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使克裡訪華目的何在?讀了此文就知道,絕不那麼簡單!

2022-01-03 李光滿說
4月13日,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消息稱,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裡將於4月14日至17日訪問上海及首爾,商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這一消息是直到克裡出發的當天才發出來的,可以想見美國在與中國協商確定這一行程時並不順利,可能遇到了困難,甚至可能被取消。克裡作為美國總統特使,是拜登政府第一位訪華高官,似乎可以理解為一次改善兩國關係的行程,但如果我們了解一下克裡這次訪華的背景,就可以知道,事情並不那麼簡單。第一,川普任美國總統時讓美國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這一舉動在世界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極大地損害了美國的信譽。拜登擔任總統後第一時間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且確定本月22日至23日主持召開全球氣候峰會,邀請了包括中俄領導人在內的全球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參加,想藉此重新充當全球控制氣候變化的領袖,可這個時候,已經毫無信譽的美國還有資格充當這個領袖嗎?第二,日本首相菅義偉將於4月15日至18日訪問美國,屆時日美首腦將在華盛頓進行會談,目前雙方擬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將包含日美聯合應對中國的方針,兩國還將在其中確認所謂「維持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聲稱要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範圍,並在所謂印太地區開展合作。日美兩國首腦一邊密謀如何聯手對抗中國,一邊派總統特使訪問中國,這是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姿態?顯然不是。第三,4月13日,應拜登要求,前美國參議員多德和兩位前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斯坦伯格訪問臺灣,拜登政府派出這支訪問團雖然名為「非官方代表團」,但卻是由現總統拜登委派,顯然是擔負了某種政府任務,而這一訪問正在克裡訪問中國的前一天,這是要對中國示威,還是要羞辱中國?第四,美國總統拜登將於4月22日至23日主持召開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氣候峰會,雖然中俄領導人都在被邀之列,但中俄領導人都沒有積極回應美國的號召,都沒有明確到底會不會參加這次峰會,如果中俄兩國領導人不參加這次峰會,拜登主持召開這次峰會、充當全球氣候變化領袖的目的就無法達到。第五,4月13日,日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傾倒入海,美國不僅支持而且還感謝日本這一破壞人類生存環境、嚴重反人類的罪惡行徑,這樣一個毫無人類道德底線的國家有什麼資格跑到中國來跟中國來談保護環境、來談承擔責任?那麼克裡這次訪華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4月13日,克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團隊致力於找到辦法,「迫使」中國為其在談判中做出的承諾負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克裡聲稱,美國能夠通過衛星和其它新技術監測全球各國的排放情況,並稱氣候問題「需要問責和巨大的可見度,可見度在創立問責制方面非常有效。」德新社報導,克裡的這次訪問,旨在推動實現更宏偉的氣候目標。顯然克裡這次來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說服中國參加美國主持的全球氣候變化領導人峰會,另一個則是對中國施加壓力,讓中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承擔更大責任。這可以說明克裡這次訪華並不是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係,而是承擔著對中國施加壓力的任務。為什麼拜登在幾乎所有方面都與中國搞競爭和對抗,唯獨在氣候變化方面網開一面與中國合作?這裡面有什麼蹊蹺之處?或許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整個西方發達國家之所有將氣候變化設置為一個重大的國際議題,是有其特殊目的的。第一,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方面領先於發展中國家,他們依靠產業優勢、技術優勢,在碳排放指標方面擁有很大優勢,由於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難以突破天花板,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在技術和產業方面對發達國家發起挑戰,使得這些發達國家的領先優勢逐漸喪失,於是他們開始謀求用其它方式繼續維護他們的領先和壟斷優勢,氣候問題和碳排放就是他們選擇的一個切入點。第二,發達國家希望所有國家承擔相同的責任,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有差別地承擔責任,相同的責任和有差別的責任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博弈和鬥爭的焦點。另一方面,這些發達國家還在圖謀不承認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然後要求中國承擔與他們相同的責任,由此給中國增加更多的責任,這個責任並不是虛的口號,而是有具體的時間表和碳排放指標,這個時間表和碳排放指標就是克裡要向中國施壓的任務。第三,我們需要始終牢記的是,關於環境問題,關於氣候問題,關於碳排放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專業問題,也不是簡單的環境和氣候問題,而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是嚴肅的經濟問題,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問題,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發展權之爭。對於中國來說,是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之爭,也是中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權之爭,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使中國背上沉重的包袱,從而喪失發展權。認識到了這一點,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拜登會在所有問題上跟中國搞競爭和對抗,唯獨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要與中國合作,這個「合作」並不是「合作共贏」的合作,而是要中國承擔更大責任、背負更大包袱的合作,是要給中國套上枷鎖的合作,是有政治目的和特殊意圖的合作。如果克裡是抱著要對中國施壓的目的來訪問中國,來跟中國談合作,那麼中國應該讓他空手而歸,因為美國現在根本就沒有任何資格來跟中國談氣候變化問題,沒有任何資格來對中國施加壓力,中國一直在嚴格履行巴黎氣候協定的責任,而美國在幹什麼呢?美國在毫無信譽地退出美國政府籤訂、有法律責任的巴黎氣候協定。另一方面,中國不應該參加美國主持召開的氣候峰會,因為這涉及到我們要維護巴黎氣候協定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問題,中國只能參加在巴黎氣候協定框架內的活動,而不能參加巴黎氣候協定框架之外的某些國家組織的少數國家參加的所謂的氣候峰會。有鑑於此,我們會明白,這次克裡來中國,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他來並不是要跟中國合作,而是來對中國逼宮,因此我們要用棍子小心侍候著這個並不友善的「特使」,做好鬥爭的準備。

