米從銷量、業績到股價全面復甦,雷軍布局的產業鏈公司也陸續上市,小米在成立十年之際迎來了最風光的時刻。
  • 雷軍「睡不著」背後:小米旗艦的執著與改變
    小米9定價成為困擾雷軍和小米高管的「空前難題」。由於堆疊了目前供應鏈上最頂級的元器件與諸多科技創新,成本大漲,小米內部在激烈爭論之後,定了3299元這個兼顧成本與利潤的相對合理價格。但雷軍擔心被用戶認為「小米變了、雷軍變了」,趕在發布會前說服了小米所有高管,最終將小米9定在了2999元這一貼近成本的價格。
  • 小米智能家居又一猛料:小米掃地機器人本月亮相?
    淨水器、電飯煲、恆溫電水壺、智能燈……小米對「智能家庭」的布局從很早就開始了,今天凌晨剛過,關於小米機器人,又爆出一猛料——小米掃地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