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去年7月9日登陸港交所以來,這半年間有無數篇文章分析過小米。雷軍曾經說「90%的人沒讀懂小米」,而如今在公眾的認知裡,小米從一家熟悉但不瞭然的公司,逐漸變成了「原來如此」的模樣。
- 1 -
雷軍的麻將桌
先說小米到底是什麼類型的公司。
雷軍說,小米的估值應該是騰訊乘以蘋果。
許多人覺得這是一句不明覺厲,越聽越搞笑的話。
其實雷軍的意思是:小米屬於全球頂尖的網際網路+高科技公司。騰訊是網際網路的代表,蘋果是高科技的代表,那麼小米兼兩家之長,是騰訊乘蘋果。
雷軍說這話,是由於他對小米股價抱以高度希冀。因為目前來說小米的市盈率約為20—28倍左右,但(最吃香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市盈率基本在40倍—70倍,(其次吃香的)高科技公司市盈率才是20倍左右。
小米如果跌到8塊——9塊港幣區間,對雷軍來說,則意味著小米的股價受到了不可容忍的低估——市盈率10到15倍,那是小米公司從一開始就極力擺脫的(最不值錢的)硬體公司的估值區間。
用打麻將來比喻的話,小米這種市盈率,相當於牌桌上的第二大贏家,坐二望一。但第二的形象有些不保,一不小心就會掉到第三。
而且非常致命的是,打麻將這事兒,第一名是肯定賺錢的,第二名就未必了。
而且小米壓力很大啊,旁邊有若干利益相關的釣魚方,雖不在桌上,但早已在下面暗戳戳加磅。比如保薦小米上市的高盛,就曾經給予小米「第一」的估值:最高860億美元。
那截至今天尾盤,剛剛藉助小米9發布之利股價躥升一波的小米站在了10.800港元上,勉強擺脫破10的噩夢,它的市值是多少呢?
2709.75億港元。
按照今天水牌價,是345.2791億美元。
這種估值水平,別說高盛這種在牌桌邊上加磅的了,就算是關係很好的賭場老闆之一高通(每賣一部手機都得上貢),也不會滿意。因為親兒子小米如果手機賣不動了,最大受損者除了小米自己就是高通。
- 2 -
小米的尷尬:人設危機
上圖是花朵君在某論壇隨手截的,網友說的「MIX和小米分家」其實與現在小米採取的措施差不多,小米現在是「redmi和小米分家」。
不管怎麼分,都是為了突破小米的頑疾,同時也是小米賴以起家的——極致性價比造成的盈利困難症。
請注意,樓上這個網友評論來自2019年1月8日,而雷軍那場「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redmi發布會來自2019年1月10日,這並不說明該網友有多麼未卜先知或者聰明機智,而是因為中文網際網路上每天都有人指出小米的「盈利困難症」。
小米出貨幾乎不賺錢,友商賣100萬部手機可能已經賺翻了,小米賣1000萬部盈利都沒友商多,這是多年來困擾著小米的最大難題。因為主打性價比是小米矢志不渝的戰略,它要調頭很難。
你是誰,就引來誰。米粉們也多屬於理智大於情感,對性價比十分在乎不願意交智商稅的族群,所以小米如果背叛自己的初衷,首先就會失去眾多米粉的擁戴。
問題在於,十分依賴出貨量的小米,在過去的一兩年間,在一貫優勢明顯的中低端市場也受到了眾多國內友商的衝擊,OPPO K1、A5,榮耀10青春版,榮耀Play,vivo Z2、Y97等低價機型以前所未有之密集勢頭大量面世!使小米的傳統優勢受到了莫大的挑戰。
過去友商們在這一塊是幹不過小米的,但友商存在巨大的妥協空間。
換言之,榮耀、OV過去的定價比較不厚道,因為憑藉廣告就能迅速收割「非米粉」的錢包,但是隨著手機市場的高度白熱化競爭來臨,中低端市場也勢在必爭。
所以榮耀OV們只需要將部分戰線的產品利潤率下調,就立刻與小米有一戰之力。
反觀小米,因為本來賣一部手機就幾乎不賺錢,在這方面只能坐看友商侵蝕自己的傳統份額。
小米的尷尬在於,人設不能崩,但眼看著不崩又不行。事實上從2年多以前的小米mix開始小米就在不斷探尋高溢價手機之路。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這意味著小米自身的價值觀發生巨大的內部衝撞,事實上近幾年小米的旗艦和高端機在宣傳上一邊主打黑科技等,一邊又同時在強調性價比。這一點也許小米應該學一學友商,友商的旗艦機型在宣傳時是壓根不提什麼性價比的。
