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時300紅軍一夜暴斃 50年後懸案終破解

2021-02-06 中國搜索

經過一番調查分析,大都認為是國民黨派遣特務投毒所致。此案終於被破解是在1989年秋天。

作者 | 馬泰泉

就在長徵快要勝利結束時,駐紮在六盤山下的紅軍將士一夜之間竟無聲無息地突然死亡300多人!他們究竟是怎麼犧牲的?多年來一直是個謎。

50年後,兩個軍人利用科學終於揭開了謎底。

1935年10月7日,中央紅軍越過六盤山主峰,在青石嘴與國民黨何炷國騎兵軍第七師十九團展開了一場激戰。毛澤東果斷地對林彪和左權說:「吃掉它!」林彪、左權遂指揮一縱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下山去,不到一個時辰戰鬥即告大捷,斃敵200餘人,俘敵近百人,繳獲戰馬150多匹。由此裝備了一個偵察連,紅軍開始有了自己的騎兵部隊。

戰鬥結束,毛澤東站在六盤山一座巨石嵯峨的山頭上,詩興大發,縱情吟詞一首《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就是毛澤東!他把戰爭詩化了,升華了!接著,他又幽默地對身邊的指戰員說:「你們這些從江西熬到現在的紅軍戰士,個個可都是寶貝呀!你們是革命的種子,不久的將來要撒向全國去,那可是一大片一大片地開花、結果!」

可就在第二天黎明,毛澤東被緊急送來的一份報告驚呆了:耿灣鎮夜間發生了一起紅軍命案,駐紮在鎮外宿營地的紅軍將士一夜之間竟無聲無息地突然死亡300多人!

報告稱,三個營的指戰員在昨天到達這裡,宿營前還一個個生龍活虎,可睡下後就再也沒有發出一點聲息。如此集體死亡,其原因初步斷定是食物中毒。

300多號人啊!這個數目對歷盡千難萬險由最初從江西出發的近9萬人,到走出草地後剩下7000多人的中央紅軍來說,損失實在太大了!就在襲擊敵人的騎兵團,而後在洪德縣城突圍脫險時也未死傷一卒一兵,怎麼會在脫險後的耿灣宿營地,無任何交火跡象的情況下,如此奇怪地死了300多人。他們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被莫名其妙地從紅軍實力中一筆勾銷了,而對方顯然沒有費一槍一彈就製造了一樁駭人聽聞的驚天命案!

毛澤東扼腕頓足,無比憤怒,令保衛局即速查辦謀害這些紅軍將士的兇手。

耿灣鎮泣聲一片。究竟誰是兇手?經過一番調查分析,大都認為是國民黨派遣特務投毒所致。可敵人在哪兒?他們從哪裡來?現在又隱藏在何處?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紅軍立即組織力量進行偵破,也抓了一些可疑人員進行審訊,但案情沒有絲毫進展。紅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仍惦記著這樁命案,派專人又返回耿灣鎮對此案再次進行偵破。但經過數月調查,仍未找到任何線索……

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在後來傳遍神州,婦孺皆知。然而,發生在六盤山下的這起紅軍命案卻一直未破,被塵封在共和國的歷史檔案中,成了許多我紅軍將士終生沒有解開的一個謎團。每當毛澤東談起「六盤山」的詩句,講起長徵最後到達陝北的這段歲月,他總是忘不了這300多紅軍將士的冤魂,扼腕嘆息。他曾親自部署讓周恩來負責偵破此案,然而周恩來查遍了全國的重要特務案和間諜案,卻無論怎樣也與此案聯繫不上,終是未得其解,成為懸案。

時光匆匆流過了50多年,此案終於被破解是在1989年秋天。蘭州軍區駐寧夏的某部給水團奉命到環縣進行水質勘探調查,在與當地政府有關人員的一次偶然交談中,得知了當年紅軍在六盤山下發生的這樁多年未破的奇怪命案。

給水團水文地質工程師王學印、王森林等了解了這一懸案後,開始懷疑此地的水質很可能有問題。受職業的敏感與促使,他們決定揭開這個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紅軍命案之謎。他們翻山越嶺,踏遍了六盤山麓的千溝萬壑,在走訪當地老百姓時聽一些老人回憶說:「紅軍從六盤山下來打了一仗後,一部分人馬沿羅家川、馬坊川等溝谷川道來到了耿灣鎮。當時天色已晚,隊伍裡很多人饑渴難忍,就到溝谷裡找泉水喝。可是萬萬沒想到,第二天這地上躺倒了一片一片的人,再也沒有醒來。」

