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學過地理就知道,中國南海中有4大群島,這就是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都是中國的神聖領土。而日常曝光比較多的是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被外國侵佔部分島礁的是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基本都在海底,只有極少的淺灘。是水下的一個巨大的海臺。中國黃巖島雖然名義上也屬於中沙群島,實際上距離中沙海臺卻有數百公裡。這裡面,東沙群島似乎很少被提及。其實東沙的戰略意義,絕對不小於南海其他三大群島。其他三大群島往往都有星羅棋布的數十和甚至上百個小島和沙洲組成群島。而東沙群島名為群島,但他基本上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巨大的環礁。從空中俯瞰,這個環礁幾乎是正圓形,和一個海中的大車輪一樣,直徑非常大,在22公裡到24公裡之間。整個環礁和內部的水域總面積,超過450平方公裡。
因此整個東沙大環礁自成一體,在太空都清晰可見。東沙大環礁並不是簡單的被潮漲潮落隨時淹沒的環礁。在環礁的西側,還有一個長度超過2.5公裡,常年出水的島嶼,這個島嶼就叫東沙島。上面還建成了1700米長的飛機跑道和停機坪。常年有人居住。因此東沙群島有國際法上正規島嶼的戰略意義。有法理上排他性的領土、領海和領空。東沙島的礁盤呈新月形,潮汕漁民又稱為月牙島,常年出水面積1.8平方公裡,海拔僅6米,由珊瑚為主的生物碎屑堆積而成。東沙群島,實際上就是成一體的東沙大環礁。是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北、離大陸最近、島礁最少的一組群島,也是我國南海諸島中最早被開發的島嶼。在兩漢魏晉時代,廣東沿海的漁民就已經發現了東沙,並在這裡捕魚和採集珊瑚等海產。東沙大環礁也正式進入了官方的檔案。被稱為「落漈」、「石星石塘」。
東沙群島在行政區劃上屬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碣石鎮,現由臺灣省高雄市旗津區管轄。近代中國國力衰落,列強入侵。甲午戰敗後,臺灣島被割讓。而距離臺灣並不遠的東沙大環礁,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鳥糞資源,也成為侵略者覬覦的對象。不過清末國力雖然衰落,但是廣東水師據理力爭,並且派出兵艦巡視東沙,讓侵略者知難而退,成為大清落幕前,維護領土主權的最後光彩一筆。東沙大環礁本身潛在資源豐富。其環礁面積巨大,有豐富的魚類資源。而且東沙大環礁仍然在南海北部大陸架的邊緣海域,環礁周邊的水深仍不超過400米,是潛在的海洋能源比較容易開發的區域。可能是海底油氣和可燃冰的富集區。
東沙群島最大的價值,瀚海狼山認為還是他的戰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東沙群島在珠江口的西南方向。距離富裕繁榮的珠三角城市群只有320公裡。而他距離臺灣省最西南端的鵝鑾鼻有420公裡,距離戰略位置重要的巴士海峽有450公裡。
從軍事地理意義上講,如果控制了東沙群島,就可以控制南海最大的出口巴士海峽和巴林塘海峽。和另外3大群島一起。牢固的形成南海的4個框角。相反,如果不能控制東沙群島甚至讓東沙落入敵手,那麼就等於是放開了南海東北部的口子,讓敵人的航母編隊、轟炸機編隊甚至是核潛艇輕易的出入南海。過去幾年,超級大國從關島出動戰略轟炸機屢次從巴士海峽闖入南海,並且靠近珠江口威懾,折返點恰恰是在東沙群島附近空域。因此東沙在手,則大陸的戰略防禦圈可以立即增加500公裡的縱深;如果東沙落入敵手,則整個南海等於在開門揖盜。因此對東沙大環礁的戰略意義必須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