「李光滿冰點時評」近期精彩文章連結:

  1、美國感謝和支持日本傾倒核汙水?我的四點判斷!

  2、日本的反人類行徑,中國應堅決阻止!

  3、嚴厲處罰阿里巴巴彰顯政府反壟斷的決心和意志!

  4、美參院官宣「戰略競爭法案」加速與中國對抗!

  5·、默克爾和菅義偉,清醒的政治家與兇惡的鷹犬!

  6、如果俄烏戰爭爆發,將如何影響全球地緣格局?

  7、突然瘋咬中國,日本這是要作死的節奏?

   8、在國外疫情得到控制之前,中國不能開放國門!

   9、從14國聲明看美國反華力量基本盤!

   10、戰略研判:這三件事發出了什麼重要信號?

  11、美歐英加「以疆制華」,有七大圖謀!

   12、這場輿論戰事關真相和尊嚴,中國必須贏!

  13、拜登悲劇了,登機時連摔三跤,難道是中了魔咒?

   14、中美交鋒,美方搞小動作,中方霸氣反擊!

   15、中美交鋒,美方搞小動作,中方霸氣反擊!

相關焦點

  • 首位訪華的拜登政府高官,來了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應中方邀請,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裡於4月14日至17日訪華。期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將同克裡在上海舉行會談,就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交換意見。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克裡將成為拜登政府中首位訪華的高官。
  • 美總統特使當著韓方又說了……
    日本政府13日正式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核汙染水排放入海後,受到中韓等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而據韓聯社報導,目前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裡18日在記者會上談及此事,表態依舊耐人尋味。17日,韓國外交部長官鄭義溶在首爾同到訪的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裡舉行會談並共進晚餐。
  • 李洙墉訪華後:朝鮮半島局勢即將大變?
    一般認為,李洙墉這次訪華相當特殊。不僅是今年1月試射飛彈後朝鮮第一次正式派遣高官訪華,而且,81歲高齡的李洙墉本人作為張成澤的親信僥倖逃過清洗並被委派此次特使重任,足見金正恩急欲打開外交局面,尋求突破。
  • 解局 克裡創美國務卿訪華紀錄 背後體現中美關係三大特點
    新華國際客戶端根據美國國務院網站公布的信息數了一數,加上這次訪問,克裡就任以來訪華次數將達到8次,成為近20年來訪華次數最多的美國國務卿。 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中美之間需要溝通協商的事情越來越多,克裡訪華也越來越頻繁。 三、中美之間的高級官員互訪已經機制化和常態化,為兩國關係穩定向前發展提供了保障。 下邊,新華國際就來詳細說一說。 【訪問中國最頻繁】 克裡2013年2月1日起履職美國國務卿。
  • 拜登新任特使約翰·克裡談中美關係
    23日發布聲明提名前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擔任總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全職應對氣候變化。總統氣候特使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的一個職位,將直接向拜登匯報工作。克裡隨後回應稱「將以應有的嚴肅性和緊迫性來應對氣候危機」。多年來,克裡先生一直十分關注氣候變化的相關問題。此前,他在由全球化智庫(CCG)與慕尼黑安全會議聯合舉辦的主題晚宴——「中美冷戰?迷思與現實」(「The US-China Cold War?
  • 印度總統就要訪華了,你還不知道他是誰?
    不少童鞋表示,知道莫叔和習大大蕩鞦韆,和李總理玩自拍,這個慕克吉是誰?也難怪,在議會制國家,總統基本屬於統而不治的象徵性職務,比如大家都知道默大媽,但有幾個知道德國總統叫什麼?慕也知道投桃報李,在1975-77年英·甘地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而備受爭議期間,依然力挺。
  • 美國總統川普訪華,背後的門道你看懂了嗎?
    11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即將率團訪華。而8日正好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周年,他將在中國慶祝。
  • 特雷莎·梅首次訪華
    (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英國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克裡·布朗說,英國需要把目光跨越與歐盟、美國的傳統關係,開始視中國為新的夥伴。訪華體現出特雷莎·梅對中國的重視和期望。    布朗認為,「脫歐」帶來了不確定性,英國應更好地定位自己、明確政策,將與中國合作的巨大潛力轉化為現實。
  • 【熱點】川普來中國了,他與歷屆美國總統訪華有何不同?
    昨天下午,美國總統川普乘「空軍一號」抵達北京,開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這是川普今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也是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國事訪問。空軍一號抵達的首都機場中方高度重視川普總統此次訪華,除了安排全套國事活動外,還將安排兩國元首進行小範圍、非正式的互動,主要是方便兩國元首有充足時間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一段時間以來,雙方工作團隊就川普總統訪華具體安排保持了密切、良好的溝通。我相信,經過雙方團隊共同努力,川普總統這次訪華會取得歷史性的成功。