了解了這一情景後,給水團的官兵們心情十分沉重。他們根據已掌握的當地水文地質資料和現場勘察及採水樣分析,甚是震驚地發現:這裡的泉水和溝水鹹而苦澀,水中鉀離子含量高得驚人,一噸水中純鉀含量高達2至3公斤。而正常情況下,一噸水純鉀含量只有300至500克。同時又發現這裡的水中鈉離子含量更高,並且這裡有些地方的泉水和溝水溢出外流時,有不少氣泡呈間歇狀冒出來,且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氣味。這表明該地為石油分布區,斷層構造發育活躍,這些氣泡從油層冒出,就很可能帶有大量氰氣。而氰氣與鉀結合就生成氰化鉀,與鈉結合便生成氰化鈉,這是兩種劇毒性化合物,人體若攝入50微克,即可造成中樞神經阻斷型死亡,無任何痛苦和知覺就無聲無息地死去。

當年300多名紅軍是否與飲用了含有這兩種劇毒性的水而死亡有關係呢?

整整3年時間,給水團工程師王學印和王森林登六盤、下銀川,往返數十次,跑遍了銀川所有水文地質和石油化工科研單位,通過科學檢測,證明他們的推斷和採樣分析完全正確。當年到溝底喝了這種水的紅軍將士很快就窒息而死,而沒來得及下溝喝水或到了宿營地吃飯喝另外水的紅軍們就躲過了這一劫。檢測結果由蘭州軍區報中央軍委。

六盤山下紅軍犧牲的懸案終於破解。是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開國領袖已去世十多年,他們始終未能得知那300多名紅軍將士的死因。儘管在當時他們曾經考慮到身體這個原因,甚至聯想到剛走出草地時有些紅軍戰士因久餓後而飽餐致死的情景,但如此幾百個人的同時死亡又怎能不讓人驚疑且墜入重重迷雲中呢?!

紅軍命案發生後,由於敵情緊急,國民黨毛炳文部和寧夏「馬家軍」(馬鴻逵、馬鴻賓)的騎兵奉蔣介石急令猛撲過來追剿紅軍,毛澤東等人來不及在耿灣鎮為死難的紅軍將士舉行任何追悼活動,在草草安葬亡靈後,當即就又率領人馬向東急進,於10月16日到達木瓜城一帶宿營。

毛澤東難以忘懷耿灣鎮發生的慘案,就近日陝甘支隊的行動部署致電彭德懷:「現在每天走路不多,請令各部利用時間進行教育,並盡力改善給養。」彭德懷接到電文,遂命令後勤部長楊立三把好夥食關,不準部隊隨便喝生水吃生食,違令者嚴肅處理。彭德懷在後來寫的自述中談及此案依然心痛難忍:300多號人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都沒有倒下,卻在長徵就要結束的時刻無聲無息地倒下了,怎不令人萬分心痛!

10月19日傍晚,陝甘支隊穿過黃土山谷——頭道川,到達陝西黃土高原心臟地帶的一個小鎮——吳起鎮。這時「馬家軍」和毛炳文的騎兵又追了上來。毛澤東對彭德懷說:「要想辦法打他們一下,砍掉這條討厭的『尾巴』,不能讓他們一直跟到陝北,這對我們很不利。」彭德懷遂向部隊下達命令,進入埋伏陣地。彭德懷作戰前動員時說:「300條命不能就此白白丟掉,要讓敵人加倍償還!」經過一夜激戰,這條「尾巴」終於被砍掉了。

硝煙漸漸散去,毛澤東登上馬梁山頂眺望,方圓皆是綿延的淺褐色的黃土山丘,和被雨水衝蝕得乾裂的溝壑,山頂上有塊高大的界碑,碑的正面刻著「分水嶺」三個大字,作為甘肅、陝西兩省的分界線。毛澤東看了碑陰(碑的北面)文字,興奮地對大家說:「我們已經走過了10個省,走下山去,就進入第11個省——陝西省了,那裡就是我們的根據地,我們的家!」