而Redmi與小米的分家,意味著小米自己也想擺脫這種基因、價值觀與現實劇烈衝撞的痛苦。但路依然很坎坷,近幾日圍繞著小米9的定價,小米的內外已經吵翻了天。
小米的營銷總,潘九堂說4000元+檔小米9能打,竟引來了一眾米粉的炮轟。
這就是花朵君剛才說的,小米的「人設危機」。
- 3 -
小米再陷銷量魔咒
小米的銷量頹勢是雷軍的噩夢。
雷軍曾經自得地宣稱:小米是唯一出貨量大幅度下滑之後還能重新崛起的公司。
這指的是2016年的小米滑鐵盧(全球銷量第5)之後,雷軍擼袖子自己掛帥銷售,大唱RUOK鬼畜歌曲,2017年小米果然揚眉吐氣大賣9000萬部。
然而小米的銷量上上下下如同過山車,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又下滑到了全球第五。同比增幅只有1.4%。
還好這次有前三季度的好成績撐著,2018年小米共完成1.226億部的發貨量,市場份額8.7%位居全球第四,增速為32.2%。
然而第四季度的頹勢如此明顯,不由令人擔憂這是不是歷史的重演。小米的2019是否會上演「小米滑鐵盧2.0」?雷軍這一次能像2017年那樣力挽狂瀾嗎?
這份頹勢在去年雙十一已經顯露無遺,原本由於小米的價格優勢和網絡營銷優勢都好於友商,小米的雙十一成績一貫拔尖。
但去年是這樣的——
就在雙十一的一個多月之前,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還曾指出,截至2018年9月底,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的庫存相比6月底又增加了22%,同比2017年12月大增62%,因此,小米可能更易陷入庫存窘境。
當時花朵君看到相關的報導是不敢信的,一向貨俏,有耍猴之名的小米,怎麼可能面臨庫存危機呢?
但看到IDC的全球第四季度手機市場報告又不得不信: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2018年第四季度前三名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第四,出貨量2920萬臺,同比增幅6.8%;小米集團第五,出貨量2860萬臺,同比增幅1.4%,四季度小米出貨量已經落後於OPPO。
全球手機廠商都在面臨一個困局:這些年手機越做越好,人們的換機周期越來越長了。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下滑,IDC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4.1%,共14.049億部,這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有史以來首次出現全年下滑。可以預料的是,2019年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把鞋子賣給不穿鞋的人是最簡單的,但當人們都穿上了鞋,再要賣新鞋就得等人們扔掉舊鞋。
這意味著,各手機巨頭的重點必將從將鞋子賣給光腳的,到想方設法趕走人們腳上其它廠家的鞋。
華為大嘴餘承東說過,未來手機市場全球只剩兩三家。細思極恐。
而擺在小米麵前的考題很簡單:redmi和小米分離,前者主打極致性價比,後者主打高溢價市場的戰略能否見效。
見效就是擺脫了自家短板,從此枕席無憂,一振頹勢,不見效的話,恐怕就是生死關。
最後,小米多年來過山車式的業績其實並不是很適合港股上市,反而更適合大A股。
對於更重視業績石錘,不聽RUOK的港股而言,2019年如果小米9等旗艦機型表現不佳,股價不排除會跌到前文所說的「硬體公司估值區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公司估值的滑坡將帶來一系列嚴重災難。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1、萬科高喊「活下去」刷屏,地產圈瑟瑟發抖
2、香港資本市場大繁榮,誰是幕後英雄
3、雄安為啥沒動靜了,清華教授說出實情
4、巨頭的危機,阿里蒸發1.2萬億!騰訊蒸發1.9萬億!
5、「討薪門」竟是自導自演,賈老闆要錢不成倒打一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