  • 精彩丨會晤克裡 看「段子手」普京如何「夾槍帶棒」?
    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在克裡姆林宮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克裡,雙方對話以普京「調侃」克裡的公文包開始。
  • 肯亞總統訪華後消失了?總統府說......
    肯亞總統在訪問中國後就消失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刊登了這樣一條令人匪夷所思的報導。不過,CNN的報導說,肯亞總統首席發言人周一在官方推特上否認了這一說法。原來,在剛剛過去的這些天,社交媒體推特上出現了這樣一條話題#找到烏胡魯總統#(#Find President Uhuru)。
  • 頭條 德媒:德國總統訪華注重「求同存異」 領導人接觸意義不可低估
    3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德國總統高克舉行會談。3月21日,正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總統高克訪問中央黨校,參觀頤和園,並出席「2016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啟動儀式。高克在接受中國《財新周刊》採訪時說:「我們雙方都知道彼此在某些政治問題上意見並不一致,但是願意就此進行交流。」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前舉行儀式,歡迎高克。高克在歡迎儀式後表示,他對中國和德國之間平衡與和諧的關係感到滿意。他說,兩國在經濟和社會制度上存在競爭,但仍保持相互尊重。
  • 分析:美軍EC-130H電子戰飛機部署衝繩的目的何在?
    對於西太平洋地區來說EC-130H電子戰飛機卻很少部署,但是每次來都帶有特殊的目的。2018年1月12日美空軍第43電子戰中隊1架編號為73-1590的EC-130H電子戰飛機從亞利桑那州起飛經停阿拉斯加州降落至日本橫田空軍基地。
  • 美國為何在全球各地煽風點火?背後小九九果然不簡單
    據了解,納瓦爾尼,從2009年開始就開始反對普京還參與競選總統,在網上爆出各種所謂的內幕抹黑普京。最著名的一次,是在2017年,他把一個養老院冠稱為普京的秘密別墅,拍攝了視頻發到YouTube上,旁白是:這都是我們出錢為總統修建的。此前,納瓦爾尼因為被投毒入院,歐洲和美國都指責這是克格勃下手,但分析人士稱如果克格勃出手他可能不僅是住院。
  • 薩爾瓦多總統首次訪華落幕, 建交一年後中薩合作規模擴大
    2019年12月6日,在就職僅半年後,薩爾瓦多新任總統布克爾首次訪華行程在上海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這裡讓人印象深刻,這座城市、這個國家非常、非常、非常的美麗。在這裡,就好像是在未來一樣。」38歲的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5日晚在上海乘船夜遊浦江時,如此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描述自己首次中國之行的感受。
  • 金正恩是「秘密訪華」?外交部:如果是就不會發消息了!
    答:金正恩委員長首次訪華和中朝最高領導人此次會談體現了中朝雙方對兩黨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中朝傳統友誼是雙方共同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談中強調,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中朝關係,始終是中國黨和政府堅定不移的方針。
  • 【半島時評】王俊生:李洙墉訪華,如何走出「有驚無喜」的怪圈?
    這其中,部分西方媒體也不免有過分解讀之嫌,典型反映在兩個方面:其一,猜測此次李洙墉訪華是為中朝兩國最高領導人會晤進行協調;其二,認為此次訪問表明2270號對朝決議將形同虛設。這顯然不符合現實。以筆者分析,這次訪問純粹是中國共產黨與朝鮮勞動黨之間的正常黨際交往。最直接的一個例證是李洙墉一個多月前剛剛路過北京,然後赴美國華盛頓開會。
  • 川普正式授權向拜登政府過渡;拜登宣布首批內閣成員,包括國務卿,國安局,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國家情報總監和安全顧問等
    拜登選擇約翰·克裡氣候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擔任國土安全部長美國預計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周一正式挑選了一些政府和內閣高層職位,包括任命前國務卿約翰克裡(John Kerry)為總統氣候特使,任命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國務卿。也反映了內閣成員的多元化組合。
  • 看不下去了,美國海地問題特使宣布辭職!
    美國海地問題特使丹尼爾·富特已向國務卿布林肯遞交辭呈,稱「美國政府在美墨邊境將數千名海地難民驅逐出境是不人道、也是適得其反的,他不會與這樣的政策為伍」 。美國用飛機驅逐邊境的海地移民,這些移民直到下飛機才知道,他們又被趕回了海地。遭到美國拋棄的人們憤怒地追著飛機扔鞋子,有人想要衝回航班,海地太子港機場一片混亂。據BBC報導,當地時間9月21日,美國驅逐海地移民的航班到達首都太子港杜桑·盧維杜爾機場後,機場發生騷亂。