相關焦點

  • 從行軍速度看紅軍長徵在西南的幾次急行軍
    到了川西與四方面軍會師後,又受到張國燾的影響,逡巡不進。因此考慮,計算紅軍的行軍速度,應該主要看三個路段的數據,即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後,從突破烏江到金沙江皎平渡,從會理到兩河口,從哈達鋪到吳起鎮。下面是從書中取得的數據:因此考慮,計算紅軍的行軍速度,應該主要看三個路段的數據,即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後,從突破烏江到金沙江皎平渡,從會理到兩河口,從哈達鋪到吳起鎮。
  • 十問紅軍長徵:毛澤東在長徵中的作用有多大?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裡長徵。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今天是長徵八十周年紀念日,關於長徵,你了解多少?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長徵?強國論壇採訪了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軍事學博士、空軍大校舒健解答關於長徵的十個問題。一、長徵究竟出發於何時何地?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尋常人家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米,連頓飯都做不來,而刀口上舔血,刀尖上跳舞的紅軍戰士們,卻沒有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法則放在心裡。他們以動制敵,以天為蓋地為廬,有什麼吃什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徵。紅一方面軍跨過22條江河,翻越了20座大山,耗時一年,最終抵達陝北。
  • 紅軍長徵中的宣傳工作及其歷史作用
    聆聽光明 | 理論探索 · 學術前沿 · 人文關懷     1934年,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踏上長徵的漫漫徵途。
  • 1935年,紅軍兩位高級將領失蹤,53年後一高僧揭秘二人去向
    直到1988年,即鍾循仁、楊道明失蹤53年後,福建省永泰縣暗亭寺的一位高僧,才向外吐露了鍾循仁、楊道明兩位紅軍高級將領的去向之謎。1934年5月,楊道明被調至閩贛省擔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當時因為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思想蔓延的緣故,閩贛省肅反擴大化現象十分嚴重。在楊道明的治理下,雖然閩贛省「左傾現象」得到了緩解,中央蘇區卻因為王明「左傾」路線錯誤,導致第5次反圍剿戰爭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徵。
  • 倪婷 長徵女紅軍的特殊作用和貢獻
    紅軍行軍疲憊時,戰士常風趣地喊道:「快點走啊!唱花鼓戲的同志就在前面,去聽她唱兩段吧!」行軍的速度也就快了起來。這些歌曲起到了很大作用,紅軍戰士回憶說:「飯可以沒得吃,歌不能沒得唱。行軍打仗沒有歌,那就沒法取得勝利。」女紅軍通過宣傳提高戰士的作戰能力。1935年,紅一方面軍由於遭遇強悍的騎兵隊不斷受到損失,士兵中普遍懷有畏敵心理。
  • 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被迫長徵
    紅二十五軍歷時10個月,途經4個省,轉戰近萬裡,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省延川縣永平鎮(今永坪),16日同陝甘紅軍會師,成為紅軍長徵中先期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隊伍。 1934年10月初,國民黨軍隊推進到中央根據地的腹地。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開始實戰略轉移。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也由瑞金出發,向集結地域開進10月16日,各部隊在雩都河以北地區集結完畢。
  • 長徵紅軍攻佔天險臘子口後,地面上手榴彈的木柄,鋪了厚厚一層
    位於甘肅南部迭部縣城以東120公裡、地處白龍江北岸的臘子口,是紅一方面軍長徵入陝甘根據地的最後一道險關。
  • 長徵史上第四軍創下高原山地長途奔襲作戰的奇蹟
    進佔瞻化城後,軍部駐在縣城街裡北邊的大廟裡,十師師部駐城外益西寺。諾那喇嘛(活佛,又名格熱·索朗列旦),曾經抗英、反對十三世達賴喇嘛一度分裂祖國的行徑,後被國民黨任命為西康宣撫使(宣慰使)。紅軍長徵進入甘孜一帶,諾那奉命率部並調集地方武裝進行阻擊,被紅軍在道孚、爐霍一帶兩次擊敗。諾那仍不甘心,遂勾結德格土司與紅軍戰於甘孜,又被擊潰。他率數十人於1936年3月底敗逃瞻化。
