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能夠平安歸來,多虧了三艘測量船護航,為何美國不需要?

2021-02-08 丙圖冷知識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升空,奔赴月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

經常關注新聞的朋友一定有注意到,在嫦娥五號發射前,我國已經派出了3艘大型航天測量船遠赴太平洋,為此次探月工程提供遙測與通信支持。

此時肯定有觀眾感到疑惑,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組建成功,天鏈系統也投入使用,為什麼還要動用這麼多航天測量船呢?而美國早就不需要了,是不是美國的技術比我們更先進?

在我們普通大眾的眼中,航天火箭伴隨著倒計時發射升空,隨後其軌道再出現在控制中心就算成功了,但最終決定火箭發射成敗的,是火箭軌道設計,以及發射後對火箭的跟蹤測量與精確控制。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壯舉。為了這次登月計劃成功,美國在全球各地建造了幾十座巨大的衛星天線和太空跟蹤站,用海底電纜將地面站連接起來,這還只是地面工程,為了儘可能將信號全面覆蓋,美國還將一些商用船改造成了航天測量船,投放到各大海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紅石號」。

我國目前在服役的遠洋測量船共有4艘,分別是遠望3、5、6、7號,其中7號測量船正在維護改造中。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遙測技術的進步,美國航天局已經在全球各地都建造了衛星地面站,將這些地面站連接成網,NASA就能直接開展航天探測工程,而不再需要航天測量船了。

那麼此次的嫦娥五號為什麼要動用如此多的航天測量船呢?可不可以直接用北鬥導航系統進行精確定位,用天鏈系統連結地星之間的通信?

答案是不可以。北鬥衛星覆蓋信號也是有範圍的,如果發射的是近地軌道衛星,其軌道距離地面大約在200-2000公裡高度,在北鬥衛星覆蓋範圍內,此時可以直接進行精確定位,而不需要測量船的援助。

但地球與月球相距38萬公裡,遠遠超出了北鬥衛星覆蓋範圍,而嫦娥五號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從月球採集土壤帶回地球,這整個過程都需要地面進行精準控制,因此北鬥衛星在此次任務中無法提供幫助。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海外地面站非常缺乏。在嫦娥五號執行任務期間,我們要不斷從地面的大型雷達天線向太空飛行器發射電磁波和相關指令,再通過返回的電磁波計算太空飛行器的相關數據。

然而月球與地球一直都在公轉自轉,地球上每個地點朝向月球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想要時時刻刻都接收到來自月球的信號,就需要在世界各地設置雷達天線。

雖然我國已經在阿根廷建立了衛星地面站,歐洲航天局也表示會給我們提供遙測與通信支持,但在太平洋領域我國還是缺乏相關設備,因此我國派出了3艘大型遠洋航天測量船遠赴太平洋,以保證嫦娥五號的探月任務順利進行。