  • 【兵器譜】唯一一門伴隨紅軍全程走完長徵的山炮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陳列著一門七生五過山炮,這是一門編號為587的山炮。那麼這麼一門普通的山炮為何會跟隨紅軍一路長徵?要知道,在紅軍長徵途中,因為負重問題,扔掉的先進武器那可是相當多的呀。 這門山炮其實還是當年從敵人手裡繳奪過來的。1935年4月,國民黨鄂軍縱隊司令兼五十八師師長陳耀漢收到了一份情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決定離開湖南,開赴湖北 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陳耀漢連忙調集一七二和一七四旅,準備將紅軍兩個軍團殲滅。
  • 我的紅軍媽媽潘家珍(二)
    旺蒼壩上的娘子軍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開始長徵。媽媽跟隨紅軍過嘉陵江後,她所在的獨立二團(婦女獨立團)為掩護主力對付劉湘部,擔負翼側旺蒼壩陣地防守,這是婦女團首次擔任正面作戰任務。
  • 紅軍歷史上,組建過4支先遣部隊,在長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4年,中央紅軍長徵前及長徵途中,曾經組建過4支先遣隊。
  • 300次!長徵火箭飛出新紀錄
    第300次發射(高楠攝)據統計,長徵火箭300次發射成功率將近96%。與前50次發射相比,後250次發射成功率明顯提升且趨於穩定,其中最近100次發射成功率達到97%,居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2018年,長徵火箭發射37次全部成功,不僅獨居世界航天年度發射次數第一位,也刷新了一年中連續成功發射次數最多的世界紀錄。
  • 紅軍過草地時,團長見遠處人影綽綽,冒死接近後見到此景驚愕跪地
    就拿我們紅軍曾經的長徵來說吧,這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是中國紅軍鑄就的,這份榮譽也同樣屬於每一位紅軍戰士,在長徵的路途之中,有一些人僥倖活了下來,但是對於那些大量犧牲在長徵路途中的士兵而言,長徵行軍走的每一步,打的每一槍,都是他們人生最後綻放的絢爛。
  • 學四史,憶長徵|再看湖南工大裡的「紅色記憶」
    「英雄猶在,夢回長徵」瑞金-紅色故都,共和國的搖籃,1934年10月10日,一場前所未有的長徵自此伊始,那是對紅軍磨礪的開始。而今天青年們前僕後繼,積極再接前輩勇氣的旗幟,緊握校園長徵地圖,毅然開啟了重走前輩長徵路的旅程。
  • 紅軍長徵中的最後一道關口
    激戰臘子口(油畫)臘子口戰役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也是紅軍長徵進入甘肅境內最關鍵的一仗。1935年9月12日,黨中央在俄界高吉村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和部隊整編問題。之後,黨中央率陝甘支隊由俄界出發北上,於16日到達岷山腳下的臘子口。
  • 我的紅軍媽媽潘家珍
    1932年12月參加紅軍,先後參加長徵、杭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任解放軍第六十一陸軍醫院政治協理員、南京染織廠黨委書記。1955年當選南京玄武區人大代表。1961年6月被授予中校軍街,任湖南省軍區政治部直工處副處長。1965 年當選湖南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75年6月17日去世,後被解放軍總政治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 唯一經歷過長徵的一門山炮
    1935年2月,湘鄂兩省國民黨軍調集80多個團11萬餘人的兵力,向湘鄂川黔蘇區的紅軍發起進攻。紅軍與國民黨軍激戰近2個月後,決定退出湘鄂川黔蘇區,北渡長江創建新的蘇區。1935年4月,國民黨鄂軍縱隊司令兼第五十八師師長陳耀漢企圖切斷紅二、六軍團北移的通路,令第一七二旅從湖南桑植出發截擊紅軍。紅軍抓住有利時機,在陳家河將該旅全殲。
  • 我的長徵—2020再走長徵路!5月24日左右出發,想去的抓緊報名.諮詢電話:13939161110
    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縣城西側的青衣江畔,是為了追憶史詩般的紅軍長徵,弘揚紅軍長徵精神,繼承先輩優良傳統而修建,紅軍廣場、主題雕塑和兩個展廳組成。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進入甘肅後,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
  • 蕭鋒與他的《長徵日記》
    最後,整個三分區機關300人僅蕭鋒7人突圍了出來。長徵路上,不管是飛奪瀘定橋的緊要關頭,還是翻越夾金山的大雪寒風中,不管是草地露營,還是月夜行軍,蕭鋒一直堅持記錄紅一軍團的長徵過程,並最先統計出紅一軍團走過的路程,向毛主席報告。在蕭鋒的長徵日記中,記載最慘烈的戰鬥當屬湘江血戰,最緊急的當屬飛奪瀘定橋,最傳奇的當屬四渡赤水時南渡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