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雖然我國目前還不能像美國那樣在全球各地都建立衛星地面站點,但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也會有一天不再需要航天測量船的援助。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挖回兩公斤土有啥用?
    雖然這裡和嫦娥三號在月球虹灣著陸點的緯度基本相當,但根據目前研究成果,這塊區域形成的地質年代較短,約37億年◆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專家表示,此次嫦娥五號有望獲取最年輕的月球返回樣品,在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創性的科學成果經過約38萬公裡、一周左右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12月1日晚間,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其實這些說法都不對,「打水漂」是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時要驗證的一項的基本技能,以後會經常用,並且這項技能也不是嫦娥第一個用,當初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是碰巧打著水漂回到地球的。阿波羅11號返回軌跡模擬圖為什麼不直接降落?你可能注意到了,嫦娥五號去月球的時候,它的著陸器是直接降落在月面上的,不需要「打水漂」,也沒法打,因為月球表面沒有空氣。
  • 嫦娥五號上升器撞月自毀,是中美心照不宣的科學合作機會?
    這一切都註定了嫦娥五號只是一臺運輸工具,一旦樣本完成交付,它的使命就徹底終結,即便是留在月球軌道上它也是什麼都幹不了。包括前蘇聯的月船、美國的6架阿波羅飛船、我們的嫦娥,還有印度的月船(殘骸)。所以當得知嫦娥四號計劃在月球背面著陸時,NASA就跟我們聯繫,試圖取得嫦娥四號的軌道參數,甚至提出要在著陸器上安裝他們的信號應答機,對這種無理要求我們當然不答應。最後LRO也沒拍到嫦娥著陸時吹起來的月塵。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線電視直播
    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進程,本次「嫦娥五號」發射,快手官方帳號「快手航空航天」(ID:40300172)將首次以現場直播+解說的形式參與此次探測器發射活動。
  • 嫦娥五號完成月球採樣!——送她登月的「動力心臟」來自閔行!
    這場跨越了38萬公裡的落月之旅則有賴於嫦娥五號探測器推進分系統精準暖心的一路護航。嫦娥五號動力心臟就誕生在位於閔行區的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他們承擔了三個器的推進系統研製工作,配置了77臺發動機和配套關鍵零部件,產品(含推進劑)佔嫦娥五號探測器四分之三的重量。就在一天前的12月1日23時許,中華兒女再次見證了一場奇妙的太空約會。
  • 嫦娥五號回程牽動幾個兵種?探月歸來發揮巨大作用,全軍矚目
    網友等待嫦娥五號回家所做的海報根據官方消息,嫦娥五號已於17號凌晨返回地球。為了確保獲得更精確的測控數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早就提前一天嗎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嚴陣以待;CCTV的嫦娥五號探月報導小組全天無休,守在攝像機和電腦前等待著為全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傳遞嫦娥五號成功回程的消息。
  • 重量比能量高至195Wh/kg 鈷酸鋰電池為嫦娥五號護航
    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電源控制器只包括功率調節模塊,嫦娥五號則集中了功率調節模塊、配電模塊、火工品控制模塊、智能接口單元等幾個功能,這是探月工程的首次應用」,嫦娥五號電源產品主任設計師鄭磊介紹道。
  • 創造五項中國首次,世界矚目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嫦娥五號任務標誌我國具備地月往返能力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 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四子王旗目擊記:「嫦娥」翩然落雪原
    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賈天格攝繁星滿天,雪原寂靜。地面搜索回收分隊出發了。從車窗遠眺,綿延的車隊在阿木古郎草原雪野上前行。夜空中,直升機上閃亮的紅色「星星」不斷前移,為雪原上的車隊指引著前行方向。天上、地上,我們追尋著同一個目標——嫦娥五號返回器。
  • 全球首套嫦娥五號1:1模型在莞交接
    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圓滿完成首次在月球上作自動採樣,並順利返回地球近一個月之際,中國航天與美昌集團聯合研製的嫦娥五號1:1仿真模型如期製作完成。1月15日,雙方在位於東莞市鳳崗鎮的美昌集團舉行首套嫦娥五號1:1模型的交接儀式。
  •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這樣能夠更加原汁原味地保留月表以下兩米的月壤構造情況,讓科學家們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月壤的構造和分布以及每一層的特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鑽取子系統技術負責人王國欣說。紅色表示嫦娥五號的採樣任務地點。
  • 嫦娥五號登月與阿波羅登月計劃有何區別?
    而在嫦娥五號登月之後,也引起了人們對於之前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熱切討論。在上世紀冷戰年代,蘇聯和美國開展了一系列的科技競爭,其中在航空領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登月計劃。上圖——嫦娥五號模型圖不過由於在這次登月之後,美國就再也沒有組織過類似的科研項目了。
  • 嫦娥五號兩次「剎車」進入月球軌道!俄羅斯人:我很傷心,不驚訝
    全球矚目的嫦娥五號這幾天消息不斷,11月28日,嫦娥五號第一次「剎車」,順利進入橢圓環月軌道。11月29日晚,嫦娥五號再次「剎車」,從橢圓環月軌道變成近圓環月軌道。11月30日凌晨,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現在,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近圓環月軌道上飛行,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 嫦娥五號返回器火速轉運北京開艙,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即將被驗證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但是轉回頭一想,這樣的事情,美國人在51年前就超額完成了。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月,兩名太空人在月球上輕鬆走位,順便搬了近400公斤石頭和土壤回到地球。這樣一對比,51年後的嫦娥五號是不是弱爆了?
  • 鈷酸鋰電池挑戰奔月之旅,嫦娥五號的電源如何保證?
    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電源控制器只包括功率調節模塊,嫦娥五號則集中了功率調節模塊、配電模塊、火工品控制模塊、智能接口單元等幾個功能,這是探月工程的首次應用」,嫦娥五號電源產品主任設計師鄭磊介紹道。
  • 嫦娥落月
    「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11月24、25日,「嫦娥五號」完成第一、第二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 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起飛瞬間。
  • 嫦娥五號的月壤成分研究,能證明阿波羅計劃是真的成功了嗎?
    美國,俄羅斯,中國採集月壤情況2020年,我國發射了嫦娥五號,作為整個探月計劃的收官之作,成功從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月球正面西經51.837度、北緯43.099度)著陸,使用表面採集和是鑽探的方式採集了1731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軌道器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查學雷介紹,軌道器的工作貫穿整個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發射升空後,這位「太空快遞小哥」第一項任務是運輸。
  • 明天凌晨追「嫦娥」!為什麼要在凌晨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窗口時間,是在綜合考慮地月位置關係等因素基礎上,經過軌道設計選擇出的最佳發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